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发病状况 2014年5月,虎林市某养殖场10日龄雏鹅发病约1 000只,死亡600只,死亡率60%。经药物治疗后,病情控制。病初2~3天发病数量较多,5天后为出现死亡高峰,而后药物治疗得以控制。发病雏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顿,瞌睡,拒食饮水,排出灰白或淡黄色米汤样的稀粪,并混有气泡,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在临死前出现麻痹和抽搐。日龄稍大的少数幸存鹅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我县大洼镇某养殖户饲养的雏鹅发生了以急剧下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死亡较多。后经综合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鹅784只,其中45日龄鹅248只,30日龄鹅226只,17日龄鹅310只,以圈养为主,辅以放牧。7月10日早开始发病,先后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不见效果。次日起开始出现死亡,至7月15日共先后死亡雏鹅425只。2临床症状初期病鹅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行动缓慢,羽毛蓬松,怕冷聚堆,喙端变暗。有的病鹅头扭向一侧,排白色水样便,粪中混有较多的尿酸盐;有的病鹅发病2~3d后…  相似文献   

3.
1999年 7月 ,本县石湖沟乡某养殖户饲养的雏鹅发生了以急剧下痢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死亡较多。后经综合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 ,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鹅 784只 ,其中 60日龄鹅 2 48只 ,3 0日龄鹅 2 2 6只 ,1 7日龄鹅 3 1 0只 ,以圈养为主 ,辅以放牧。 7月 1 0日早开始发病 ,先后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不见效果。次日起开始出现死亡 ,至 7月 1 5日共先后死亡雏鹅 42 5只。2 临床症状初期病鹅表现精神不振 ,采食量减少 ,行动缓慢 ,羽毛蓬松 ,怕冷聚堆 ,喙端变暗。有的病鹅头扭向一侧 ,排白色水…  相似文献   

4.
2003年4月5日。宁安市东和升村村民购入美洲天鹅1日龄雏鹅116只。饲养到5日龄时雏鹅开始发病。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先后死亡32只。后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选用磺胺类药物和土霉素治疗。并结合改善饲养管理措施。发病、死亡迅速停止。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 某乡个体养鹅户张某于2001年5月8日购进雏鹅1500只。饲养到16日龄时发病,到晚上有发病雏鹅68只,次日早晨增加到146只,死亡36只。主人自行给一些抗生素及维生素D3药物治疗,无效。第三天发病300多只,死亡206只。通过综合诊断,确认为雏鹅维生素E与硒缺乏症。2临床症状 病鹅体温不高,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10日,依安县天鹅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雏鹅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以及细菌分离,确诊为曲霉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我们对其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这批雏鹅共14009只,自繁自养的,并且种鹅免疫过小鹅瘟疫苗。进舍当天就有发病并且死亡36只,5日龄到10日龄死亡达到高峰,15日龄基本停止死亡,共死亡3905只,死亡率在21日龄之内达27.8%,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2 临床症状从孵化室出雏后12h,个别雏鹅出现呼吸道症状,张口急促呼吸,到48h有的拉白色水样粪便,病雏初期表现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大洼县某养殖场饲养的2000只雏鹅于25日龄突然发病,病鹅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血便并急性死亡。及时进行药物驱虫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雏鹅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雏鹅,是以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达到高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腺病毒属中的肠炎病毒,该病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小肠呈现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给养鹅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科左中旗腰林毛都镇一养殖户于2003年6月,从吉林省购买雏鹅2000只,引进第3天时雏鹅开始发病,第5天时死亡57只,在6~20d时雏鹅共死亡367只,这期间死亡率达到高峰,第30天时死亡雏鹅已达到514只,雏鹅死亡率为25.5%。2发病症状病雏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但…  相似文献   

9.
拜泉县某养鹅场引进1日龄雏鹅1000羽,12日龄开始发病,经综合诊断为雏鹅曲霉菌病。 发病情况:雏鹅购进后,分隔圈养于同一舍内,采用地面垫草(麦秸)育雏。由于饮水器漏水,加之垫草长期不换,致地面经常潮湿,造成曲霉菌大量繁殖,鹅群于14日龄出现病雏死亡,以后逐渐增多,11天共死亡118羽,鹅群发病后曾使用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2011年5月某养鹅专业户共饲养800只雏鹅,在7~8日龄时部分雏鹅发病、死亡,后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仍有部分雏鹅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情况东辽县平岗镇鸭池村一规模养殖户饲养肉鹅1 000只,2015年4月29日笔者电话接诊,随后赶到现场,根据养殖场饲养员描述,雏鹅8日龄开始陆续发病,发病急,并且发病就出现零星死亡,而且死亡量每天大量增加,到10日龄时,雏鹅每天死亡量达到40~50只左右,且大群中不断出现精神沉郁和不采食的雏鹅,大群采食量  相似文献   

12.
<正>1发病情况2010年4月,江苏海安某养殖户饲养的1650只雏鹅,5日龄开始发病并出现零星死亡,截至10日龄共死亡雏鹅611只,未使用任何疫苗进行防疫。送检部分病死鹅至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确诊。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探讨小鹅瘟卵黄抗体对不同日龄雏鹅在小鹅瘟病毒攻击后的治疗试验。将小鹅瘟强毒(H株)病毒液接种1、4、7日龄健康易感雏鹅,攻毒后将鹅按患病程度划分为轻度患病及重度患病组,分别皮下注射琼扩效价为1:16的三批小鹅瘟卵黄抗体实验室产品(批号为:201301、201302和201303),雏鹅注射剂量为1.0 m L/只,注射后观察10日,记录雏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轻度患病雏鹅1日龄治愈率为97.44%,4日龄治愈率为94.87%,7日龄治愈率为90.48%;未注射抗体对照组1日龄92.31%死亡,4日龄91.67%死亡,7日龄85.71%死亡;重度患病雏鹅1日龄治愈率为6.06%,4日龄治愈率为10.00%,7日龄治愈率为9.52%;未注射抗体对照组1日龄100%死亡,4日龄100%死亡,7日龄90.00%死亡。说明采用小鹅瘟精制卵黄抗体治疗不同日龄轻度患病雏鹅,治疗剂量为1.0 m L/只,治疗效果较好,对不同日龄重度患病雏鹅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3):123-124
<正>1发病情况2016年4月28日,山东某养鹅场养殖的5 000只5日龄扬州白鹅发病,开始出现个别雏鹅发病,第2天鹅群的发病数量增多,出现40~50只病鹅,之后每天都有200只左右的雏鹅发病,鹅群的病死率较高,可达70%~80%。鹅群发病后养殖人员采用了双黄连及环丙沙星饮水,鹅群的发病率有所控制,但发病鹅及死亡鹅的数量依然出现较多。养殖人员采集20只病死鹅病料,前来就诊。  相似文献   

15.
2 0 0 2年 1 0月 ,我县某镇李某购进一批雏鹅 ,没有给鹅群免疫接种 ,加上饲养管理不善 ,致使鹅群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验诊断 ,确诊为雏鹅副粘病毒与球虫混合感染 ,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了病情 ,挽回了损失。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1 0月 2 0日 ,我县某镇李某 ,购进 1日龄雏鹅 3 68只 ,当时没有给雏鹅群免疫 ,1 0月 2 9日雏鹅群开始发病 ,次日死亡 3 0只 ,李某即采用广东某市研制的抗小鹅瘟血清给鹅群注射 ,同时用环丙沙星饮水治疗。 1 0月 3 1日死亡 3 5只雏鹅 ,至此 ,雏鹅死亡率为 1 7.7%。…  相似文献   

16.
<正>小鹅瘟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鹅的,传播迅速且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3~20日龄的雏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坏死性肠炎,是危害养鹅业最严重的传染病。1症状2012年7月下旬,长春市双阳区某养殖户主述:购进2日龄雏鹅200只,在3日龄时开始发病,4日龄死亡17只,5日龄时发病的有70%,共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1发病情况某养鹅户于2015年6月初购进雏鹅2000只,为保障育雏温度,采用多个小太阳电热器取暖。该鹅群3日龄开始发病,出现眼部红肿、流泪、变长,随着病情发展,鹅群中出现又出现了排稀便,而且病情发展迅速,到6日龄上速症状的病鹅已达223只,陆续死亡64只。6日龄前来就诊,治疗过程中又死亡27只,经过治疗5天后痊愈,再没有出现死亡。2临床症状病鹅精神不振,羽毛零乱、有聚堆现象,眼部红肿、有脓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某综合养殖场饲养的2200只雏鹅于28日龄时突然发病,病鹅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拉血便症状,发生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鹅球虫病,及时采取药物驱虫治疗,疫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6月中旬,一个养殖5 000只雏鹅的鹅场陆续发生死亡病例,首先采用对症治疗不见好转,并且每日死亡病例逐渐增多,通过到现场询诊、剖检病鹅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小鹅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经用药后,病情得到控制。1发病情况6月中旬,一养鹅场负责人咨询鹅病治疗。据场主叙述:采用舍饲方式,雏鹅为49日龄,发病时雏鹅约1 500~2 000 g/只,雏鹅进场前  相似文献   

20.
相锋  梁兆虎 《中国家禽》2006,28(15):54-54
1发病情况 2005年4月20日,宝应县某养鹅户从本地购进1日龄太湖鹅600只。5日龄时,部分雏鹅开始出现流鼻液和张口呼吸症状,并陆续发生死亡。起初使用禽菌灵等抗菌药物治疗,后又改用抗小鹅瘟血清治疗,均无效。至4月30日来我站求治时,已死亡170只,死亡率达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