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喷施氮肥模拟氮沉降的方法,分对照(CK,不施氮)、低氮(T50,50 kg.hm-2.a-1)、中氮(T100,100 kg.hm-2.a-1)、高氮(T150,150 kg.hm-2.a-1)4个梯度对温郁金农田生态系统进行氮沉降处理,5个月后调查其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9类485只,优势类群2类、常见类群8类、稀有类群9类;类群数和个体数均以0<土壤深度h≤5 cm层最高。②氮沉降改变了土壤动物个体数的表聚特征,在高浓度氮处理下土壤动物表现出向深层趋避;氮沉降降低了大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0T100>T150。③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垂直分布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减少土壤动物的类群数,0T100>T150。④各处理下的大型土壤动物的Shannon-W e iner多样性指数H′、P ielou均匀性指数J和S inpson优势度指数C基本一致,表现为T100>T50>CK>T150,表明低氮处理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氮处理时表现为抑制,存在阈值作用。⑤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与杂草地上部分鲜质量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r=0.74),而杂草地上部分鲜质量与农作物温郁金地上部分鲜质量显示较好的负相关(r=-0.79),土壤动物对氮沉降的响应受到杂草和农作物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为烤烟生产上减量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施肥(CK)、减氮施肥(T0)、减氮施肥+松土促根剂(T1)、减氮施肥+生物炭(T2)和减氮施肥+黄腐酸有机肥(T3)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T0显著抑制烤烟的生长,农艺性状显著低于CK;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各处理烟株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面积较T0显著提高7.76%~13.13%、28.05%~33.03%、2.84%~5.18%、6.80%~8.01%和9.81%~13.40%;T0抑制根系生长,根体积较CK减少24.51%,旺长期和成熟期根系活力降低10.14%和28.27%;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可促进根系生长,根干重、根体积和不同时期根系活力较CK显著提高29.87%、27.30%和5.63%~28.27%;钾含量,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各处理较CK显著提高0.29~0.59百分点,还原糖含量,T2和T3较CK显著提高1.95和1.74百分点;产量,各处理为1868.3~2230.0 kg/hm2,T0较CK显著降低10.46%,T1较CK显著提高6.87%,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各处理较T0提高12.49%~19.36%;产值,各处理为39910.1~53341.4 元/hm2,T0较CK显著降低14.51%,T2较CK提高14.27%,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各处理较T0提高22.27%~33.65%;中上等烟比例,各处理为71.9%~82.2%,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各处理较CK和T0分别提高4.91%~9.54%和9.49%~14.33%。【结论】减氮施肥烤烟的根系活力、农艺性状和产质量均低于常规施肥,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则高于常规施肥,减氮配施土壤改良剂是实施减氮施肥下实现烤烟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4种活化剂对富硒水稻土和赤红壤上烤烟生长、生物量以及各部位吸收累积硒的影响,为富硒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置4种不同成分的硒活化剂处理,分别为活化剂A(T1)、活化剂B(T2)活化剂C(T3)和活化剂D(T4),以不添加活化剂为对照。【结果】在水稻土上,T4处理提高了移栽30 d和75 d烤烟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和茎围,移栽30 d烤烟上述指标比CK提高幅度分别为9.34%、15.38%、40.56%和13.81%。移栽75 d烤烟上述指标比CK提高幅度分别为19.83%、1.04%、37.78%和14.66%。在赤红壤上,T4处理提高了移栽30 d烤烟的最大叶面积和茎围,4种活化剂处理均提高了移栽75 d烤烟的农艺性状(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茎围),其中T4处理提高烤烟的株高和叶片数幅度最大,T1处理提高烤烟的最大叶面积和茎围幅度最大。T4处理显著提高两种富硒土壤上移栽75 d烤烟的总生物量,水稻土上总生物量提高幅度为30.44%,赤红壤上总生物量提高幅度为22.08%。4种活化剂处理均有利于提高两种富硒土壤上烤烟后期各部位硒累积量及总累积量。在水稻土上,烟株硒总累积量表现为T3T2T4T1CK。在赤红壤上,烟株硒总累积量表现为T4T2T3T1CK,并且赤红壤上烟株的硒总累积量明显高于水稻土。【结论】烤烟各指标受土壤类型的影响,在水稻土上活化剂对烤烟的生长影响较大,但是对硒吸收累积的效果赤红壤优于水稻土。整体上,T4处理对促进烟株的生长、生物量提高及吸收累积硒的效果最优,可作为贺州烟区天然富硒烟叶生产的优良活化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施用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氮对雪茄烟叶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式,以雪茄烟叶品种CX80为材料、菜子饼肥为有机肥氮源,按有机肥氮、化肥氮不同配施比例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0∶100%)、T1(10%∶90%)、T2(20%∶80%)、T3(30%∶70%),研究各处理对植烟土壤pH和养分含量、雪茄烟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氮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硼含量逐步下降,有效钼持续增加,pH、有机质含量、交换性钙含量、交换性镁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先上升后下降;与CK相比,T2株高、叶数分别增加12.02%和3.09%,T3中部最大叶面积增加7.69%,T2、T3烟叶产量显著增加(P<0.05),烟叶均价分别提高7.64%、7.57%;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的增加,晾制后烟叶烟碱、总糖、总氮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糖碱比和钾氯比上升;感官评吸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T3最高,其次是T1、T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陶粒废料的农业资源化处置途径,对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进行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 X 射线扫描(XRD)分析,并将陶粒废料(350 g)和土壤(1.2 kg)混合,用于华农2008糯玉米(T1处理)和珍甜1号甜玉米(T2处理)盆栽试验,与未施加陶粒废料的空白对照组 CK1、CK2进行比较,对陶粒废料改良土壤的效果、原理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后的陶粒废料含有碱性物质,表面附着有一定量的磷酸钙水合物、三斜磷钙石和磷酸氢钙钠等含磷矿物;施加陶粒废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的 pH 值,显著增加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其中,T1处理土壤的有效磷含量比 CK1提高27.9%,T2处理较 CK2提高了27.3%;T1处理土壤的全磷含量较CK1提高了17.7%,T2处理的较 CK2提高了14.3%;T1处理玉米的株高比 CK1提高14.5%,茎粗增大16.2%,叶面积扩大75.9%,根长增长17.2%; T2处理玉米的株高比 CK2提高23.6%,茎粗增大24.5%,叶面积扩大64.6%,根长增长24.1%,且更能促进植株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CK(常规施氮量,不施高炭基肥)、T1(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T2(85%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T3(70%常规施氮量,900 kg·hm~(-2)高炭基肥)],研究了减氮配施高炭基肥对牡丹江烤烟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均有所提高,T3处理对烤烟的生长产生了负面效应;T1处理显著提高了中上部叶总氮含量(1.59%,1.65%)、烟碱含量(1.71%,1.99%),T1和T2处理显著提高了中部叶钾含量(1.68%,1.69%);与CK相比,T1处理中上部叶感官评吸总得分均有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06%和5.92%,其烟叶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均有所提高。在牡丹江烟区白浆土条件下,控制总施氮量为45 kg·hm~(-2)、高炭基肥料施用量为900 kg·hm~(-2)时,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碳基调理剂施用对昭通冷凉山区黄壤上烤烟生长的效果。【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碳基调理剂施用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分析明确影响烤烟产质量的农艺性状指标。【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碳基调理剂处理的烤烟生物量在旺长期增加12.31%~17.16%,打顶期烟叶的生物累积量占比提高,T2的烤烟叶片生物量占比、单叶平均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均高于对照(CK)处理。施用碳基调理剂处理的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增加分别为5.32%~23.89%和7.58%~10.7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烤烟茎围、单叶面积、叶面积系数与烤烟产量和产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茎围和叶面积系数是影响烤烟产质量的主导因素。【结论】施用碳基调理剂对昭通冷凉山区烤烟生长和产质量形成的效果显著,施用T2碳基调理剂的效果最优,烟株生长中后期能稳定持续调控养分供应,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遮阴对虎耳草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虎耳草的栽培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虎耳草为试验材料,在0(L0处理,不遮阴)、40%(L1处理,轻度遮阴)、80%(L2处理,中度遮阴)和90%(L3处理,重度遮阴)4个光处理中设不施氮(N0)和施氮30.0 g/m2(N1)处理,测定分析各处理虎耳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指标.[结果]在不施氮处理(L0N0、L1N0、L2N0和L3N0)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0、L2N0和L3N0)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总叶片数、茎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实际光量子产量(YII)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0);在施氮30.0 g/m2处理(L0N1、L1N1、L2N1和L3N1)中,轻、中、重度遮阴处理(L1N1、L2N1和L3N1)虎耳草的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比叶面积、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YII、Fv/Fm和光化学淬灭(qP)均高于不遮阴处理(L0N1),其中叶宽、叶长、总叶面积、株高、根长、匍匐茎条数、总叶片数、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YII和Fv/Fm均在轻度遮阴时达最大值.不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虽然增加虎耳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但抑制其生长和光合作用;遮阴处理下施氮30.0 g/m2可促进虎耳草的光合作用.[结论]虎耳草生长过程中施氮30.0 g/m2可增加其总叶绿素含量,但生长发育受到限制;轻度遮阴(遮阴40%)能缓解氮沉降对虎耳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有效增强其对光能的捕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虎耳草对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烯效唑(S3307)对干旱胁迫下糜子幼苗光合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以榆糜3号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通过20%PEG模拟干旱条件,设置4个处理,即喷施清水+0%PEG(CK1)、喷施烯效唑+0%PEG(CK2)、喷施清水+20%PEG(T1)、喷施烯效唑+20%PEG(T2),研究烯效唑对干旱胁迫下糜子幼苗的农艺性状、干物质分配和叶片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干旱胁迫后(T1)显著降低了糜子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叶干重占比也不断下降,同时降低了糜子幼苗叶绿素荧光光合参数;与T1相比,干旱胁迫后喷施烯效唑(T2)增加了糜子幼苗株高、叶面积、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分别升高了26.7%、86.29%、54.69%、56.50%、13.33%,同时提高了茎、叶干重的占比;提高糜子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第6天增长到25.97%,Fv/Fm、ФPSⅡ分别增加了65.00%、74.72%。因此,干旱条件下喷施烯效唑有利于提高糜子根系形态特征,改善糜子幼苗叶片的光合荧光特性,从而增强糜子植株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烤烟生产中最佳的饼肥施用比例,以龙江911为试验材料,设常规施肥(不添加定向发酵饼肥,B1,CK)、50%无机氮肥+50%定向发酵饼肥(B2)和100%定向发酵饼肥(B3)3个处理,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的定向发酵饼肥对烤烟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烤烟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收获时B2处理根系干物质积累量较CK提高了7.20%,B3处理较CK降低了2.45%;B2和B3处理茎内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4.21%和6.21%;B2和B3处理的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了0.12%和3.50%、6.43%和10.54%、1.58%和33.38%;B3处理的中部叶和上部叶干物质积累量与CK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B3处理能够较好地平衡干物质在根、茎、叶中的分配,对提高烟叶产量具有显著作用。综合分析认为,100%定向发酵饼肥处理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促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凋落叶分解前期土壤酶活性对氮沉降的响应,通过室内模拟自然氮沉降(30 kg N·hm~(-2)·a~(-1)),设置无凋落叶(bare soil,BS)、马尾松凋落叶(Pinus massoniana litter,PL)、杉木凋落叶(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itter,CL)及木荷凋落叶(Schima superba litter,SL)4种处理,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树种(马尾松、木荷、杉木)凋落叶分解率、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天冬酰胺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动态。结果表明:模拟氮沉降232 d后,杉木凋落叶分解最快,其次是木荷凋落叶,马尾松凋落叶分解最慢。随着外源氮的累积与凋落叶分解,凋落叶全氮含量增加,C∶N减小,土壤pH值下降显著。添加硝酸铵明显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外源氮的持续输入能促进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增加,抑制土壤天冬酰胺酶的活性。凋落叶在分解前期抑制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而后期起促进作用,但凋落叶分解对土壤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影响无显著规律性。因此,氮循环将改变森林土壤C∶N比,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叶片及相邻叶位SPAD值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3种不同施肥方案和6个施氮水平下,水稻植株整个生长周期SPAD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水稻分蘖、孕穗和抽穗3个重要时期主茎顶1叶至顶4叶的SPAD值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整个生长期叶色呈现"黑黄"交替的变化规律,而主茎顶4叶对氮素供应盈缺的反应最为敏感,可作为反映水稻N素营养状况的理想指示叶;对水稻主茎上各个相邻叶位的SPAD差值与施氮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发现,顶4叶和顶3叶的SPAD差值(SPADL4-L3)与施氮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顶4叶与顶3叶间的SPAD值差异逐渐缩小,且这一结果不受施肥条件和水稻生长时期的影响,因此,也可以利用SPADL4-L3值作为水稻整个生育期N素营养状况实时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量对蓖麻产量和生物及营养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绿洲灌溉区蓖麻栽培的最佳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不同施氮量下蓖麻产量和生物、营养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通过数据拟合得出:蓖麻种植的最佳施氮量为195 kg·hm-2,预计最高产量为8×103 kg·hm-2;(2) 蓖麻株高、茎粗和穗数等生物性状总体上随施氮量提高逐渐增大,而主穗长、主穗种仁数、百粒重及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现出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峰值出现在施氮量200 kg·hm-2时,其余指标均在施氮量150 kg·hm-2时达到最高值;(3) 在花果期,增加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蓖麻对氮素和钾素的积累,磷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上升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施氮量150 kg·hm-2时;(4) 施氮量与叶片氮素、磷素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蓖麻在灌浆期对钾素的需求很高,叶片钾素大量转移到穗部。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24.58%、21.99%、15.46%和25.17%,分解系数分别为0.776 4、0.807 6、1.018 8和0.760 8,95%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分别为3.99、3.95、3.06和4.11年,表明N1、N2 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而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凋落叶中的氮含量,从而降低了碳氮比。除N3处理外,凋落物分解系数与凋落物中的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碳氮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精细化施氮对膜下滴灌棉花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田间膜下滴灌,在390 kg.hm-2施氮量下,设N1、N2、N3、N4、N5共5个不同追氮处理,监测棉花全生育期植株各器官的养分吸收累积量,分析不同处理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4处理能显著增加单铃质量,达到6 782.49 kg.hm-2的高产水平;蕾期棉花叶片含氮量随5个处理施氮分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初花期的施氮由N1、N2转变为N3、N4处理,棉花茎的含氮量也由2.67%显著增加到3.89%。盛花期棉花叶片含氮量由N1处理的4.94%显著增加到N4处理的6.81%。盛铃期的施氮处理由N1、N2转变为N3、N4,棉铃籽粒中的含氮量由4.15%显著增加到5.05%,比叶、茎、铃壳的含氮量变化明显;5个施氮处理棉花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分别达到199.29、197.18、201.74、218.881、92.79 kg.hm-2,与产量呈协调一致的变化规律,N4处理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最大,初花期和吐絮初期氮素吸收量达到35.41和13.14 kg.hm-2的最大值。等施氮量下不同追氮比例处理对棉花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并同步影响氮素的吸收累积量。"前重后轻"的N4处理能提高棉花初花期氮素吸收水平,协调全生育期氮素吸收累积量,从而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在施氮(N)150 kg/ha、氮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条件下,以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4个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T1,紫云英(早稻)/水稻秸秆(晚稻)+化肥;T2,生物炭+化肥;T3,厩肥+化肥;T4,菜籽饼肥+化肥.研究不同处理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明显提高,T1~T4处理2016和2017年早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4.86%~7.74%和0.12%~3.50%,晚稻产量分别较CK增产1.27%~8.10%和2.01%~6.27%,各有机肥处理早晚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结实率明显提高所致.与CK相比,T1、T3和T4处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面积衰减率较低,叶面积指数与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成熟期时,各有机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整体高于CK.T1、T3和T4处理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前期较低但后期较高,其中以T3处理的植株氮素积累优势最突出.[结论]两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基施均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与后期氮素积累,进而提升产量,其中早稻以紫云英翻压还田、晚稻以饼肥与厩肥作用明显,适合在三熟制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液体肥分蘖期减氮侧深施用和常规全量撒施固体肥对香稻关键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和氮代谢生理影响及其与香稻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华南香稻种植区分蘖期机械化侧深施液体肥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2019-2020年连续进行2年大田试验,以华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和象牙香占为供试材料,采...  相似文献   

18.
鼎湖山主要林下层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层3种优势树种光叶山黄皮、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21个月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林下层3种植物叶片的全氮含量,但对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体而言,中等强度水平的氮处理(100 kg/(hm2·a))对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比叶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黄果厚壳桂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则在低氮处理下(50 kg/(hm 2·a))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在中氮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比叶重对氮沉降的敏感性远滞后于最大净光合速率.然而这些生理指标在高氮处理下普遍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氮沉降对黄果厚壳桂的光合色素有影响,其余两种植物色素随氮处理水平的变化不明显.氮处理对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的表观最大量子效率表现出了低氮处理有利于植物利用光能而高氮处理不利于利用光能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季风常绿阔叶林已达到氮饱和状态,但是3种植物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黄果厚壳桂的光合指标对氮沉降的响应比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敏感,在低氮条件下(50 kg/(hm2·a))更能维持其生理优势;而其他两种植物则在中氮条件下(100 kg/(hm2·a))生长最好.适量氮沉降在短期内还是有利于这3种植物的生长,但高氮处理(150 kg/(hm2·a))可能已超出了植物可承受的程度,打乱了植物体内的生理进程,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已确定棉花施氮总量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对陆地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播前施150 kg·hm-2基肥和花铃期施150 kg·hm-2追肥的N3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在花铃期以后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叶面积指数则表现为蕾期和花铃期各追施150 kg·hm-2氮肥的N4处理自花铃期保持最高水平,其次为N3处理。N3处理抑制蕾铃的脱落,其蕾铃脱落率分别比N2、N4处理低48.98%和44.44%。各处理皮棉产量以N3处理最高,达1324.7 kg·hm-2,比施肥各处理的平均产量高出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