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及对养殖水体中残饵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养殖池塘中筛选获得了1株能有效抑制水产养殖常见致病菌的功能菌株DSY002-2011,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通过人工模拟养殖水体中残饵浓度,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饲料中蛋白质、淀粉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分离株DSY002-2011在水温28℃、pH值7的1%饲料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对饲料蛋白质、淀粉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8%、62.9%,说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水体残余饵料的降解是非常有效的。地衣芽孢杆菌降解蛋白质、淀粉的合适条件为pH值6~7、盐度0~1.0%。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3种微生态制剂不同的组合方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态制剂,确定3因素添加量的最优组合: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6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7 CFU/mL。通过向养殖水体定期泼洒不同组合方案的微生态制剂,确定了3种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为:LK(干酪乳杆菌)10~7 CFU/mL、NJ(侧孢芽孢杆菌)10~7 CFU/mL、JXCB-2(地衣芽孢杆菌)10~6 CFU/mL。将最优组合微生态制剂全池定期泼洒与普通对虾养殖池的水体水质及对虾养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水体水质COD平均降解率为8%,氨氮平均降解率24.4%,亚硝酸盐氮平均降解率31.1%,总氮平均降解率30.1%,总磷平均降解率9.8%,养殖收益较对照组提高了18.7%。  相似文献   

3.
从水禽养殖运动场污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菌TMS17,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TMS17可有效降低水禽养殖运动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在投菌终浓度为104 CFU/mL、25℃、pH 7.0的条件下进行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禽养殖运动场废水48 h的COD降解率达到54.36%,降解后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3株芽孢杆菌对刺参池塘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修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底质环境,根据菌株对底泥中有机质(COD)、氨氮(NH_4~+-N)和亚硝酸盐(NO_2~--N)的去除率,从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商品益生菌中筛选高效降解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益生芽孢杆菌,并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的产酶能力和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1株细菌中经过筛选最终获得3株优良菌株(N1、DL、R),它们能同时高效降解底泥中COD、NH_4~+-N和NO_2~--N,5 d内对COD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71%、23.98%、24.97%,对NH_4~+-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54%、36.15%、36.74%,对NO_2~--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2.10%、14.41%、28.82%;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N1、DL、R菌株分别为白翎芽孢杆菌Bacillus baekryungens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刺参养殖池塘底质有机污染物降解益生菌及复方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禾本科杂草根际取样,分离固氮芽孢杆菌,并测定各菌株的抑菌活性及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筛选多功能芽孢杆菌菌株.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11株固氮芽孢杆菌主要包括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其中7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和禾谷丝核菌两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5株菌株能有效降解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两种有机磷农药.巨大芽孢杆菌BM3和地衣芽孢杆菌BL6具有明显的固氮、抑菌和降解有机磷农药等多种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6.
郭荷梅 《北京农业》2012,(21):125-126
地衣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地衣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对地衣芽孢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构建复合菌剂,使用玉米秸秆粉为试验材料,经15 d发酵降解后,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法和失重法分别测定纤维素酶活和秸秆降解率,结果显示:复合菌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113.522±5.528 U/ml和29.851±3.061 U/ml,秸秆降解率达到72.47%,与单菌株降解效果相比有显著提高,表现出良好的菌株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胶南、红岛、仰口不同的对虾养殖区域,采集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水样、底泥以及对虾肠道和粪便样品,从中分离筛选芽胞杆菌菌群,获得8株不同的芽胞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果分析和16S rDNA分析鉴定,确定其中的JNSY1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安全性测试发现该蜡样芽孢杆菌JNSY1菌株对养殖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无毒害作用.水质净化实验结果表明,10 d后该JNSY1菌株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的降解率达到65.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68.3%,表明该菌株对养殖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可以研发作为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4株能降解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菌,初步鉴定:2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分别为BM1和BM2,1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BL4,1株为假单胞菌属菌(Pseudomonas)P3。摇床培养7 d后,除BM1外,BM2、P3、BL4菌株对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盆栽试验表明:菌剂处理30 d后,对土壤中2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均在78%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从湖南长沙淡水养殖场取得水样和底泥,通过富集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有机物的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NA测序,结果表明该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WH-5对COD、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是:88.01%、80.89%、61.72%、47.19%。在鱼塘的应用试验中,对COD、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是:51.16%、75.54%、78.21%、71.42%,枯草芽孢杆菌WH-5能够有效的改善淡水养殖水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从原油污染的沿海滩涂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降油性能的细菌;采用柴油培养基测定分离菌株对柴油的原始降解率;通过在柴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2、4、8、16 g/L),及不同浓度的酵母膏、蛋白胨、尿素、硫酸铵(以氮计,浓度为0.5、1、2 g/L)和磷酸二氢钠(0、4、8、12 g/L)后,测定分离菌株的降油性能;鉴定分离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5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其中1株原始降油率最高(19.0%),编号为Y-3;在添加1 g/L以上葡萄糖时,Y-3菌株降油率升高,添加4 g/L葡萄糖时达最高(79.9%);酵母膏和蛋白胨可提高Y-3菌株的降油率,尿素、硫酸铵和磷酸盐对降油率影响不明显;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Y-3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Y-3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8,适宜生长NaCl浓度为0~30 g/L.  相似文献   

12.
周馥卉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461-8464,8544
[目的]为了降低蓖麻饼粕中蓖麻碱和变应原的含量。[方法]从自然霉变的蓖麻饼粕中分离对蓖麻碱和变应原具有较好脱毒效果的霉菌,命名为ZF-4,采用显微形态、特殊结构观察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以蓖麻碱和变应原降解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单因子法研究蓖麻饼粕与麦麸的比例、葡萄糖、KH2PO4添加量、固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蓖麻碱和变应原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蓖麻碱和变应原降解率影响较大的固水比、发酵温度、初始pH和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结果]ZF-4被初步鉴定为根霉属。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蓖麻饼粕与麦麸的比例为95∶5,葡萄糖1.5%,KH2PO40.25%,CaCO30.4%;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固水比1.0∶0.8,发酵温度28℃,初始pH 7.0,接种量10%,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蓖麻碱和变应原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9.56%和96.79%。[结论]该研究为蓖麻饼粕的微生物脱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健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081-8082,8086
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DPG!01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高温豆饼粉2.0%,尿素0.1%,玉米浆0.15%,玉米淀粉1.00%,磷酸氢二钾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硫酸锰0.02%;培养条件为:pH值7.5(消前),装量100ml/500ml三角瓶,摇床频率200r/min,温度(37±1)℃。优化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DPG!01发酵水平达到9.1×109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4.
根癌农杆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根癌农杆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其培养基优化来提高辅酶Q10产量。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35g/L,玉米浆50g/L,NaH2PO40.5%,Na2HPO40.5%,KNO30.5%。当发酵液初始pH值为7.5、接种量为12.5%,经32℃培养72h后辅酶Q10产量达到8.1mg/L,比最初条件增加了69.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农用抗生素在品种和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对新型农用抗生素的需求问题,对防治烟草赤星病农用抗生素产生菌S-7菌株进行了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S-7菌株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玉米面3%、(NH4)2SO40.4%、黄豆饼粉3%;最佳发酵条件为:在30℃条件下,接种量7.5%~10%,初始pH值为7.0左右,培养36~40 h的种子液经过96 h振荡培养(200 r/min)发酵后,其抑菌圈半径可达1.19 cm。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是一类可以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其利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串珠霉利用稻草产纤维素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实验,最终得出最佳产酶条件为:稻草粉6%,麸皮3%,豆饼粉3%,玉米粉2%,KH2PO40.5%,CaCl22.03%,pH 4.5,接种量3mL,28℃,发酵7天。  相似文献   

17.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Z-9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以芽孢产率和活菌数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Z-9菌株摇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为其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黄豆饼粉和MnSO_4·H_2O、Mg SO_4·7H_2O。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1.0%、黄豆饼粉2.0%、MnSO_4·H_2O 0.04%、MgSO_4·7H_2O 0.04%、Na_-2HPO_4·2H_2O 0.4%、Na H_2PO_4·2H2O 0.2%;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7.5,250 m L三角瓶装液量50 m L,37℃培养36 h。优化后发酵液的芽孢数量为1.60×109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3.7倍,芽孢产率达到96.5%。  相似文献   

18.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及秸秆降解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微生物特别是与纤维素降解有关的微生物在秸秆还田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从长期堆放农业秸秆的土壤中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平板稀释法和赫奇逊滤纸条液体培养基富集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染色法和CMC酶活力测定法筛选高效纤维素分解菌;采用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测定秸秆失重率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及降解率研究其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并测定其处理的玉米秸秆粉末对紫苏和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分离到的16种纤维素分解菌中筛选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菌株HLF4和YDL3。HLF4和YDL3菌株分别鉴定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LF4和YDL3及混合菌株处理的玉米秸秆分解能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其中HLF4+YDL3混合菌株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其玉米秸秆失重率、半纤维素降解率、纤维素降解率以及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比对照高52.00%、46.65%、42.11%和31.19%。用纤维素分解菌酵解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紫苏和油菜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特别是用HLF4+YDL3混合菌株处理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单菌株处理。筛选的HLF4和YDL3菌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且其混合菌株的分解纤维素能力更强,可作为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用于田间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乙草胺降解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3的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中芽孢形成率与总生物量为检测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菌株L3芽孢形成的影响,然后利用2个L16(43)正交试验分别得到菌株L3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合及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L3产芽孢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1%乳糖、3%玉米浆和0.1%Na H2PO4·2H2O;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7.5、种龄20 h、装液量30 m L(250 m L容器)。优化后,该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可达97.1%,总生物量达6.5×109cfu/m L。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猴腿蹄盖蕨孢子人工培养成苗效率,以猴腿蹄盖蕨孢子为外植体,通过在组织培养中加入不同种类激素和NaH2PO4及活性炭,探讨了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mg/LGA3处理成熟孢子5min,孢子萌发速度加快;NAA、2,4-D、BA、KT四种激素中KT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BA和NAA次之。1/2MS,MS两种培养基中,1/2MS培养基孢子萌发速度快于MS培养基;NaH2PO4浓度以200 ̄300mg/L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大量丛生苗;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炭有利于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