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四川牡丹花粉为材料,利用离体萌发法、亚历山大染色法、TTC染色法及I2-KI染色法,测定四川牡丹花粉的活力。结果表明:开花后第1天花粉即具有活力,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花粉活力逐渐下降。开花后1~7 d,用4种测定方法测得的花粉活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亚历山大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极其显著(P<0.01)。TTC染色法和I2-KI染色法,与离体萌发法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I2-KI测定结果最接近离体萌发法。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实验周期、实验过程和药品保存方法等因素,I2-KI染色法适合四川牡丹野外人工传粉之前快速准确地测定花粉活力。这为探讨四川牡丹濒危的原因、保护种质资源、开展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种集团提供的10份骨干玉米自交系父本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胁迫温度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易储藏,高温胁迫会导致花粉生活力显著下降,在35℃胁迫处理6 h之后花粉生活力全部丧失;在40℃胁迫处理4 h之后有8个自交系的花粉丧失生活力。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均能有效测定玉米花粉生活力,离体培养法测得的花粉生活力低于用TTC法测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来盘  刘标 《玉米科学》2019,27(6):58-61
使用离体培养法检测不同玉米材料花粉萌发率并于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直径,研究转Cry1Ab、EPSPS基因玉米对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刚离体花粉萌发活力最强,培养180 min后花粉萌发率可达89.4%,高温(36℃)条件下放置2 h花粉基本丧失萌发能力。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Cry1Ab、EPSPS基因玉米对花粉离体后的生存能力无显著影响,对花粉粒直径大小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天宝野生蕉Musa spp.AB为材料,采用不同染色方法检测天宝野生蕉花粉活力,对野生蕉花粉进行离体萌发培养,通过染色检测与花粉培养结果之间的对比验证,筛选快速、准确检测野生蕉花粉活力的方法。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处理花粉形态较模糊;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花粉形态清晰,均能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醋酸洋红、I2-KI染色法检测结果与花粉培养结果差异极显著;TTC染色法出现深红、浅红两种染色差异,其结果与花粉培养结果相关性最好,筛选TTC染色法作为野生蕉花粉活力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玉米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碘-碘化钾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与大田测定结果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碘-碘化钾法不适合于测定玉米花粉活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离体萌发法能有效测定玉米花粉活力,TTC法来测定花粉的活力最为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杨梅的花粉生活力。[方法]采用离体培养发芽法对杨梅3个类型花粉的萌发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 ]适宜杨梅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配比为10%蔗糖+0.01%硼砂+1%琼脂;培养温度30℃较25℃更适合杨梅花粉的萌发。[结论]经方差分析,在3个类型的杨梅花粉中,雄1的花粉生活力最强,是较好的授粉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宜睡莲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以睡莲品种‘默笙’和3份原种睡莲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适宜的培养基,观测睡莲花粉在不同温度下保存的萌发率。结果表明,4种澳系睡莲花粉的最适培养基的各组分浓度不同,花粉的生活力存在差异,澳洲原生浅色睡莲与澳洲原生深色睡莲的花粉生活力较高,分别为43.90%和45.63%;‘默笙’睡莲的花粉生活力次之,为31.84%;‘白巨睡莲’的花粉生活力较低,为9.73%;4种澳系睡莲花粉均不耐贮藏,不同温度下保存72 h后萌发率均为0。本研究结果可为睡莲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花粉的低温保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君子兰花粉和柱头为材料,研究君子兰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柱头可授性.[方法]比较TTC、I2鄄KI、亚甲基蓝、醋酸洋红、卡宝品红5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君子兰花粉活力,并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I2鄄KI染色法、卡宝品红、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君子兰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离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6种常用花粉活力测定方法对柱花草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并筛选出各方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以离体萌发法为最佳,最适培养基:10%蔗糖、10% PEG-6000(聚乙二醇)、0.01% H3BO3、0.03% CaCl2·2H2O、0.01% KNO3,pH 6.5,柱花草花粉在该培养基上30℃条件下培养10 min,萌发率可达84.03%。0.5% I2+1.5% KI的碘-碘化钾染色效果好,色差明显,较离体萌发法测定值偏高,但差异不显著,可选作简单快速测定法;FDA(荧光素二醋酸脂)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  相似文献   

10.
以马蹄莲不同品种的花粉为材料,研究马蹄莲花粉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和贮藏影响因子。比较了TTC、Lugol’s 染色液、亚甲基蓝、醋酸洋红4种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的效果,以及花粉干燥时间(含水量)、贮藏温度、预冻方法、解冻方法对花粉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4种染色法中,TTC法能将马蹄莲花粉染成深红、浅红、粉红,从而区分出花粉有无活力及活力的强弱;Lugol’s 染色液、醋酸洋红不能使花粉染色;亚甲基蓝将所有花粉染成同一颜色;所以除TTC法外均不适合马蹄莲花粉活力的鉴定。离体培养法培养24 h可以较好鉴定马蹄莲花粉活力,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80 g/L蔗糖+0.2 g/L硼酸+0.3 g/L硝酸钙。马蹄莲花粉的适宜干燥条件是室温下干燥27 h,之后不需任何预冻处理直接放入冰箱,最适解冻方式是37 ℃水浴2 min。不同贮藏温度下马蹄莲花粉活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温度中以-80 ℃的贮藏效果最好,贮藏61 d后仍能保持40%以上的活力,其次是-20 ℃贮藏,然后是室温,4 ℃贮藏效果最差。综上所述,TTC染色法和离体培养法是马蹄莲花粉活力测定的适宜方法,-80 ℃的低温可明显延长马蹄莲花粉的贮藏时间,研究结果为马蹄莲花粉离体保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麻受精过程的组织解剖学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锦葵科(Malvacese)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实验利用ITC法与苯胺蓝染色法对红麻离体花粉进行检测,利用组织切片法对授粉后花柱组织进行观察,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子房受精状态.结果如下:花粉离体后,活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7h后活力消失殆尽;红麻花粉在培养基(蔗糖硼酸)上,0.5h开始萌发,萌发率可达80%,但花粉管很难继续生长;红麻花粉在柱头上20min开始萌发,授粉4h后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6h左右子房内花粉管通道形成;12h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囊,释放内含物;18h时观察到合子,完成受精作用;根据试验与田间观察分析,最适外源基因导入的开始时期为授粉后12h.  相似文献   

12.
菘蓝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菘蓝为材料,用碘-碘化钾(I-KI)染色法、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亚甲基蓝染色法和琼脂培养法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I-KI染色法和TTC染色法测定花粉生活力时都不理想,有生活力和没有生活力的花粉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区分,亚甲基蓝染色法效果明显,但结果偏高,添加20 mg/L蔗糖和3 mg/L硼酸的琼脂培养基花粉萌发率达到90.3%以上,高于其他组分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栽培种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体系,以糖用甘蔗主栽品种ROC22花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索满足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基本条件,然后利用L16(4 5)正交试验,寻求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配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温度对甘蔗花粉萌发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中,培养基以刚好凝固时为最佳。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在一定范围内对甘蔗花粉萌发起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硫酸镁作用不稳定,硝酸钾影响较小。正交试验中,蔗糖对甘蔗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率影响最大,呈显著水平,硼酸次之,硫酸镁影响最小。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为89.83%和143.03 μm。200 g/L蔗糖+400 mg/L硼酸+100 mg/L硝酸钙+400 mg/L硫酸镁+1 g/L琼脂,在30 ℃下培养花粉萌发率最高,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这种方法可快速有效鉴定不同甘蔗花粉活力差异。  相似文献   

14.
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特性及其离体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特性以及离体条件下的花粉萌发。结果表明:不同菠萝品种的花粉大小、花粉数量、花粉活力、花粉离体萌发率和花粉管萌发长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金菠萝花粉最大,金钻花粉最小;单个花药花粉量约3~18万粒,蜜宝花粉量最多,苹果花粉量最少。用TTC法测定8个菠萝品种的花粉活力为25.18%~56.84%,其中无刺卡因最高,黄金菠萝最低。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菠萝品种在9种培养基上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变幅分别为53.31%~76.02%、43.27~518.28μm,其中蜜宝、无刺卡因、甜蜜蜜、金菠萝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较高,珍珠、苹果的花粉萌发率均值和花粉管长度均值较低。配方为1%琼脂+10%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适于用作菠萝花粉的离体萌发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优化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组分。方法以盛花期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分。结果金银忍冬花粉离体萌发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0g/L、硼酸质量浓度为127.23mg/L、2,4-D质量浓度为75.00mg/L,在此培养基组分条件下,金银忍冬花粉萌发率的预测值为90.24%,验证萌发率为89.65%。结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得到理论最佳培养基组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6.
小麦化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合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方法体系,以小麦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组合的蔗糖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在小麦花粉离体萌发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硼酸(H3BO3)、钙离子(Ca2 )以及生理活性类物质维生素B1(VB1)对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的蔗糖、PEG4000、H3BO3、Ca2 对小麦花粉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B1对花粉萌发的效果不明显;(2)18%蔗糖 9%PEG4000 2 g/L Ca(NO3)2.4H2O 60 mg/L H3BO3的培养基成分比较适合小麦花粉的离体萌发;(3)在28℃的条件下培养50 min最适合小麦花粉的萌发及观察与统计;(4)在上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直接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离心管封闭培养方法可使西农1376的花粉萌发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小麦花粉的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合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基配方,建立有效的离体萌发方法体系,以小麦品种西农137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组合的蔗糖和聚乙二醇4000(PEG4000)在小麦花粉离体萌发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硼酸(H3BO3)、钙离子(Ca2 )以及生理活性类物质维生素B1(VB1)对小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一定浓度的蔗糖、PEG4000、H3BO3、Ca2 对小麦花粉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B1对花粉萌发的效果不明显;(2)18%蔗糖 9% PEG4000 2 g/L Ca(NO3)2·4H2O 60 mg/L H3BO3的培养基成分比较适合小麦花粉的离体萌发;(3)在28℃的条件下培养50 min最适合小麦花粉的萌发及观察与统计;(4)在上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直接采用本研究设计的离心管封闭培养方法可使西农1376的花粉萌发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黄檗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期筛选出黄檗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以新鲜的黄檗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通过L_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对黄檗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对黄檗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最大,而对花粉管长度无显著影响;硼酸对花粉管长度的影响最大,而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硝酸钙对二者均有影响。黄檗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0%蔗糖+0.008%硼酸+0.02%硝酸钙。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花丝为材料,采用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授粉后玉米花粉管的伸长进程。授粉0.5 h后开始每隔1 h对花丝取样,直至48 h;所取花丝经固定、软化和苯胺蓝染色后压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紫外光滤片下观测花粉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花粉在授粉后0.5 h就开始萌发,随后花粉管开始伸长并逐渐加速,3 h后以较高速度0.8~0.9 cm/h伸长,维持17 h后速度开始下降,22 h后大部分进入子房,整个过程中花粉管的平均伸长速度为0.68 cm/h。玉米花粉离体自然条件下的生命时间为5 h,此后开始分解。在玉米花粉介导转基因时需对离体的花粉与外源基因进行处理,这个过程消耗花粉部分内容物和能量,且影响花粉的活力,是玉米花粉介导法转化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育系柱头和恢复系花粉生活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CO2诱导水稻颖花整齐地开放,去除不育系未开颖以及柱头来外露的颖花,授粉于外露柱头,以其结实率来衡量柱头活力;定时将裂药后的花粉散落于马铃薯培养基上,镜检花粉的发芽率。结果表明;不育系颖花外露柱头的生活力能维持3一4天,但以当天和第二天的活性为最高;恢复系开花后残留在花药中的花粉萌发力仍能维持3小时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