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竹生材     
资源县中峰乡上垌村利用竹山多、土地肥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竹林生产,去年全村总收入80多万元,其中竹林收入60多万元,人均竹林收入710多元,占全年人均总收入的81%。上垌村人均只有耕地面积8分多,却有竹山面积9亩多,土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地概况楼房处北纬31°30′,东经116°11′。位于金寨县西南部,同湖北麻城市毗连,该地总面积2.1万亩,人口800余人。境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700mm,年平均温15.6℃,银杏栽培广泛,历史悠久,已愈越千年,主要栽培于房前屋后和空地坪上,是以栽培银杏为主的白果专业村。全村有银杏树一万多株,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树120多株,全村年收白果1万kg,经济收人4万多元,占全村年收入的1/3,白果是全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村竹林队年收白果近500kg。被外贸部门称誉的“金寨白果”就出产于该地。  相似文献   

3.
恒兴乡闸东村以“小康”为目标,园地制宜,结合农田林网建设,大力发展果品生产。现全村共有各种果树4万多株,年产果品150多万公斤。农田林网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目前该村已形成树上“银行”,树下“粮仓”、“棉库”的经济格局。199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多元,其中36%来自林果生产。  相似文献   

4.
杨家沟村,位于陕西韩成市北60km处的高祖山下,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01户,391口人,94.47hm~2耕地,133.33hm~2荒山荒坡。截止1997年春,已建成花椒园46.67hm~2,零星栽植花椒树9万株,人均409株,1996年仅花椒一项收入达135万元,人均3452元。花椒生产走上了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良性轨道。 1.规模化经营 从1986年开始至1992年,经过连续7年的绿山富民活动,使全村  相似文献   

5.
造林治沙     
倒扬口村利用荒滩植树种草解决了干部工资杭锦旗巴拉亥乡的倒扬口村,一九八二年以来利用荒滩植村种草,从今年起解决了村干部的工资。前几年这个村五名村干部的工资、办公费用每年需群众负担二千一百多元,人均近三元。利用荒滩植树种草后,去年解决村干部的一半工资,并办起了小电厂,使全村社员点上了电灯。目前,村里植树种草面  相似文献   

6.
板栗村     
延庆县四海镇海字口村,原来是个穷村。自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全村5000亩坡地,全部退耕栽了板栗。如今,家家户户或多或少的都有了市场紧俏的板栗,有名的穷村,靠着板栗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儿,板栗村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林业近讯     
积极造林绿化山村百太沟村开展户栽百棵树活动喀喇沁旗小牛群乡百太沟村,为了搞好村庄的美化绿化,今年春季组织群众大力开展了户栽百棵树活动,并实行包栽、包活、包管护的三包责任制。全村二百二十六户,在房前屋后共栽杨树二万九千三百八十棵树,平均每户栽一百三十棵树,人均二十七棵树。由于任务到户、责任到人,使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达到了绿化要求。现在,这些新栽的杨树幼苗茁壮成长,整个山村被绿荫包围。 (吉木) 喀喇沁旗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喀喇沁旗在抓好荒山荒坡植树种草的同时,在沿河两岸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今年,全旗已营造速生丰产林三千四百多亩,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相似文献   

8.
板栗村     
延庆县四海镇海字口村,原来是个穷村。自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全村5000亩坡地.全部退耕栽了板栗。如今,家家户户或多或少的都有了市场紧俏的板栗.有名的穷村,靠着板栗也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儿.板栗村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桑植县竹叶坪乡鸡公垭村,有山地15300亩,耕地仅160亩。曾经是个“人均收入不足100元,小伙子娶不起媳妇,大姑娘嫁不出去”的穷山窝。近几年来却甩掉了穷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林业专业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多元,正向小康生活迈进,1995年被评为“全国千佳村”。人们都说:“鸡公垭村发了“木财”。1985年初,刚任村支部书记不久的喻相建在乡党委领导的启发下,带领大伙走兴林富民的道路。号召全村群众把人均30多亩宜林地开发好,奋战10年,摆脱贫困。他集思广益,听取群众意见,决定采取县林业局、乡政府、村委会联办林场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韩城市赵家山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阮俊民,从1988年起就和“四荒”结下了不解之缘,截止1993年底,开荒栽椒40多亩,其中已挂果的椒树600多株,他家人均收入已超过2000元。在阮老的带动和鼓励下,全村已开荒  相似文献   

11.
十年来,巩义市小关镇丁烟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胡光周同志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在山石缝中挖坑填土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栽种塔松、侧柏、红松、苹果等优良树种100万株。为保栽保活,村里建立了林业队,还配置了四台五吨水车在旱天定期为树苗林木浇水。村支部在发展集体植树的同时,还发动群众四旁植树共计20万株。现在,已连片  相似文献   

12.
杜仲带叶栽植效果好1993年,汝阳县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林业部、河南省林业厅列为杜仲高产优质高效示范基地,1994~1995年,进行了杜仲秋季带叶栽植的试验。带叶栽植推广面积共有66.7hm2,20多万株苗木。所用苗木是汝阳县的自育就近苗。栽...  相似文献   

13.
正清晨,喜鹊唤醒了偏远的六力村。贫困户何基稳正为50多只阉鸡断粮的事发愁。幸好来宾市林业局送去500斤玉米。他手捧"救命粮",笑着说:"喜鹊叫,好事到。"2012~2015年,市林业局定点帮扶象州县马坪镇古路村,全村人均纯收入从每年2000多元增长到3500多元。2015年10月,又定点帮扶兴宾区寺山镇六力村。市林业局帮扶的古路村、六力村,贫困户变勤快了,村民不穷了,村貌变美了。村民变勤快了2014年4月,市林业局林政执法稽查队副队长韦建理同志在马坪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兼任古路村党总支  相似文献   

14.
洪洞县苏堡镇茹去村全村280户、1100口人。红枣在该村发展历史悠久,村名曾有“枣沟”、“枣村”、“枣垛窑”之称。全村有耕地面积266.67hm^2,地处半丘陵山区,土层深厚肥沃,雨量充足,气候温暖,具有发展红枣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98年2月23日,村党支部书记周聚财上任后,为改变多年来全村单一种粮食,收入甚微,年复一年,全村人仍是贫穷落后的老样子,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光山县马畈乡锡山村原支部书记易明尚组合了从广东打工致富回来的易善松、李广学,将村里西沟林场的稀疏林及周围五个村民组的荒山1000亩实行承包,进行综合开发。与乡村签订了50年承包合同,分阶段上交承包费60万元。 目前,已聘10名专业人员,投工3万个,投资近10万元,已栽植板栗2.25万株,杜仲200株,在原有基础上嫁接板栗7000株。间作套种中药材板  相似文献   

16.
官滩村是山西省襄汾县一个典型的丘陵农业村,官滩枣以官滩村而得名,2005年全村红枣产业总收入达到268万元,人均年收入6489元。70年代初,全村有老枣树5000株,幼树6300株,多为零星分布。进入新世纪,全村结合“退耕还林”政策,一次退耕还林地928亩。截止2005年底发展了枣粮间作100  相似文献   

17.
东兰县东兰镇新烟村把八角生产当作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连年种植,不断更新,到今年3月中旬,全村共拥有八角林4boo多亩,人均2.3亩。新烟村是东兰县八角的主要生产基地,全村共有435户Zod人。自1988年以来,该村每年在不断扩大八角种植面积的同时,还对那些结籽率不高、产量低、质量差的老八角林进行低产改造或更新,每年对八角林进行一次施肥、铲草和灭虫。科学管理,既延长了八角树的生产期,又提高了它的结籽率和果实质量。据统计,去年全村共产于八角4万多公斤,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420元,占该村全年人均纯收入11刀.8元的358…  相似文献   

18.
绿化资讯     
河北省启动省会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工程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河北省绿委与石家庄市绿委共同在石家庄鹿泉市西山和封龙山筹划建立了2.17万亩的省会义务植树基地。基地建设采取"单位承包任务,责任到人,一年栽、二年补、连管三年、经验收合格后移交"的方式。基地将植树228万株,可供200多个单位、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人均植树约40余株。  相似文献   

19.
新化县双林乡石坑村地处海拔1200余米的高山,气温冷凉、相对湿度高而稳定,十分适宜于规模性山地开发种植木本、草本、藤本等药材。该村党支部书记邹联信1989年开始试种天麻0.5亩,第2年便获纯利3000多元。村支部会上作出决定;“全村从1991年起的尔后4年,人平必须种植1亩木本或草木药材,力争4年内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在村支部带动下,全村当年便种植了天麻、杜仲、白术、白芍、川莲、金银花等木本、草本、藤本药材24个品种计300余亩,纯收入11万余元;1992年山地开发扩大发展到45O亩,纯收入14.5万元;1993年山地开发扩大发展到650…  相似文献   

20.
金小安,师宗县五龙区狗街乡菁口村村长,一个47岁的壮实农民。他前后担任生产队长和村长共二十多年,他宣传植树造林,带头植树造林,他和菁口村的杉木林在师宗县出了名。菁口村,一个26户145口人的小山村,原是一个荒山满目,吃粮靠伸手,花钱靠卖蛋的贫困山乡。1978年,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为了彻底改变菁口村的贫困面貌,村长金小安挨户动员,带领全村26户农民开始在菁口村的荒山上年年植树,岁岁添绿,不几年就在这个村原有的3500亩荒山上,植下了2500亩杉木林,现在全村已经人均有杉木17亩,仅村长金小安一家就植下杉木200亩,3万多株。如今的菁口村已是绿荫婆娑,翠叶田田,粮食自给有余,农民花钱不用愁的新农村了。村长金小安一和人谈起植树造林的事,就喜滋滋地硬要带你到山上去转一转,他抑制不住喜悦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