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柏又名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芸香科落叶乔木。树皮为常用中药材,可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黄疸、疮疡等多种疾病;木材可做傢俱和农具。我县从1972年以来,共栽植一百七十多万株,现已相继成材提供利用。过去,剥取黄柏树皮,都是将整株树木砍倒,故虽每年大力栽植,终因生长周期较长,柏皮的供求矛盾一直没有解决。为缩短柏皮生长利用周期,保护和增加药材资源,满足人民需要,探索影响黄柏环剥成活和新皮再生的有关因子,我们从1980年至82年,连续三年试验,成活率由80年的33%提高到81年52%和82年的78%。在最佳月分(6月)环剥,三年平均成活率达90%以上。故认为试验是初步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每年立夏至夏至间选择阴天或多云至晴的天气对厚朴采用环状剥皮,剥后以纸包扎,可使树皮再生,并可长期轮剥。据分析,再生新皮的有效药用成份含量无明显变化,其药用价值未降低。  相似文献   

3.
孙震  唐宇 《吉林林业科技》2021,50(6):7-10,25
利用森林经理调查资料、野外调查数据和CBM-CFS3模型,对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对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蓄积生长模拟效果较好,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NPP)随着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后趋于稳定状态;林龄为20年左右时,NPP达最大值;日本落叶松地上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林龄为50年左右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正>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我国特有经济树种,其皮自古以来为名贵中药材,国内及援外出口需量极大,但由于杜仲生长周期长,采皮后导致树木死亡,资源日竭,供需矛盾突出。七十年代中,开展了杜仲环剥再生皮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环剥后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致使柔嫩新皮极易污染溃烂,甚至整株死亡,有碍环剥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场经多年环剥试验表明,由于污染烂皮导致植株枯死的死亡率可高达100%。为探索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我们于1980—1984年进行了杜仲环剥烂皮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试验。经防治后,环剥存活率稳定在80%左右。在最佳季节环剥,采用最佳防护处理,存活率达94%,再生皮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杜仲是我国特产特用经济树种,其皮自古以来即为名贵中药,需量极大,而树木环剥后往往导致死亡,因此资源日竭,虽大力栽培发展,但由于生长周期长,仍远不能满足需要,供应十分紧张。为了寻求新的环剥技术,探索促使杜仲皮环剥后再生的适宜外在条件,以期在林木达成熟年龄前能多次剥皮利用,增加树皮产量,我们于1979年作了杜仲环剥再生皮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东 《新疆林业》2005,(5):39-40
2002年秋冬季节,克拉玛依市绿化林木不同程度地遭到埂田鼠、红尾沙鼠、大尾沙鼠、灰仓鼠、圣柳沙鼠等10余种鼠类的危害,其对林木的危害方式主要是为了磨牙而啃咬树皮。林木平均受害率达到14%,严重的地区高达60%。鼠害对林地的危害非常严重,在秋冬季啃食林木的根和树皮,主要是对林木的根基部树皮进行环剥。为了能够有效消灭鼠害,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是黑龙江省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收益可观。笔者曾利用年平均利润额和平均利润指标,对东部山区的森工林场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造林费、经营费及主伐,间伐收入的计算,得到中等地力条件下上述两个指标值为218.22元和19.88%。同样方法计算劣等地(V地位级)的指标值分别为50.24元和8%。  相似文献   

8.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等方法,测定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分布依次为中龄林(119.39t·hm~(-2))近熟林(94.69t·hm~(-2))幼龄林(31.44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中龄林和近熟林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而幼龄林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应定期采取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杜仲皮为杜仲药材的主要产品之一,自古以来杜仲生长周期长.15年以上才伐树剥皮.一次性利用。尽管近年来推广了剥皮再生技术.但杜仲剥皮后存在再生皮生长慢、皮薄等现象.且杜仲幼树皮薄售价低.不利于杜仲的早期利用。针对上述问题.河南洛阳林科所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高效杜仲树皮愈合生长促进剂—杜皮厚。经过反复试验.杜仲剥皮后以10ppm杜皮厚溶液喷施剥面.当年再生皮厚比对照平均增加76.1%,胸径生长量平均提高41.6%。新梢生长量比对照提高44.7%。纵割树皮后以10ppm杜皮厚喷施割伤树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松人工林胸径平均生长量第25年达到最大值为0.45 cm,连年生长量12年时达到最大值0.87 cm,两者相交于第25年;树高平均生长量于第20年达到最大值0.51 m,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87 m的时间为第1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20年;材积平均生长量于第59年达到最大值0.005 1 m~3,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009 4 m~3的时间为第4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60年,确定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不同地位级的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通直挺拔,材质好,生长快,出材率高,是我省主要用材树种之一。我省40年代初期,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已近成熟,据统计,这些森林面积,占我省落叶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0%左右,由于受树种及立地条件所限,而使不同地位级的林分,成熟期不同。如何能正确地判定,不同地位级的落叶松人工林成熟期,使之合理的主伐利用,是当前经营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问题。为探求这一问题,于1979—1982年,对辽宁东部比较集中的落叶松人工林区进行了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淄博市鲁山林场辽东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抚育对不同海拔梯度辽东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抚育4年后,高海拔(平均海拔1 055 m)、中海拔(平均海拔856 m)和低海拔(平均海拔666 m)辽东栎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分别为1.67、2.36和1.03 cm;平均树高增长量分别为1.84、2.54和0.99 m;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041 5、0.067 5和0.021 9 m3。与高海拔和低海拔辽东栎人工林相比,人工抚育对中海拔辽东栎人工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该研究为辽东栎在鲁中山区引种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宽坝林区3种人工林群落———黄檗人工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柳杉—杉木人工林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檗人工林乔木层具有较低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灌、草层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柳杉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较低的优势度,而灌、草层内具有较低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较高的优势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各层次物种丰富度居中;不同层次间物种多样性有一定的差异,且乔、灌层之间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杜仲属于珍贵工业、医药、食品保健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也是古生稀有植物。历来常用的杜仲剥皮技术,就是将杜仲树皮按需要全部剥掉,杜仲林随后死去;另一种是应用“环剥法”剥去杜仲2/3的树皮,但增产效果不明显。人们很少应用。究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环剥法”理论与实践管理中没有完善,人们在剥皮保树再生操作实施过程中,不知道要保护好剥皮树的形成层细胞组织, 而破坏了该树形成层细胞组织所致。传统的杜仲剥皮方法严重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经济发展。“杜仲全剥皮再生方法”是一项真正保护性开采林木、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增值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小陇山林区引种黄檗人工林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3年的黄檗人工林平均林层为2.8,上层分布株数占总体株数的80.3%;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531 4;混角度为0.242 5,处于零度和弱度混交的比例为79.34%;林分出现了两极分化,平均大小比数为0.495 5,处于竞争优势和亚优势(40.72%)与竞争劣势和绝对劣势(40.42%)的比例基本相当;反映林分生长和经营空间大小的平均开敞度为0.18,生长空间严重不足;林分开始自然稀疏,枯死率9.57%。林下没有更新幼苗幼树,后备资源不足。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使引种黄檗人工林健康稳定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湿润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对辽东、辽南、辽西、辽北的气象因子和红松人工林的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和北部湿润度偏大,西部和南部湿润度偏小。湿润度在0.7以上的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生长旺盛,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势都最佳;湿润度在0.5左右的辽南、辽北地区,红松人工林能正常生长;湿润度在0.3左右的辽西地区,红松生长不良,保存率50%左右,不宜发展红松。  相似文献   

17.
银杏属孑遗树种,结果较晚,为探索其早果丰产技术,于2002年5月在13 a生银杏树上进行了中干环割、主枝环剥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中干不环割而主枝环剥处理,果丛枝平均结果3.25个;中干环割而主枝不环剥处理,果丛枝平均结果2.05个;中干环割与主枝环剥同时进行,果丛枝平均结果达到4.64个,效果更加明显。该文初步报道了银杏环割、环剥几个处理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辽东山区经过4a的试验研究,开展了红松幼龄人工林套植辽东槐木经营技术的不同坡向和不同栽植密度的对比试验,旨在加快辽东槐木经济林建设,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产生新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小顺序为东北坡〉西北坡〉北坡〉西南坡〉南坡,保存率大小顺序为东北坡(95.2%)〉北坡(93.7%)〉西北坡(89.5%)〉南坡(83.3%)〉西南坡(80.4%),嫩芽产量与栽植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给杜仲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收获法,以武陵山区小流域不同年龄结构杜仲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杜仲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7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显著高于5年生杜仲人工林,单株各器官按照生物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干、根、枝、皮、叶;在林分生物量组成中,乔木层所占比例最大(74.04%),枯落物层次之(15.92%)。27年生杜仲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510 741.82 kg/hm2,明显高出5年生杜仲人工林;27年生杜仲人工林年平均净生产力为26 782.13 kg/(hm2·a),高于其它年龄段杜仲人工林,在各林分中以树干的净生产力最高,树皮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特性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清原大孤家林场内3种初植密度(1600、2500、3300株/hm2)的15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生长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林分平均胸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