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奶牛养殖又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农村存在大量散户奶农,由于奶牛粗放式的饲养,导致养殖效益差,疾病问题困扰严重,奶牛产后瘫痪就是其中之一。奶牛产后瘫痪经常在成年母牛产犊两天内发生,给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奶牛养殖成为康保县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头奶牛可为养殖户带来4000~5000元的效益,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在养殖的过程中按照奶牛泌乳各阶段的需求充足供应营养,才能使奶牛最大限度产奶,提高饲养奶牛的效益。有的养殖户在草与料的供应方面比较随意,忽视奶牛的营养需求,存在不少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奶牛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笔者从  相似文献   

3.
奶牛场如果饲养管理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奶牛产后营养的代谢失调,引起多种产后代谢疾病,而且发病率极高,常见的有奶牛瘫痪和酮病。代谢病的治疗如果发生延误,还会诱发更严重的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症、四胃变位和奶牛乳房炎等疾病。本文针对奶牛产后易患的营养代谢疾病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提高牛场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家畜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民收入中占据着重大比例。新疆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农牧民的经济收入起着关键作用。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多种疾病都会对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造成重要的影响,其中奶牛产后瘫痪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两例奶牛产后瘫痪为例,从疾病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该病在养殖场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在政府的引导及大力扶持下,规范化养殖小区逐渐增多,发展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良种奶牛引进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使我省奶牛养殖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但由于养殖户缺乏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使奶牛产后乏情时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在产后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经验,介绍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诊断,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高产奶牛一种营养代谢疾病,也是奶牛中常见的一种病,多发生在4~7胎次,高产奶牛发病几率较高,发病率一般在6~9%。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饲养管理以及品种有关,青年牛发病率低,少数牛发生在分娩中,特征是低血钙,肌肉无力,瘫痪甚至昏迷。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产后瘫痪、酮症、食滞、胎衣不下、生殖器管炎症等奶牛疾病是影响我市奶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奶牛泌乳初期饲养管理技术不当是产生这些奶牛疾病的根源。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我市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做好奶牛泌乳初期饲养管理技术工作的对策,以防止上述奶牛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后易突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极大提高,奶牛养殖的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提出了改善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的饲喂、母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量补充钙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军  何涛 《北方牧业》2007,(11):21-22
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我国奶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奶牛养殖数量快速增长,但大多数奶牛养殖户由于缺乏饲养奶牛的常识和经验,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产奶量低、疾病多等),使饲养效益降低。严重影响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为了帮助广大缺少实践经验的用户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我就奶牛生产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薛华 《北方牧业》2007,(4):20-20
<正>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掌握奶牛的正常生理指标,及时发现疾病、及时预防是确保奶牛养殖安全和提高饲养效益的首要条件,也是奶牛养殖户必须具备的饲养知识。现将奶牛的主要生理指标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养奶牛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很多养殖户由于养殖时间短、经验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结果造成奶牛群体质量下降,影响了经济收入,甚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经过大量调查,总结出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醒奶牛养殖户注意。1把奶牛当成黄牛养许多饲养户把花高价买来的奶牛当成黄牛来饲养,饲养管理极其粗放,饲喂奶牛的粗饲料主要是干玉米秸秆、稻草等,精饲料不全价且喂给量不足,造成奶牛营养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很多疾病发生,如难产、胎衣不下、产后瘫痪、不发情等,严重地影响了奶牛的正常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分娩后出现肌肉无力,步伐不稳,卧地不起甚至瘫痪或昏迷时,即为产后瘫痪,且3~6胎的高产奶牛发病率最高,可达6%~8%,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奶牛局部肌肉坏死甚至死亡,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使该病得到控制,养殖户效益得到保障,本文论述并分析了该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为广大养殖户在治疗该病上提供了参考意见。1发病原因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多种多样,目前有两种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我国虽然在奶牛养殖与疾病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很多地区由于奶牛饲养粗放、规模小,养殖户对于奶牛养殖技术又比较薄弱,而且奶牛在一年中总是处于高负荷运作状态,所以常引发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有奶牛酮病、骨软症、佝偻病、低镁血症、异食癖、白肌病、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缺乏症、微量元素锰、锌缺乏症、自咬症等;也有的学者将母牛卧地不起综合征,产后瘫痪及瘤胃酸中毒等疾病列为  相似文献   

15.
<正>农户养牛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母牛产后瘫时有发生。2014年笔者对全县28个乡镇的56个养牛小区的肉牛进行了调查,共调查2950头经产母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比例为5%左右,治愈率90%,失去生产能力的占10%,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肉牛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牛知识,严防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以期为养殖户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养牛业已成为很多地区农户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笔者在日常诊疗中发现母牛的产后瘫痪,特别是经产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比较高,治疗不及时,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影响养牛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临床症状经产母牛,体重约500 kg,产犊后卧地不起,食欲下降、反刍减少或停止,或有伴发腹部微胀,针刺后肢反应不敏感,体温、心率正常。2 诊断及依据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产后瘫痪(或有伴发酸中毒),未进行实验室诊  相似文献   

17.
奶牛养殖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带动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辛屯镇拥有大力发展奶牛养殖的诸多机遇,但也存在奶牛养殖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养殖风险高,劳动力严重不足,养殖场地严重不足,受土地条件限制,规模养殖难发展,养殖管理技术缺乏,肉牛养殖效益好、农户更愿意养殖肉牛,宣传发动不到位等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快奶牛产业发展步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养殖户科学饲养水平,加快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妥善解决奶牛养殖用地,加大青粗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榆林市畜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奶牛养殖数量较过去也有了大幅增加,奶牛养殖规模和养殖经济效益值得关注研究。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市奶牛规模养殖场户和散养户的深入调研,分析养殖规模和效益,为奶牛养殖场户发展提供参考,实现奶牛养殖提质增效,助力农民养殖户增收致富。本次调研分析样本为陕西省榆林市范围内全部生鲜乳收购站(16家)和有代表性奶牛规模养殖户30户、散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养殖方法不得当会导致奶牛患病率增加,从而引发犊牛成活率也有所下降。因此,奶牛养殖户应结合先进技术重点提升养殖水平,保证奶牛的养殖效益随之提高。1制约奶牛养殖效益的因素1.1饲养环境奶牛养殖效益易受饲养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得到较为充足的提升空间。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选择牛场地址时,一旦选择的区域布局不合理且受地势的影响导致奶牛不能随时获取可用资源,这样将对奶牛养殖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并且极易增加奶牛患病几率;(2)奶牛养殖基地的设置需要具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系统、运动场地等,但由于选择不当,通常导致牛场中的土地较为泥泞或干硬,不利于奶牛的正常生长;(3)奶牛对周边环境的要求较高,若养殖户无法做到及时清理牛粪、通风排气,将造成奶牛生长环境受到破坏,从而降低奶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饲养业作为一个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全国各大乳品企业带动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在奶牛提质、增量的前提下,奶牛的自身健康也应得到关注。通过奶牛品种改良,产量提升的情况下,科学饲养,重视日粮配方成为奶牛饲养的重点。在围产期日粮钙量不足时,奶牛会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疾病生产瘫痪,其对奶牛产后的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