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楚粳系列品种是云南省滇中温暖稻区粳稻主栽品种,属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选育的常规水稻,目前已选育40余个品种,在滇中及毗邻的四川、黔西适宜稻区种植。其中楚粳27号、楚粳28号已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本文从温室杂交、加代,大田"系圃"选育2个方面介绍楚粳系列常规水稻的选育过程。1配套基础设施先进的温室系统是育种必备的基础设施。温室面积一般在600m2最佳,温室自动化程度对育种效率取  相似文献   

2.
李全衡 《种子科技》2011,29(4):15-16
粳稻是云南省稻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都超过籼稻。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以常规良种为主,且基本都是省内育成品种。云南省杂交粳稻育种实现"三系"配套的时间基本与全国杂交籼稻育种实现"三系"配套的时间同步,但生产应用远不如杂交籼稻,育种力量不如省外杂交籼稻育种力量强大,也没有省常规粳稻育种人员多、历史久。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康洪灿 《中国种业》2013,(10):73-73
岫粳16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抗病、高产、广适、优质的育种目标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云南省审定。介绍了岫粳16号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南黑紫米品种资源的形态特征以及黑紫米水稻、陆稻品种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 代的亲合力测定,分析了其杂交亲和性,为云南黑紫米品种资源在育种和开发上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水稻育种工作以来,坚持引进利用和改造创新相结合,采用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物理辐射、化学诱变等多种方法,选育出了GS-豫粳6号、国审新稻10号、新稻11号、新稻68-11、新香糯、豫粳8号等十多个有重大影响的水稻新品种,确立了我院在我省及黄淮稻区粳稻育种的知名地位。从2001年开始我院承担了河南省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超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本文围绕高产、优质、抗病目标,结合从事优质粳稻育种多年的实践,谈几点体会和设想,与同行专家商榷。1育种目标的制订1.1产量指标常规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必须比生…  相似文献   

7.
安徽沿江稻区“籼改粳”稻作生态型的确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粳稻的株高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产量结果分析是迟熟中粳比杂交籼稻具有产量优势,其次是中熟中粳,早熟晚粳不具产量优势。在现行价格下,试验中的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每667㎡收入分别比杂交籼稻多收入68.57元,313.64元和90.59元,可见,在安徽沿江稻区推广“籼改粳”能增加种植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云南多年生稻品种选育历史,即通过把栽培稻和长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具有多年生性的中间品系,成为多年生性供体,再把这些供体与云南主栽品种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把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的遗传位点转移到水稻主栽品种中,选育多年生水稻品种。根据种子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云南省多年生稻品种的试验审定办法和审定标准,并审定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介绍了云南省已经审定的多年生稻品种以及云南多年生稻品种在云南省各地和全国部分省(区)的试验示范情况。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杂交粳稻制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选育上海杂交粳稻自20世纪90年代起,二十余年来每年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0万~3.3万hm2,其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例一直处于全国最高水平。杂交粳稻应用于生产不但要有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还依赖于种子生产、现代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杂交稻制种是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杂交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着杂交水稻增产效果和发  相似文献   

10.
正常农粳8号系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2,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该品种具有早熟、稳产、抗病、优质、出米率高等优点,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列为水稻早熟晚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对照品种。近年种子市场对早熟、优质水稻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常粳8号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子生产规模也相应不断增长。为降低种子生产用工成本、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常规水稻种子生  相似文献   

11.
吴关庭  王贤裕 《种子》1990,(4):34-36
南朝鲜于60年代后期,根据本地区气侯特点,将水稻育种工作从粳稻为主转向以籼稻血统为主的籼粳杂交。在国际水稻所的协助下,1971年从 IR667(Ir8//Yukara/TN_1)杂交组合中育成了第一个籼粳交品种——统一,产量比一般粳型品种高30%,1972年推广种植270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16%。此后针对该品种米质  相似文献   

12.
刘爱军 《种子科技》2010,28(2):44-45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以武进稻麦育种场选育的高产中粳品系涌湖269与自育优质中粳品系徐80648杂交,经加代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59)。2007年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2008年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淮北地区水稻良种补贴主体品种。2008年1月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040677.9)。  相似文献   

13.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双季晚稻条件下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4种类型品种产量与一般品质的差异,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初步区划提供依据与参考,在江西上高县(28°31′N,115°09′E)试验点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与杂交籼稻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改善,而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略逊。产量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本研究认为上高地区"籼改粳"工程适宜种植的晚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  相似文献   

14.
<正>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用楚粳26号作母本与96Y-6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722号;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70368.4;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2010;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继云南省首个超级稻楚粳27号之后的第2个超级稻新品种;同年通过云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国际先进水平,现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为促进楚粳28号无公害种植生产发展,满足市场对安全稻米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种稻效益,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楚粳系列水稻品种是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选育的高原粳稻品种,属常规水稻品种,适宜云南省中海拔1500~1900m稻区及毗邻的四川凉山、贵州六盘水相似生态类型的稻区种植,生育期在165~180d。现有楚粳品种为楚粳24号、26号、27号、28号、29号、30号、31号、32号、37号、38号、39号等。主要分布在楚雄州、曲靖市、玉溪市、昆明市、大理  相似文献   

16.
甬优籼粳杂交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2016年,以甬优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甬优4540,全生育期天数169~171 d),常规粳稻(镇稻13号和武运粳30,全生育期天数159~160 d)和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扬两优6号,全生育期天数140~141 d)为试材,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品种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特征及其差异。甬优籼粳杂交稻2年平均产量为12.4 t hm^–2,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增产7.8%和23.3%,差异显著。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籼粳杂交稻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每穗粒数则较高;籼粳杂交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收获指数较低。成熟期茎鞘和叶部干物重及其所占比例均呈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穗部干物重以籼粳杂交稻最高、杂交籼稻最低,穗部干重所占比例则呈相反趋势。甬优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均以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不同类型品种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分别在栽后61~62、64~66和63~64 d。籼粳杂交稻栽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分别高17.7%和17.3%。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在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阶段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均较高;渐增期和快增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天数较低,缓增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天数则较高。籼粳杂交稻在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本研究建立了符合不同类型水稻栽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Gompertz方程;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在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具优势,渐增期和快增期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主要由于此阶段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速率,缓增期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是由于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天数和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和规范稻品种管理工作,筛选适合水稻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对近几年审定的优质适口、绿色抗病、特殊专用的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结果表明,川康优2115、泰优808等优质高产杂交籼稻品种,加工型水稻品种旗Ⅰ优128,红米品种T两优186、闽红两优727和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滇屯506、云恢290,常规粳稻品种锦瑞4号表现突出,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加速育种进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云南省水稻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主持的常规粳稻区域试验,在云南省8个种植粳稻的地州(县)进行,对各供育种单位提供的9个常规粳稻新品系进行试验,鉴定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对新品系作出综合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黔西北高海拔地区 (毕节地区的毕节、大方、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等市县和安顺市、六盘水市的部分县、区 )是贵州省主要的粳稻栽培区。该区域内粳稻分布在海拔 1 3 0 0~ 2 1 0 0m ,不适应籼型杂交水稻种植 ,加之气候及生产条件差 ,品种老化 ,水稻单产水平较低。选育高产、抗病、耐寒粳稻新品种 ,对提高该区域水稻单产水平和总产量 ,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黔西北高海拔粳稻区稻作生产实际 ,按照育种目标要求采用多元复合杂交、定向选择等方法 ,育成了粳稻新品种毕粳 40 (原品系代号“BR 5 1”) ,该…  相似文献   

20.
水稻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新功能标记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籼稻和粳稻在苗期耐低温基因COLD1的第4外显子存在1个功能性单碱基变异SNP2,粳型COLD1 Jap等位基因低温耐受性表现更强,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通过籼粳杂交,可将粳型COLD1 Jap等位基因导入籼稻品种,提高其低温耐受力。为提高COLD1基因的选择效率,根据粳型COLD1 Jap与籼型COLD1 Ind基因存在的单核苷酸差异,结合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的技术原理设计功能标记。应用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1个籼粳杂交F1个体以及1个籼粳杂交F2群体对功能标记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功能标记可准确区分纯合粳型COLD1 Jap、纯合籼型COLD1 Ind和杂合基因型,其扩增带型与基因型完全一致,是一种鉴定COLD1基因的有效方法。该标记弥补了前人设计的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功能标记费用昂贵、操作复杂及费工费时等不足,可广泛应用于水稻COLD1基因的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