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品评滩涂高粱酒分为一级酒和二级酒,并对普通高粱酒、滩涂高粱酒一级酒和二级酒的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涂高粱一级白酒中不含甜蜜素,滩涂高粱二级白酒和普通高粱酒中含有少量的甜蜜素。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这3种酒样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主要为酸类物质、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其中己酸、乙酸、丁酸为主要的酸类物质,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为主要的醇类物质,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为主要的酯类物质。总的来说,滩涂高粱二级酒中的酸类物质、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含量均大于普通高粱酒中这些物质的含量,而滩涂高粱一级酒中的酸类物质、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
微波催陈条件对干红葡萄酒颜色和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微波技术对新葡萄酒进行了瞬时催陈处理,以微波输出功率和处理时间为可变参数,研究不同参数组合的微波催陈过程对干红葡萄酒颜色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提高酒的色度,使酒的颜色更鲜艳,但是对葡萄酒的pH值没有显著影响。分析得到在微波功率420W,处理时间5min,葡萄酒在陈化期间可得到最佳颜色。研究结果可用于加速葡萄酒陈化进程,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3.
江京  王武  常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74-14376
[目的]为人工催陈黄酒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新酿制黄酒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微波催陈黄酒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微波催陈黄酒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能量87.5 J/s、微波处理时间3 m in、柠檬酸添加量0.3%(M/M)、微波作用次数为1次。该条件下催陈黄酒中还原糖含量为24.07 g/L、总酸含量为5.12 g/L、总酯含量为3.89 g/L、pH为4.18,总酸、总酯和风味物质组成与三年自然陈酿相近。[结论]采用微波技术催陈黄酒,风味物质显著提高,达到了人工催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0 kGy范围内不同辐照剂量的清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白酒中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类物质(总酸)相对含量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加,酯类物质(总酯)相对含量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减少,乙酸含量逐渐增加,乳酸乙酯逐渐降低,异丁醇和异戊醇呈下降趋势,乙酸、乳酸乙酯、异丁醇和异戊醇在辐照陈化白酒中的变化规律与自然陈化白酒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含量.【方法】以酿酒酵母VR以及VR与非酿酒酵母(MGFSH-5)混合发酵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其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两种发酵方式发酵酒样中共检测出11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31种、酯类58种、酸类13种、萜烯类13种,其中相同成分有50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发酵方式的酒样中醇、酯、酸、萜烯类化合物可以很好地区分,其中混菌发酵酒样中分为3类,单一菌株发酵方式的酒样中则分为两类;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2-丁醇、己酸异丁酯、辛酸甲酯、正己醇、乳酸异戊酯、辛酸异戊酯、异戊醇对酒的贡献很大.【结论】酿酒和非酿酒酵母共酵可提高‘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麝香葡萄酒中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本研究以‘小白玫瑰’‘玫瑰香’2种麝香葡萄为材料,于转色期在葡萄果实表面喷施10 m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成熟后采收、酿酒,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MeJA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玫瑰香’葡萄酒中总酸含量、酒精度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酒样中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处理组酒样中醇类、酯类、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总量均显著增加;酒样中共有的且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大于1的香气物质包括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芳樟醇,这些物质是麝香型葡萄酒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辛酸乙酯的OAV值最大,对葡萄酒香气贡献最大。在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葡萄酒的花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丁酸乙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和香叶醇,‘玫瑰香’葡萄酒的果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香茅醇。综上,MeJA处理麝香葡萄果实可提高葡萄酒中香气物质含量,使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提高麝香葡萄酒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薄皮甜瓜为试材,研究了豆饼、尿素及豆饼与尿素配施对薄皮甜瓜果实4种特征性酯类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饼与尿素配施明显提高了成熟果实中乙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这4种特征性酯类物质的含量,而尿素处理则促进了花后20~30d果实中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的含量及成熟期(35d)果实中的乙酸己酯含量;尿素处理以及豆饼肥处理抑制了异丁酸乙酯的合成。因此,尿素与豆饼肥配施可通过调节甜瓜果实特征性酯类物质进而影响果实香味。  相似文献   

8.
不同催陈方法对柿子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柿子酒为对象,采用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3种方法对柿子酒进行快速陈酿试验,研究3种催陈方法对柿子酒各理化指标(总酸、总糖、总酚、吸光度)、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种方式催陈,柿子酒的生涩味逐渐减少,刺激性减小,变得柔和饱满,感官分值增加.经过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柿子酒的总酸、总糖含量均有所下降,总酚含量有所增加,吸光度基本不变;经高压静电、微波和冷热处理催陈后柿子酒中挥发性总醇及总酯相对含量均有所增加,挥发性总酸含量减少.说明3种催陈方法对柿子酒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GC-MS对5种固态发酵食醋岐山醋、北京米醋、山西陈醋、镇江陈醋和海天陈醋的香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食醋香味物质的组成、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及评价。结果表明,5种固态发酵食醋的香味物质主要由酯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酚类和杂环类及其他类共8类香味物质组成。岐山醋、北京米醋、山西陈醋、镇江陈醋和海天陈醋中分别含有63种、54种、62种、55种和60种香味物质;岐山醋中主要香味物质为乙酸、糠醛、乙酸乙酯和丙酸乙酯,北京米醋为乙酸、苯甲酸和3-甲基丁酸,山西老陈醋为乙酸、糠醛和乙酸乙酯,镇江陈醋为乙酸和糠醛,海天陈醋为乙酸、糠醛、乙酸乙酯和苯甲酸。5种固态发酵食醋中的酯类香味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岐山醋33.37%,北京米醋6.53%,山西老陈醋14.4%,镇江老陈醋8.31%,海天陈醋13.58%。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市售苦荞酒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苦荞酒,旨在开发一种新型的白酒催陈技术。【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苦荞酒,GC-MS分析苦荞酒风味变化。【结果】经研究发现,等离子处理后芳香类物质由5.55%上升至9.44%,增加了1.7倍,高级醇的含量由2.7%上升至3.44%,酸类物质明显增多,占比0.04%,且处理后的苦荞酒酒味绵甜、醇厚、协调、爽口,感官评分为95.2分。【结论】等离子处理可以实现苦荞酒快速催陈,缩短陈酿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淡水鱼加工后的下脚料鱼鳞为原料,采用微波法提取其中的胶原蛋白,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酸浓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料液比对鱼鳞中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W、0.6 mol/L的乙酸溶液作提取剂、料液比m鱼鳞∶V乙酸=1∶25 (g/mL)、微波处理时间5 min,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为186.358 mg/g,胶原蛋白提取率为41.37%.对提取的鱼鳞胶原蛋白进行性质测定,结果表明鱼鳞胶原蛋白的吸水性0.466 g/g、溶解性100%、乳化性51.67%、乳化稳定性91%、吸油性2.8 mL/g、起泡性84%,综合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陈酿是白兰地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自然陈酿耗时耗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寒富苹果蒸馏原液为试样,研究3种烘烤程度橡木片与超声波-橡木片复合催陈对酒样催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橡木片催陈中以重度烘烤度橡木片最佳,催陈45d后酒样中醇类物质含量由对照的60.2%降低到56.95%,酯类物质含量由对照的31.089%增加到4...  相似文献   

13.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果实为试材,研究了豆饼、尿素及豆饼与尿素配施对薄皮甜瓜果实酯类香气物质及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处理促进了C6醇和C9醇、C6醛和C9醛物质合成,抑制了乙酸脂类和非乙酸酯类物质的合成;豆饼与尿素配施明显促进了果实中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增加,尤其是提高了成熟果实中乙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4种特征性酯类物质的含量,而豆饼处理主要是促进了非特征性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增加。此外,不同处理甜瓜果实酯类物质的合成与关键酶活性变化相关,尤其是ADH和AAT活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技术分析汉中柑桔果皮、果渣、果汁及成品果酒的香气成分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果皮中主要香气物质为柠檬烯(46%);果渣中香气物质主要为柠檬烯(52%);果汁中香气物质主要为芳樟醇(42%);成品酒中的香气物质主要为棕榈酸(34%)和癸酸乙酯(33%)。在加工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和酮类化合物逐渐减少,醇类化合物先增加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酯类和酸类化合物逐渐增加,在成品果酒中含量达到最大。醛类和酚类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棕榈藤叶片为原料,对其进行超声微波交替提取并探究其机理。单因素实验得出超声微波交替提取的最优操作条件:以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m(棕榈藤叶片)∶V (乙醇)=1 g∶14 mL。超声微波交替提取实验得出先微波辅助提取2.0 min,微波功率为600 W;再超声提取15 min,超声功率500 W,重复两次为最佳交替提取条件。所得棕榈藤叶片总酚酸的提取率为3.97 mg/g。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棕榈藤酚酸过程中:微波自内而外的加热效应和超声空化效应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交替作用于藤叶细胞,有效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酚酸溶出,大大提高提取效率。对超声微波交替提取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草莓的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和遗传趋势,为草莓的香味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草莓品种‘星都1号’和‘星都2号’及其母本‘全明星’和父本‘丰香’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自果实香气成分。【结果】‘星都1号’的挥发物质共50种,香味物质有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2号’的挥发物质共71种, 主要香味物质与姊妹系‘星都1号’非常类似。‘全明星’的挥发物质共55种, 主要有丙酮、乙酸-1-甲基-乙酯、1-辛醇、己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丰香’的挥发物质共43种,主要有己酸乙酯、橙花叔醇、1-辛醇、己酸甲酯、辛酸乙酯、乙酸辛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1号’和‘星都2号’中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己酸甲酯、 己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香味醇类(橙花叔醇、沉香醇和1-辛醇)在‘丰香’中含量最高,‘星都1号’、‘星都2号’和‘全明星’含量均较低。母本挥发物中丙酮和乙酸-1-甲基-乙酯含量最高,两个后代居中,父本中没有检测到这两种物质。【结论】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丙酮和乙酸-1-甲基-乙酯主要来自母本遗传。香味醇在父本中含量高,母本和后代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松花酒陈酿期间温度和通风送氧对酒的影响,通过测定酒样的色度、感官指标、甲醇含量、单宁含量和酒精度等指标,确定了松花酒陈酿的技术参数。结果显示:对松花原酒进行每周1次的交替变温处理效果优于常温贮藏,其次为每周通风送氧1h催陈效果较好。松花酒最佳陈化工艺条件为:酒中添加2.0%的陈化剂(美国橡木),在0~40℃之间交替变温贮藏催陈2个月后的酒品质较佳。通过GC/MS(气质联用)分析结合感官品评,比较了陈化工艺条件下酒品质的改善,结果表明,催陈后的酒有机成分更加复杂,酯含量增加,口感醇厚协调,具有橡木与酒的复合香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 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 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 μg·kg -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 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微波处理结合致香前体对烟梗的影响,并优化微波处理参数,为改善梗丝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考察微波参数对添加类胡萝卜素(致香前体)的烟梗品质的影响,通过变量筛选和模型构建计算出具有最高烟梗致香成分含量对应的微波参数;并将微波膨胀结合致香前体的烟梗切丝进行增量应用试验,评价卷烟感官品质.[结果]微波处理对烟梗致香成分总量影响可用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烟梗水含率的多元二项式回归模型拟合,其中烟梗水含率对烟梗致香成分总量影响最大,微波功率其次;在烟梗水含率15.39%、微波功率565W条件下处理的烟梗致香成分总量最高,为114.31μg/g.经微波膨胀的烟梗中蛋白质、淀粉、总多酚、总挥发碱、总挥发酸含量明显下降,分别降低31%、72%、119%、75%和64%,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大幅增加,增幅122%;微波处理结合致香前体的烟梗致香成分总量较未经处理的原梗增加84.34%,其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酚类、杂环类等致香物质分别较原梗增加53.65%、84.49%、66.82%、81.08%、382.75%、295.50%和117.89%.在卷烟中添加增量4%的微波处理结合致香前体梗丝,其感官品质略有提升,不同烟支对烟气指标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微波结合致香前体对烟梗进行协同处理,可明显提升卷烟感官评吸质量,该工艺具有工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叶施肥料对菠萝香气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叶面喷施氨基酸钙、腐植酸钙和硫酸钾肥料,研究其对菠萝成熟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酯类、内酯类、呋哺类、含硫化合物是主要的香气类型。与对照相比,3个处理香气成分明显多,并且氨基酸钙处理香气含量最高。3-甲硫基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是3个处理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甲酯、α-古巴醇和辛酸甲酯是对照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喷施氨基酸处理更有利于菠萝的香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