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斑腿蝗科(Catantopidae)2种短翅型蝗虫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Ramme)]和云南拟裸蝗(Conophymacris yunnanensis Cheng)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2种蝗虫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云秃蝗染色体数目2n(♂)=21,染色体臂数为21,染色体组具有9对端着丝粒和1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云南拟裸蝗染色体数目2n(♂)=23,染色体臂数为23,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C带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云秃蝗染色体有16条C带带纹,其中有11条着丝粒带,5条端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22.26%;云南拟裸蝗有18条C带带纹,其中有12条着丝粒带,6条端带,染色体组异染色质总含量为23.00%。2种蝗虫除了具有相同的XO型性别决定机制外,在其他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芹品种铁杆芹花蕾为材料,选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其与根尖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获得终变期分裂相的最佳制片方法。结果表明:二者核型公式均为K(2n)=2x=22=6m+2sm+8st+6t,其中第5、7、9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6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3、8、11对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4、10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S+2M1+6M2+1L,染色体核型为3B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对垫江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var.Dianji-angyu Hort.)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报道。核型公式为2n=18=12m 6sm(2SAT)。即6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3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第6染色体上有一对明显大于短臂的大随体。作者进一步讨论了柑桔大随体可作为研究柑桔类起源和系统演化的一个稳定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4.
吕复兵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152,161
对墨兰品种"阳明锦"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40,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40=2M+30m+8sm,染色体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5.
以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面盘幼虫为材料,对岩牡蛎的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染色体数为2n=20,染色体的总臂数为NF=40,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无端部、亚端部以及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也无异形染色体出现,与大多数巨蛎属牡蛎的染色体核型相似。  相似文献   

6.
黄褐油葫芦 Teleogryllus derelictus 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吉林省松花湖库区的黄褐油葫芦Teleogryllus derelictus的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褐油葫芦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O=27,其中有7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2L+7M+4S+X;属“1B”核型;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带,其中L1~M7及X染色体各具一弱染端带。同时我们也将其与黄脸油葫芦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叶用甜菜绿梗品种为材料,对影响染色体制片效果的解离时间、预处理时间和取材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 mol·L-1 HCl 60 ℃解离12 min,染色体着色良好而且细胞质透明,对比度高;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9 h染色体收缩性最好,形态最佳,分散性好;上午9:00取材,分裂相细胞和中期分裂相细胞最多。叶用甜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2SAT),染色体长度比为1.5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8M2+10M1,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8.75%~13.29%,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6.67%~47.04%,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13~1.73,其中,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且具有随体,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50%,核型分类标准属1A型。同时,该研究还比较了叶用甜菜与已报道的糖用甜菜的核型结果,发现两者在核型公式、核型分类、随体和核型不对称系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揭示叶用甜菜的核型特征,为今后进行不同类型叶用甜菜的核型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朝鲜蒲公英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朝鲜蒲公英为异源四倍体,染色体32条,核型公式为2n=3x+x’=(24m)+ (3m +3sm+ 1st +1M).染色体组A由3对同源染色体组成,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B无配对染色体,2’号、3’号、8’号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号、6’号、7’号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类型为2B,染色体组B为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5种裸腹溞Moina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染色体制片采用气干法,依据Levan等和Stebbins的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类。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M.mongolica的核型公式为2N=6M+18T,NF=30,1A;多刺裸腹溞M.macrocopa,2N=10M+12T,NF=32,1A;直额裸腹溞M.rectirostris,2N=12M+12T,NF=36,1B;微型裸腹溞M.micrura,2N=10M+14T,NF=34,1A;近亲裸腹溞M.affinis,2N=12M+14T,NF=38,1B。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5种裸腹溞的亲缘进化关系,认为5种裸腹溞按进化地位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直额裸腹溞〉近亲裸腹溞〉多刺裸腹溞〉微型裸腹溞〉蒙古裸腹溞。  相似文献   

10.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相似文献   

11.
应用线粒体12SrRNA基因序列对4个地理品系的西藏拟溞(纳木卡错品系、色林错品系、班戈湖品系、赛里木湖品系)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并结合GenBank中7种相近溞类的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了西藏拟溞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4个品系西藏拟溞的4条12S rRNA基因序列中,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9%、32.45%、17.33%和17.95%,A+T的含量64.35%,G+C的含量为35.28%,A+T的含量明显高于G+C的含量,符合节肢动物A、T含量高的特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和其他溞属枝角类动物有着明显的遗传差异,说明西藏拟溞在枝角类生物学研究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遗传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在4个品系的西藏拟溞中,纳木卡错品系与色林错品系以及纳木卡错品系与班戈湖品系的遗传相似性均较高,达98%左右;班戈湖品系与纳木卡错品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0126,班戈湖与赛里木湖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99;与其他溞属枝角类相比较,4个品系西藏拟溞种内差异相对不明显,而与其他溞种间的差异显著,西藏拟溞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表明,12S rRNA基因序列包含有可靠的进化信息,可作为西藏拟溞种类鉴定良好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这种分子标记法从分子系统进化方面证明了Daphnia tibetana和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应分属于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为(174-1)℃和盐度为16±1的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密度(0.1、0.2、0.3个/mL)和容积(20、50、80、150mL)对西藏拟涵Daphniopsistibetana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低种群密度比高种群密度更有利于西藏拟淹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为0.1个/mL时,最有利于溢体的生长和繁殖,当种群密度达到0.3个/mL时,水体中开始出现雄体(CV3组除外);在容积试验中,容积为20—80mL时,西藏拟潘的体长随着容积的增大而增大,容积为80mL时,最适宜潘体的生长和生殖;西藏拟涵的生殖量随着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半枝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压片法对药用植物半枝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枝莲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终变期可形成13个二价体,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花粉粒育性为98.4%;半支莲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6,核型公式为K(2n)=2x=26=20m+4sm+2st,染色体长度范围为1.49~4.24 μ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S+8M1+4M2+6L,其核型为"2B"型,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半枝莲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进化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8-13839
[目的]针对西藏沙棘开发利用的现状,为了保持其优良性状,设计无性扦插繁育方式,分析研究西藏沙棘容器扦插育苗的基本方法。[方法]研究50、100、150、200μg/ml GGR溶液对西藏沙棘扦插成活率、生根数、根长的影响。[结果]西藏沙棘1年生嫩枝扦插,在GGR浓度为100μg/ml,扦插深度是插条长度的1/2时有较高的成活率。[结论]浓度为100μg/ml GGR溶液适合于当地西藏沙棘扦插的催根处理。  相似文献   

15.
西藏拟溞形态构造的再描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详细观察和描述了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对其非需精卵、休眠卵、精子、壳腺、幼体的触角腺和颈呼吸器、感觉器官等都是首次描述。证实西藏拟溞与西藏溞的外部形态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它们应分属于不同的种。西藏溞的壳瓣后背角生成壳刺,而西藏拟溞的壳瓣后背角钝圆不生成壳刺。  相似文献   

16.
参照李懋学和Stebbins的方法,对细叶百合、兰州百合、亚洲百合("精粹"和"托里诺")进行了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细叶百合和兰州百合为二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4=2m+4sm(2SAT)+8st+10t和2n=2x=24=10sm(4SAT)+6st+8t,分属3A和3B型;"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为三倍体种,核型公式分别为2n=3x=36=3 m+6sm+18st+9t和2n=3x=36=3 m+3sm+12st+18t,均为3B型。此外,细叶百合、"精粹"百合和"托里诺"百合株间或细胞间均存在着染色体数目变异。  相似文献   

17.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风毛菊属的球花雪莲(S aussurea g lobosa Chen.)、钝苞雪莲(S.n ig rescensM ax im.)、羽裂风毛菊(S.p inna tid enta ta L ipsch.)和林生风毛菊(S.sy lva tica M ax im)4个优势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花雪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4m+18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8%;钝苞雪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0m+22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6.1%;羽裂风毛菊核型公式为2n=2x=28=24m+4sm,属2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6%;林生风毛菊的核型公式为2n=2x=34=10m+24sm,属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6%。钝苞雪莲较其他3种风毛菊属植物进化。  相似文献   

18.
棉花[AGD]三种杂种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棉花三种杂种进行了细胞水平的核型分析,得出结论:三种杂种[A2×G1]×[AD]1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2M+44m(2SAT)+6sm(2SAT),核型类型为1B。三种杂种[A2×G1]×[AD]2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52,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核型类型为2B。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压片法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不同品系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进行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黄连3个品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18;但核型公式和核型类型有所差异,大花叶黄连和有光叶黄连的核型公式均为2n=18=18m,小花叶黄连核型公式为2n=18=6m+10sm+2tm;大花叶黄连和有光叶黄连核型类型均为1A,小花叶黄连核型类型为3B。黄连不同品系间染色体进化程度有所差异,可以为栽培上筛选良种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抱子甘蓝和羽衣甘蓝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抱子甘蓝和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抱子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8sm(2SAT),其中第3、4、5、6、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7、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6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羽衣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m+8sm,其中第3、4、6、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5、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