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0 ℃冷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结果表明,抗寒性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01~0.933,采用最长距离法对D值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强抗寒品种中抗寒性最强的前3个品种为:西乡大河6号、紫阳圆叶种和西乡大河8号,均  相似文献   

2.
茶树抗寒生理的研究——酶和细胞膜透性与茶树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10个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有关酶和茶树叶片细胞膜透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茶树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增加。抗寒性强的品种过氧化氢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严寒期活性较高并且有较多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茶树叶片细胞膜在低温作用下透性变化的程度依越冬时期,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品种而异。抗寒性不同的品种在-6℃下膜透性变化差异明显。茶树叶片对 TTC 的还原能力随低温损伤而下降,它和细胞膜透性变化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邢瑶  李松  唐锁海  杨亦扬  虞斌  魏爱华 《茶叶》2022,48(1):34-38
江苏位于茶树种植的北缘地区,茶树易受冻害.随着无性系茶树良种的不断推广,筛选抗寒性强、适宜江苏种植的茶树新品种,对茶树新品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演技利用极端低温气象条件,对引进和江苏自选的31个品种的幼龄茶树进行冻害调查试验,结合冻害指数的系统聚类分析,评估不同品种幼龄茶树的抗寒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叶色的幼龄茶树除...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台湾选育的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成活率、物候期、抗寒性、生化成分、制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4个品种达到特早生种水平,12个品种达到早生种水平;春季氨基酸含量3.67%~6.23%,6个品种春季氨基酸含量达到5%以上;茶多酚含量17.23%~26.23%;咖啡碱含量3.36%~4.87%;酚氨比<7;10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本省品种较省外品种更有优势;8个品种抗寒性比对照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系统选种方法,在黄山群体种中筛选出2个抗寒表现突出的茶树单株CKS-1和CKS-2,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进行相关抗寒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KS-1和CKS-2的相关指标皆表现出明显抗寒性。其中,CKS-1各项抗寒性指标显著优于福鼎大白茶,CKS-2各项抗寒性指标也优于福鼎大白茶,为进一步培育茶树抗寒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特早生特抗寒茶树新品种“农抗早”选育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树抗寒育种 ,已有先例。陈文怀于 2 0世纪六十年代 ,从杭州当地群体茶树中 ,单株选育出无性系“龙井 4 3”品种 ,抗寒性强 ,特早生 ,品质较好 ,在长江南北推广面积较大 ,但持嫩性差 ,抗春雪冻害能力弱。因其抗寒性强又特早生 ,生产单位仍很欢迎。笔者从 2 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 ,结合教学和江北茶区生产需要 ,根据教科书的电导法、细胞组织切、细胞质浓度测定法等 ,鉴定茶树抗寒性 ,也选育出十余个抗寒茶树品系 ,不料于 1991年 1月 ,合肥出现 38年一遇的低温 ,气温降至 -14.8℃ ,地温降至 - 19℃ ,持续 8天 ,所选出的一些抗寒品系均被冻伤或…  相似文献   

7.
2009年福清市南湖山引种金观音、金牡丹、铁观音3个茶树良种,并对其种植成活率、抗寒性和抗旱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金观音等茶树良种茶苗种植成活率较高,株成活率达85%以上,丛成活率达91%以上,第二年补植后成活率均超过99.5%,且抗寒性和抗旱性强,适宜在福清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杨阳  赵洋  刘振  梁国强 《茶叶通讯》2011,38(2):8-13,16
我所于2003~2009年承担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工作,先后对参试的17个茶树新品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寒性鉴定,并对每个参试品种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茶树品种抗寒性与叶组织解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茶树的抗逆性对于茶叶生产和品种早期鉴定是非常重要的。茶树品种的抗寒性又是构成抗逆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栽培区内栽种适应本地气候、能抗寒的茶树品种,又是构成产量、品质的前提。茶树的抗寒性由诸多因素构成:种源、系统发育环境;长期历史栽培的影响,由此而形成的生理代谢、解剖结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鄂茶9号”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原宜昌县茶叶研究所)从宜昌大叶茶中经系统育种而选育出的抗寒性优异的茶树新品种,并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品比试验表明,“鄂茶9号”茶树品种春季营养芽萌发期早,育芽能力强,芽叶肥壮;产量高;红绿茶兼制;抗病虫性较强,抗寒性优异,特别适宜在宜昌三峡茶区海拔1000m左右的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冷驯化和ABA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本文研究了冷驯化和ABA对茶树抗寒力及其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驯化或者ABA处理,茶树经历了驯化再到脱驯化的过程,相应地茶树的抗寒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驯化前的几乎为0逐渐增大,而随着脱驯化的进行又迅速恢复到驯化前的水平。低温驯化的临界温度为7℃左右,脱驯化的临界温度为9℃左右。人工低温驯化和ABA处理,茶树抗寒力的提高幅度没有自然冷驯化下的大。对三种处理下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的研究发现,冷驯化中茶树体内脯氨酸含量变化是对外界条件变化的一种综合反应,很难说明单一的脯氨酸含量与抗寒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竹醋液为基液,配制了不同茶树抗寒剂,并进行了茶树生理抗寒指标的研究。在对3个茶树品种(乌牛早、安吉白茶和龙井43)喷施6种不同配方的抗寒剂后,经模拟田间自然降温,测定处理前后茶树中与抗寒能力相关的理化物质。结果显示,3个茶树品种间各处理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茶树冻害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测定室内茶树生理生化指标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配方B2能显著提高茶树的抗寒性,并可稳定冷害胁迫下的茶叶产量。结果表明,竹醋基液抗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树的抗寒能力,有效降低茶树的冻害,从而保证茶叶生产免受冻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保靖黄金茶绿茶为材料,开展了盖碗泡法、杯泡法及冷泡法三种冲泡方法的研究。实验证明盖碗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浓度相对较低,滋味鲜醇爽口;杯泡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浓度较高,滋味醇厚;冷泡法泡保靖黄金茶茶汤品质成分丰富,滋味清爽怡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电导法测定结果为参照,研究适合鉴定茶树抗寒性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的茶树品种抗寒能力与电导法的结果相一致:舒茶早>皖茶91>平阳特早茶,而Fv/Fo、Fm、Fo测定的结果则与之不相符。叶绿素荧光法在植物抗逆性鉴定过程中比电导法方便快捷,干扰因素少,可作为鉴定茶树品种抗寒性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茶树冷胁迫诱导抗寒基因CBF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6.
湖南绿茶品质特点表现为EGCG含量高、滋味浓,品质缺陷为颜色容易发黄。绿茶的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的绿色分别与茶叶品质存在正相关。湖南优质绿茶加工保绿的关键技术在于适当摊青、充分杀青、快速摊凉、适度揉捻、及时干燥和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7.
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原料绿茶茶汤沉淀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参与冷后浑形成比率,研究绿茶冷后浑形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茶汤之间沉淀量差异极大,茶汤中蛋白质、咖啡碱、茶多酚、黄酮化合物、酯型儿茶素(包括EGCG、GCG、ECG、CG)、Ca2+、Na+、Ni2+相比其他化学成分更容易参与绿茶冷后浑的形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咖啡碱与酯型儿茶素是绿茶冷后浑形成的关键化学成分,通过初始茶汤中这两种化学成分含量可以预算茶汤可能形成的沉淀量,Cream(g/L)=-172.071+0.129×C咖啡碱+0.024×C酯型儿茶素(R2=0.936)。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揭示绿茶冷后浑形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