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鲁东南丘陵区是北方茶叶的主产区,是江北绿茶生产的重要基地,是临沂市40多年来“南茶北引”成功的典型范例,享誉海内外的日照绿茶、莒南玉芽、临沭玉山就产自该区。该区白浆化棕壤是鲁东南茶区的主要构成土壤,是该区特有的一种地域性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鲁东南丘陵区茶园土壤上选择有代表性的60个土样进行调查采样,在测定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茶园土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养分含量、土壤PH随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差别较大,这值得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朱毅  庄乾梅 《中国茶叶》2008,30(3):25-26
在鲁东南棕壤区选择有代氧性的12个茶园中的60个土样进行采样调查,将测定结果与1979~1984年和1993~1994年的普查结果作比较,研究了茶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养分含量、土壤pH值随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但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日照市打造“北方绿茶之乡”的战略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崇恒  周家诚 《中国茶叶》2008,30(11):22-24
山东省日照市位于鲁东南的黄海之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日照市因东临黄海,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呈现出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年日均气温12.7℃,全年≥10℃的积温达4231.2℃,年无霜期203天,年光照时数2432.8h,日照率55%,年均降水量768.7mm:日照市境内山地、丘陵广布,山清水秀,土壤多为棕壤土,呈微酸性,富含有机质和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日照绿茶具有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滋味甘醇的独特品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相似文献   

6.
朱秀红 《中国茶叶》2013,(7):18-19,21
五莲县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13.2℃,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五莲绿茶"滋味浓,耐冲泡"的优良品质。近年来,五莲县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树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公顷,茶叶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一、影响茶树种植因子的选择与权重确定茶树的生长对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3月下旬气温达到8℃以后,从茶树嫩芽膨大到停止生长的220天内要求≥10℃积温在4000℃以上,生长过程年平均气温至少在10℃以上,最低气温大于-10℃,最高气温小于35℃,南方茶树种植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介于1000~1400mm;一般在茶树生长期中,平均每月降水量有100mm  相似文献   

7.
<正>日照市位于鲁东南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城市群南翼,因蓝天、碧海、金沙滩和盛产绿茶而富有魅力。1966年,日照"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实现了我国种茶区域的重大突破,目前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益突出的绿茶生产基地,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一、日照茶区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防治情况日照茶区虫害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绿盲蝽、茶橙瘿螨、角蜡蚧、黑刺粉虱等;病害主要有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茶煤病,由于夏季干燥、冬季寒冷,通常年份病害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8.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9.
正日照地处鲁东南的黄海之滨,是山东"南茶北引"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南茶北引"最为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的主茶区。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茶园面积21.1万亩,产量1.35万吨,系列产值24亿元。"日照绿茶"已获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1.87亿元,跻身全国50强。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临沭县地处鲁东南,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种植业中花生是一大优势,近几年种植面积达2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7%。春种花生是主要的种植方式,占花生总种植面积的90%,多数地块实行小麦—地瓜—花生两年三作,花生产量虽较高,但年均亩净  相似文献   

11.
我县位于鲁东南,有耕地81.3万亩,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既有丘陵又有平原。近年花生种植面积达2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0%多,且还有增加的趋势。如何协调粮油争地的矛盾,是关系到提高整个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大问题。1986—1987两年,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及  相似文献   

12.
名优绿茶采摘推行机械化是今后的必然趋势,而茶园的肥培条件是能否推行名优茶机械化采摘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本文阐述了名优绿茶机采茶园对土壤及肥力的要求,提出了名优绿茶机采茶园的施肥策略及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大别山茶区乃至整个长江以北茶区,由于纬度偏北,早春气温偏低,寒冻与晚霜危害频繁,致使新茶上市偏迟,产量不稳定。江北茶区为绿茶主产区。名优绿茶品种多,目前从该区选育出的品种中产量、品质、抗性兼优的品种较少;从外地引进的品种,相当一部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制性和抗性(尤其是抗寒性)上的不适应性。为此,进行了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的早生、优质、扰寒茶树新品种(尤其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的选育。经过11年的试验研究,从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石佛茶园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种法选育出了早生、优质、抗寒,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石佛翠、石佛香。  相似文献   

14.
王辉  龚淑英  李淦成  陈美丽 《茶叶通讯》2011,38(1):14-16,20
自然环境是名茶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本文分别阐述了气候和土壤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名茶品质的影响,提出加强长兴紫笋茶自然环境因子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参评茶叶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已于1995年10月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博览会评奖的茶叶(包括茶叶制品)共358只,其中名优绿茶272只,另外还有机制普通绿茶、青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袋泡茶、条形红茶、黄茶、茯砖茶、罐装液体茶和其他茶叶制品。参评茶来自浙、皖、赣、鄂、湘、川、苏、粤、闽、滇、鲁、黔、桂、琼14个产茶省区。各省区送评的茶叶大多已作过筛选,以将最好的茶叶送去参评,因此,参加第二届农博会评奖的茶叶,特别是名优绿茶,高品位的很多,可代表当代中国名茶之最高水平。现将本届农博会参评茶叶的感官审评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祁门县凫峰乡杨树林、杨村、骑马洲、下土坑四地所产的绿茶,素有“一泡香、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也醇”的特点,被誉为屯绿之冠“四大名家”。四大名家茶是绿茶中的珍品,早在太平天国年间,就出口远销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为了探讨优质绿茶形成机制,特开展了本项研究。通过对该地的生态环境、茶园土壤、茶树品种、加工工艺等综合研究,已基本探时明形成优质绿茶的主要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珠茶产于浙江的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大名山所环抱的浙东茶区。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于茶树生长,品质优越,以香高、味浓、形美著称。为我国出口特种绿茶之一,出口量已占全国出口绿茶总量的五分之一,是仅次干眉茶的绿茶出口品种。主要运销北非的摩洛哥及阿尔及利亚等国, 从当前出口珠茶的品质来看,逐年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提高,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外形上黄头显露,影响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甘肃茶区地处陇南市文县、康县和武都区交汇的三角地带,属北亚热带湿润与暖温带的过渡气候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土壤肥沃。1959年开始规模化发展茶叶生产,所产绿茶品质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产的中小叶种绿茶相媲美,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市场销售前景看好。茶叶生产已成为甘肃茶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9.
霞浦县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群山环抱,茶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锌地质背景,水、热、光资源丰富,为名优绿茶优越产区。全县茶园面积5066hm^2,茶叶产量3000t以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无性良种占91%,为开发名优茶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近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绿茶名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县广大茶区不断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名茶创新,先后研制成功20多个名优绿茶,其中13个评为省、部级名茶。本文以霞浦县开发绿茶名茶技术实践为依据,探讨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  相似文献   

20.
婺源茗眉     
婺源是江西主要外销绿茶产区之一,县境位于赣东北角上,和浙江开化、安徽的休宁接界。境内山岭连绵,峰峦起伏,河川环绕,四季云雾不绝,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远在唐朝之前,婺源就以盛产茶叶著称。由于茶叶产量多,质量好,婺源也就成为我国著名的绿茶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