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口蹄疫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疫苗是利用植物表达重组抗原蛋白来生产疫苗。在植物中表达的抗原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免疫原性。论文简要阐述了近10年来用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口蹄疫疫苗的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对动物和人危害极大。卡介苗(BCG)是当前预防结核病的唯一商品化疫苗,在其应用的50余年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总体的有效防治率只有50%。结核杆菌分泌蛋白作为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诱发机体产生抗结核的免疫保护。而植物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和其它疫苗相比具有廉价、无副作用、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能有效的进行翻译后加工;另一方面,利用植物生产疫苗蛋白成本低、易口服、安全性好。转基因植物只表达组分疫苗,不含致病微生物或潜在的致病微生物,对人畜安全,所以由植物表达结核杆菌分泌蛋白,有可能发展成为抗结核的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植物疫苗是利用植物作“工厂”生产疫苗,即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疫苗的新技术。它具有独特的优点:即只要有土地就可大规模生产;没有其他病原污染的机会;人、畜可通过直接食(饲)用而获得免疫力;贮运简单,不需提供特殊的低温条件;免疫原存在于植物组织中,食用后不会引起任何副作用。转基因用植物以香蕉、苹果、番茄、黄瓜、香瓜和马铃薯等为好,人、畜食(饲)用瓜果蔬菜后,即可获得免疫原,产生免疫力。一、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制备生产植物转基因疫苗应先寻找合适的免疫原,然后将编码免疫原的基因克隆进入含有能启动基因表…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正在成为疫苗的新型生物反应器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的概况,详细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研究现状。分别对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优点、作用原理、研究方法、已研究的口服疫苗及问题和前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植物已成为基因重组生物制品的重要表达载体。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口服疫苗是目前新兴的研究领域。综述了亚单位抗原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系统、转基因植物生产的重组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展望了其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是一种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目前,已经有多家科研单位在开展人和动物方面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研究.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用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已经成功地完成了Ⅰ期临床研究试验,针对一些动物疾病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也已经进入了早期靶动物试验阶段.本文对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侧重对动物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一些重要的人用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生产草莓技术,包括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配用植物疫苗操作方法、单一使用植物疫苗操作方法、单用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操作方法,以为草莓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植物生产疫苗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植物转基因的原理、方法、优点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产生疫苗的转基因植物同目前利用动物或酵母培养细胞来制造疫苗相比,采用转基因植物制造疫苗更具优越性。首先是植物容易大量栽培,很容易满足商品所需要的产量。因此转基因植物疫苗更低廉,特别为发展中的穷国带来实惠。其次是植物病毒不会传染人类,无需担心受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利用RNAi技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流行,改变当前水稻一旦染毒就无药可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浸种与喷雾技术使生物疫苗进入稻株体内,通过稻株体内RSV带毒情况和疫苗残留情况室内检测以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田间调查,确定生物疫苗对RSV表达以及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结果】在疫苗中添加1.0 ‰的B渗透剂是浸种的最适浓度,添加5.0‰的A渗透剂是喷雾的最适浓度;稻株体内疫苗检出率的比例与RSV的降解呈现一致性;浸种处理后疫苗在稻株体内能维持30 d以上,喷雾处理后的残留期为10—20 d。2种处理方式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均超过了70%。【结论】生物疫苗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用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栽培试验,应用植物疫苗可以提高地温、活化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提高番茄植株的抗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促进棚室番茄植株生长,提高品质,产量增加24.75%,每公顷增收6.8万元,增收幅度高达23.0%,使用植物疫苗在冬棚西红柿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生物反应器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现状及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应用植物表达系统生产疫苗、抗体和医用蛋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诺如病毒(norovirus, NV)是导致人类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可以感染各年龄段人群,全年均可爆发,特别是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缺陷病人属于易感人群。目前临床防治或控制norovirus疫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用疫苗。基于此,对norovirus发现、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norovirus疫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同时,在比较norovirus的病毒类似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和P粒子(P particles)与人组织血型抗原亲合能力的基础上,对利用植物系统特别是番茄果实生产适于口服norovirus的P粒子作为亚基疫苗优势和存在难点以及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利用植物系统表达口服疫苗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中试生产的3批双佐剂口蹄疫A型、O型和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在新疆的阿克苏、伊犁、昌吉等地区进行了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和免疫持续期。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的3 682头牛和33 240只羊(包含怀孕动物和幼畜)食欲、精神均正常,孕期动物无流产,对幼畜生长无影响,无其他不良反应,整个试验期内入试牛羊无口蹄疫发生。经200多头免疫牛6个月的定期采血,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显示免疫后第1~2个月内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几何均值最高A型可达1∶558、O型可达1∶332、亚洲Ⅰ型可达1∶381;随后抗体水平有所下降,在第3个月后维持在一定的滴度直至第6个月。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俊 《长江大学学报》2005,2(2):66-70,88
综述了导致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超强毒株的出现和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子克隆技术与手段的长足进步.介绍了目前IBD基因工程疫苗的4种主要类型:活病毒疫苗、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可食用转基因植物疫苗.  相似文献   

17.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表达系统生产医用蛋白质具有成本低廉、安全等优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植物表达系统生产疫苗、抗体和药用蛋白质的情况 ,并探讨了提高植物表达系统生产水平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王蕾  宿烽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70-2871,2880
文中概述了近几年来番茄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番茄基因组精细序列分析的完成是这一领域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在育种方面,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了具有各种抗性的番茄植株,获得了具有优良品质的新品种。同时,基因工程手段拓展了番茄在医学上的应用。目前研究人员已利用番茄生产药用蛋白、抗体、口服疫苗、病毒转基因番茄疫苗,并且对番茄红素的研究有望推动对癌症基因疗法的研究。总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有望使番茄成为集治疗、营养和免疫于一身的新型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