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开食 鸡刚孵出的前50天为雏鸡。刚出壳的雏鸡体内有足够的卵黄,3-5天内可供给雏鸡部分营养物质,适时开食有助于雏鸡腹内蛋黄吸收,有利于胎粪排出,促进其生长发育,是育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开食过早会因消化器官脆弱而受到损害,过晚开食则会消耗体力和营养物质,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雏鸡开食多在孵出后12-24小时,这段时间开食的死亡率最低。雏鸡的开食,可在雏鸡充分饮水3小时之后,一但有6-7成的雏鸡可以随意走动,雏鸡群中有一半的雏鸡有啄食行为时,即可开食。  相似文献   

2.
初生雏鸡从出推器拣出到售出,一般要经24-36小时才能送至饲养场饮水开食。这段时间暂时存放雏鸡的房间叫存雏室。雏鸡在存雏室的管理看似不重要,其实,它直接影响以后雏鸡的饮水、开食、长势和成活率。出壳过程耗费了雏鸡大量的水份、体力和精力,因此初生雏鸡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加上出推器和存雏室的环境差异很大,给雏鸡带来了诸多不利,此时稍有刺激就能使之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疾病。一.存雏室的温度存雏室内适当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雏鸡品质,给育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呼吸来维持体…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中旬,通榆县鸿兴镇有2个蛋鸡场先后出现雏鸡发病的情况,一鸡场发病500只30日龄的雏鸡,另一鸡场发病1000只35日龄的雏鸡。鸡场场主均表示鸡场进行了正常的防疫措施。雏鸡发病急,采食量明显下降,精神懈怠,腹泻,3天后出现死亡,场主自行使用了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仍陆续有鸡只出现死亡,故请笔者前往诊治。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考察甜叶菊对肌胃糜烂病症雏鸡肌胃的解毒效果。选取8只4日龄雏鸡分成3组。肌胃糜烂素组雏鸡每天饲喂10 mg/kg肌胃糜烂素,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每天饲喂10 mg/kg肌胃糜烂素+2 000 mg/kg甜叶菊提取物,空白对照组雏鸡正常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7 d。结果表明:肌胃糜烂素组雏鸡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并有死亡现象,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体重增长速度优于肌胃糜烂素组。肌胃糜烂素组雏鸡腺胃肿大,有红色斑点,肝脏颜色变浅且易碎,胃液增多,pH值降至2.3,胃黏膜糜烂。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的腺胃糜烂程度比肌胃糜烂素组有所减轻,平均胃液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增加了53.3μL,比肌胃糜烂素组降低了43.3μL;而胃液pH值相比空白对照组降低了0.6,比肌胃糜烂素组增加了0.7。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胃蛋白酶活性、肌胃糜烂素含量均低于肌胃糜烂素组。研究表明,肌胃糜烂素对雏鸡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促使雏鸡肌胃出现糜烂,而甜叶菊对雏鸡的肌胃糜烂病症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EM制剂防治雏鸡白痢,主要是通过促进雏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以及通过EM中放线菌群所产生的对敏感微生物有选择性的多种抗生素对鸡白痢沙门菌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雏鸡白痢的目的。本试验通过对雏鸡进行EM的饮水、饲喂EM发酵饲料,有效地防治了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6.
普宁市燎原镇泥沟村许某饲养本地草鸡1860羽,采用地面育雏,鸡群31天龄时,许某发现雏鸡群中有部分雏鸡精神呆滞,食欲减少,羽毛松乱,怕冷扎堆,闭眼缩颈,排浅红色水样粪便,每天有3—8羽雏鸡死亡,禽主许某认为雏鸡群患了鸡球虫病,用从本村个体医疗诊所购回来的人用药品痢特灵,按0.04%(0.2g/kg饲料)的比例拌料饲喂患病雏鸡群,经投药治疗6d后,  相似文献   

7.
一 雏鸡质量标准 谈到质量必然涉及标准,据了解,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雏鸡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控制和检验雏鸡质量,就必须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笔者通过实践和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可设立如下标准:1 体重 由于雏鸡品系的不同,雏鸡初生重(出雏器检出后2-3小时内称重)会有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8.
雏鸡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雏鸡是指0~21日龄的肉用雏鸡,蛋雏鸡是指0~42日龄的蛋用雏鸡。雏鸡刚孵出时,羽毛很短,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散热快,3日龄后又开始换羽,育雏结束时换羽仍未完成。此阶段雏鸡适应环境的能力较低,生产上常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归纳引起雏鸡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现形成文字,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2001年3月20日,海港区北港镇赵某家引进海兰雏鸡925只,第一周雏鸡长势良好,到第二周时就有个别雏鸡死亡,第三周时有265只发病,死亡159只,发病率达28.9%,死亡率达17%,经综合诊断分析确定为雏鸡白痢。采用恩诺沙星、氟哌酸治疗,三天后鸡群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0.
1育雏期的选择 1.1 出壳时间 雏鸡出壳有早有晚,一般以21天出壳的雏鸡较好,这样的雏鸡体质强壮。晚出壳的雏鸡体质较弱,卵黄吸收不好,肚大,毛焦,脐带愈合不好。尤其是最后出壳的鸡只更是先天营养不良,疾病多,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11.
一 雏鸡选购 1外貌观察 雏鸡质量的优劣对雏鸡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要认真做好雏鸡外貌观察这项工作。应选择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大小整齐的健康雏鸡。健康雏鸡绒毛洁净、光泽明亮;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部收缩良好,没有血痕存在;卵黄吸收良好,胸腹结构匀称;眼大有神,叫声洪亮;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握在手中挣扎有力,感觉有弹性。凡是符合上述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其中一标准不符合的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相似文献   

12.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成败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以后成年鸡的产蛋性能和种用价值,与鸡场经营效益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养殖者要特别重视该项工作。如何才能养好雏鸡呢?概括说来,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和精心的管理,给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雏鸡成活率、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以辉 《中国家禽》1999,21(3):27-27
1雏鸡的选购育雏的易与难和成活率的高与低和雏鸡质量的好坏有直接关系,雏鸡质量的好坏和种鸡的饲养管理及孵化室的卫生又有密切关系,因此,购买雏鸡应到管理好的祖代场购买。虽然价格稍贵,但雏鸡质量好,品种纯,产蛋期生产性能高。在选雏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  相似文献   

14.
雏鸡品质的评定(上)赵公舜博士美国AA公司家禽健康部雏鸡品质的好坏由种鸡群、种蛋以及雏鸡的良好管理三方面的综合因素所决定的。这三方面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雏鸡的品质,也就是说要想得到质量优良的雏鸡,首先要有健康的种鸡,并有由其生产的质量优...  相似文献   

15.
雏鸡有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差、抵抗力差、代谢旺盛、生长快等特点,因此雏鸡良好的饲养管理是相当关键的,介绍了雏鸡的选择和进雏前的准备、鸡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饲养密度等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情况河北省邢台市大汪养殖场2002年6月15日引进肉雏鸡3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10日龄时,禽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鸡饮水,以预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鸡500单位饮水,连用7天,但用该药饮水时还不断有病死鸡出现,认为用药量小,又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鸡20000单位的庆大霉素给雏鸡饮水,第2天雏鸡死亡90多只,第3天死亡150多只。随后到我院来诊治,并请我们到现场诊断,剖检部分病死鸡,体内都有尿酸盐沉积物。经了解,诊断为长期过量应用庆大霉素造成的雏鸡中毒。二、临床症状患病雏鸡羽…  相似文献   

17.
1优质雏鸡的标准1.1外观出壳雏鸡绒毛清洁,有光泽;眼大而有神;精神活泼,反应灵活;而脚站立行走稳健,腿爪圆润,无干瘪脱水现象,无畸形;泄殖腔周围干爽。体态大小匀称(>34g)。手握雏鸡有较强的挣脱力,腹部大小适中,脐环闭合良好。雏鸡叫声清脆;无体弱、鸣叫不止等。1.2微生物净化要求出壳雏鸡不携带任何病原微生物和遗传性病毒真菌等。常做细菌学监测。1.3遗传血清学要求雏鸡有高产抗逆或高营养等优质基因;对一些重大疾病有较高、较一致的母源抗体。避免育雏期感染,以便适时免疫,减少免疫抑制。2影响雏鸡品质…  相似文献   

18.
禽脑脊髓炎又称禽“流行性震颤”,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本病一般都有疫苗接种,新生雏鸡中很少出现该病。2004年9月份,辽宁锦州市一孵化场的雏鸡发生了脑脊髓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邢台市大汪养殖场2002年6月15日引进肉雏鸡3000只,按常规饲养与免疫。饲养到10日龄,场主用庆大霉素给雏鸡饮水,以防大肠杆菌病。开始按每只雏鸡500IU饮水,连用7天,但用该药引水时还不断有病死鸡出现,认为用量小,又接着加大用量,按每只雏鸡20000IU的庆大霉素给雏鸡饮水,第二天雏鸡死亡90多只,第三天死亡150多只。随后到我院来诊治,并请笔者到现场诊断,剖检部分病死鸡发现体内都有尿酸盐沉淀物。经了解,诊断为长期过量应用庆大霉素造成的雏鸡中毒。二、临床症状患病雏鸡羽毛松乱,精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养鸡业,但是雏鸡早期发病死亡率普遍较高,有的饲养户雏鸡死亡过半,损失惨重。为了解雏鸡早期死亡原因及死亡规律,为今后养鸡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为此,我们从1995年开始,历时三年,在每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