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为缓解小麦镉毒害降低籽粒镉含量合理选用氮肥,探究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小麦镉吸收转运规律、土壤根际pH、叶片SPAD值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镉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处理有利于小麦千粒质量及旗叶SPAD值的提高,且SPAD值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根际pH、提高植株镉积累量以及籽粒镉含量,根际p...  相似文献   

2.
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氮肥形态对土壤养分流失通量及途径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的方法,研究在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情况下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通量及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壤中流氮、磷和钾的流失量分别占总径流流失量的71.30%、6.36%和8.85%,说明磷和钾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地表径流,而氮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壤中流,地膜覆盖降低酰胺态氮肥和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流失量,其中酰胺态氮肥处理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壤中流氮流失浓度和径流氮素流失量分别降低40.40%和29.32%。在无覆盖条件下,各处理径流氮素流失顺序表现为: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缓控释肥>硝态氮肥,施用硝态氮肥氮素流失量最低,较施用酰胺态氮肥氮素流失少40.86%。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处理径流中氮素流失顺序表现为: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缓控释肥,施用缓控释肥氮素流失量最低,较施用铵态氮肥氮素流失少59.60%。结果表明在四川紫色丘陵区为了有效控制水土养分流失,在肥料形态的选择上,以无覆盖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较好,以地膜覆盖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通过控制施氮量来实现高肥力条件下小麦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以冬小麦品种‘藁8901’为材料,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力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籽粒产量和植株吸氮量均以N150最高,氮素生产力则以N0最高。在冬小麦的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NO3-N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氮肥施入量能降低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土壤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施用氮肥能提高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全氮积累量和土壤NO3-N积累量,但两者并非同步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增加的幅度远远大于植株全氮积累量的增长幅度。在施氮量0-180 kg/hm2范围内时,植株全氮积累量有所增加,且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量增加较为缓和;而在施氮量180 kg/hm2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氮素用量,植株全氮积累量下降,而土壤硝态氮积累量却开始大幅度增加。据此综合考虑,冬小麦‘藁8901’的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施用硝态氮和酰胺态氮两种氮肥不同组合配比试验。研究了对根菜类及叶菜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蔬菜在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每公顷增施300kg纯氮无增产效应;施用硝态氮与酰胺态氮对蔬菜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根际土壤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在两种氮肥施用(低氮LN和常规氮NN)水平下,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小麦收获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O2浓度处理,高CO2浓度处理在显著增加作物生物量的前提下,使水稻季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NN水平下降低明显,小麦季变化不大,高CO2浓度处理对作物根际的影响大于非根际.高CO2浓度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仅小幅度增加了水稻季和降低了小麦季土壤铵态氮含量,且根际降低幅度大于非根际;增加氮肥施用使土壤铵态氮含量在高CO2浓度处理增加幅度低于对照.高CO2浓度处理并没有显著增加有机氮的含量,在小麦季作物对土壤有机氮的贡献大于水稻季,且增加氮肥施用条件下根际对有机氮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6.
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和硝酸钙对设施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形态氮肥都可增加设施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且都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30 d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基本稳定。硝态氮肥对设施土壤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都可增加设施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都是在施肥3 d后达到最大,以后逐渐减少,30 d后基本达到平衡;②3种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速效磷含量都无显著影响,施入土壤中的磷肥1 d后即大部分被土壤固定;③不同形态氮肥都可以增加设施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但速效钾含量仅与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对施入钾肥的固定率表现为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未施氮肥。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处理设施土壤速效钾含量比未施氮处理分别增加了26.88%、18.28%、11.07%,铵态氮肥更有利于提高钾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5 个处理:T1 不施氮肥、T2 常规施肥、T3 控释尿素100%、T4 控释尿素90%、T5 控释尿素80%。研究水稻控释氮肥对寒地水稻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个生育期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且铵态氮先下降后升高,抽穗-乳熟期含量最低;硝态氮先升高后下降,抽穗期含量最高。不同氮肥处理植株全氮逐渐升高,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且T3 处理最高。控释氮肥处理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T4 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944.44kg/hm2,与T2 处理相比提高7.3%,与T1 处理相比提高19.0%,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控释氮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及植株全氮的含量,促进了水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为草石蚕生产上合理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提供依据,在固定磷、钾和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设置等氮量水平,研究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草石蚕生长、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能提高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其中,铵态氮肥能显著增加草石蚕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1.47%、26.4%和40%;同时能显著提高草石蚕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产量以铵态氮肥处理最高,达17 429.13 kg/hm~2,较对照显著提高62.02%;草石蚕块茎的水溶性糖、还原糖以酰胺态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9.34%和89.7%;块茎中淀粉含量为施用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CK,蛋白质含量为施用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CK。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草石蚕生长和产量的提高,酰胺态氮肥有利于草石蚕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研究室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CA0547,试验采用根管土柱法,裂区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氮肥形态: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NPK复合肥)、酰胺态氮(尿素);副处理为纯氮用量:75,150,225 kg/hm2共3个梯度。以研究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垂直分布的影响,探究合适的氮肥形态,为高效节省化肥施用及改良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对脲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纯氮用量在0~225 kg/h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脲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施用不同形态N肥后,20~40 cm土层的脲酶活性显著大于其他土层(P0.05),并且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各个土层脲酶活性均有增加趋势,试验中,酰胺态氮肥施用量达到225 kg/hm2时,0~100 cm土层脲酶活性在所有处理中最大;拔节期脲酶活性高于成熟期。酰胺态氮是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的最好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劲峰  崔红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90-5492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耕层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丹玉16为试材,采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79~2003年),设不施有机肥区(CK)、低量有机肥区(M1)和高量有机肥区(M2),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13.50、27.00 t/(hm2.a),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耕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播种前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含量,这种规律在玉米施肥后以及抽穗期较为明显。多种化肥配合施用也可以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在作物播种前、施肥后、苗期、抽穗期都明显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在拔节期施用高量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铵态氮含量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高于其他处理。该研究探明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影响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玉米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代谢及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花育22号为试验材料,在桶栽条件下,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代谢及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酰胺态氮的花生叶片,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最高,硝态氮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次于酰胺态氮,但明显高于铵态氮,硝铵混合态氮则介于硝态氮与铵态氮之间。铵态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次于酰胺态氮,但明显高于硝铵混合态氮和硝态氮。不同形态氮肥对花生氮积累表现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铵混合态氮硝态氮。表明生产中施用酰胺态氮有利于花生氮代谢及氮吸收。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硝态氮为4∶1、1∶1、1∶4)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对于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有优化作用的最佳氮素形态配比。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增加,添加玉米秸秆的所有铵态氮与硝态氮配比处理白浆土的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培养初始时相比,培养结束时,除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较大程度提高外,其余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铵硝等比例混合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下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冲;同时,其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更强。比较培养初始和培养结束时的结果可知,以硝态氮为主的处理对添加玉米秸秆白浆土的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以铵态氮为主的处理则对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Utilization of organic nitrogen (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lant N assimilation and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lant growth, C and N accumulation in leaves and roots of tomato seedlings in response to inorganic (NH4^+-N, NO3^-N) and organic nitrogen (Gly-N). Different forms of nitrogen (NH4^+-N, NO3^--N, Gly-N) were supplied to two tomato cultivars (Shenfen 918 and Huying 932) using a hydroponics system. The plant dry biomass, chlorophyll content, root activity, 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in roots and leaves, and total N absorption, etc. were assayed during the cultiv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nt height, dry biomass, and total N content were found within the first 16 d among three treatments; howev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s on 24 d and 32 d were observed, and the order was NO3^--N 〉 Gly-N 〉 NH4^+-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tomato cultivars. Chlorophyll contents in the two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Gly-N treatment, and root activity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Ha^+-N treatment. Tomato leaf total carbon content was slight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N forms; however, total carbon in root and total nitrogen in root and leaf were promoted significantly by inorganic and organic N. Among the applied N forms, the increasing effects of the NH4^+-N treatment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Gly-N. In a word, different N resourc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tomatoes. Organic nitrogen (e.g., Gly-N) can be a proper resource of plant N nutrition. Tomatoes of different genotypes had different responses under organic nitrogen (e.g., Gly-N) supplies.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是生物炭应用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测筒试验,在20 cm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0.5%、1.0%、1.5%)的生物炭,并模拟降雨淋溶后收集测筒淋溶液分析氮磷含量,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氮磷淋溶流失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用生物炭处理相比,1.5%生物炭处理极显著降低了TN淋溶损失量、TN淋溶浓度比率、NO~-_3-N淋溶损失量、NO~-_3-N淋溶浓度比率、TP淋溶损失量和TP淋溶浓度比率;各处理间NH~(+2)_4-N和PO~-_4-P淋溶损失量差异不显著。(2)油菜生长期间,TN、NO~-_3-N的淋溶损失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减少,且以NO~-_3-N的淋溶流失为主;受施肥和作物生长吸收利用的影响,NH~+_4-N、TP和PO~(2-)_4-P的淋溶流失规律不明显。(3)施用生物炭增加了油菜的产量,主要表现为油菜一次有效分支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果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形态培土对烤烟生长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和  周冀衡  陈习羽  张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91-1789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形态培土对烤烟生长及中部叶品质影响,优化农业生产和保证烟叶质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5为材料,不同氮肥形态及施肥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以及中部叶烤后样品质的差异。[结果]中耕培土的同时,采取配套施肥对烤烟生长有利。以NO3--N处理的烟株表现出有助于烤烟揭膜后的早生快发,但后期生长状却不如NH4+-N处理的烟株,两种处理的烤烟中部叶片物理特性皆不理想;NH4+-N处理的烤烟氮肥利用率较强,烟碱含量较高,但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抑制了K的吸收,导致了烟叶中化学成分的不协调。[结论]NH4+-N与NO3--N搭配施入的处理,烤烟生长状况最理想,化学成分协调,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施氮量及氮素形态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施氮量及氮素形态对桑叶中1-脱氧脱尻霉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桑叶中DNJ含量及其药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改变水培溶液中施氮量(NO3--N和NH4+-N)及氮素形态(NH4+/NO3-),研究其对桑叶主要药用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DNJ)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2种氮素含量的增加,桑叶中DNJ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NO3--N比NH4+-N更利于DNJ的积累;随着NH4+/NO3-比的降低,桑叶中DNJ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比值为25/75时,含量达到最高。[结论]适当的施氮量及NO--N/NH+-N比能有效提高桑叶中的DNJ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留膜留茬免耕栽培模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季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试验设2个处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CK)、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分析了玉米生长季土壤全氮、硝态氮(NO-3-N)、碱解氮、铵态氮(NH+4-N)在0~100 cm土层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NO-3-N和NH+4-N含量变化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整体上从表层到底层依次降低。玉米整个生育期0~20 cm土层,T处理的NO-3-N和NH+4-N含量显著低于CK,0~10 cm土层降幅分别为24.7%~59.9%和4.4%~46.8%,10~20 cm土层降幅分别为20.5%~58.0%和8.7%~31.7%;玉米进入拔节期后,20~100 cm土层T处理的NO-3-N和NH+4-N含量出现明显的累积效应。栽培方式改变了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栽培方式各生育时期全氮及碱解氮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以表层0~20 cm含量最高。在0~20 cm土层,T处理的碱解氮含量在玉米进入抽雄期后显著低于CK,0~10 cm降幅在0.3%~26.0%,10~20 cm降幅在17.7%~23.8%。因此,玉米整个生育期0~20 cm土层留膜留茬免耕栽培的NO-3-N和NH+4-N供应量显著低于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引起玉米拔节后碱解氮含量供应不足,是留膜留茬免耕栽培玉米生育后期出现早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氮形态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氮损失的因素.水稻幼苗先在以15N为氮源的营养液中生长2周,然后转入供给不同氮形态的营养液中培养10 d.结果表明:供给NH4+-N的水稻长势最好,收获时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但其氮损失量也最大,损失率达到17.06%;供给复合氮源NH4NO3的水稻生物量和供给NH4+-N的相差不大,然而其氮损失率却显著下降,仅为9.96%,说明供给复合氮源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降低植株氮损失,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此外,供给NH4+-N的水稻叶片中NH4+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叶片组织pH值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表明植物体内NH4+浓度增加而引起的氨挥发可能是导致植物氮损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外源物质生物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复配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外源物质不同组合[对照(CK)、生物炭(BC)、硝化抑制剂(NP)、脲酶抑制剂(NB)、生物炭+硝化抑制剂(BCNP)、生物炭+脲酶抑制剂(BCNB)、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NPB)、生物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BCNPB)]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同时监测土壤pH、NH+4-N、NO-3-N等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抑制了土壤N2O排放,其中NPB处理抑制效果最显著;所有处理均促进了土壤CO2排放;除BC处理为负效应外,土壤CH4排放效应与CO2结果类似;除BCNB处理外,其他处理对全球增温潜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NPB处理的抑制效果最佳。培养结束时,与CK相比,除NP处理提高了土壤pH外,其他6个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在无机氮含量方面,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H+4-N含量,BCNPB、NP、NPB处理减少了NO-3-N含量,NB、BC、BCNP、BCNB处理增加了NO-3-N含量。综合考虑全球增温趋势和土壤性质,本试验条件下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处理为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优外源物质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形态对重金属Cu Zn Cd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溢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氮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存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对重金属(Me)Cu^2+、Zn^2+、Cd^2+生物毒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溶液中N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复合作用既与重金属的种类有关。也取决于N在溶液中存在形态。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除No2^--N以外,其他3种形态的N尤其是NH4^+和NO3^-,对重金属的毒性起拮抗作用:NH4^+-N及NO3^--N能明显的降低水体中重金属Cu^2+、Zn^2+、Cd^2+的生物毒性,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而NO2^--N及较高浓度水平的NH3-N却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起协同作用,混合溶液生物毒性的大小顺序为NO2^--N+Me〉NH3-N+Me〉NH4^+-N+Me〉NO36--N+Me。表明在水环境调查及污染评价等工作中,仅考虑单一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共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