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红肉蜜柚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稻水象甲进行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常规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就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花生田蛴螬发生与无公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青岛市花生蛴螬发生种类、原因及防治方法,阐述了无公害防治研究进展,包括利用化学物质预报和控制、病原微生物药剂防治以及天敌防治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郑俊 《北方水稻》2006,(5):51-52
介绍了对稻水象甲进行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常规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就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设施番茄生产中灰霉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该文介绍了灰霉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从生态防治、农业防治、药剂防治3个方面阐述了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田兵 《北方水稻》2013,(5):46-47
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水稻生产的安全进行,也有利于粮食的增产增收。对贵州铜仁地区思南县瓮溪镇水稻病虫害进行了试验性防治,介绍了示范区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从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适用于当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澳大利亚棉花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病虫防治体系、防治经验和澳洲植棉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方正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示范的主要组织措施和获得的多方面效益。示范区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包括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药剂防治以及专业化防治等。开展和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了农药用量、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防治效率、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益均有很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也给农民创造了实惠。  相似文献   

9.
田婧 《大豆科技》2010,(3):56-57
草地螟是大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文章介绍了草地螟形态识别,阐述了影响草地螟大发生的气候、食物、天敌、田问管理等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草地螟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一套温室反季节基质栽培甜椒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滚筒式杀青机温控系统具有时变不确定非线性的特点,采用常规PID控制难于满足控制要求,利用模糊控制的良好收敛性和对模糊量的运算优势,以及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的特性,将常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策略,实现了对PID参数的实时在线整定。MATLAB软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模糊RBF神经网络PID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相比,系统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和抗干扰性能,温度控制误差在±2℃范围内,能很好地满足茶叶杀青工艺对温度的控制要求,保证了茶叶的杀青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柑橘大实蝇的发生规律及特点,结合当地目前主要的防控措施,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柑橘大实蝇设计了频振灯诱杀防治、果瑞特诱杀剂防治以及化学药剂防治,分析比较各类方法的防治效果及可推广性。通过试验比较,果瑞特诱杀法防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诱杀方法,施用果瑞特后虫果率为6%以下,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DMC-PID串级控制的茶叶远红外烘干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茶叶物料烘焙时具有迟滞、大惯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传统PID控制时温度控制精度不高,超调量较大,鲁棒性差。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的茶叶烘干机,烘干机采用多层隧道式,上加热方式,加热元件为电加热远红外辐射板,运用DMC-PID串级温度控制系统,前级的DMC算法提高温度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与鲁棒性;后级PID算法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对样机进行绿茶烘焙试验,试验表明,采用PID温度控制系统时烘干机超调量为10.5%,而采用DMC–PID串级温度控制其超调量为5.9%。DMC-PID可显著提高茶叶烘干机的温度控制精度及成茶品质。  相似文献   

14.
农用链霉素泡腾片剂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述泉 《作物研究》2009,23(1):27-29
为更加有效地防治烟草青枯病,特选用新型生物药剂——农用链霉素泡腾片,以烟田常用药剂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初期施药后,农用链霉素泡腾片田间平均防治效果为29.77%;在与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配合使用的情况下,最高防效可达62.0%,平均防效为56.82%。但对施药后的相对防效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其不同时期差异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丁亮 《垦殖与稻作》2012,(1):27-30,33
黑龙江垦区进行节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灌处理用水量296.4 m3/667 m^2,较对照省水84 m3/667 m^2,但水分供应不充分,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株高较对照矮0.7 cm,单穴茎数较对照少0.5株,实粒数较对照少1.8粒,产量635.4 kg/667 m^2,较对照减产6.5%;节灌处理用水量345.5 m3/667 m^2,较对照省水20.9 m^3/667 m^2,水分能够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并且因浅水灌溉增加水温、泥温,促进水稻分蘖,单穴茎数19.6株,较对照增加1.7株,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产量679.1 kg/667 m^2,较对照不减产,经济效益分析节灌处理增效2.6元/667 m^2,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又增加了抽水的费用,具有实际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系统调查海南芦笋种植区的主要杂草种类,明确芦笋园的杂草优势种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盆栽芦笋化学除草药效试验及覆盖控草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芦笋园常见杂草有21科106种,其中优势种群由马齿苋、红尾翎、短颖马唐、龙爪茅、牛筋草、砖子苗、假臭草、伞房花耳草及鳢肠9种构成。采用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覆盖9种植物60 d后,防效可达60%以上,且覆盖葛藤、毛蔓豆、飞机草、薇甘菊、肿柄菊后,芦笋抽笋数和新笋径围都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施用4种除草剂60 d后,盖草能和乙草胺对盆栽芦笋的防效较高且安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可最大限度的控制芦笋园中杂草。  相似文献   

17.
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主要害虫和5种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依据甘蔗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辅,减少虫源病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确保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扩行缩株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万株/hm~2密度下,以等行距(行距60 cm)种植为对照,研究扩行缩株(行距100 cm)种植下春玉米产量、物质积累及转运。结果表明,扩行缩株种植下两年2个品种春玉米产量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农华101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伟科70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扩行缩株种植下两年2个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茎鞘转运量高于对照,叶片转运量低于对照。成熟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低于对照,子粒分配比例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稻瘟病是最主要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多个特效药剂和广谱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稻瘟病的最优防治适期和穗颈瘟、稻曲病兼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三环唑仍然是预防穗颈瘟的特效杀菌剂,而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广谱杀菌剂对叶瘟表现出更好的防控效果。始穗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在齐穗期再施1次药是必要的。如果选用合适的药剂,破口前施药对穗颈瘟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由于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施药时期是破口前,因此,一次施药兼防穗颈瘟和稻曲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