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0%大功臣对稻秆潜蝇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为资源县的水稻前期主要害虫,每年的发生程度均较重,近年来全县的发生面积0.33~0.5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80%,被害株率为60%~80%,受害后无效分蘖明显增多,生育期推迟5~7d,受害株比正常植株矮1/3,部分分蘖心叶扭曲而枯萎,成为我区稻秆附表 稻秆潜蝇农药防治试验结果1997-07-06  处理重复总株数被害株被害率(%)防效(%)10%大功臣WP10g/666.7m2喷雾7656.583.56845.886.67345.486.0平均5.985.43%呋喃丹G1.5kg/666.7m2毒土7068.678.27368.281.06457.580.6平均8.179.910%在功臣WP10g/666.7m2毒土6689.176.…  相似文献   

2.
房县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具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水稻常年种植面积8600hm2左右。近3年来稻秆潜蝇对水稻的为害逐年加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较严重的威胁。现将稻秆潜蝇近几年发生为害情况和形成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的危害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0%以上,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0%~20%,高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秆蝇,近几年组织遵义县、桐梓县、道真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对水稻稻秆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的危害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0%以上,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0%~加%,高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秆蝇,近几年组织遵义县、桐梓县、道真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对水稻稻秆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微囊悬浮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水稻拌种控制稻秆潜蝇。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前10 d,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水稻移栽前3 d,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稻秆潜蝇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说明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能有效减轻稻秆潜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崇阳县近年水稻病毒病发生呈流行爆发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比对,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主要包括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齿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并且多病混发情况比较普遍,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中晚稻普遍重于早稻,零星种植水稻田重于集中种植.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重点防治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7.
(一) 汉中地区的水稻产地检疫工作是在两次水稻品种大更换、检疫对象(水稻白叶枯病)不断扩大蔓延的情况下逐步开展起来的。 1966年春季,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地区种子部门从浙江省白叶枯病区调来广场矮、珍珠矮和二九矮(俗称“老三矮”)等矮杆水稻良种共70万斤,决定在白叶枯病区的勉县、汉中、城固三个县示范种植。因为翌年要向无病县继续推广,必须在发病县选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由于杂交水稻组合的大面积推广种植 ,我县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为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为害率一般为30%~50% ,高的可达90%以上 ,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5%左右 ,高的可达50%以上 ,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近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发生规律稻秆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 ,属双翅目 ,秆蝇科 ,别名稻秆潜蝇 ,是一种为害禾本科植物的钻蛀性害虫。1.1生活史稻秆蝇在…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控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的发生危害,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11个县(市)定点系统调查稻秆潜蝇的寄主、田间发育进度、发生世代数及产卵选择性,并进行3种常用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 表明,稻秆潜蝇的夏寄主有水稻、游草和稗,越冬寄主有看麦娘和冬小麦.在湖南省1年发生5代,即早稻上发生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稻秆瘟是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y.)侵染稻秆而引起的稻秆受害状。魏景超(1975)曾记载该症状。但在水稻一般的生产田,稻秆瘟少见发生。而1986年旱造,广西一些县的杂交水稻制种田,发生了稻秆瘟的流行。为了探讨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秆瘟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6年至1987年对赤霉素与稻秆瘟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县山区单季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666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8.8%,每年造成粮食损失2000t以上。为了摸清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笔者于2002~2006年对稻秆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发生规律1.1年生活史稻秆潜蝇在南屏县1年发生3代,其中水稻上发生2代,以幼虫在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5月初陆续迁入单季稻秧田产卵,4…  相似文献   

1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感病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 ddwarf virus(RBSDV)]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发生普遍,部分种植区域、部分品种发病严重,损失较大。为掌握不同水稻品种间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的  相似文献   

14.
稻秆潜蝇 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名稻秆蝇,属双翅目,黄潜蝇科。在我县1976年前仅在局部山区单季稻田发生为害。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杂交水稻的推广,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据1986年全县50个乡、656个村普查资料,已发生49个乡,占98%,379个村,占57.77%,一、二代发生面积达9.5万亩,已成为我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形态特征成虫:是一种淡黄色小蝇,体长3~4毫米,腹部淡黄,背面稍深,各节连接处有黑色  相似文献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在关岭县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年发生,造成水稻矮缩不抽穗,极大地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关岭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根...  相似文献   

16.
韦刚  黎起秦  黎起秦  陈育新  韦绍兴  黎起秦  陈育新  韦绍兴  黎起秦  林纬  韦绍兴  赖星华  M.A.马奇梯  杨峰云  赖星华  高汉亮  陈彩校  赖星华  高汉亮  陈炽亮  郭堂勋  张君成  韦绍兴  董兆瑞  孙恢鸿  周嘉运  农秀美  黄福新  陈永惠  李清标  潘连富  何启华  农秀美  农秀美  蔡中仁  黎美坤  农秀美  廖恒登  刘志明  李为杏  农秀美  廖恒登  刘志明  李为杏  黄旭正  陈家庆  韦相贤  李清标  黄永珍  陈善振  叶媛  黄锡昌  黄玉庭  李庆清  韦刚  唐启望  唐启望  TCCA试验组稻细条病组  张超冲  李锦茂  黄永善  周淑媛  杨桂珍 《广西植保》1990,(2)
稻秆瘟是由稻瘟病菌(Pyricularia cryzae cav)侵染稻秆而产生的一种稻秆受害状.稻秆受侵初期出现褐色斑,以后扩展为校形状斑,严重时几个病斑愈合在一起,使稻秆死亡.湿度大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状物.剖开病秆,内有白色菌丝.稻秆瘟主要是在喷洒赤霉素的杂交水稻制种田中发生.喷洒赤霉素的次数愈多,稻秆瘟的发生就愈重.不同亲本的感病程度不一样,珍汕97A感病,恢复系30选次之,桂33、桂34抗病性则较强.  相似文献   

17.
香蕉—水稻轮作联合添加有机物料防控香蕉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 枯萎病的发生对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本文针对香蕉枯萎病难以防控的难题, 采用水稻轮作同时添加有机物料(椰糠、稻秆和桉树皮)的方法, 研究了其对香蕉枯萎病高发病蕉园土壤中尖孢镰刀菌(FOC)和其他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 轮作水稻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中FOC的数量, 从而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其中轮作水稻处理比未淹水未种植水稻处理FOC的数量下降了71.5%, 下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81.7%; 与未种植水稻但淹水的处理相比FOC数量下降了47.8%, 下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71.2%; 种植水稻同时添加水稻秸秆能够显著增强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和对下茬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 相比未添加物料轮作水稻处理, 尖孢镰刀菌数量下降了36.2%, 下茬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了50.0%。同时, 水稻轮作同时添加有机物料处理及其下茬香蕉的种植, 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水稻种植期间不同处理的可培养真菌与放线菌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 而在种植香蕉后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在水稻种植与香蕉种植期间随着时间的增加未呈现出规律性。结论:水稻轮作联合稻秆的添加能有效降低土壤中FOC的数量和下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孙正明 《植物保护》1981,7(4):13-13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亦名稻秆蝇,近年来在我县为害猖獗。水稻苗期受害,叶子纵裂破碎,严重时呈枯心苗;孕穗期受害,穗头残缺变白,粒数减少,严重时仅剩扭曲的穗轴,影响产量。 稻秆潜蝇大部分以幼虫在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华北剪股颖Agrostis clavata Trin等杂草上取食越冬。在我县年发生3—4代,以3代为主。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农技总站组织有关专家,对邛崃市牟礼开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8 300m~2小麦新品种"川麦1247"进行了现场机械化收获测产,平均每667m~2产量为406.6 kg。"川麦1247"表现早熟、秆矮、抗倒,赤霉病病穗率和病粒率低,适合种植企业和大户农事调配和机械化收获。参加"2016年成都市水稻直播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稻秆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急剧上升为巫山县水稻主要害虫。该虫1代幼虫蛀食水稻秧苗心叶,致使叶片沿叶脉呈丝状破碎,破坏生长点,抑制秧苗生长;2代幼虫钻入心叶,取食幼穗,形成扭曲短小的白穗。受害稻穗直立,谷粒残缺不全,部分颖壳变白,形成“花白穗”。近年来该虫为害损失程度已超过螟虫,稻谷产量损失一般5%~10%,最高达20%。1发生概况多年监测调查得知,稻秆蝇在本县1年发生3代。其中2个世代在水稻上发生为害。以幼虫在小麦和看麦娘等心叶内越冬。在海拔500~800m地区,越冬代于翌年3月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