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增产增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的欢迎.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增产增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的欢迎。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可在田问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刘军  杨玉强 《种子世界》2004,(12):36-36
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增产增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近几年抗虫棉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的欢迎。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可在田问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不知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转Bt基因抗虫棉已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抗虫棉依靠自身对棉铃虫的有效抗杀作用,使棉区棉铃虫的发生显著减轻,因此,部分棉农误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放松了防治。但是,某些年份各地却普遍反映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严重,有些棉农和种子经营户还因此得出了“抗虫棉不抗虫”的结论。究竟如何正确认识抗虫棉的抗虫性,笔者就此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曾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杀手,但随着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铃虫的危害受到一定的控制。而棉花其他害虫却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棉盲蝽发生上升迅速,广大棉农一定要提高警惕。江苏棉田盲蝽象发生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我国实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排头兵,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在我区已占棉花播种面积的95%以上.BT抗虫棉的推广大大减轻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危害,降低了防治成本,节省了人力、物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包装精美的包衣抗虫棉种子普遍存在芽率不高、田间出苗率偏低的现象,就是问题之一,农民一补再补、贻误农时,影响了棉农最终收益,并引发了许多民事纠纷.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及其纺织品是重要的出口原料和加工产品。我国有记载的棉花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常发性害虫有30多种,为害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进入21世纪,转基因抗虫棉的问世和大面积种植,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有所缓解,但棉盲蝽等次要害虫却逐年上升并成为主要害虫,特别是受栽培制度的变革、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棉农滥用化学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虫害持续严重。因此,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加强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1棉铃虫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是幼虫咬食嫩叶、幼蕾、花和棉铃,成虫不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8.
种植抗虫棉是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新途径山西省运城地区种子站郭秦生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棉业王国”,棉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棉铃虫连年暴发,猖獗危害,棉农治虫苦不堪言,导致棉田面积减少,棉花总产下降。目前,...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抗虫棉花品种(系)的鉴定,选育,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的暴发危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生产上急需在综合防治中利用棉花自身的部分抗虫性抵御害虫的侵害,提高植棉的综合效益。本文从棉花种质(材料)的外部形态抗虫性,生理生化抗虫性,外源性抗虫基因导入等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棉花品种(系)的抗虫性鉴定,选育及其研究进展和生产应用现状。还针对抗虫棉研究与利用中存在若干问题探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简称Bt)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植株体内而培育出来的棉花新品种。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自身能产生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抗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降低了植棉成本,减少了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受到了普遍欢迎。但是,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繁多,不同品种之间抗虫性差异较大,加之宣传误导,棉农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不需要用药防治,结果导致部分抗虫棉抗性差、棉铃虫发生较重、非靶标害虫严重发生的现象。针对抗虫棉生产中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Bt抗虫基因成功导入棉花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并已在长江流域棉区迅速推广普及。但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决定其虫害发生规律与常规棉比有很大不同,所以二者治虫策略也有很大不同。如果掌握不好这些规律,在引种热潮中就容易出偏差,抗虫棉就不能实现真正的高产、优质、抗虫。1 转Bt基因抗虫棉的抗虫特性及虫害发生规律1.1 仅抗鳞翅目害虫,且对鳞翅目各种不同害虫抗性有强弱,其顺序为棉铃虫、玉米螟大于红铃虫、卷叶蛾、造桥虫大于地老虎、斜纹夜蛾,对后两种害虫抗性很差。1.2 …  相似文献   

13.
1 抗虫棉的概述 抗虫棉具有趋避、抵抗、毒杀害虫为害棉花的功能谓之抗虫棉。按抗虫棉不同的抗虫功能可区分为形态抗虫、生理抗虫、生物基因抗虫。形态抗虫是利用棉花外部特殊的组织构造来抵御害虫的能力,例如棉花茎叶上茸毛的多少对抗若干害虫有密切的关系,茎叶光滑成虫产卵量比茎叶多毛品种上少,角质膜结构厚薄也影响到抵抗吸液昆虫的浸袭。生理抗虫是棉花内部组织结构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王仁祥 《棉花学报》2003,15(3):180-184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是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获得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其种植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比例由1996年的0.35%上升到2000年的30%。目前在我国推广种植的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性的时空变化大、害虫抗性、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加强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褚丁印 《中国种业》2002,(10):35-36
棉花是山东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曾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发生猖獗,对棉花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加之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但使环境日益恶化,而且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以致棉农植棉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6.
<正>棉铃虫是本地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尽管近年来棉花面积呈现缩减趋势,但种植棉花仍是广大棉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抓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棉花产量,保护广大棉农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气象、种植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对棉铃虫的重发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以期为有效遏制棉铃虫的重发态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月 11日 ,朱基总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考察时 ,当了解我国抗虫棉科学研究进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后 ,明确要求尽快推进抗虫棉产业化进程。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 ,也是原棉消费和棉制品出口大国 ,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90年代以来 ,由于棉铃虫产生抗药性而对棉花生产的危害严重威胁着棉花生产。同时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我国化学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 70 %以上 ,年产量 2 2万吨左右 ,其中 30 %以上用于防治棉铃虫。长期大剂量施用农药造成棉农和牲畜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也是棉农…  相似文献   

18.
阔叶棉与陆地棉杂交后代的自然抗虫种质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棉花自身的特异形态、结构和生化物质抵御害虫危害的特性称为自然抗虫性 ,该领域的研究和利用开始于 2 0世纪初。迄今为止 ,国内外发现和利用的棉花生化抗虫物质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 ,是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最终产物 ,主要有萜烯类、黄酮类和单宁类化合物 ,第一类包括棉酚和X因子 ,其对棉铃虫的抗虫作用已被证实 ;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比较复杂 ,主要有棉花色素糖苷、斛皮酮糖苷、斛皮素 ( quercetin)、芸香苷(rutin)等数十种 ,其对棉铃虫等昆虫幼虫生长发育有双重影响 ,即低浓度刺激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此外Waage等认为黄酮类对棉铃…  相似文献   

19.
<正>4月上中旬以来,我国棉花先后进入了播种育苗时期,棉花害虫也将陆续入侵棉田。近几年来,广大棉区基本普及了转基因杂交抗虫棉或者常规抗虫棉,随之,棉花的害虫群体结构也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为害比较严重的棉铃虫、红铃虫已转为次要害虫,棉盲蝽、棉粉虱、甜菜夜蛾在很多地方已上升成为主要害虫。提起这三类害虫,植棉农民常大吐苦水。一、棉盲蝽。棉盲蝽种类很多,其  相似文献   

20.
转Bt基因棉花各组织器官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人类一直在做不同的尝试。每年因棉铃虫的危害使一些地方棉花产量大幅度减产。依靠大量喷洒农药来防治害虫,不但费用较高,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近十年来,国内外均成功的把Bt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达到有效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