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空气 鸡舍内水汽含量与来源。一般情况下,鸡舍内水汽量大于舍外,主要来源有水汽随空气进入舍内,舍内水汽含量与鸡舍所处地区、天气、温度等有关。当舍温在16℃时,体重1.5-1.7千克的笼养和平养蛋鸡,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产生的水汽量分别为5.1克和5.8克。当舍温为13℃和35℃时,每只鸡每天分别呼出113毫升和218毫升水汽,鸡粪中也含有不少水分,其蒸发后也会增加舍内水汽量。  相似文献   

2.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对该病的防制主要有药物防制法和疫苗控制法.在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上,温度和湿度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疫苗免疫的成败. 1温、湿度对球虫病暴发和流行的影响 为提供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现代集约化养鸡场一般采用封闭式鸡舍.由于舍外围护结构的阻挡作用,舍内、外空气环境相差很大,舍内光照、风速低于舍外,而温度和湿度则比舍外高出许多.这是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造成的,而更主要的是由鸡体自身造成的.因为鸡是恒温动物,其体内的代谢产热必须通过组织传导和血液循环的对流作用带到皮肤和呼吸道表面,并以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的方式及时排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恒定.鸡体排出的水汽量与鸡体重大小和环境温度高低成正比.当舍内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60% ~70%时,11~30日龄的肉仔鸡每千克活重每小时排出可感热33.91焦耳,排出水汽6.3克.1000只产蛋鸡在3.9℃时,每小时可呼出水汽2.86千克;26.7℃时,每小时可呼出6.49千克.  相似文献   

3.
谈谈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保温是关键一般来说,蛋鸡最适的舍温为16℃~21℃,当低于5℃时,产蛋率下降,低于0℃时,产蛋量显著减少,且饲料消耗明显增加。因此,冬季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使舍内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1.1减少鸡舍散热开放舍要用隔热材料如泡沫板、蓬布、塑料布封闭敞开部分,窗户可用双层塑料布封严,鸡舍门口要挂上棉帘或草帘。鸡舍是平房顶的可用炉渣、珍珠岩等加厚保温层;是瓦顶的可覆盖一层秸草;迎风墙面可蒙上塑料布、蓬布或挂上草帘,均可提高舍温3℃~5℃;在保证舍内空气新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通风。冷风易从鸡舍的门、窗、墙缝和进出气口、出粪口、排水…  相似文献   

4.
1抓好“三降” 1)降温。即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时,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可使舍温降低4-5℃;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每2-3 h喷1次,可使鸡舍温度降低6-8℃。  相似文献   

5.
<正>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这种方法可使舍温降低4~5℃,保持降温时间6~8h;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每2~3h  相似文献   

6.
<正>夏季纵向通风是炎热季节使用的通风系统,是当舍温不能降低到目标温度时,利用风冷效应使鸡只感受到的温度达到或接近理想温度的一种通风模式。该系统一般采用直径1.22m或1.27m的风机安装在鸡舍的末端,进风口在鸡舍的前端;从鸡舍前端到后端形成较高的风速,舍内空气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交换(图1),排出舍内的热量和污染成分并产生风冷效应使鸡群的实际体感温度比温控  相似文献   

7.
遗传学家优里布德指出,随着家禽的逐渐变老,应该逐渐增加产蛋鸡的舍内温度。在开产时,舍内温度不应高于19—20℃,到产蛋末期,舍内温度应增高达28℃。这对刺激鸡只在开产早期加强摄食是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在饲养期通过长期的限制饲养—不在14—15周龄以后,而是通过维持开始的舍温在19—20℃而实现的。优里布里德建议,当母鸡群达到35周龄,蛋重约58—60克时,舍温应提高到24℃,在45周龄以后,舍温应增加到27℃或28℃。一般情况下,舍温每增加1℃,日饲料消耗下降1.5克/鸡。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通风 鸡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可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病原微生物,并可调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有助于鸡体表蒸发散热。当盛夏来临时,要排除鸡舍周围阻碍通风的障碍物。开放式鸡舍要昼夜打开门窗,使空气自由流通。有条件时还可在鸡舍内安装电风扇,在必要时开动电风扇,增加舍内与外界的空气对流,降低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  相似文献   

9.
在寒冷季节 ,必须为鸡群保证适宜的最小通风量 ,提供高质量的空气 ,并从鸡舍内排除过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气。尽管温度和通风这对矛盾在冬季显得更加突出 ,但应该明确的是 ,保证最小通风量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前提。无论舍内环境温度有多低 ,湿度有多大 ,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的通风量。最小通风量的大小决定于以下因素 :鸡群只数和体重、鸡舍湿度、舍内氨气含量、粉尘。尽量减少通风量无疑可以减少舍内热量的损失 ,由此减少燃料消耗而降低饲养成本。但减少通风量必须以减少舍内氨气含量和舍内湿度为前提 (由于冬季舍内湿度较大 ,粉尘不是主要…  相似文献   

10.
二、环境湿度对鸡的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这里讲的环境湿度是指鸡舍内的相对湿度。鸡的适宜相对湿度为60—70%左右。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鸡群的影响不大。但当鸡舍内相对湿度低于40%或高于80%情况下或与其它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时,也可能对鸡群的健康和生产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鸡舍的相对湿度还必须加以注意和控制。鸡舍内湿度是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大气带入大气带入的水气量决定于天气。阴雨时大气中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随空气进入室内的水汽就很多。干旱时,相对湿度在20%以下,带入舍内的水汽就很少。②鸡体的呼吸产生的水汽由于鸡代谢  相似文献   

11.
李凯  王敏  薛军海 《中国家禽》2001,23(22):17-18
寒冷季节必须为鸡群保证适宜的最小通风量,提供高质量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并从鸡舍内排除过量的氨气、二氧化碳和湿气。尽管温度和通风这对矛盾在冬季显得更加突出,但应该明确的是,保证最小通风量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前提,无论鸡舍环境温度有多低,湿度有多大,都必须保证鸡舍最小有效通风量。最小通风量的大小决定于以下因素:鸡群只数和体重,鸡舍湿度,舍内氨气含量,粉尘多少。尽量减少通风量无疑可以减少舍内热量的损失,由此减少燃料消耗而降低饲养成本,而减少通风量必须以减少舍内氨气含量和舍内湿度为前提。由于冬季舍内湿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一、舍温调节夏季气温高达30℃以上,肉仔鸡张嘴喘气,采食量减少,因此降低舍温,保持鸡的正常呼吸和食欲,是养好肉仔鸡的关键。根据实践经验,要降低舍温,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措施,以适应肉仔鸡需要。1.通风。鸡舍所有门窗一律敞开,以保证舍内外空气对流,达到降温使鸡舒适的目的。2.舍饲密度。一周龄内雏鸡需温度34~35℃,尽管夏季气  相似文献   

13.
1 抓好"三降" 1.1 降温 即降低鸡舍温度.鸡没有汗腺,体内产生的热量只能靠呼吸散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这种方法可使舍温降低4~5℃,保持降温时间6~8h,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向房顶或鸡体直接喷凉水,每2~3h喷1次,可使鸡舍温度降低6~8℃.  相似文献   

14.
屋顶隔热奶牛舍内的温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芜湖市三山奶牛场,测定了舍内气温、湿度及钟楼内侧和屋顶内、外表面温度。春季舍内空气温度14:00时最高为20.3℃,屋面外表面温度达到40℃以上,比屋面内表面温度高约20℃;全天湿度范围在80.8%~86.1%。夏季屋顶隔热层的热阻实测值(0.1589 m2.K.h/kJ)为设计热阻(0.2344 m2.K.h/kJ)的67.79%,舍内温度与屋顶内表面辐射热强度呈正相关,屋顶辐射热每增加1 mW/m2(屋顶内表面温度上升0.4℃),舍内空气温度就升高0.21℃。经测算屋顶高4 m以上可减缓太阳辐射对舍温的影响,应因地制宜选择畜舍类型、屋顶高度与隔热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
肉鸡是一种代谢旺盛的动物,呼吸频率较高。公鸡每分钟约18~21次,母鸡20~37次;换气量也大,每千克体重每小时需氧气约740毫升,呼出CO_2约710毫升。如果鸡舍通风换气不良,舍内卫生状况不佳,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标准,就会损害鸡体健康,甚至暴发传染性疾病,影响生产力。同  相似文献   

16.
1温度和湿度 不同体重的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体重11-45千克为21℃,体重45-90千克,舍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千克的猪,舍温16℃最适宜。当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搭凉棚、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等措施,提高猪的日增重。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提高温度。  相似文献   

17.
<正>1温度和湿度不同体重的猪要求最适宜的温度不一样,体重11~45千克为21℃,体重45~90千克,舍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千克的猪,舍温16℃最适宜。当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搭凉棚、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等措施,提高猪的日增重。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提高温度。下限临界温度(℃)和上限临界温度(℃)分别为新生仔猪为36.0,37.7;哺乳仔猪30.0,36;断奶仔  相似文献   

18.
氨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有害气体,能强烈刺激鸡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当鸡舍内氨气含量在15PPm以上,也就是人进入鸡舍感觉氨气刺眼刺鼻时,就说明舍内氨气含量偏高。氨气危害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育雏阶段,养鸡户往往偏重于对育雏舍的温度、湿度的要求,而忽视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对雏鸡的危害。特别是舍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标准,造成雏鸡部分死亡的情况下,养鸡户为了尽快提高舍温,采取密闭窗门,减少空气流通的措施,这样就会使舍内的氨气浓度增高而造成氨气中毒死亡,或因氨气刺激引起气管炎。1.症状鸡只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  相似文献   

19.
1鸡蛋重量
  环境温度的高低,除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外,对于蛋重影响更明显。提高鸡舍温度,可降低蛋重;降低鸡舍温度,可提高蛋重。国外研究表明:鸡舍温度每升高1℃,蛋重下降0.17~0.98克,平均0.4克。平均舍温在27.5℃时,中小型蛋的比例为32%;平均舍温在31.6℃时,中小型蛋的比例为67%,如期望得到的蛋重大,必须做好蛋鸡的季节性饲养管理工作,把鸡舍的温度控制在19~23℃,这时的蛋重最大。  相似文献   

20.
<正> 夏季气候炎热,湿度大,鸡舍内闷热,鸡常张口喘气,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产蛋量下降或停产。为确保蛋鸡夏季多产蛋,在管理上要注意以下要点:一、降低温度 产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3—20℃;环境温度超过29℃时,产蛋量明显下降;超过32℃时,产蛋量则急剧下降,甚至停产或死亡。因此,降低环境温度是保证鸡夏季多产蛋的关键。在夏季到来前,可在鸡舍外搭凉棚,在鸡运动场周围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类作物,既可遮荫,又可提供一些多汁饲料;当气温太高时,可向鸡舍屋顶喷水,这样可使舍内温度下降5—10℃;有条件者也可在舍内安装电扇,加强空气对流,确保舍内凉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