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阐述了胆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瘤胃中的代谢机理,同时论述了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的营养作用。旨在为应用过瘤胃胆碱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减少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病发病率,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延长奶牛利用年限奠定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周期中较为关键的时期,此阶段奶牛机体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免疫力低下等问题。蛋氨酸作为奶牛机体内具有限制性的必需氨基酸,不仅发挥营养调控作用,还具有调节奶牛繁殖能力、免疫能力和生长性能等功能。该文对围产期补充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免疫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过瘤胃蛋氨酸产品在奶牛围产期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奶牛围产期添加胆碱和莫能菌素,分别能在奶牛的脂肪代谢和改善能量平衡方面起到辅助作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Zahra等进行了一项测定围产期奶牛添加瘤胃保护性胆碱(RPC)和莫能菌素缓释胶囊(CRC)对其代谢、DMI、产奶量以及肝功能影响的试验。将182头荷斯坦奶牛在预产期前3周随机进行如下处理:④添加莫能菌素缓释胶囊(CRC);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生理变化及关键缓解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奶牛由于经历妊娠、分娩和产后泌乳等一系列生理代谢变化,极易发生能量负平衡现象。能量负平衡可导致奶牛生理代谢紊乱而产生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降低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本文从瘤胃消化、血液代谢和激素分泌以及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简单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生理代谢变化特征,并总结归纳近几年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的有效应用措施,为解决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围产期是奶牛的重要生理阶段,也是奶牛疾病的高发时期.一直以来奶牛围产期疾病都被各国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围产期奶牛的主要代谢特点是能量负平衡和低血钙,关于二者的关系报道较少,二者的相互关系还不明确,有的研究者认为首先是能量代谢负平衡引起激素代谢紊乱进而引起钙磷代谢紊乱;而有的研究者认为首先是钙磷代谢紊乱,特别是低血钙时引起瘤胃平滑肌收缩无力,导致瘤胃积食及采食量下降引起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6.
奶牛临产前的3周(围产前期)和产后2-3周(围产后期)的一段时间称为围产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犊前15天至产犊后15天。奶牛在这30天中要经历干奶期、分娩期、泌乳期。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奶牛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应提高精料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保持日粮营养平衡,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因此,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后10周前所摄取的能量与产奶消耗成负平衡,在饲料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瘤胃保护脂肪)可有效解决奶牛微生物被破坏的问题,保证这些过瘤胃脂肪在小肠得到有效吸收利用,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达到增加产奶量、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是奶牛生产中一个关键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能量负平衡,这也是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高发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的产生机制,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在生产中缓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并预防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过瘤胃氯化胆碱在泌乳奶牛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14头荷斯坦奶牛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7头。试验组从围产前期开始至产后1个月内每天每头饲喂10 g过瘤胃氯化胆碱,测定所有供试牛产后第1个泌乳月内日均产奶量;同时分别在产前1周、产后24 h、产后1、2、3、4周共6个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清中血糖、D3 羟丁酸、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包括高密、低密、极低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过瘤胃氯化胆碱的奶牛产后第1个月内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7%(P>0.05);围产期及泌乳初期血糖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D3 羟丁酸含量降低(P>0.05),血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围产期饲喂过瘤胃氯化胆碱能缓解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状态,预防酮病,帮助奶牛快速恢复健康,提前进入产奶高峰期,提高牛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反刍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是瘤胃内一种主要的乳酸发酵菌,约占瘤胃细菌总数的50%以上,研究表明,在反刍兽饲喂大量粗饲料时,主要通过该菌作用经琥珀酸脱羧途径生成丙酸嘲。反刍动物体内90%的葡萄糖是经肝糖异生供给的,其中生糖先质丙酸经肝糖异生生成的葡萄糖约占50%~60%。运用微生态理论,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丙酸的比例,可缓解和纠正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防治酮病、脂肪肝等能量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多种代谢性和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进行综述,旨在揭示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潜在规律,以期为改善我国围产期奶牛的健康,尤其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瘤胃保护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 2 0年 ,大量的研究表明 :能量是高产奶牛发挥产奶潜力的重要因素 ,补充瘤胃保护性脂肪是满足奶牛能量需要 ,提高产奶量 ,改善奶牛繁殖性能和健康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瘤胃保护性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供奶牛生产者参考。1 能量负平衡的危害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 ,泌乳前期采食量增加滞后于产奶量增加 ,导致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 ,降低产奶量 ,影响产奶遗传潜力的发挥。Ensminger等 ( 1 990 )和Stockes( 1 999)报道 ,乳牛泌乳高峰期每增加 1kg产奶量 ,泌乳全期产奶量增加 2 0 0~ 2 5 0kg。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动用体贮…  相似文献   

13.
1奶牛围产期生理变化的特征主要生理变化,瘤胃微生物菌群变化;能量负平衡、低血钙、免疫力下降。首先,瘤胃微生物菌群发生巨大变化,进入干奶期,奶牛是以采食粗饲料为主要日粮结构特征,造成瘤胃丙酸的生成量大大减少,因丙酸是刺激瘤胃乳头状突起生长的主要物质,所以导致瘤胃乳头状突起的萎缩和瘤胃黏膜吸收挥发性脂肪酸能力下降。奶牛在干奶期前7周瘤胃要减少50%的吸收面积(Dirksen等,1985),而重新饲喂精料后乳头状  相似文献   

14.
铬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动物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铬在体内主要以三价铬形式存在。铬作为葡萄糖耐受因子(GTF)的组成部分,可促进胰岛素功能的发挥,参与机体糖、脂、核酸与蛋白代谢,降低血糖和脂肪沉积,维持RNA结构完整性,促进氨基酸吸收和转运。铬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在调节机体稳态、改善畜禽应激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在奶牛生产方面,铬能够调控奶牛瘤胃pH值、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缓解奶牛热应激,增强奶牛免疫力;通过血糖调节改善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促进奶牛产后恢复;调控奶牛生殖激素水平,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文章结合铬的生物学机制,综述铬在调控瘤胃发酵、改善奶牛生产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应用,为铬高效地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能量负平衡是指物质摄入减少但是奶牛的需求仍在增加,这也是围产期奶牛的能量代谢特点。围产期是奶牛生产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高发的时期,了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现象特征是进行疾病防治的基础。本文对围产期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为解决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问题与疾病预防提供新思路。1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产生原因能量负平衡多高发时期是奶牛日产奶量达到30kg前的  相似文献   

16.
围产期奶牛的代谢特点及其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产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奶牛代谢最大的特点是能量摄入减少而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探寻缓解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调控措施是减少奶牛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的营养调控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寻找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的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B族维生素在能量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能量负平衡和动物健康。试验目的是探讨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维产康(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产前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的影响。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主要含胆碱(Choline)、核黄素(B2)、叶酸(B9)、维生素B12。荷斯坦经产(3~5 胎次)试验组奶牛在围产期间(产前3 周至产后2 周)TMR日粮中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100 g/牛·天)。 结果显示,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试验组奶牛在围产前期(产前21 天)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18.28%[分别为(12.36±0.43)和(10.45±0.57)kg/牛·天,P<0.01]。酮病(亚临床和临床)发生率,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16.13%)较对照组(32.39%)奶牛降低50.20%。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奶牛在产后至泌乳高峰(70 天)平均产奶量较对照组提高4.63 kg[提高11.97%,分别为(43.31±1.79)和(38.67±1.95)kg/牛·天,P<0.001],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产奶量增加的趋势持续至产后210 天。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组较对照组产后70 和210 天的淘汰率分别降低23.67%(分别为6.45%和8.45%)和42.75%(分别为19.35%和33.80%)。试验结果显示,高产奶牛围产期日粮补充过瘤胃保护复合B族维生素对干物质采食量、酮病发生率、淘汰率和产奶量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这些改变可以有效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奶牛养殖过程中,围产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该时期奶牛从干奶状态转为泌乳状态,生理上所受的应激造成奶牛泌乳早期采食量降低,易发生能量负平衡.此外,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也会降低,并常常伴有一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生,如脂肪肝、酮症、乳房炎等.胆碱能影响奶牛的生产与繁殖性能,参与奶牛的脂肪代谢,可降低脂肪肝发生率,提高免疫性能.对围产期奶牛饲喂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 protected choline,RPC),可改善奶牛机体代谢,增加小肠胆碱供应,进而提高奶产量、改善乳成分、缓解脂肪肝、减少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RPC对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生产性能、乳成分以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围产期奶牛的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能量代谢负平衡是引起本病的原因,系由于奶牛产后大量泌乳耗能与从饲料中获能的不平衡所致。因为奶牛产后泌乳高峰出现得早(在产后4-7周出现),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产后食欲高峰出现较晚(在产后10-12周),从分娩到泌乳高峰这一时期奶牛对能量的需要超过了从饲料中摄取的量,引起能量负平衡,因而导致发病。该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营养和气候。  相似文献   

20.
培育及饲养高产奶牛是现代奶牛养殖的重要目标,而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变得愈加严重。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能量代谢紊乱,形成酮病,进而影响奶牛泌乳性能、繁殖性能、健康等,严重影响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但在围产期通过人工合理的饲养管理,可有效缓解奶牛能量负平衡,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营养调控研究进展,为奶牛健康高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