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洪亮 《林业科技》2021,46(1):13-16
以北乌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林下仿野生栽培北乌头时影响高生长的因子及最佳因子参数,具体包括:林下栽培林分树种选择落叶松;林下栽培的郁闭度为0.2~0.7;栽培密度为10~20个/m2.  相似文献   

2.
《林业实用技术》2021,(7):65-67
分析了林地仿野生栽植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以北乌头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地仿野生人工栽培,从而实现对北乌头的林地规模栽植。系统阐述了新造林未成林地、林下、采伐迹地等不同林地栽培北乌头的技术要点,包括林地的选择和整理技术、根块的选择和采集技术、人工移栽和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成药材的采收及初加工技术,为优质北乌头培育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北乌头人工繁育关键技术,林下栽培的选地、立地条件、土壤、播种、栽培管理、采收等方面提出规范措施,为辽东山区野生北乌头人工繁育及林下栽培技术推广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4.
浅论当前荒山造林设计中树种选择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在造林设计中没有严格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盲目选择树种的问题日益凸显,使造林后的未成林造林地出现成林面积偏低、造林效果差.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兰州南,北山主要造林树种水分平衡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面积指数,蒸腾强度和水面蒸发量等因子,对兰州南,北两山主要造林树种的耐旱性及其对水分的需求量进行了估算,从而为荒山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林地区3种乌头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新乌头碱在0.0016~2.0030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相对标准偏差(RSD)1.7%;乌头碱在0.0016~1.000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5%,RSD2.8%;次乌头碱在0.0016~1.0000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7%,RSD1.9%。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经对比分析得出,北乌头根中乌头碱(0.1926%)、新乌头碱(0.4658%)和次乌头碱(0.1045%)含量最高,可以作为今后驯化栽培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祁连山浅山区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采用科学的栽培配套技术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浅山区随海拔和坡向的不同,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有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沙棘圆柏;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和华北落叶松分别在海拔2 800、2 900和2 800m时有最大生长量;浅山区造林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了64.3%。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树种遮荫对香榧幼龄期生长的影响,选择板栗、厚朴、杉木、杨梅4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香榧试验,以同种林分林缘裸露的山地种植香榧为对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香榧,平均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树种之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新梢年均生长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且板栗林下套种香榧的新梢年均生长量极显著大于其它3个树种。说明以板栗遮荫最有利于香榧幼龄期生长。  相似文献   

10.
建水县岩溶山地不同造林时间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水县具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任豆等树种不同时间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鹿花不同时间造林效果差异显著,以7~8月的造林效果较好;苦刺和新银合欢在不同时间造林效果均较好;新银合欢造林成活率在85.4~94.1%之间,保存率在48.3~61.7%之间;任豆的直播造林效果较差,到第2年基本死亡。  相似文献   

11.
根据腾冲县的自然条件、现有植被情况和造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选择秃杉等21个树种作为腾冲主要造林树种,并对这些树种的生态学特征、栽培现状及适宜栽培范围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及其林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研究其生长及对土壤营养的影响.结果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6年生树高分别为8.2、7.7、7.4、7.0、5.3 m;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营养物质含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效果排序的先后次序为光皮桦、四川桤木、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营养含量明显下降,第2年起逐年增加,第3~5年超过造林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因子在造林树种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环境建设的重要工程。科学造林是退耕还林成功的基础:合理选择造林树种是造林成活、成林,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关键;土壤因子是造林树种选择的主要主导因子,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本单位,从根本反应土壤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神木县土石山区常绿树种造林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苗木选择、鱼鳞坑改造、改变浇稳根水次序等技术措施,使常绿树种的造林成活率由60%提高到9l%~93%,为大面积栽培常绿树种探索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山槐的优良木选择,栽培方法等技术因子做了确定和分析后认为,山槐造林的树种搭配以山×杨较好,理想的造林密度是1.5m×2.0m。  相似文献   

16.
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型用材树种。实生苗植苗造林成活率高、早期生长快、后期衰老晚,是现在的主要造林方法。一般要经过20~30a的栽培管理才能成材,但只要前期栽培管理得当,可达到15a即可成材的速生丰产效果。本文分别设计山坡坡位因子三水平和管护因子四水平,按完全随机区组排列,5次重复,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坡位因子三水平、管护因子四水平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对杉木的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得出:坡度越小,杉木生长量越大,坡度越大,杉木生长量越小;管护越精细,杉木的长势越好;对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山地的杉木,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可以促进杉木的高和地径的生长,从而使整片树林达到林相整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造林地确定后,选择适宜的树种造林;或者造林树种确定之后,选择适宜的林地造林,这种选择过程,也就是适地适树判别过程。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开始用于判别的因子较少,处于简单的定性阶段。到目前为止,用于判别的因子已达到比较完善的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影响辽西地区林火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燃点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林、油松栎林为该地区易燃林型。因此,应对林下有计划地清除地被可燃物,减少可燃物积累;造林时选择生长迅速、郁闭快、耐火性强、含水量大、不易燃烧的树种。  相似文献   

19.
对大兴安岭地区采金矿体迹地森林更新技术 ,包括造林树种选择 ,土壤改良 ,造林季节 ,造林方法及不同苗木类型造林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樟子松、落叶松的造林表现优于红皮云杉 ;三个树种造林效果与播种季节无关 ,而与客土措施相关密切 ,最适宜的播种造林技术为客土播种 ;容器苗造林明显优于裸根苗 ;甜杨扦插造林最适宜插穗长度为 30~ 35cm ;最佳土壤改良措施为客土 +有机肥 +化肥。  相似文献   

20.
从规模、分布区域与树种组成、造林年限和工程类别、苗木生长状况几个方面介绍了晋源区未成林造林地的现状,分析了该区未成林造林地的抚育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加强技术培训、制订抚育管护办法和责任制等抚育管护措施,并分析了加强未成林造林地抚育管护预计达到的效果,到2015年可增加晋源区的森林面积2 739.57 hm2,提高森林覆盖率9.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