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enlo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的CFD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Venlo型温室夏季采用室外遮阳和屋顶喷淋措施的自然通风降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时对整个计算域采用六面体网格进行划分。对温室天窗附近区域的网格进行了加密处理,生成的网格总数约为100个。温室CFD数值模拟以室内外空气作为研究对象,外界气象条件、温室围护结构、室外遮阳与屋顶喷淋、室内植物和土壤等作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对Venlo型温室在室外遮阳和屋顶喷淋措施下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以及在整个温室空间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进行了venlo型温室室内温度的现场试验测试。CFD模拟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均表明:室外遮阳和屋顶喷淋使温室内空气温度得到有效降低。CFD模拟得到的Veto型温室室内温度平均值与试验测试结果的平均差值为1.7℃,平均偏差为试验测试结果的5%;数值模拟得到的温室室内温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也与试验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CFD的自然通风玻璃温室湿热环境模拟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方法,以Venlo型2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坐标(DO)辐射模型和组分传输模型对室内空气的传输过程进行3维数值模拟,以提出在温室微环境模拟中采用辐射、对流、热传导耦合计算的新方法,从而得出温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场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5.4%,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1.2%。温室内相对湿度空间分布与对应的温度分布模式类似,中部作物区温湿度分布均匀一致,其余空间温湿度分布梯度明显。  相似文献   

3.
邱施荣  闫恩诚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197-198,203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在温室室内环境研究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Venlo型温室的数值模拟研究做了很全面的工作。总结了前人在网格划分、模型维度及求解模型选取方面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Venlo型温室室内环境数值模拟研究的成果及现状.并讨论了未来温室室内环境CFD模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Venlo型玻璃温室夏季遮阳降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夏季气候条件下的Venlo型玻璃温室在河南省郑州地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3次降温试验的温度测量和采集计算降温速率和温度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比分析温室在单独开启内、外遮阳系统或内外遮阳系统同时开启的情况下室内温度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内外遮阳装置同时开启后室内降温效果较为明显,内遮阳装置单独开启时室内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指出了3种遮阳方式的优劣点所在,总结出遮阳网开启方式与温室内降温效果的内在联系和量化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河南地区夏季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荷兰Venlo型连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针对我国气候条件下,大型连栋温室夏季自然通风降温效果差,而机械通风降温成本较高的问题,对采用自然通风并结合遮阳网、室外屋顶喷淋降温措施的荷兰引进Venlo型玻璃温室的室内温湿度状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连栋温室室内空气温度明显低于室外,且室内温湿度分布比较均匀,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室外屋顶喷淋的降温效果显著,而且未造成温室内湿度显著增加。这种自然通风降温系统的能耗小,在中原地区使用可以达到温室降温和降低温室夏季生产成本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新途径进行研究,为其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Venlo型温室原有的屋面喷淋喷头改装到遮阳网上方,分别测定温室内温度、光照强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遮阳网上喷淋对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有较好的效果。当室外最高气温达41.0℃时,温室内温度始终低于室外温度,且维持在34.4~37.4℃,温室内外温差最高可达4.6℃;温室内光照强度维持在0.3万~1.6万lx,其与室外光照强度的最大降幅达86.8%;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适宜大部分园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结论】遮阳网上喷淋有助于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该类型温室适用于生产耐高温、耐荫性作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新途径进行研究,为其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将Venlo型温室原有的屋面喷淋喷头改装到遮阳网上方,分别测定温室内温度、光照强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采用遮阳网上喷淋对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有较好的效果。当室外最高气温达41.0℃时,温室内温度始终低于室外温度,且维持在34.4~37.4℃,温室内外温差最高可达4.6℃;温室内光照强度维持在0.3万~1.6万lx,其与室外光照强度的最大降幅达86.8%;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适宜大部分园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结论】遮阳网上喷淋有助于Venlo型温室夏季降温,该类型温室适用于生产耐高温、耐荫性作物。  相似文献   

8.
喷雾干燥过程的CFD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气-粒两相汉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CFD)知识,结合喷雾干燥的特点,建立了模拟喷雾干燥室内气体-颗粒两相油流流动的CFD模型。讨论了该类模型的数值求解过程,并结合实际脉动燃烧喷雾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喷雾干燥室内气流的温度、湿度分布图,气体流线图和颗粒相的运动轨迹图。模拟结果表明该CFD模型可用于对喷雾干燥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基于CFD的不同走向大跨度保温型温室温度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跨度保温型温室是针对日光温室之间南北间距较大,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而设计的。该温室可将日光温室南北间距缩减为2m以内,同时具有日光温室的良好保温特征,但一直以来缺乏对该大跨度保温型温室的光温性能评价。本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构建三维稳态温室模型,模拟不同走向对温室光温环境的影响,为温室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在模型中采用太阳射线追踪法加载太阳辐射,通过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iscrete ordinates,DO)模拟热辐射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绝对偏差在0.3~2.1℃范围内,验证了构建的CFD温室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已验证的模型模拟结构尺寸完全相同,走向分别为东西与南北的2栋温室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比较分析不同时刻(6个案例)温室内温度场差别。模拟结果表明,在上午10:00和下午14:00,2种走向温室内温度差异不明显在正午12:00,南北走向温室内温度比东西走向温室高2.8℃。在室温分布均匀性方面,利用CFD后处理软件提取6个案例在每一节点处的模拟值,统计6个案例温室温度的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表明,在早、中、晚的3个时间段内,南北走向温室的RSD值均低于东西走向温室。综合模拟与测试结果表明,双拱大跨度保温型温室在北方地区应选用南北走向,温室的光照分布、温度分布都优于东西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含有内拱棚的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分布规律,采用密集布点的方式采集温室内一个竖直截面内的空气、土壤的温湿度数据,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稳态模拟。数据分析及试验模拟表明:(1)含有内拱棚的日光温室在打开通风口后可以有效地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且作物冠层区域的温度仍然维持在作物生长所适宜的范围内。(2)晴天时温室内的热量源于外界的日光辐射,雪天时温室内的热量源于内部土壤和黏土墙的辐射放热。(3)模拟结果显示,晴天正午在内拱棚下部区域和作物冠层跨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湿度高于其他区域,说明在该区域有水分聚集。雪天正午日光温室内的湿度分布均匀,不论在高度上还是在跨度上都没有明显差异。(4)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误差不超过5%,证明了本试验所用温室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温室大棚气流场的CFD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温室大棚内部的气流和热量传递过程,设计合理的通风降温设施,在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irPak的支持下,选择华北型连栋塑料温室,建立了有植物条件下的湿帘机械通风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并对温室大棚内气流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温室内气流场的三维空间分布,为今后温室内小气候数值模拟、综合性能评价以及温室大棚整体结构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查在温室中采用不同水压下喷雾降温的效果.[方法]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水泵、触控系统和多路传感器为硬件平台,设计了温室变频雾化装置.试验探索5个不同喷雾频率下,系统的实际降温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试验温室的喷雾压力.[结果]喷雾压力低于110 kPa(对应喷雾频率为31 Hz)时,降温幅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但当喷雾压力大于110 kPa时,随着压力的增加降温效果趋于平滑,而温室内湿度随着压力的增加不断增加,喷头的流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近似线性增加.[结论]综合考虑温度和湿度2个因素,该试验温室的最适应喷雾为压力为100~120 kPa.  相似文献   

13.
Venlo温室在海南热区的环境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发源于荷兰的Venlo 温室在海南热区的气候适应性,于2010 年11 月开始采用5 点法和9 点法 5 次测试Venlo 温室的气温尧设施表皮温度尧光照强度尧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院在海南热带季风 气候条件下,Venlo 温室在低温季节具有保温作用,在炎热季节具有降温作用,但温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到1益,调节温 度性能较差,需要提高保温性能,增加辅助降温措施;Venlo 温室内外地表温差高达15益,降低室内地表温度效果明 显,同时温室屋顶骨架温度过高,有损覆盖材料使用寿命;Venlo 温室在寒冷季节阴天具有降湿的作用,在炎热季节 晴天具有保湿的作用,但室内外相对湿度相差在3.0%以内,对相对湿度影响较小;在海南地区Venlo 温室透光率不 高,但温室内光照强度并不低,能够满足作物生理需求;在海南使用Venlo 温室,室内日平均CO2浓度较高,不需要施 用CO2肥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遮阳网对屋顶全开型温室夏季降温的影响,建立屋顶全开型温室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在上海地区进行夏季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实测值与模拟值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利用试验和CFD模型分析了遮阳网对温室降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的使用层数对温室降温影响明显,2层遮阳网下温室室内外温差为4.5℃,1层遮阳网下为3.7℃,无遮阳网为1.3℃;利用CFD模拟分析了增加外遮阳网后的温室内温度场,在基本满足植物生长光照要求的情况下,温室接收的太阳总辐射降为176.3 W/m~2,室内平均温度降为37.6℃,温室内局部高温状况也被大大缓解。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CFD模拟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在温室冬季供暖及温室夏季通风中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CFD研究温室室内环境的方向:结合不同地域的气象条件进行模拟研究;考虑作物对温室环境的影响,使模拟结果更贴近实际;在进行温室内温度分布方面的研究的同时,建立一些新的模型,开展室内湿度分布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温室温度的合理预测是夏季温度控制的重要根据。通过实验设计并测量温室内温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并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数据异常点处理及缺失值补足,并对无遮阳三种降温状态下的各变量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建立了三种状态下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数值与实际数值吻合良好,为东北夏季Venlo型玻璃温室的温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正常生产管理条件下,利用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自动监测记录冬、春两季日光温室内外空气温度、光照强度,温室内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研究冬、春两季日光温室环境因子日变化差异及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差异。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与温室内外光照及温室内湿度的相关性,春季显著大于冬季;温室内湿度与温室内、外光照强度、温室内外温度以及温室外温度与温室的相关性,春季显著小于冬季。土壤温度与温室内、外温度的关联程度,春季温室内温度强于温室外温度,冬季温室外温度强于温室内温度。温室外温度与温室内、外光照、土壤温度的关联程度,春季温室内、外光照强于土壤温度,而冬季土壤温度强于温室内、外光照。冬季温室内湿度显著高于春季,日变化幅度显著小于春季。春季最低温室内要高于冬季最低温度10℃以上,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冬季;春季温室内、外最大光照强度是冬季的2倍,且春季光照时间长。春季室外温度平均高于冬季12℃以上,春季温室内土壤温度始终要高于冬季1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自然通风的Venlo型两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数值方法,以流体控制方程和标准湍流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DO辐射模型对室外风向垂直屋脊和平行屋脊两种工况下室内气流分布模式进行了3-D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风向垂直屋脊时侧窗外侧存在两个对称涡流,侧窗是主要进风口;室内气流速度随高度呈上升趋势;室内东侧流速较西侧低。风向平行屋脊时,侧窗气流流动复杂,天窗是主要进风口;气流速度随高度呈下降趋势;室内东侧流速较西侧高。两种风向下南北向流速分布相对均匀一致。室外风向对室内气流分布模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全丰  赵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74-7376
为了解温室内部温度场的动态变化过程,优化传统的通风控制系统。对机械通风下的连栋薄膜温室的温度场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并根据试验温室的几何结构和试验数据,使用CFD方法对试验温室进行数值建模,在模型中考虑了太阳辐射和热辐射,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在试验温室采集到的关键位置的温度数据,与模拟结果比较发现CFD数值模拟的室内温度变化的趋势与试验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浅圆仓储粮不同通风方式降温下温度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了通风降温的效果。文章研究的粮种为不易储藏的大豆,数值模拟了压入式通风和吸出式通风方式下,粮堆内温度分布及速度分布的变化规律,对比四种通风条件下粮堆内部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其均匀性及降温速率。研究发现四种通风方式下浅圆仓粮堆区域的通风效果接近,通风均匀性较好;但吸出式(中心集风管顶部密闭)通风时,降温速率更高,粮温均匀性更好,研究结果对浅圆仓仓储大豆通风降温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