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农药》2006,10(1):33-34
2005年.中国农药生产仍保持持续发展局面。据统计.到2005年11月份,中国农药产量达94.4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7.7%。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产量分别占农药总产量的41.0%、11.1%和28.9%.同比分别增长-3.0%、0.1%和0.3%。从2005年发展趋势看,中国农药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名茶乡的新昌县又传捷报,全县茶时总产量5440吨,同比增产4.21%,茶叶总产值4.14亿元,同比增值11%;其中名优茶产量3840吨,同比增产13.6%,产值4.03亿元,同比增值11.3%,名优茶产量与产值双创历史新高,布且产值首次突破了4亿元大关。  相似文献   

3.
《上海茶叶》2005,(2):28-28
多年来评述中国茶园面积位于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低于印度列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量少于斯里兰卡、肯尼亚为世界第三。我曾经预测,3年左右中国将赶上印度、斯里兰卡而居世界首位。2005年1月海关公布了2004年茶叶出口280,196吨,同比增长9.45%。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公布了全国茶叶产量84万吨,比上年增长8.7%。2004年世界茶叶产量、出口量还未公布,据有关资料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4.
浙江初制茶厂改造与清洁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茶叶加工的历史 浙江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叶的产值、产量、面积占全国茶叶产值、产量、面积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位。2004年全省茶园面积14.79万公顷;开采面积12.64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3.57%和1.90%。茶叶总产量13.87万吨,比2003年13.27万吨,增4.56%。茶叶总产值约为40.0个亿。其中名优茶产量4.48万吨、名优茶产值约35.0个亿元,  相似文献   

5.
汉文 《上海茶叶》2006,(1):12-12
在2005年早春遭受近年来罕见雪、冻、霜三次严重冻害,春季名优茶较大幅度地减产减值后,新昌茶区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农业部门发动广大茶农,全面推广培、改、采、制等技术措施,立足春茶损失夏秋茶补,使全年茶叶总产量达5150吨,仍比去年4940吨增4.3%,茶叶总产值3.28亿元,虽比去年3.34亿元仍下降,但减值仅减1.8%,其中名优茶全年产量3300吨,比去年3170吨仍增4.1%,但产值3.16亿元仍比去年3.23亿元下降2.2%。  相似文献   

6.
百合种球经11种药剂包衣,浸种处理,配合花前药剂灌蔸二次.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百合成苗率、收获率、茎腐病、根腐病防治效果、产量质量的影响.差异较明显。其中以18%绿野种农剂包农最好,成苗率达100%,收获率达99.17%,对茎腐病、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85.88%和87.85%,其余处理除50%施保功对茎腐病防效达75.97%外,防效均在60%以下,产量也以18%绿野包衣剂最高,平均产量达2.1kg/m^2,折合667m^2产量为1400.7kg.较对照增产149.99%,且对百合生长安全,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7.
《湖北植保》2010,(4):27-27
为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治水平,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瑞士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手,开展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减量用药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我国10个省水稻主产区筛选和示范推广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新农药品种,28个县50个试验区2年示范表明,试验区采用组合的减量用药技术比常规区每季水稻用药减少1~3次,每季用药量减少79.85%,水稻667m2产量增产11.68%。  相似文献   

8.
鄂西北蔬菜病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陕、豫接壤的鄂西北地区地处中原腹地的南北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持续增加。其中襄樊市1995年蔬菜种植面积6.43万hm^2,产量281.1万t,而2002年种植面积推广至11.92万hm^2,产量达到459.2万t,分别比1995年增长85%和98.9%,年递增率平均为12%和14%。  相似文献   

9.
覆盖补水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覆盖补水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覆盖方式、不同补水时期、不同追肥时期和不同施肥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穴播产量较高,较对照增产41.3%,比膜侧条播增产21.1%。在覆盖基础上,底墒较差时,越冬前补水较对照增产30.5%;底熵较好时,拔节期补水较对照增产15%以上。在覆盖补水前提下,将常规的一次性施肥分别改为拔节、越冬和孕穗3个时期追肥,拔节期追肥产量比对照增产14.3%;越冬追肥增产9.0%。不同化肥施用量,N300P300K240产量较CK增产20.0%;次为N150P300K120及N150P225K120,再次为N225P225K180和N150P150K120。在不同施氮水平(纯N75kg/hm^2-300kg/hm^2)和不同施K2O水平(KWO60kg/hm^2-240kg/hm^2)中,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P2O575kg/hm^2-300kg/hm^2)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胡笑形 《新农药》2004,(1):42-42
根据印度农药制造厂与加工厂协会(PMFAI)的数据,到2003到3月31日止的年度,印度农药产量下降16.1%,为6.74万吨。产量只有生产能力的一半,反映了不良气候,需求下降受2001和2002年激烈竞争的影响。2001/02和2000/01年分别下降13%和1.5%。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多灾侵袭的2004年,中国名茶之乡的新昌县,名优茶生产仍然取得了增产增收与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据该县农业局茶叶总站年终统计资料,2004年实产龙井茶为主体的名优茶3170吨,比2003年2835吨增产11.8%。产值3.23亿元,比2003年2.76亿元增长17%。每公斤平均价101.9元比2003年97.4元又提升了4.6%,实现了产量产值与均价三增长,都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7):45-45
据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共出口农药13-3万吨。价值3.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7%和29.2%,出口平均价格2934美元/吨。一季度中国进口农药1.6万吨,价值1.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1%和22.1%,进口平均价格6896美元/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膜方式软荚豌豆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荚豌豆品种合欢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软荚豌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全覆膜(FM)和半覆膜(HM)提高软荚豌豆生长前期0~25 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为3.9℃和2.3℃;同时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0~30 cm土壤含水量FM最高,HM次之;在FM和HM较好的水热条件下,出苗期分别较CK提前3~4 d和2 d,出苗率分别提高25.7%~26.4%和19.5%~20.9%,采收天数分别延长3~4 d和1~3 d;结荚数和单荚重显著增加,FM产量较CK提高18.5%,HM产量较CK提高12.0%。由于FM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早出苗,促进软荚豌豆前期生长并改善产量构成因子,因而表现较高产量,是适宜本试验区软荚豌豆种植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筛选出的对金龟科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HBF-1菌株为供试菌株,采用菌悬液与含有土豆丝的土壤混合饲喂幼虫的方法,测定了HBF-1菌株孢晶粉剂对华北地区主要金龟子幼虫的毒力,其敏感性依次为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黄褐丽金龟Anomala exoleta、蒙古丽全龟A.mongolica、铜绿丽金龟A.corpulenta和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LC50为3.104、18.987、30.924、34.713和55.995μg/s土。HBF-1菌株悬浮剂防治花生田金龟子幼虫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0倍液的虫口减退率为71.4%~75.4%,保果效果为58.7%~72.9%。在花生产量比较试验中,HBF-1菌株悬浮剂50倍液处理区比空白对照区的产量增加363.0—903.0kg/hm^2。HBF-1菌株悬浮剂施入草坪后可免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杀虫活性保持较长时间;经调查,HBF-1制剂在土壤中经过120天后仍保持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5.
噻唑锌是噻二唑类有机锌杀菌剂,对植物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评价25%噻唑锌悬浮剂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对辣椒青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5%噻唑锌悬浮剂300倍液效果最好,产量最高,每667n1。达I473kg,比对照增产1.99%;25%噻唑锌悬浮剂40()倍液、500倍液对青枯病的末次防治效果分别为36.04%、35.94%,且与对照药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产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建立黄土丘陵区地膜覆盖栽培的最佳模式,高效利用降雨资源为目的,于2011-2013年在庄浪县旱地进行了不同降雨年份地膜覆盖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4因素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是全膜覆盖的关键因素,起垄高度在干旱年对产量影响明显。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次序为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起垄高度。覆盖度显著影响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全覆盖优于半覆盖,半覆盖优于露地栽培。全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21.2%,大中薯重提高23.6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19%,半覆盖较露地增产鲜薯16.1%,大中薯重增加10.9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6.62%。垄型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明显,“凹”型双垄优于“弓”型单垄,其垄内0~60 cm的土壤储水量比“弓”型垄提高3.46%,其中20~40 cm增加10.58 mm,提高4.48%,增产16.9%,大中薯增加26.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8.20%。“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盖时期,以秋覆膜最佳,比播前覆膜产量增加15.31%,水分利用率提高14.56%,顶凌覆膜次之,较播前覆膜增产9.54%,水分利用率提高8.98%。“低垄”、“中垄”、“高垄”3个起垄高度,在不同降雨年份表现不同,降雨偏多的年份高垄栽培利于增产,降雨较少的年份低垄栽培为佳,各年度平均显示,低垄型和中垄型分别比高垄型增产1.72%和1.7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和2.76%。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地膜全覆盖栽培以中垄型双垄垄播秋覆全膜栽培为最佳模式,较露地栽培增产49.16%,纯收益增加78.0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79%,较全膜垄作侧播增产23.07%,纯收益增加43.9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25%,实现了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保水剂、氮肥及其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在陕北半干旱地区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进行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田间应用试验,苗期保水剂采用两种用法(沟施、穴施)、两个深度(5cm、10~15cm)处理,现蕾期追施氮肥形成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和氮肥交互组合处理,研究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苗期,保水剂使马铃薯的冠幅面积增加11.8%~54.8%;保水剂结合氮肥,可以提高不同阶段马铃薯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花期生物积累量46.7%~98.8%,延长马铃薯茎叶生育期14~15d,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75.0%~108.3%,特别是直径较大商品薯的产量。不同方式施用保水剂都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块茎产量,其中以保水剂开沟深施10~15cm结合氮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据专家介绍,2004年我国茶叶出口28万吨,出口量占我国茶产量的1/3,出口金额近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19%,出口量、金额均创历史新高。2005年前四个月,我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和14%。有关部门预计,去年我国茶叶出口将再创新高。专家同时提醒,面对喜人的数字,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茶叶出口和整体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我们进行了20%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作物品种:协代2374。1.2试验药剂。供试药剂为20%三唑磷Ec(江西东乡县农药厂生产),对照药剂为20%三吐磷EC(浙江仙居农药厂生产)。1.3试验方法:设如下处理。1.3.120%三吐磷ic2250g/hm’(东乡产);1.3.220%三吐磷Eel500g/hm’(东乡产);1.3.320%三哇磷Eel1258/hm’(东乡产);1.3.420%三吐磷Eel500g/hm’(仙居产);1.3.5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0m’,于7月14日中稻田第…  相似文献   

20.
覆膜方式对旱地糜子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旱地不同覆膜方式对糜子各生育期植株绿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相比,分蘖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SPAD分别提高3.8%、10.2%;单株绿叶面积分别提高17.9%、59.1%;拔节期至成熟期,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平均旗叶净光合速率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8%、28.7%,旗叶蒸腾速率分别增加7.5%、23.4%,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 )下降幅度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低16%、25%。在不同的覆膜方式中,膜侧穴播处理的糜子产量最高,较平膜穴播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7.6%、51.2%。因此,膜侧穴播有利于糜子光合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