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雏鸡的饲养,不仅直接关系到雏鸡的成活和发育,而且对以后的产蛋和种用价值,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适时开食  相似文献   

2.
1开食 鸡刚孵出的前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腹内蛋黄吸收,有利于胎粪排出,促进其生长发育,是育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开食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24小时,这段时间开食的死亡率最低。雏鸡的开食,可在雏鸡充分饮水3小时之后,一但有6-7成的雏鸡可以随意走动,雏鸡群中有一半的雏鸡有啄食行为时,即可开食。  相似文献   

3.
正1雏鸡1日龄初饮的重要意义1日龄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出雏后经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消耗,因此应先饮水后开食。这样可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蛋黄,排出胎粪,增进食欲,减少应激和感染,补充水分,恢复体力。前3天鸡雏饮水不足,特别是前1天雏鸡饮水不足,极易在第3~5天内出现脱水死亡或者耽误采食,从而导致鸡群均匀度下降,影响生长和后期的产蛋性能。一些规模化专业育雏育成企业或者大型规模化商品代蛋鸡饲养企业,由于单批次育雏数量较大,在前7天使用小水壶人工加水过程中,每2个小时加一次水。由于  相似文献   

4.
<正>(二)雏鸡的开食第一次给初生雏鸡投喂料即雏鸡的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1开食的时间在雏鸡初饮之后3小时左右即可第一次投料饲喂。"开食"不宜过早,因为此时雏鸡体内还有部分卵黄尚未被吸收,饲喂太早不利卵黄的完全吸收。有人试验,雏鸡毛干后24小时开食的死亡率最低;超过48小时开食,则明显消耗雏鸡体力,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5.
雏鸡吃第1次饲料叫做开食。实践证明,雏鸡出壳后8~20小时,即可开食。一般情况下,肉鸡雏可以早一点开食,蛋鸡雏可以晚一点开食。但必须在鸡雏放于暖室中稍加休息后,待鸡雏安静、不喘时才可开食。食喂方法是,先在窝圈内铺上塑料布或油布,并打开电灯,以增加照明度,再边撒料边唤鸡吃食,以诱其吃食。每次吃食20~30分钟,待鸡雏吃八分饱时,即可将垫布拿下。初开食时,饲料配方为:粟米(小米,临喂时煮八成熟)70%,玉米面20%,麦麸5%,豆饼面5%,后三者用适量开水浸泡,待泡软后(只是面料变软,不要有多余水分)与熟小米充分拌合后饲喂。鸡雏5日龄以后,每天…  相似文献   

6.
在肉用仔鸡的饲养管理上,对于开食时间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在出壳后为防止雏鸡脱水,增强雏鸡的抵抗力,提高成活率,应在4小时内开食;也有人认为过早开食因胃肠粘膜软弱,无能力消化饲料,有害消化器官;若太迟开食会消耗雏鸡体力,使之变得虚弱,影响生长与成浩,而主张在出壳后24~48小时之间开食为宜。究竟何时开食为好?对此,我们进行了试验探讨。  相似文献   

7.
1.适时开食   雏鸡出壳后 15小时,初饮。水为温开水,水中可添加 1%红糖和 0.2%电解质多维。一则补充机体内水分,供给能量;二则防止应激过大诱发雏鸡死亡。 20小时后,开食。用蒸熟的玉米面混熟蛋黄 (比例为 3: 1)喂鸡,开食正常后,用草鸡育雏期颗粒料供鸡自由采食。   2.加温补暖   由于雏鸡抗寒能力较差,一般都须加温。如雏鸡较少时,可用纸箱加温法。即在纸箱内垫置干净的麦草,将雏鸡放入,纸箱上部悬挂灯泡加温。一周龄内,每平方米纸箱内可育雏鸡 50只左右,灯泡为 20瓦。如雏鸡较多时,可用炭炉加温法。一般在进雏前一…  相似文献   

8.
雏鸡的开食是育成鸡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选择光源,并根据初生雏对不同颜色的识别能力选择食喂工具和调整饲料,可以尽快的锻炼雏鸡的采食能力,作到适时开食,提高育成率。  相似文献   

9.
<正> 选用在同1小时内孵出的芦花、澳洲黑雏鸡,本地雏鹅,健康无病,发育正常,体重近似,按体重搭配均匀编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试验组雏鸡与雏鹅于孵出后24小时(未开食),切除双翼(沿上肱骨中间切开),放于安静处。术后6小时开始给食。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雏鸡1周内育雏温度控制在25℃以上,以后逐渐下降,雏鹅常温培育。全期试验观察鸡135天,鹅68天。  相似文献   

10.
正肉雏鸡的质量与其开食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在提前开食的基础上加之在环境方面做好防护措施保证肉雏鸡有好的生长环境,将非常有利于肉雏鸡在出雏一周内的体重提升。尽早给雏鸡开食雏鸡出壳后,尽早给雏鸡开食有利于刺激雏鸡消化道发育和培育雏鸡产生好的食欲。2009年,美国科宝公司的肉鸡饲养专家针对相同来源的孵化后7h的雏鸡进行开食时间的实  相似文献   

11.
出壳鸡的第一周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由于预防接种、长途运输、孵化条件不适等因素的影响,常致出壳鸡脱水和多种应激反应,对这些雏鸡必须给予特殊饲养管理。即使是优质出壳鸡,也要让其在出生后及时学会饮水和采食。相对而言,开饮及其质量较开食更重要,因为刚出壳鸡其体内有足够的蛋黄,可以在3~5  相似文献   

12.
斗鸡又称咬鸡、打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禽品种。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视野的开阔,人们玩斗鸡的热情不断兴起,斗鸡这一古老的娱乐活动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使斗鸡娱乐活动的推广普及、人工养殖也展现出良好前景。1只斗鸡售价80~1000元不等,开发斗鸡产业颇有商机。现将斗鸡的饲养与驯斗技术介绍如下: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提前预温。育雏舍温度应保持在35~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25℃。2湿度第1周最好在75%~80%,随雏鸡日龄的增长,应逐渐降低湿度,育雏后期湿度为50%~55%。湿度过高雏鸡易患真菌感染性疾病;过低易患呼吸道疾病。3通风在保证温湿度的前提下,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防止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以利于雏鸡新陈代谢。4光照雏鸡出壳后3天内应保持24小时光照,光照时间随日龄增长而逐渐缩短,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直到利用自然光照为止。5饮水雏鸡应先饮水后开食。初次饮水要用温开水,温度为18~20℃,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或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可预防雏鸡胃肠炎和痢疾的发生。6开食饮水后2小时即可开食。开食料可用煮熟的蛋黄或用开水浸泡的雏鸡料,并在料中加多种维生素。以后用雏鸡料直到育雏结...  相似文献   

13.
洪学 《畜牧市场》2007,(3):22-22
在雏鸡饲养初期,总会有一些弱鸡雏,对于这些弱鸡雏弃之可惜,但是常规饲养往往很难成活,徒劳无功。为此,这里给养鸡户提供一种弱鸡雏复壮方法,采用此法可以减少损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肉鸡育锥期是肉鸡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阶段,管理的好坏会影响肉鸡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实践发现,肉鸡育雏前期在网床上垫纸对雏鸡的均匀度、肠道健康、雏鸡1周龄体重、雏鸡福利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1 育雏前期网上平养垫纸的优点1.1 有利于雏鸡早开食有试验证明,早开食不仅有利于雏鸡的小肠绒毛发育,还会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开食时问晚会降低雏鸡的日增重,开食越晚这种影响就越大.雏鸡进舍后要先提供充足卫生的饮水(25~28℃),进雏2~3 h后开食.饲养过程中发现,由于采食面积增大,雏鸡只要在铺设的报纸上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采食到颗粒饲料,雏鸡不再需要"漫无目的"地寻找食物,也不必都拥挤在料桶或开食盘(北方养殖户家很少用,雏鸡刨料玩耍对饲料浪费严重,且易受粪便污染)处争抢采食,增加了雏鸡采食到饲料的机会,缩短用于寻找食物和"抢槽"的时间,见图1.铺设报纸能够有效地缩短雏鸡嗉囊饱满的时问.检查雏鸡嗉囊饱食程度的标准是入舍8h后80%雏鸡嗉囊饱满,24 h后90%以上雏鸡嗉囊饱满.另外,检查嗉囊时如果手感过硬像小石子,表明雏鸡采食后饮水量少;如果手感过软像水泡,表明雏鸡的饮水量过大,而没有采食饲料;饮水采食适宜时嗉囊手感微软、有硬物.应根据采食和饮水情况及时妥善处理饲料和水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合理饲养雏鸡一般在孵出后24~26小时开食.开食后可将小米、碎玉米等饲料,撒在红色或绿色的塑料布上面,让雏鸡练习啄食,3天后再逐渐换为配合饲料.饲喂次数,一般1~45日龄每天饲喂5~6次;46日龄以后饲喂4~5次.每次不宜饲喂得太饱,要少喂勤添,以饲喂八成饱为宜.随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1~4日龄,最好饮5%的温红糖水,以利于雏鸡腹中剩余蛋黄的吸收利用.饲喂时要随时注意饲料的消耗变化,饲料消耗过多或过少,都是雏鸡患病的先兆.  相似文献   

16.
正初饮(开水):出壳12~24小时,最长不超过36小时,入舍2小时内。开食:出壳后25~36小时,入舍6~12小时内,提倡及早开食促进发育。原理与方法:最早的雏鸡不到20日龄就已出壳,要在出雏器里等1天多才开始装运,到养殖场户常常已经出壳了12小时甚至更长。雏鸡出壳后,每小时平均失水0.1克,所以需及时饮水。传统的开食习惯,即从孵化场转入饲养场后才开始喂饲,一般都在24~48小时以后。实验数据显示,及早开食刺激雏鸡食  相似文献   

17.
<正>雏鸡的成活率,直接关系到蛋鸡场的经济效益,要想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必须牢牢把握好育雏这一关键环节。1科学的饲养措施雏鸡的饮水:雏鸡入舍后,应先用温开水配成3%~5%糖水,并按每千克水加入1毫升维生素C,饮至2~3小时后再投料开食。糖水供应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防止细菌在水中大量繁殖,以后逐渐换成白开水,连饮1周后换成普通水。雏鸡的开食:雏鸡的消化  相似文献   

18.
正雏鸡是发展核心鸡群的基础,雏鸡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成为养鸡中主要的技术之一,它关系着雏鸡健康成长和鸡场的经济效益。雏鸡由于刚出壳,器官未发育完全,机能发育不健全,尤其神经系统比较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敏感性强,环境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严重影响着雏鸡生长和成活率。尤其温度因素对雏鸡成活率的影响最大。根据雏鸡的生物学特性,给予适合的雏鸡生长的环境,提高雏鸡的成活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保证鸡的健康首先应做好雏鸡的第一次饮水与开食。鸡苗出壳后到运抵育雏室。中间在孵化间等待干毛。注射疫苗,点数交接,加上在途运输。通常要超过20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部分水分丧失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因而造成雏苗脱水。所以纠正初生雏苗脱水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将影响雏鸡成活。  相似文献   

20.
饮水中添加食糖是可促进初生雏或火鸡雏早期生长的一个好方法。在开食前12小时,给雏鸡饮服10%的食糖溶液与一开始同时喂料和饮水相比,其结果前者的饲料转化和增重都较好。肉用仔鸡出壳后15小时,先给8%食糖溶液饮服,其死亡率可从4。6%降低到2。9%。但雏鸡一开始饮服食糖榕液,对其出售时的体重却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