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效模式提升效益角斜镇是江苏省海安县的蔬菜种植大镇,无论是设施栽培还是露地种植的面积均超万亩。多年来,在稳定粮、桑、果、药种植的基础上,角斜镇农技站对马铃薯进行多茬口开发利用,推广了设施马铃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原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以拱棚种植马铃薯为主的设施蔬菜栽培类型,为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拱棚生产效益,我县进行了拱棚早熟马铃薯各种种植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升,四川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四川小春马铃薯面积达到578.8万亩,比2009年增加46万亩。目前,马铃薯种植模式多为“马铃薯-玉米”模式,该模式马铃薯的产值高,  相似文献   

4.
刘金惠 《新农业》2014,(7):19-20
马铃薯是粮、菜两用作物,市场需求大,近年来在凤城地区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态势,特别是今年价格非常高,但是大面积的产量不是很高,所以就要研究推广应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性、高产种植试验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陕南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经过多年栽培实践,将马铃薯玉米间套技术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有机结合,总结出了马铃薯-玉米-大豆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在玉米基本不减产的基础上,增收一季马铃薯和一季大豆,增加了粮豆产出,提高了种植效益,在陕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本文对该模式及关键技术做了详细介绍,以期能够进一步指导种植户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岳普湖县推广实施"两菜一粮"栽培模式。"两菜一粮"模式:早春覆膜种植马铃薯,畦间间作春玉米,或麦田间作大蒜及菠菜等,再种植大白菜、萝卜或恰玛古,由原来的一年种植两季变成一年种植三季,提高单位效益,实现全县蔬菜产业效益、规模双丰收。株行配置:马铃薯起垄种植,垄距1米,1垄2行,株距30厘米,667米2理论株数4444株。玉米隔行在沟底中心种植,行距2米,株距25厘米,667米2理论株数1333株。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粮、经作物种植时间差和光、热、水、气资源,发展农区牧草种植,实现以草代粮,提高种植、养殖效益,笔者经过实践探索,向读者推荐以下几种牧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秋种马铃薯的种植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种马铃薯虽然生长快、产量高,但易受不良气候如晚霜、低温阴雨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病害等,致使春种马铃薯产量不稳定、防治成本高、效益低。为此,近几年福安市探索了以秋种马铃薯为主的种植模式,经试验,秋种可有效克服以上问题,秋马铃薯虽产量略低,但品质好、成本低、市场价格高、效益好。介绍了秋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期秋种马铃薯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以拱棚种植马铃薯为主的设施蔬菜栽培类型,为了利用当地优势特色产业,提高拱棚生产效益,我县进行了拱棚早熟马铃薯各种种植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滕州市是农业大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滕州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4.5万公顷,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闻名全国,是全国二季作区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县,首创推广"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的"两薯一粮"高效种植模式。重庆市丰都县生态良好、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马铃薯曾经是丰都的传统支柱产业,但由于传统模式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秦小军  罗昀 《农业科技通讯》2007,(10):102-102,105
"前薯后菜"种植模式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一种前茬种植早熟马铃薯,后茬复种大白菜的新型栽培模式。该模式有效的将设施与露地蔬菜种植结合起来,经过试  相似文献   

12.
两饲一粮种植结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为饲-饲-粮新种模式,在发展优势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地膜马铃薯套种棉花这一模式通过近几年在深泽县的示范种植,平均亩收获马铃薯2000kg,产值3000元;秋后亩收获籽棉300kg,产值1500元,总效益达到4500元。是小麦——玉米常规种植模式效益的3倍,实现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会东县充分利用金沙江沿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光热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冬马铃薯种植,推广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立体种植模式,解决粮桑争地矛盾,增加农民收入。大行桑套种的冬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2500kg,能抢在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显著。大行桑套种冬马铃薯,采用“6215”种植模式,保证宽行2m栽种2厢冬马铃薯,窄行67cm栽种2行桑树,  相似文献   

15.
玉米马铃薯套作是一种新型高效栽培模式。马铃薯全面积种植,玉米虽然沟内种植,但单位面积株数不减,种植面积相当于增加1倍,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6.
2000年~2003年,我们进行稻田种植春马铃薯-春糯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示范,获得了较好的效益。2003年种植面积为15.3公顷,经分季现场测产,春马铃薯667平方米产量1326公斤,产值928元;春糯玉米667平方米鲜棒产量67213公斤,产值1075.7元;大白菜(夏阳包)667平方米产量3325公斤,产值1662.5元。全年667平方米产值3666.2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马铃薯与棉花连作轻简化高效种植模式,对该模式进行了效益和优势分析,提出了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适度增密、适量施肥、适当化控、适时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期为鄂东南发展马铃薯与棉花连作种植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近几年邱县农牧局通过示范方建设摸索出了一条"两菜一粮"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即2月底前地膜覆盖播种马铃薯,4月15号在马铃薯中间作玉米,6月15号左右收获马铃薯,7月25号左右收获玉米,净茬后种植大白菜、芥菜或其它叶菜,这样实现了一年三收,亩纯效益达7000元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模式优点合理利用不同作物生长的空间优势及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在马铃薯的生长后期,由于气温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桐庐县大宗春播蔬粮兼用作物。由于其收获期大多在6月份,此时销售价格较低,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桐庐县局部地区开展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清明前后就开始收获。售价成倍提高,效益大增。但该种植方式,播种、收获马铃薯费工较大,且很容易造成马铃薯破损,商品性较差,如遇冷冬年份,造成冻害,收获期延迟,效益受到影响。鉴于此,我们开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取得了成功。该方法主要表现为简便易行,省工省力,变传统种薯为放薯,变挖薯为拣薯,且薯块不破损,色泽鲜嫩,商品性好,稻草覆盖保温性能好,促进马铃薯年前生长,提早上市,产量不低于常规种植法。商品价值高。且通过稻草秸秆腐烂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育了土壤肥力,有利于后茬作物增产,经过两年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我县三大主要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15万亩,仅次于小麦,由于它产量高,生育期灵活,产品用途广,集粮、菜、经、饲于一体,种植效益好,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