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家与石头     
从古至今,画家爱石、采石、藏石、赏石、论石、画石的为数众多。如宋代大画家米芾拜石,与石称兄道弟,如痴如醉。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爱石,从大洋彼岸得一巨石,命名“梅丘“,运回台湾,嘱家人在他死后将其葬于石旁,一时传为佳话。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绘画作品中,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构图的《竹石图》占了很大的比重,几乎有竹必见石,画石必有竹。他曾在《论石》一文中提到:画石有横块、有竖块、有方块、有圆块、有奇欹倒块……等论述,对画石头很有  相似文献   

2.
爷爷的最爱     
泽宇 《花木盆景》2008,(7):74-74
爷爷最爱盆景。我问爸爸、妈妈和奶奶:爷爷为什么那么爱盆景?爸爸说:爷爷爱艺术,盆景是画,盆景是诗,它能唤起爷爷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石香     
一幅迎春图,满屋生花香。那画上的艳丽牡丹与灿灿月季含笑绽放,流光溢彩,蜂蝶同舞,痴迷画的人能生发“果然飘来无际香“之感。因而,画便有了香。画香如是,石香亦然。对于痴迷雨花石的人,便也随石中的五彩斑斓,艳丽多姿的花卉石引发出石香来。鄙人酷爱雨花石,斋号“水石轩“,藏石不多,但花卉石却不少,思其根由,大概是生性爱石又爱花,感动了花仙子之故吧?赐我许多上好花卉石,使我屋内漫溢  相似文献   

4.
大师不糊涂     
冯雁军 《花卉》2014,(11):45-45
郑板桥晚年被革职回家,靠写字卖画维持生计。有些人趁火打劫,玩点雕虫小技。想从他这边揩点油水。可郑板桥非但不给面子,而且还斤斤计较,为钱的事儿一点也不糊涂。面对不断登门求字画的人,他经过一番思考,制定了郑氏收费标准,并张贴上墙安民告示:  相似文献   

5.
人们鉴赏山形石和孤峰石等供石时,无不奉米芾的“瘦、漏、透、皱”为准则。这“瘦、漏、透、皱”四字不管怎样颠来倒去,如今把“瘦”字排在第一位的频率大概最高。四字中,“透”字最好理解,玲珑剔透,孔洞相通。“皱”字也有历代画家画山石的的皴法可资参考。“漏”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上下孔穴相通,一说是山石的倒挂垂悬,倒也非常具体。  相似文献   

6.
兰圃     
贵阳每月第三周星期六为“兰友活动日”记者从贵阳市兰花协会获悉,以后每月第三周的星期六为贵阳市“兰友活动日”,所有爱兰、养兰者都可参加。据介绍,贵阳市兰花协会定于每月第三周的星期六为“兰友活动日”,该周六的下午两点半钟,定期在贵阳药用植物园(沙冲南路202号)药博馆举办交流、交易活动,广大爱兰、养兰者都可参加。  相似文献   

7.
韩新利 《花木盆景》2009,(12):48-48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光如寸草,回想两年来,我从一个兰、草不分的兰盲,到知兰爱兰的兰痴经历,就宛如大地上的草,重复演绎着春的繁茂、秋的枯败。兰形如草,兰属兰科,为单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所称的“草”即是兰草,是我莳兰中遇到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怪草。  相似文献   

8.
赏析王宏芳的《彩云飞》(刺柏)(见图),联想起郑板桥画竹有“眼中之竹”、“心中之竹”、“笔下之竹”的三个阶段来,此中演变,很能启发我们去理解艺术创作思维的特点,同样也可指导盆景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人画中带有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思想,是由多元素人素养的艺术创作理念,集诗、书、画、金始成一体艺术形式的集中体现。人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隐士,又称“逸民”、“遗民”,亦称“野逸”。  相似文献   

10.
松华 《花卉》2008,(11):31-31
人们爱兰,今录古人养兰“十二月口诀”,供养兰者参考。 正月安排在东方,黎明相对向阳光;晨昏日晒都休管,要使苍颜不改常。  相似文献   

11.
爱得值得     
十年前,朋友把它介绍给我,我就对它一见钟情,爱得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是什么让我如此迷恋、如此执着?是它,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是它,自然的真实浓缩,咫尺的广阔天涯。十年了,虽然我给了它许多,但是它给我的更多。爱它真是值得!  相似文献   

12.
进入南宋之后,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经济的发展,文人间的爱石之风比北宋有增无减,并且开始为观赏石类著书立说。南宋著名的盆景石玩爱好家有陆游、范成大、赵希鹄等。这些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咏石诗文、记石专著、爱石故事以及画石绘画作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宋山石类盆景文化(图4-111)。  相似文献   

13.
王祖成 《花卉》2009,(1):42-42
南北朝时期的梁代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作过一首退休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笑着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这首诗题在一幅画上。画面上有两条牛,一条牛悠闲自在地吃草,一条却被套上笼头,牵着鼻子,受人抽打驱使。两牛形成鲜明对照。陶弘景作这幅画并题上诗,  相似文献   

14.
一、成熟前期的明代山石盆景明代(1368~1644)文人继承了宋代文人的赏石爱石风习,盆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盆景在民间广为流行。该时期为盆景的成熟前期。明代的山石盆景有如下几种:1.盆山《二如亭群芳谱·木谱·柏》中有一首题为《盆山》的诗:盆山盆山高叠小蓬莱,桧柏屏风凤尾开。绿绕金街春水阔,新分一脉御沟来。从诗的内容可知,该盆山为一附石式盆景。2.盆石明代文献中有多处关于“盆石”的记载。(1)文震亨《长物志》中的“盆石”《长物志》卷二《花木·玉簪》中有:“玉簪,洁白如玉,有微香,  相似文献   

15.
杏林佳话     
传说,孔子很爱杏,在他的讲学处,栽植了很多杏树。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山东曲阜县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后取“杏坛”之名,为授徒讲学处。白居易有诗:“行行见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  相似文献   

16.
松柏自有千年寿,兰蕙争传十里香。兰花,几乎是无人不爱的一种花卉。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兰花博览会”,而且已经办了十七届,恐怕并不是国人所共知的一件事情。我虽爱兰,喜兰,平时习学书法,偶尔也撇几片兰叶,写数朵兰花而自娱,可我并不深知兰,深熟兰,更不深懂兰。直到“兰花博览会”办到了家门口的大武汉,我才惊讶地得知有此规模巨大的兰花盛会。更荣幸与兰花有缘的是,“兰博会”开幕之际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并将由专业艺术人员献上轻歌曼舞,以示欢迎庆贺。蒙组委会盛情相邀,约我为  相似文献   

17.
正久慕丹青难自谙神凝石上写烟岚心随紫气凌霄处妙笔生花入梦探津门故里,人文荟萃,石友印寂,更是一位迷一样存在的人物。相知数年,感觉他就像我最爱的剁辣椒,够辣够劲儿还够味,一石上手,一语中的,都有一种惊世骇俗的美艳,让我激动得冒汗。特别是最近收藏的几方画面石,以国画题材入题,印寂品出了,如画、入画、胜画三种境界。如画,乃是自然之石表现自然之物,以其图案象形,契合人对新奇审美的追求心理,这是画面石入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在拥有了一枚属于自己的爱石之后,很多朋友都想给它拍摄照片,或留做纪念,或给媒体投稿。或闲暇之余拿出来与石友交流切磋。如何才能将您的爱石拍好呢?本期“赏石茶馆”,让我们共同进入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9.
正兰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蔚然成风。湖北省是屈原故里,兰文化底蕴深厚,《离骚》、《九歌》对兰花的称赞广为流传。湖北随州是中国蕙兰之乡,精品品种繁多,从举办市级兰展、省级兰展到全国兰展,使随州兰花名扬四海。但随着野生兰花资源的慢慢减少、兰花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的问题迫在眉睫。如何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发展兰花产业是一个新的课题,随州市在这个新的  相似文献   

20.
鸟语花香     
长岛产球石,苏东坡也赞美过“五彩斑斓”。球石体积一般“小若珠玑,大如圆月”,而这块球石近一米高,重五百余斤,实为球石之魁。更难得是正背两面石肤油亮艳丽,乳白的底色上, 紫红、腊黄相间,组成了危崖幽谷、老树奇花,又有云彩分布、莺飞燕舞,画面高底近层次分明,干湿浓淡搭配合理。这虽是石头的画,你似乎能感受到画中的暖意,能听到鸟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