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玉米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种植密度高的玉米倒伏问题日趋严重,一定程度的影响了玉米高产、稳产,了解玉米倒伏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玉米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减轻倒伏发生,可确保玉米稳定高产。1玉米倒伏类型1.1茎倒。又称弯倒,玉米植株过高,茎秆细长,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茎部弯曲、倾斜,根部位置不变。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1.2根倒。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灌  相似文献   

2.
师臣 《现代农业》2010,(6):30-30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已成为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提高,倒伏问题也日趋严重,玉米倒伏对玉米高产、稳产造成一定影响。在高密度种植和大风、多雨天气条件下,如何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减轻倒伏的发生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已成为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提高,倒伏问题也日趋严重,对玉米高产、稳产造成一定影响.在高密度种植和大风、多雨天气条件下,如何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减轻倒伏的发生呢? 一、选用抗倒品种 一个玉米品种是否容易发生倒伏,主要与该品种的植株特性有关.一般来讲,植株较高、穗位(着生果穗的节位距地面的高度)较高、茎秆纤细、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植株较高,特别是穗位较高的品种重心不稳,茎秆纤细的品种容易发生茎折,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则容易发生根倒.品种的抗倒能力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哪一个品种能够绝对抗倒.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得细长,植株过高,基部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1种植密度过大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苗定苗时,未做到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地保留适宜的种植密度,造成密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已成为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减轻倒伏的发生呢?现将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已成为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减产10%~20%,中度倒伏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如何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玉米生产中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是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倒伏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县玉米产量的重要障碍因素。一、玉米倒伏的原因1、品种不当:有的品种本身抗倒性差,当把其作为主栽品种时,就容易发生倒伏;品种不抗病虫害或抗病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夏玉米种植方法的改进和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玉米倒伏问题已经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品种、耕作、施肥、种植密度、病虫害等因素均可造成玉米倒伏,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如选择抗倒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控等,能有效地防止夏玉米倒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亩收获穗数已成为实现玉米高产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特殊气候条件的影响,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减产10%~20%,中度倒伏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如何提高植株自身的抗倒能力、减轻倒伏的发生,本文分析了玉米倒伏的诸多因素,并提出其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玉米的经济效益高,玉米的种植面积猛增,形成大量的玉米海。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造成玉米生理性病害不断增加。1.玉米倒伏玉米的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与茎倒折3种类型,由于倒伏的类型不同,其损失程度也有所不同。1.1玉米倒伏的原因茎倒伏是因为茎秆基部的组织强度承担不了地上部整个植株的重量而发生了倾斜或弯曲。这种倒伏,根茎部组织损伤较轻,以产量影响较小。茎根倒折是由于根系发育不  相似文献   

11.
“布拉万”台风造成黑龙江省多地玉米大面积倒伏现象。倒伏呈现根倒伏、茎倒伏和茎折倒伏,伴有上部叶片纵向撕裂现象。农艺栽培调查表明:玉米植株高、结穗部位高、种植密度大、小垄栽培的玉米易受风灾影响,出现倒伏;而植株较矮、结穗部位低、种植密度小、大垄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抗风雨能力强,不易发生倒伏现象。倒伏玉米平均减产20%左右,收割费用亩增加约50元,造成亩直接经济损失约400元。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农作物尤其对玉米是一个重要的栽培技术指标,密度对倒伏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倒折率与倒伏率是玉米生产最主要的灾害因素,近年风伴雨造成的倒伏现象频发,给玉米生产带来绝产、减产或难以机械化收获的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倒伏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3个主要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种植,调查各品种抗倒特性,设计6个密度进行3次重复种植,旨在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抗倒性状的影响规律,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大致数量程度,明确试验品种生产应用种植密度,以期为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黑龙江垦区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面积逐年增加。由于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种植密度的加大,及受气候的影响,倒伏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化控剂控制株高,减少倒伏已经作为玉米高产的一项必要措施被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2013年选择了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密高、吨田宝抗倒增产剂、吨田宝抗逆增产剂、棒大款等,研究其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根茎主要性状与倒伏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20个代表性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根茎主要性状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和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密度、茎粗和穿刺力是影响茎秆倒伏的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玉米倒伏可分为茎倒伏、根倒伏和茎倒折三种,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倒伏原因1.种植密度过大。群体内部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发育纤细、脆弱,株高增加,穗位升高,植株重心上移,使抗倒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大风天气,就会造成倒伏或倒折。  相似文献   

16.
玉米茎倒或根倒对玉米的高产、稳产都有较大影响。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自然条件造成的。玉米是高秆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遇到大风大雨的袭击很容易倒伏。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种植密度对不同夏玉米品种茎秆倒伏率与抗倒特性的影响,选取黄淮海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株/hm~2共4个密度处理,研究倒伏率、站秆率与植株形态、节间性状和抗倒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增加,基部第3节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变细,根倒率和茎折率都显著增加,郑单958的根倒率和茎折率都显著低于先玉335;随密度增加,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和抗折力也都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表现为抗折力穿刺强度压碎强度。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倒率、茎折率分别与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度呈正相关,与节间粗、茎粗系数和抗倒力学参数呈负相关;倒伏率、站秆率与穗位高、节间粗、茎粗系数和抗倒力学参数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品种间比较表明,在相同密度处理下,郑单958具有较低的株高、节间长度和较高的节间粗、抗倒力学特征,综合抗倒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18.
选取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采取7个处理密度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少;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容重先减少后增加。合理密植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中的关键技术。一般情况下,玉米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后,不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容易发生倒伏、病虫害及空秆率增加等现象。因此,合理密植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德美亚1号、2号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958玉米为试验品种,设置4万株/hm~2、5万株/hm~2、6万株/hm~2、7万株/hm~2、8万株/hm~2、9万株/hm~2等6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先升后降,6万株/hm~2时达到最高产,为8 411.6 kg/hm~2;当种植密度在6万株/hm~2以上时,随着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倒伏率及瘤黑粉病病株率呈增高趋势,茎粗呈减小趋势,为提高玉米产量及抗性,需合理控制其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针对大豆产量提升过程中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引发的倒伏问题,开展不同群体结构下,大豆植株抗倒性状的综合比较研究.【方法】以大豆新品种吉农30和吉农40为材料,通过设定5个种植密度,研究茎秆及根系的抗倒机制.【结果和结论】种植密度改变了群体的内部结构,随着密度的增加,倒伏逐渐加重且与低密度差异显著.高密度群体结构下,节间长度增长趋势较低密度明显、低节位单位茎长鲜质量小于高节位,而低密度下则表现相反;随密度增加,低节位茎粗、节间鲜质量降低幅度较高节位明显.可见,茎秆1~5节的物质分配发生了变化,这些性状的改变削弱了植株的抗倒能力.茎秆抗倒性状表现为: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单位茎长鲜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与倒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茎粗、重心高度、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与倒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部根系的根瘤数、根干质量和伤流量等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倒伏呈负相关,其中倒伏级数与伤流量、根干质量相关系数最高,达极显著水平.本试验得出地上部茎秆压碎强度、抗倒指数和地下部根系伤流量、根干质量与倒伏关系最为密切,用其判断大豆植株的综合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大豆群体在轻、中度茎倒伏的情况下,植株具备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