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貂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体形细长,雄性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千克,雌性较小。在野生状态下,有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水貂体细长,头粗短,耳壳小,四肢短,趾基间有微蹼,尾较长,肛门两侧各有一臭腺。野生水貂毛被多呈浅褐色,家养水貂经多代选育,毛色加深,多为黑褐色,被称为标准色水貂。  相似文献   

2.
水貂属于食肉目、鼬科、鼬属,是一种珍贵的小型毛皮动物。 一、特征与特性 水貂貌似黄鼠狼,但比黄鼠狼粗大,成年公貂体长43厘米左右,体重约2公斤,母貂体长37厘米左右,体重约1公斤。身体细长,头短小,耳壳小,四肢短壮,趾端有锐爪,尾细长,尾毛长而蓬松。人工饲养的水貉毛色多样。水貂性凶  相似文献   

3.
<正>水貂体形细长,雄性体长38~42厘米,尾长20厘米,体重1.6~2.2千克,雌性较小。体毛黄褐色,颌部有白斑,头小,眼圆,耳呈半圆形,稍高出头部并倾向前方,不能摆动,颈部粗短。四肢粗壮,前肢比后肢略短,指、趾间具蹼,后趾间的蹼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鼬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俗称黄鼠狼,属食肉目、鼬科。近年来随着我国毛皮动物饲养业的迅速发展,黄鼬的人工饲养管理也逐渐开始兴起。为了使广大的饲养管理者掌握黄鼬的生物学特性,为经济合理地利用饲料、提高黄鼬的繁殖率和成活率,搞好其疾病防治,我们对黄鼬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黄鼬的外形黄鼬的外形同水貂相似,全身被毛,体型细长比水貂略小,可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头部小而短,颈部较粗,胸腹狭长,四肢较短,尾细长约为  相似文献   

5.
水貂(American Mink)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原产于北美洲,长期生活在北纬40度以北的地区.其体细长,头粗短,耳壳小,四肢短,趾间有微蹼.水貂体呈黑褐色,至尾端几乎为黑色;颏白色,有的腹有白斑.水貂的尾巴蓬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成年公貂体长约38~42 cm,体重1.6~2.2 kg;成年母貂体长约34~37 cm,体重0.7~1.1kg.  相似文献   

6.
黄鼬是珍贵的毛皮动物,俗称黄鼠狼,属食肉目,鼬科。黄鼬的皮毛是制裘的高级原料,其价值较高。目前,我国黄鼬皮出口量占有重要地位,但大多数是野生捕捉获得,人工饲养量很小。为了扩大黄鼬养殖量,提高黄鼬繁殖和成活率,控制疾病,驯化黄鼬种群,促进黄鼬养殖业发展,本文对黄鼬的人工饲养进行了初步探讨。1黄鼬的外形黄鼬外形同水貂相似,全身被毛,体型细长略比水貂小。头部短而小,鼻部和两眼周围被毛呈暗褐色,上下唇多数为白色;颈部较粗;胸腹部狭长,被毛色调一致,均为棕黄色,有些黄鼬腹部被毛稍浅于背部;四肢较短,足具五…  相似文献   

7.
水貂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的一种小型珍贵毛皮动物。原产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因此,水貂比较适合在纬度较高、光照及温度季节性较为明显的地区饲养,其毛被质量及光泽才较为理想。疫病防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香猪     
香猪是一个具有稳定的遗传基因、品质优良、珍贵稀有的地方小型猪种。1 外貌特征其主要特征为小、矮、短、圆、肥。成年体重仅50~60千克,体高约48厘米,体长约93厘米,胸围96厘米;头轻小,嘴细长。多数猪的额平而无皱纹。有的个体眼角上缘有2条平行浅纹,耳小而薄,颈短粗,背稍凹,胸宽圆,腹下垂,多触地。头至颈部前1/2或1/3处及臀部为黑色,脸正中有白斑或白线伸至鼻端;部分猪只在背腰间有大小不等的黑斑,黑白交界处有2~5厘米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被毛纤细柔软。尾长,过飞节。乳房不显露,乳头10~14个,排列匀称。2 生产性能香猪性早熟,发情日龄为…  相似文献   

9.
水貂(Mustela sp)是鼬科(Mustelidae)、鼬属(Mustela)的小型珍贵毛皮兽。我国从1956年开始引种养殖以来,目前,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种貂数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20多万只,每年生产貂皮达50万张以上,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发展水貂生产,除扩大种貂饲养数最外,还应努力设法提高种貂的繁殖力。水貂是一种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每年2月底3月初开始发情配种,4月—5月产仔。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配种的方  相似文献   

10.
<正> 水貂是一年一次季节性生殖的诱发排卵的鼬科动物。从2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水貂发情配种的季节。公貂在整个配种季节始终处于发情求偶的状态。按照一般定义,水貂的动情周期是指母貂在配种季节里周期性地出现发情征兆并接受交配的时期。那么,水貂在一个配种季节里究竟是只有一个动情周期呢,还是有几个动情周期?换言之,水貂是一次发情还是多次发情的动物?对于这一问题,至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从1940年起,恩德斯、汉森等学者就先后提出:水貂的卵泡发育呈分组波动式,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养殖水貂常见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是食肉目、鼬科、鼬属小型珍贵毛皮兽,其毛皮具有针毛挺直、灵活华丽、绒毛丰厚、保暖性强、皮板轻薄、柔韧结实等诸多优点,是国际裘皮贸易的三大支柱产品之一。我国的水貂养殖业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很多养殖场已经引进高质量的种兽养殖,为改良品种开了好头。目前国内养殖品种包括美国短毛漆黑水貂、辽宁金州黑色标准水貂、山东潍坊虞鑫黑色水貂、山东蓬莱刘家旺黑色水貂、丹麦红眼白貂、蓝宝石貂、银蓝色水貂、铁灰色水貂等优良种兽。至80年代中期发展到年出口500万张的养殖规模。近10年饲养数量迅速增长,据估计全国拥有水貂饲养场户5000多家,  相似文献   

12.
水貂(Mustela sp)在野生状态下寿命为15年左右,8—10年具有繁殖能力。人工饲养的种用水貂,一般利用2—5年。人工饲养水貂主要目的是希望提高繁殖力,生产更多的仔貂,以便获取更多的优质毛皮。水貂的繁殖力同多种因素有关。本文  相似文献   

13.
水貂妊娠期,胚胎延缓着床是受光照的影响。对美洲貂(Martes americana Turton)紫貂(Martes zibellina Linnaeus)、水貂(Mustela vison Schreber)等鼬科动物补充光照时间,可缩短胚胎着床的延缓期。当水貂生活在黑暗中,或使鼬科动物瞎眼,则延缓期增长。白鼬(Mustela erminea Linnaeus)经长期光照后可加速发情,但这种反应在切除松果体和颈上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后消失。  相似文献   

14.
水貂属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兽类。其毛皮具有针毛挺直、灵活华丽、绒毛丰厚、保暖性强、皮板轻薄、柔韧结实等诸多优点,因而成为小毛细皮类毛皮中的当家产品。水貂皮、狐皮和羔羊皮已成为国际裘皮贸易的三大支柱产品。全世界水貂皮的贸易量每年已达5000万张以上。我国的水貂饲养业始于50年  相似文献   

15.
野生水貂居栖在中纬和北纬地区,至今被人们驯养仅有60—70年历史。目前,人工繁殖的笼养水貂,尽管毛色和体型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异,但生活习性、新陈代谢、生殖生理及大体解剖等,与其野生的祖先相比,几乎没有差异。因而,人们在饲养水貂过程中,往往采用仿野生生态的方法。一、水貂生命活动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犬瘟热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自1905年犬瘟热病毒首次被法国兽医发现以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一直处于活跃状态~([1])。与麻疹病毒属的多种病毒类似,犬瘟热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如犬科动物、鼬科动物、熊科动物、猫科动物、海洋哺乳动物,甚至灵长类动物~([2-6]),因此犬瘟热病毒一旦侵染具有多  相似文献   

17.
1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6~10米,径50~60厘米,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呈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6~12厘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  相似文献   

18.
水貂属食肉目、鼬科、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兽类。其毛皮具有针毛挺直、灵活华丽、绒毛丰厚、保暖性强、皮板轻薄、柔韧结实等诸多优点,因而成为小毛细毛类毛皮中的当家品。水貂皮、狐皮和羔羊皮已成为国际裘皮贸易的三大支柱产品。全世界水貂皮的贸易量每年已达5000万张以上。我  相似文献   

19.
参照紫貂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7个水貂品种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水貂12SrRNA基因的全长为960或962bp,平均碱基组成为37.50%A、17.60%G、22.19%T和22.71%C,检测到8个多态位点,转换与颠换的比值为3:1。结合GenBank检索得到的11种鼬属动物同源序列,以紫貂为外群,分别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鼬属动物系统进化树,两种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我国水貂与美洲水貂亲缘较近,与欧洲水貂亲缘较远。  相似文献   

20.
獐,别名河麂,是一种小型鹿科动物,原产地在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体长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15~20千克。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发达,尾短被毛短,四肢较长。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黄色;夏毛稀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黄色;全身无斑纹。初生仔獐暗褐色,有浅棕色斑点,随胎毛更换而逐渐消失。在野外环境下以青草、树叶为食,分布范围广,南至广东乳源、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