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高涝灾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GM(l,1)模型预测条件的局限性,提出离散灰色预测模型[称DGM(1,1)模型Ⅰ。应用离散灰色模型,以鞍山市1959~2006年的降雨量为依据,建立涝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离散型D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原有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并且该模型建模过程简单、适用性强,为涝灾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土壤pH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带回溯的弹性反向传播(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 with backtracking, RPROP-WB)神经网络模型、不带回溯的弹性反向传播(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 without backtracking, RPROP-OB)和最小绝对梯度反向传播(Smallest absolute gradient resilient back propagation, SAG-RPRO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安徽省土壤pH的预测及制图,选用均方根误差(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及决定系数(R~2)为评价标准,比较3种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与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土壤pH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4种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能力高低依次为:SAG-RPROPRPROP-WBRPROP-OBBP。由建模集可以看出,RPROP-WB、RPROP-OB 2种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一致,4种模型中预测精度最高的为SAG-RPROP,R~2比其他3种模型提高0.07。对于验证集,预测能力高低依次为:SAG-RPROPRPROP-WBRPROP-OBBP,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最高的为SAG-RPROP模型,RMSE、MAE和R~2分别为0.67、0.50及0.59。空间预测图结果显示,4种模型所得安徽省土壤pH空间分布基本类似,均呈"南酸北碱"趋势,一般BP神经网络对于土壤pH预测区分度较低,预测所得安徽省南部地区的土壤pH均集中在5.57至6.50之间, RPROP-WB、RPROP-OB及SAG-RPROP所得预测图则区分更为明显。综上所述,RPROP及其改进算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土壤属性的预测,且精度均高于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计算机辅助配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同一品牌不同批次卷烟的烟气焦油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了卷烟烟气焦油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预测验证。[结果]ARMA(22,)模型的AIC、LF和FPE值在各模型中均最小,所以选择ARMA(2,2)为卷烟烟气焦油量的预测模型,即:(1-1.622 q-1+0.844 q-2)y(t)=(1-1.836 q-1+1.02 q-2)e(t)。根据对模型残差序列进行的白噪声检验判定,建立的ARMA(2,2)模型是显著有效模型,模型预测验证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达99.51%,平均相对误差为0.49%,属于一级(优等)模型。时间序列一般用于短期预测,不能用于长期预测。[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卷烟烟气焦油量的ARMA(2,2)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高、误差小,可以用于卷烟烟气焦油量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调节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复杂多变环境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精确预测将有助于正确评估区域土壤质量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地形、气候和植被三类环境变量为驱动因子,分析支持向量机回归(SVR)、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四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土壤(0~20 cm)SOC含量预测中的精度差异,并筛选影响SOC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F模型、XGBoost模型和LightGBM模型均能较好预测SOC含量,以RF模型的表现相对最佳(R^(2)=0.540),其预测精度优于XGBoost(R^(2)=0.528)和LightGBM模型(R^(2)=0.504)。而SVR模型的预测精度(R^(2)=0.427)低于模型预测精度的最低可接受值0.50,并不适用于亚热带丘陵地貌SOC含量的预测。相关分析表明,在亚热带丘陵地貌区,地形(主要为海拔)对几种模型预测的贡献最大,是预测SOC的重要环境变量。基于四种模型预测的SOC数字制图显示,SOC空间分布趋势总体相似,均表现为北部区域、西南和东南边缘区域SOC含量较高,而中部区域SOC含量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水文时间序列预测的核主成分支持向量机(KPCA_SVM)模型。【方法】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输入数据进行非线性特征信息提取,并将提取的特征信息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变量,建立KPCA_SVM预测模型。以甘肃民勤地区的月蒸发量为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预测结果表明,KPCA_SVM模型预测效果优于PCA_SVM模型和LSSVM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8.36%。【结论】KP-CA_SVM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没有特征提取的LSSVM模型。与主成分分析(PCA)提取特征相比,KPCA特征提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粮食产量的预测精度,针对粮食产量的数据特点,提出了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结合GM(1,1)模型与ARIMA模型的优点,建立GM(1,1)-ARIMA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分解,得到近似分量和细节分量;针对各分量序列的不同特征,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近似分量进行趋势预测,为进一步提高趋势信号的预测精度,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预测序列进行残差修正;然后,采用ARIMA预测模型对分离出的细节分量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得到粮食产量的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GM(1,1)-ARIMA模型的拟合平均误差为0. 69%,通过对2011—2014年粮食产量的预测,其预测平均误差低于1%,为粮食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TCN-BiLSTM耦合模型与传统LSTM模型在径流模拟预测中的性能,为洪水风险管理和区域水资源规划提供准确有效的径流预测模型。【方法】以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和时域卷积网络(TCN)建立一种新的径流预测耦合模型TCN-BiLSTM。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预测径流的输入因子,确定4种不同的输入方案应用于TCN-BiLSTM耦合模型和传统LSTM模型,每个模型分别预测1、2、3 d的径流量。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拟合优度(R2)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1)TCN-BiLSTM耦合模型整体预测性能优于LSTM模型,TCN-BiLSTM模型R2达到0.91,高于LSTM的0.89。相比于LSTM,TCN-BiLSTM对于峰值和突变点的捕捉能力更强,对于波动大的复杂数据预测效果更优;(2)在针对未来1~3 d径流量预测中,随着预见期的延长,4种方案下TCN-BiLSTM和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均有所下降,相较于预测1 d,预测3 d的TCNBiLSTM和LSTM模型的R2分别平均...  相似文献   

8.
科学统计粮食产量数据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以及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模型,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预测。以河北省保定市在1996—2014年粮食产量及16个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等历史数据为例,预测2015、2016和2017年粮食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基于ARIMA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6%,基于LSTM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0%,基于ARIMAGRNN组合模型预测的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7%。相比于其他预测模型,ARIMA-GRNN组合模型可有效地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并为粮食产量的预测提供了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将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提出PXGM(1,1)模型,并用该模型来预测阜新市参考作物腾发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简称PX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原有的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模型建模过程简单、适用性强,为参考作物腾发量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可夫模型结合,构建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按特定的状态划分方法,先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再用马尔可夫模型对预测结果进行优化,使预测精度大大提高.最后以辽河流域某典型区为例,预测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灰色预测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累加累减生成等方法,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工农业生产在各生产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规划性预测,为生产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与马尔柯夫链预测方法结合起来对洪涝灾害发生年份的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对洪涝灾害发生年份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目前国内外己获共识的一种有效的和根本的途径。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大兴县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区位商和PCA分析的方法对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在行政县域内亚湿润沿河沙地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模式和途径,以保证该区域内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灰色系统理论,为病虫害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灰色预测模型的计算,其中关键是计算微分方程^AX(1)(K 1)=(x^(0)(1)-u/a)e^-ak u/a的解。利用Excel计算求解,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本文根据洞庭湖区1980~1992年油菜菌核病发病资料,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进行计算,建立灰色GM(1,1)长期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精确度高,预测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预测方法。[方法]在GIS平台的支持下,以NDVI为主要数据源,对研究区不同年度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吉林东部近10年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和灰色系统G(1,1)模型预测吉林东部植被覆盖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吉林东部植被覆盖有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植被覆盖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湖泊和河流周围。马尔柯夫和灰色系统G(1,1)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地保护山区林地的植被覆盖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制定吉林省及全国的林地建设规划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新考虑盐类水解PH的计算,应包括(1)物料平衡(2)电荷平衡(3)弱酸电离。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藏沙尘天气显著减少,呈下降趋势,为探究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利用日喀则市1992~1995年的气象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因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程度,发现气温、植被及风速对沙尘天气的影响贡献最大,气候变暖、植被面积增加有助于减少沙尘.  相似文献   

18.
树木育种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系统(DPFB系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DPFB”系统由五个功能模块、20个子模块和50余个主程序组成,适用于树木育种田间试验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其主要功能有(1)数据处理;(2)方差及协方差分析;(3)回归及相关分析;(4)多元统计分析;(5)遗传参数估算等。软件设计为中文菜单式人机对话形式,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复盖和编译等优化技术。经过上百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此系统功能较全,适用性及通用性均较好,运行速度快,节省内存,容易使用,比常规人工计算提高效率50—100倍。  相似文献   

19.
几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区和田间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B.T.乳剂加杀虫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达85%以上,可同时兼治稻苞虫、粘虫 稻螟蛉,同时具有对天敌影响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是稻田害虫综防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我国北方果园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果树后期食叶性害虫苹掌舟蛾Phaleraflavescens(Bremer et Grey)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X~2测验、Taylor指数法则检验,Iwao回归检验式及m~*/X、I等参数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害虫的分布属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据此,按Iwao的序贯抽样公式制定了实用调查防治图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