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梨圆蚧Quaraspiliotus perniciosus (Comst.)以为害果树为主,近年来发现严重为害杨树,在丹东地区主要为害家榆,被害株率75.8%。1年发生2代,以1龄固定若虫越冬,越冬代雌成虫5月中旬、第1代雌成虫7月中旬开始羽化,初产卵胚胎发育已经完成。梨圆蚧有3种捕食性、5种寄生性天敌。其中,黑背唇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蚧雌成虫81.3头;小蜂、蚜小蜂、四节蚜小蜂平均混合寄生率为35.5%。  相似文献   

2.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3.
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Eichhoff),异名茶材小蠹或茶枝小蠹,多年来一直危害昆明市翠湖公园的主要行道树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近年来危害加剧,导致主枝枯死甚至全株死亡。该小蠹在昆明地区1 a发生2或3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坑道内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2月开始活动,3月进行交配并产卵于坑道中;4月可见幼虫,幼虫取食坑道中培育的菌丝体,经过5个龄期发育成蛹;6月中旬是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期,9月下旬是第2代幼虫发生高峰期;7—9月是成虫出现高峰期。该小蠹虫态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几乎全年可见各种虫态。不同世代之间也有重叠。  相似文献   

4.
杨潜姬蜂CelatapopulusWang是杨潜叶蜂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该蜂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夏越冬(在寄主土茧内)。4月中旬寄主幼虫危害盛期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寄主幼虫入土后,该蜂卵始孵化直至老熟。寄生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杨潜姬蜂Celata populus Wang是杨潜叶蜂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该蜂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夏越冬。4月中旬寄主幼虫危害盛期为成虫羽化产卵盛期,寄主幼虫入土后,该蜂卵始孵化直至老熟,寄生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凹面灿姬小蜂Entedon sp.是白杨透翅蛾幼虫的一种主要天敌昆虫。属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凹面灿姬小蜂科(Entedontidae),凹面灿姬小蜂亚科(Entedontinae)。此蜂在我国未见有专门报道,系首次记录。在辽宁黑山地区专主寄生于白杨透翅蛾幼虫,林间寄生率为2-40%,对寄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刺萤叶蝉以幼虫及成虫取食白刺叶部。一年2代,以幼虫在沙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始见,第一、二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旬、8月下旬出现,9月下旬成虫开始越冬。成虫有多次交尾、产卵习性。寿命15—25天,卯期5—10天。卵期啮小蜂寄生率较高。大发生时,用有机磷化学药剂进行超低量喷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始刻柄茧蜂Atanycolus initiator Fabricius是天牛、象甲、小蠹虫、吉丁虫,透翅蛾等幼虫的外寄生天敌,寄主范围广。在大兴安岭大烧迹地上,主要寄主为天牛幼虫,其第2代手生率为14.34%。该茧蜂一年2—3代,9月上旬开始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少数在树皮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  相似文献   

9.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986—1989年北京西山地区广大腿小蜂对榆毒蛾蛹的寄生率、羽化期、雌雄比和成虫寿命。第1—2代榆毒蛾被三种大腿小蜂的寄生率通常多在30%以上,对抑制榆毒蛾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八齿小蠹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八齿小蠹卵、幼虫、蛹、成虫产卵及补充营养期均在落叶松皮内度过,仅在寻找寄主、越冬等阶段在皮外度过。根据该虫生物学的这些特性,我们分别研究筛选了杀皮内药剂、驱避药剂和杀越冬成虫药剂。结果表明,利用50%氟氯菊脂、20%的菊马乳油、80%DDV等药剂杀皮内小蠹虫效果均达90%以上;利用敌百虫等药剂杀越冬等暴露在外的成虫效果可达100%;利用速灭杀丁、一扫光等药剂驱避效果5天内可达100%,至30天仍可达70%以上。1994—1995两年结合营林共防治570hm2,挽回经济损失达294.80万元。  相似文献   

12.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关中美国白蛾蛹中养出的一种新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cuner具有很高的寄生率,在寄主的幼虫期、蛹期都可寄生。在寄主越冬蛹中的寄生率达83.2%,而且每头寄主蛹的出蜂量多,一般为200头以上,最高达306头,室内人工饲养繁殖也很容易。因此这种啮小蜂为防治美国白蛾很有希望的新蜂种。  相似文献   

14.
卵寄生物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 kuwanae是寄生舞毒蛾卵期的一种多化性跳小蜂,每年可繁殖5—6代。从7月末到12月末寄生舞毒蛾卵;然后掉到落叶层下越冬。在少量寄主卵块密度时特别有效, 幼虫寄生物 Apanteles melanoscelus是寄生舞毒蛾幼龄幼虫的一种多化性茧蜂。已知雌蜂约产卵1000粒。这种寄生物一年繁殖两代,并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茧通常黄色,形似稻粒。  相似文献   

15.
赣北地区广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llle)和中华大刀螂Tenoderaaridifolia sinensis(Saussure)的两种主要卵寄生蜂为广腹螳小蜂 Podagrion philip-pinense cyanonigrum Habu和中华螳小蜂 Podagrion chinensis Ashmead。它们的卵鞘寄生率分别为25.58%和24.67%。卵粒寄生率为28.51%和17.16%。一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高龄幼虫在寄主卵内越冬。第1代成蜂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第2代在10月中、下旬,雌蜂率分别为70.42%和65.15%。  相似文献   

16.
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秦皇岛 1a发生 7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内越冬 ,群集于寄主蛹内 ,其卵、幼虫、蛹及产卵前均在寄主蛹内度过。成蜂在寄主蛹中羽化后 ,先进行交配 (无重复交配现象 ) ,随后咬一“羽化”孔爬出 ,其余的成蜂个体均从该孔羽化而出。刚羽化的成蜂当天即可产卵寄生。白蛾周氏啮小蜂从卵产入寄主蛹中至成蜂羽化、咬破寄主蛹壳出来这一时期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 36 5 .12日度和 6 .14℃ ,这对指导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有着重要作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自然界中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 ,包括美国白蛾、大袋蛾、柳毒蛾、榆毒蛾、国槐尺蛾、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等 ,为白蛾周氏啮小蜂自然繁殖 ,在自然界中保持较高的种群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花海小蠹Hylesinus eos Spessivtseff是为害水曲柳和花曲柳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清原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出蛰侵入新伐倒原木的韧皮部,并交配产卵,5月上旬出现幼虫,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羽化出新成虫。新成虫在当年生枝条上补充营养后,9月中旬开始转移到活立木干基咬芒孔越冬。用3%的敌百虫粉剂或0.2—0.4%的辛硫磷乳剂可杀死越冬成虫,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布氏螯蜂Dryinus browni Ashmead在山东商河寄生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la White若虫,具有捕食和寄生的双重控制作用。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茧内越夏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捕捉寄主若虫补充营养。成虫主要产卵于斑衣蜡蝉2~3龄若虫后翅芽盖下的胸部组织上。对斑衣蜡蝉的寄生率达12.5%~43.5%,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榆紫叶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通辽地区榆紫叶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幼虫期为5龄。在15~20℃变温条件下,卵期为8天;在19-26℃变温条件下,幼虫期为18.5天。雌成虫在19~26℃变温条件下,1次产卵平均为19.46粒,1年可产卵678粒,卵的孵化率为98.06%。  相似文献   

20.
松纵坑切梢小蠹亦称松纵道剪枝小蠹、松小蠹等。它是鞘翅目,小蠹虫科的一种小蠹虫。属于松林次期害虫,对于衰弱和濒死的树木为害极为严重。在其成虫补充营养时期严重为害当年新梢,其交尾、产卵及幼虫期为害衰弱和濒死树木干部的韧皮部,严重时可使大片林木枯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