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2000—2016年统计数据,从云南茶叶生产、茶产品种类、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等方面探讨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借此分析云南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通过加强云茶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加快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技术推广,提升茶农整体素质,加快标准化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融合来促进云南省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夏秋茶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市夏秋茶生产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提出夏秋茶发展要扩大规模化经营,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要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开发夏秋茶新产品及深加工市场;要推广茶叶采摘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夏秋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以云南茶产业为视角,从产业规模、主体、绿色发展、品牌和茶旅融合等方面分析了云茶产业现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组织化水平低、产业链条较短、溯源体系不健全、茶旅融合发展不足等短板问题,提出推进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精深加工、构建统一溯源服务平台、深化茶旅融合发展等对策,以期云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战略使得福建茶产业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盈利空间,拉动经济增长,已成为福建茶产业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福建茶产业现状,结合福建茶产业的"互联网+"优势,提出了若干对策来实现福建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低咖啡碱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咖啡碱茶是指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类咖啡碱脱除手段,使茶制品中的咖啡碱含量降低至一定水平而得到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近20年来,国内外针对茶叶脱除咖啡碱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溶剂萃取法、膜分离法、酸洗脱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热水脱除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以及培育低咖啡碱茶树鼢品种等多种方法降低茶叶中咖啡碱.目前,研究低咖啡碱茶已成为茶叶资源利用、茶叶精深加工及有机食品开发等领域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工作,综述了低咖啡碱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茶叶深加工是提高茶叶利用率、茶产业效益的重要途径,终端产品开发是茶叶深加工的重要内容,将茶叶和烘焙食品结合开发烘焙类茶食品,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一种新潮流。综述了主要烘焙类茶食品的原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涉及茶面包、茶糕点、茶饼干和茶月饼等,并总结了烘焙类茶食品抗氧化性和抑菌作用两个功能,最后提出烘焙类茶食品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对我国茶产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但是近年来我国茶产业面临着诸多困难,特别是与世界茶叶知名茶企相比,在"品牌竞争力"建设中明显处在下风。打造茶叶品牌,必须将"品牌竞争力"建设融入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要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推进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建设;要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把精深加工作为品牌建设的突破口;要在产品销售上下功夫,完善营销体系,构建多元的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8.
分析闽南乌龙茶产业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栽培、制作、营销及茶产业转型等方面提出闽南乌龙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产业兴则乡村兴。寿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茶产业是寿宁县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第一民生产业”,茶叶是寿宁人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关系着寿宁人民的幸福生活。当前,寿宁县茶产业发展面临诸如产业基础建设薄弱、品牌效益不突出、茶文化氛围不浓厚、龙头企业少,带头作用不强、茶企建设用地受制约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寿宁县茶产业现状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挖掘特色文化,营造茶文化氛围;建立管理体系,严把质量安全;推进生产模式改革,实现合作共赢;扩大招商引资,塑造产业“巨龙”;狠抓产业融合,做强做大茶产业等对策建议。为推进寿宁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乌牛早名茶开发生产,实现了永嘉乌牛早茶产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腾飞。茶叶加工质量和卫生水平的总体落后,是该县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产业升级的瓶颈。该县通过对茶叶加工厂实施优化改造,实现了乌牛早茶产业的第二次腾飞。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台湾休闲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发展中的福建茶文化产业借鉴。该文通过探讨台湾休闲农业和福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对如何促进福建茶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莫怀鸿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1051-1056
【目的】针对目前广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今后广西茶业发展方向及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广西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剖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生产、研发、营销三方面提出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广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资源及种质资源优势。自2000年以来,广西茶叶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2010~2014年年均种植面积同比增加7.69%,年均产量增长10.68%;2015年广西茶园面积7.06万ha,茶叶产量6.0万t,毛茶产值38亿元。但从2014年后广西茶叶生产发展几近停止,劳动力紧缺、茶园管理粗放、产品安全性较低、企业规模小和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创新能力弱及品牌效益低等成为制约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在生产层面上,推广机械化管理,推进绿色生产,建立茶叶标准园,培育职业茶农;在研发层面上,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深加工程度;在营销层面上,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消费渠道、开发休闲茶业等,以促进广西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杭州农家茶楼产业作为休闲旅游经济的一种形式,为西湖龙井茶乡农民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经济,增加茶农经济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综述杭州农家茶楼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家茶楼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增加茶农收入,促进景区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武义“中国有机茶之乡”为例,在分析有机茶产业养生旅游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有机茶产业的养生旅游开发原则,提出了休闲茶业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方案和品牌创建对策,进而讨论了发展养生旅游的措施与战略意义。对于推进休闲农业深度开发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福建历来为产茶大省,明清以来其茶产业发展对台湾有重要影响。闽台茶产业的互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世界茶产业界举足轻重,对其学术价值则尚待挖掘。明清以来闽台茶业演进过程中,产生了一批著名茶商,其经营思想和业绩,对当前我国茶业发展仍具借鉴意义。该文对台湾和大陆关于明清以来闽台茶业发展史的文献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以此为基础,从以茶为缘、以商为本、以技为重、以史为鉴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闽台茶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双方在生产要素利用、产品结构优化、茶叶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互补性,也存在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闽台茶叶市场竞争的压力。提出了推动闽台茶业区域合作的建议:(1)加快区域合作的双向性;(2)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体系;(3)统筹规划区域内茶业布局。  相似文献   

17.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区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福建茶树品种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是实现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体验性"与"参与性".分析游客对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性认知和满意度感知,提出改善建议,可为安溪县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福建省安溪县茶文化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8月15日于安溪县凤山景区等地发放问卷,先后回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