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营市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在盐碱地上实施“上农下渔”农业综合开发,找到了一条根治旱、涝、碱三大难题的有效途径。一、“上农下渔”农业开发模式“上农下渔”模式,就是在盐碱地上开挖池塘,养鱼、蟹、虾、鸭;用挖池的土堆筑台田,种植粮棉、林果、瓜菜、饲草等;池...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还要靠尖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根据图书馆近一年来服务实践,探讨了情报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河北宏观农业研究中心成立经省教委批准,河北宏观农业研究中心日前在我校成立。河北宏观农业研究中心是适应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实现中央提出的“九五”我国必须实现“四个一工程”的宏伟目标应运而生的。宏观农业的研究包括农、林、牧、渔、农村工作等各个方...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7,(14):45-45
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香港中顺海得投资集团投资兴办,专业从事水产养殖配套系列产品和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渔用药物领域最悠久的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海得”、“海博士”和“HTS”三大品牌一百五十多个产品,畅销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并出口东南亚等地,在国内外水产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6.
会讯     
●第二届海峡两岸农牧渔产业交易会将于2012年8月4日~6日在苏州举办。为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在农业领域的产业优势,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互补。“第二届海峡两岸(苏州)农牧渔产业交易会”将在去年夏季农产品交易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了台湾先进的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共同搭建两岸农业在新特产品展示、科技互动、理念分享、信息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自然界与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由性质不同的大大小小的“系统”所组成。所谓“系统”就是由许多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农业也是一个大的系统。农业作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是一个“经济系统”。从它整体说则应是“生态经济体系”。所谓农业生态系统就是“农业生物(农作物、林、牧、渔)——农业环境(气候、土壤等)——农业技术”这三方面组成的综合体系。而农业各部门即农、林、牧、渔之间也存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深入调研南通“农(渔)家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农(渔)家乐”的意义,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南通发展“农(渔)家乐”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南通“农(渔)家乐”的建设性意见、项目、宣传策划和口号。  相似文献   

9.
农业考古学的形成浅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农业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它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作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组成部分,从事农业考古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是相当早的。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C·J·汤姆森提出了著名的“三期论”,即认为史前时代经历了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时代,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文物陈列。“三期论”奠定了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与汤姆森同一时代的瑞典动物学及考古学家斯温·尼尔森是三期论的支持者,他于1834年发表了《斯堪的纳维亚狩猎与捕渔简史》的论文,论述了斯堪的纳维亚渔猎…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山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山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理论界与学术界提出新论点。 一是林农牧渔副新排列次序论。复旦大学教授兼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张薰华在所著《生产力与经济规律》一书中提出一个新的论点,认为“农,林,牧,副,渔”应改为“林、农、牧,渔、副”。理由是:“由于农业应是生态农业才有发展前途,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支柱,没有“林”,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就没有农、牧、渔的发展。“林”是人类生存问题,“农”是人们吃饭问题。因此“林”应放在首位。所以,比较科学的次序应是:林、农、牧,渔、副”。这是经济学家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生产力着眼提出的新论点,它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①反映了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②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③反映了对农业认识的深化。这个新提法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再不能就种植业抓种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由海南省农业厅主管、并经海南省民政厅注册,是全省备涉农工商、金融和农、林、牧、渔企事业单位的行业性社团,是全国首家省级农业行业协会。自1996年4月份成立以来,已发展了五百多家团体会员单位,拥有六百多名个人会员,并和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以色列、丹麦、荷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涉农政府部门、农协和农企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的分类“整体农业”或称“广义农业”,不仅包括了农、林、牧、副、渔各业,而且延伸到农副产品加工以及贮藏、运输和销售。农业生产必须具有三个根本因素:(1)生物有机体;(2)生物体赖以生长繁育的自然环境;(3)  相似文献   

13.
湖南光正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董事长刘光正先后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首届全国兴渔富民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拥有Ⅱ类水质的沅江市浩江湖养殖水面800公顷,设置名贵鱼养殖网箱1480口,建有“创新生态饲料厂”,至2008年底止累计资产总额6880万元。短短几年时间由一个小型企业发展成“省级龙头企业”,并成为国家“养殖示范、技术推广、加工出口、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4.
稻渔综合种养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和比较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 800余万亩,稻虾综合种养成为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安徽省宿松县紧抓稻渔综合种养政策“黄金期”,坚持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通过政府推动、大户带动、技术驱动,不断推广“稻虾连作”模式,走出一条“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粮渔共赢”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过17万亩,居安庆市首位。通过对宿松县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走访调研,总结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宿松县稻渔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还要靠尖端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推广和普及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根据图书馆近一年来服务实践,探讨了情报服务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一、顺应经济贸易全球化、自由化趋势,实施科技、资讯、品牌三大农业发展策略1实施科研开发战略,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推动“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的利用研究发展”、“遥感技术研究发展”、“生物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等五项农业科技计划,...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调查研究安徽长江流域区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提出的综合治理长江的方针 ,从农牧渔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退田还潮,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三退三还”基本原则以及农业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地区“上农下渔”的研究和示范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信  吴伟  范庆明  陈建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367-4367,4369
黄河三角洲地区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高,致使农业生产相对滞后,但经过多年的种植、养殖经验,通过生物性措施改良土壤,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水平,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实行“上农下渔”“、上粮下渔”等现代化种植、养殖手段,提高当地经济收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自1993年开放民众赴大陆地区进行投资或技术合作,其中农业类的投资项目,依据“经济部投审会”的资料,截至2010年1月,共计5241件,金额44.25亿美元,平均每年约2.8亿美元。农业投资项目中,以食品、饮料制造业及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制造业等为主,农、林、渔、牧业等初级农业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额的6%。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对扬州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构建产业联结机制、做好三个“融合”文章等方面提出产业发展提升的路径,为发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推动“好地方”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提供一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