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下半年,浙江绍兴的董上富携全家来到江苏吴江市盛泽镇,开始承包该镇人福村和小谢村两村20余公顷农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刚开始几年仅略有盈余。前年村里开始搞土地流转,他以450元/hm2租了14.6hm2农田种植水稻;以1500元/hm2租了6.3hm2农田种植花果苗木,承包合同签订后,他就在这些土地上做开了文章。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梁平县聚奎镇聚奎村农民熊三,2011年种植水稻86.7hm2,种植面积位居全县种粮大户前列。现年39岁的熊三,是周边远近有名的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从2007年开始从事农业规模生产,通过土地流转和返租倒包等方式获得土地,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3hm2逐年增加,2.3hm2、3.7hm2、11.2hm2到现在的86.7hm2。  相似文献   

3.
《南方农机》2005,(4):24-25
一个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憨厚朴实的庄稼汉子,他,出生在南昌县泾口乡小莲村,几十年如一日,深深扎根于家乡的这块土地,致力于农田开发和水稻种植。1986年至今,他组织开荒造田4125亩,提供商品粮近6000万斤。2003年,他种植优质水稻4125亩,产优质稻517万斤,实现农业产值362万元,利润130万元,其中,农机作业收入20万元。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全国水稻种植、收获、耕整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机插、机收、机耕面积分别达到1 060万hm2、2 400万hm2、2 870万hm2(1.6亿亩、3.6亿亩、4.3亿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达到74%,比上年提高1%。从种植环节上看,2014年全国水稻机插面积新增80万hm2(1 200万亩),加上水稻机直播、机移栽面积,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将超过38%,比上  相似文献   

5.
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是一种通过人为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降低粮食含水率,从而确保粮食安全贮存的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因天气不适造成的粮食损失,提高粮食贮藏品质,确保粮食质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粮食生产概况 浙江省平湖市现有标准农田2.15万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3万hm2,大小麦种植面积为1.07万hm2,粮食总产量达24.1万t(其中水稻19.2万t,大小麦4.9万t).截至2012年底,全市常年性土地流转面积0.82万hm2,流转率38.3%,1 1个村实现整村流转.全市规模在1.33 hm2及以上稻麦种植大户817户,种植面积为0.97万hm2,产量6.9万t.  相似文献   

6.
水稻武运粳7号是中熟晚粳型品系,2008年在溧阳市农林局的指导下,在上黄镇坡圩村丰产示范方上进行栽培,种植面积为7.06 hm2.经过市、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狠抓了培育壮秧、宽行窄株、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战胜了前期低温少雨、中后期台风、褐飞虱大发生等多种不利自然气候条件,在灾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每667 m2有效穗数19.56万,每穗粒数125.60,结实率93.20%,千粒重27.50 g,理论产量为629.70 kg/667 m2.据实产调查23户,面积2.21 hm2,总产量20 300 kg,每667 m2产量为611.50kg.  相似文献   

7.
正益阳市赫山区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一年两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7万hm2(100万亩)以上。自2005年开始,赫山区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使全区机插作业服务能力快速提升。至2014年5月,全区插秧机拥有量达325台,其中低速插秧机268台、高速插秧机57台。插秧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手扶式到乘座式——从低速机到高速机。2013年末,水稻生产的耕种收三环节的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机插率达到了15%。2014年全区早稻机械化育秧140hm2(2100亩),实现机插作业面积8000hm2(12万亩)。  相似文献   

8.
至3月下旬,攸县注册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达32家,其中24家土地租赁经营面积达3733hm(25.6万亩)。大面积承包农田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必然,农机需求量大增,攸县农机市场供需异常火爆。佳丰水稻种植专  相似文献   

9.
马建军 《农业机械》2012,(26):132-133
江苏农垦拥有耕地7.52万hm2(112.8万亩),以稻麦两季生产为主,其中年种植水稻在6万hm2(90万亩)左右,2011年水稻机插面积为3.89万hm2(58.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6%。截至2011年12月,垦区农机总动力为464108.43kW,其中拖拉机4956台,配套农具10184台(套),联合收割机2144台,插秧机1820台,育秧播种机192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其中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整地→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田间管理(施肥、治虫、化除)→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烘干。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和凤镇退耕还林面积达372.27hm2,为了充分利用单位时间、面积内的光热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种植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双牌石行政村、咀头村实施幼龄林(梨树、桃树、板粟,植树后1-3年内,植树规格4m×4m,土地利用率75%)林间进行套种144hm2,每667m2收春萝卜  相似文献   

11.
正1广东省农业和农机化发展情况1.1广东农业生产情况广东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水果、茶叶、蔬菜、蚕桑等。水稻是最大宗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200万hm2(3 000万亩);甘蔗,是广东的大宗经济作物,全省糖蔗种植面积13.33万hm2(200万亩);花生,是广东主要的油料作物,每年分春秋两造,常年种植面积约33.33万hm2(500万亩)。广东水果资源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白水村5组农民孙来源,2004年承包10.2 hm2农田种水稻,被咸宁市政府授予"全市种粮大户"称号,2005年她又承包农田达到34.7 hm2.5月27日上午,3台插秧机在她承包的农田里抢插中稻,吸引了许多农民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13.
"十五"以来,为了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步伐,扬中市进一步加大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6年,扬中市直播稻种植面积达0.576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5%,全市直播稻平均理论单产588kg/667m2,一些高产圩区直播稻单产达到了650kg以上。但由  相似文献   

14.
为鼓励、支持和发展种粮大户,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祁阳县决定:种植面积在33.33hm2(500亩)以上的农户,每户奖励割幅2m的中型收割机1台;种植面积在6.67~33.33hm2(100~500亩)之间的农户,每户奖励四行手扶插秧机1台。同时,除实施购机累加补贴和奖农机实物外,县财政还投入专项奖金50万元。祁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又是全国首批农机化示范建设县和全省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对种粮大户奖励农机具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机械化种粮大户,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到2011年底全县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42%。  相似文献   

15.
刘祥安 《农业机械》2013,(19):120-121
1推广现状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现有9个行政村,102个合作社,2个居委会,全镇户数8646户,人口28838人,面积111km2,耕地面积1867.9hm2(28018亩),是一个农业大镇。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1330.5hm2(19958亩),其中机插秧面积400hm2(6000亩),插秧机35台,机插秧水稻精量播种设备1套。近3年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6.
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全县30个乡镇(园)555个行政村,总人口77.1万,其中农业人口65.6万,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0.6khm2,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至2009年全县共推广插秧机87台,水稻机插面积3000hm2(4.5万亩).  相似文献   

17.
<正>汉寿县地处洞庭湖西滨,全县30个乡镇(园)555个行政村,总人口77.1万,其中农业人口65.6万,常年种植水稻面积80.6khm2,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5年开始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至2009年全县共推广插秧机87台,水稻机插面积3000hm2(4.5万亩)。1建立推广工作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桃源县九溪乡正气村农民李悦成,是近几年来桃源县崭露头角的种植大户和农机大户.他大规模添置农业机械,采用“烟稻连作“模式,至2008年烟叶和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46.67hm2(700亩).上半年产烟叶2100担,收入近19万元;下半年水稻产量可达25万kg,预计收入46万元.全年毛收入可实现65万元.……  相似文献   

19.
钟祥市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常年在65万亩(1hm2=15亩)左右。近年来,该市以建设全国农机示范区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市为契机,充分采用"政策驱动、行政推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联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塘村是邵东县水东江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邵东的东大门,以蒸水河为界与衡阳相邻。省道S315线从村北面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1382人,水田32.1hm2(482亩)、旱土67hm2(105亩)。全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村民勤于耕作,水田以双季稻为主,很少有抛荒现象。上世纪70年代初,该村得益于人民公社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小块田全部整合为方方正正的大田,大丘面积在五六亩以上,非常适合大中型拖拉机作业。特别是该村在当年农田改造的同时,修建了机耕道连接全村各自然村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