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棉花早衰就是棉株在进入花铃期后,由于根系吸收能力转弱以及其它恶劣生存环境,限制了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导致上部果枝不能正常伸展,顶部果枝达不到3—4个果节;蕾小且黄,花弱铃小,顶部结铃率不足40—50%,脱落增多,吐絮不畅,最后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据调查,引起棉花早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棉花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近两年我省一些地方开展了棉花花铃期调控试验,现报道两例,供各地参考。 ——编者 棉花最佳结铃期调控试验 我站于1985~1986年进行了棉花最佳结铃期的调控试验,设人工和化学去蕾6个处理:(1)人工去早蕾:在6月26日除去6月25日以前1~2台果枝上的早蕾;(2)人工去晚蕾:在8月10日除去后期顶部果枝1~4台上的所有无效蕾,其他果枝结合打边心去蕾;(3)化学去早蕾:与人工去早蕾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棉花早衰即为未老先衰,当棉花处于开花时期,但是其根部已经衰老,逐渐枯萎死,最终无法吐絮。棉花早衰的外部表现为:(1)提前吐絮;(2)封顶早;(3)干铃增加;(4)生长无后劲;(5)蕾、铃脱落严重;(6)果枝果节少;(7)上部空果枝多;(8)植株矮小.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早衰棉花的果枝相比起正常棉花的果枝少41.22%左右,总铃重相比起正常棉花少32.04%左右。棉花早衰势必会影响到质量和产量,最终给棉  相似文献   

4.
对五年六个品种19个点次模式图观察的近15000个数据,应用PC-1500计算机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棉花现蕾、开花和吐絮与果枝、节位的回归方程;惠民地区5月1日出苗的棉花,现蕾、开花和吐絮的模式及已知播种期条件下对现蕾、开花和吐絮进行预测的方法;结合本地区生态气候条件,初步探讨了有效结铃期及结铃部位。  相似文献   

5.
<正>从开花吐絮到收花结束称为吐絮期。春棉一般从8月底、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历时约60 d,夏棉一般9月中旬吐絮,10月20日前后拔柴,历时30~40 d。吐絮期正常生育棉株长相,初絮期长相应是"红花绿叶托白絮",随后叶色开始褪淡逐渐落黄,顶部果枝平伸,有3~4个果节,成铃率高。若顶部果枝向上伸展过长(到9月20日左右),叶片部落黄,赘芽丛生,则为贪青晚熟,不利于有机营养向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超高产棉花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选用了3个棉花品种,观察叶、蕾、花等器官同伸关系及棉铃空间分布.[结果]初步得出超高产棉花果枝第1果节现蕾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1.5~n-1.2;第一果节开花与主茎叶同伸关系为n+6.2~n+8.8(n为果枝同位主茎叶叶龄).[结论]超高产常规品种棉花中下部内围铃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是超高产棉田棉铃的主体,上部铃占10;左右,上部及外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超高产杂交棉中部铃比例占50;以上,下部铃和上部铃相当,叶枝成铃4.3;,外围铃的比例近40;,抓住上部及外围成铃是创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棉花早熟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短季棉生产力,协调早熟与高产优质的矛盾.[方法]利用陆地棉晋13和海岛棉海7124杂交的F_2群体,分析现蕾天数、开花天数、吐絮天数等生育期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相关性状QTL分析.[结果]现蕾、开花、现铃与吐絮呈极显著正相关,各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枝始节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8个QTL.控制吐絮的QTL检测到4个,在染色体C2、C22、C25和D3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6;~89.9;;在染色体C2、C25和D3上的相同位置还检测到现蕾-吐絮,开花-吐絮的QTL 4个;在染色体C9和C17上检测到控制现蕾的QTL各1个;在染色体C15和C26上检测到控制开花QTL各1个,在相同位置还检测到控制现铃的QTL;在染色体A3上发现了控制株高和果枝始节的QTL各1个.[结论]这些QTL的发现为棉花早熟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棉花蕾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并为转移到以生殖生长为主打基础的重要时期.高产优质栽培要求棉花蕾期株型紧凑,茎粗节密,果枝向四周平伸,节间分布均匀,叶片大小适中,蕾多、蕾大,棉株壮而不疯,稳而不衰.在壮苗早发的基础上,采取以肥水运筹为中心的促控技术,可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棉花蕾期发棵稳长,搭起丰产架子.  相似文献   

9.
直播夏棉优质铃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直播夏棉优质铃主要分布在 1~ 4果枝的 1~ 2果节上 ,7月中旬现蕾 ,8月上中旬开花 ,1 0月底以前吐絮。因此 ,生产上选用早熟品种 ,麦收后抢时早播 ,适当增加密度 ,早打顶控制株型 ,实行矮化栽培 ,是提高直播夏棉优质铃率和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抗虫棉的中后期正值其生长的蕾期—花铃期—吐絮收获期,田间管理技术的高低,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大,根据五年来的栽培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三要二不要”管理技术,可使棉花提高产量18.1%~30.7%,至少提高一个品级,增加收益明显。现将技术概述如下。三要一要除掉首蕾。棉花的首蕾  相似文献   

11.
一、早衰症状棉花早衰是指棉花尚处于开花结铃盛期,但其根系已提前衰老。其外部表现为叶色褪绿变黄,主茎红茎到顶,其后期成铃不能正常吐絮,而且植株矮小,蕾、铃脱落严重,僵瓣、干铃增加,果枝果节少、封顶早,生长无后劲,上部空果枝多,提前吐絮。调查表明,早衰棉田的果枝比正常棉田少40%,总铃数比正常棉田少30%以上。二、早衰原因1.根系早衰宽膜及超宽膜种植,造成地膜棉侧根多,根量  相似文献   

12.
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机械化采收棉花(以下简称机采棉)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QTL定位.[方法]利用机采棉新陆早33号和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杂交的F2群体,分析出苗-现蕾、现蕾-开花、开花-吐絮天数及生育期等物候性状和株高、果枝始节、第一果枝高度、叶片大小、节间长度等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QTL定位分析.[结果]株高、果枝始节、叶片大小、出苗-现蕾、现蕾-开花与第-果枝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节间长度、开花-吐絮、生育期与第一果枝高度正负相关不显著.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5个QTL.检测到控制第一果枝高度的QTL 3个,位于在Chr5,可解释表型变异为0.04; ~8.18;;在此染色体还检测到控制果枝始节的1个QTL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0.01;,在LG02连锁群上检测到了控制出苗-现蕾的1个QTL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12.64;.[结论]通过机采棉品种新陆早33号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获得了控制3个机采棉性状的5个QTL位点,覆盖的遗传距离为142.05 cM,机采棉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QTL的研究为提高机采棉育种效率提供初步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3.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直播棉增产25%~40%,每公斤地膜可增产3~5公斤皮棉,在水肥条件好的高产棉田增产幅度和经济效益更大。地膜覆盖棉花的突出特点是早发稳长,主茎生长发育快,叶片分化快,前期叶面积大,果枝出生早,因此现蕾早,开花早,成铃早,吐絮早,霜前花率高。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增产措施,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膜覆盖棉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我县棉花进入生殖生长为主的生长发育阶段,从调查情况和大田整体情况看,棉花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年棉花产量。今年细绒棉面积较大,细绒棉中上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部位,因此目前棉花管理至关重要。 一、花铃期管理目标及棉花生长现状。花铃期管理目标:早结伏前桃,多结伏桃,争结秋桃、保铃增铃、防中空、旺长和早衰。棉花自开花至吐絮为花铃期,为55~70天。目前棉花处于蕾、花、铃稳步转化的关键阶段,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截止7月21日长绒棉平均株高66.1cm,平均真叶15.2片,果枝数11.7台,平均蕾数7.7个,平均花数1.1朵,平均小铃数3.4个,大铃4.5个/株。细绒棉平均株高68.5cm,平均真叶13.6片,果枝数8.8台,平均蕾数7.1个,平均花数0.9朵,平均小铃数3.1个,平均大铃数2.1个。  相似文献   

15.
海岛棉两类果枝型品种铃部性状的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果枝型海岛棉品种间铃部性状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长果枝品种单铃皮棉重及单铃籽数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零式果枝品种,纤维品质性状在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2)零式果枝品种单铃皮棉重和长果枝品种单铃籽棉重以及两类品种的迈克隆值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较高,而零式果枝品种单铃籽数,伸长度和长果枝品种长度整齐度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较低;(3)单铃产量性状间以及纤维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品种类型间趋势基本一致,而两类性状间的相关在品种类型间却有一定的差异;(4)零式果枝品种的衣分,单铃皮棉重和单铃籽数以及长果枝品种的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长度、整齐度和迈克隆值的遗传相关贡献率均较大,而两类品种的伸长度以及长果枝品种衣分的遗传相关贡献率均较小。  相似文献   

16.
高产棉田蕾期棉株的长势长相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节密,果枝向四周平伸,着生角度较大,节间分布匀称,叶片大小适中,蕾多、蕾大.每3天出现1个果枝,果枝伸长每5~9天出现1个果节,至见花时株高50~60厘米,果枝数约10个.要形成这一理想的株型,田间管理应采取以下4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棉花蕾期管理技术 棉花以现蕾至开花的一段时间称为蕾期,约经历25~30天。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占优势。此期棉株逐渐增大,营养代谢逐渐旺盛,生理活性加强,茎、枝、叶、蕾的生长加快。此期,要协调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发棵稳长,搭好丰产架子。具体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8.
一、品种表现1.生物学特性新陆早24号在我区生育期129天(出苗~吐絮),为中早熟陆地棉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塔型,株高60~65厘米,Ⅱ式果枝,苗期生长势强,现蕾后生长稳健,叶片较大,叶色深绿,茎秆粗壮,群体通风透光性好。结铃性强,铃大,长卵圆型,单铃重6.2克,第1果枝节位4~5节,吐絮集中,含絮好,好拾花,衣分40%。  相似文献   

19.
钾肥用量对棉花蕾铃脱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炎  李宁  胡伟  高媛  姚银坤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88-2095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部(9~12)果枝上的现蕾数或降低下部(1~4)果枝和上部(9~12)果枝的蕾铃脱落率;同时,施钾可增加棉花各个果节的现蕾数和有效铃数,降低棉花1、2果节棉花蕾铃脱落率.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15日出现第1次高峰,8月2~16日出现第2次高峰.施钾显著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由棉花钾肥的效应方程,推荐K2O量为48.6 kg/hm2.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棉花的长度、比强、伸长率以及可纺系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整齐度、马克隆值也增加.[结论]施钾显著增加了棉花现蕾数和有效结铃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现蕾数、有效铃数与施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蕾铃脱落率与施钾量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烂铃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了植棉的收益。不同的种植密度造成烂铃的程度不同,但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别。我们选用河北省主推品种,通过对抗烂铃相关特征特性的比较试验研究发现:冀丰1271株型松散、叶片皱折、叶量少、果枝上举,第一果枝离地高度和节位较高,结铃期晚但结铃集中,铃壳薄,吐絮快、集中,烂铃率低且高稳产,是较为理想的高稳产、抗烂铃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