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试验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优质油菜的摘薹性能,掌握优质油菜摘薹后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其关键栽培技术,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新洲区、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2-2003年安排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品种比较试验,中双9号"一菜两用"移栽密度试验、不同摘薹高度试验、不同薹肥施用量试验.2003年在新洲辛冲镇双桥村成功兴办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千亩示范片,在武汉乃至湖北省引起强烈反响.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是既可摘菜薹上市,又收油菜籽的一项新技术,是优质油菜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就两年来对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在武汉对引进的1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田间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薹栽培比非摘薹栽培平均增产达26.34%,其中华油杂62和中油112菜薹品质好、菜籽产量高,可作为一菜两用品种进行推广;华油杂12、1818、圣光77和希望528菜籽产量高,可作为配套栽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臺、油菜籽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于2020-2021年开展10个菜用油菜品种在采主薹和不采薹条件下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摘取主薹后19崇11-2每667 m2菜薹和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769.94、163.16 kg,其采薹后再生能力较强,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且油菜籽产量不减,每667 m2净收入增加1 125.33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较适合“一菜两用”;狮山2017熟期较早,苗期短,为提早菜薹上市时间,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苗期天数与菜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如选择苗期天数短的油菜品种,虽菜薹产量较低,但上市初期单价较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长阳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油菜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中油杂19)为材料,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比较菜薹产量及口感.试验结果表明,大地95、大地199可作为菜油两用品种在长阳平原区推广,大地95、大地199、华油杂62可作为菜油两用品种在长阳低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采摘菜薹对油菜籽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摘油菜薹4200kg/hm^2时,油菜籽产量没有显著下降,经济收益增加12452元/hm^2;摘薹后追施油菜专用肥150kg/hm^2,油菜籽产量比不摘薹、摘薹不追肥分别增加8.1%、9.2%,收益分别增加12884、432元/hm^2。摘薹明显推迟油菜花期和延长生育期,摘薹不追肥和追肥比不摘薹的成熟期分别延长7、9d,但不影响油稻轮作制中水稻的正常生产。研究结果说明,油菜适当摘薹不会对油菜籽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是增加油菜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摘薹后追施一定量的肥料具有提高油菜籽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康市油菜新品种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安康市种植的优质富硒"油蔬两用"油菜品种,2019-2020年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汉阴县实施了富硒油菜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综合比较分析4个参试油菜品种菜薹、菜籽、菜粕总硒含量和菜薹、菜籽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油杂19、陕油28菜薹硒含量达到陕西地方标准,而且...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两个年度进行的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大区对比试验和摘薹适期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蔬两用油菜的产量、效益、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摘薹高度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是一项增收显著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薹油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多抗、菜油兼用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以矮秆双低常规油菜D50为母本,以骨干亲本系圃中亲缘关系较远的L89为父本通过化学杀雄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苗期长势强、摘薹后分枝多和籽粒产量高等特性,适合在江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11.
汤兰 《西南园艺》2014,(4):20-21,27
2013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对比及“一种双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一种双收”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摘薹的8个处理除鼎油杂3号以外,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油研10号收益高,其中先油188收益最高,折合每hm^2收益21378.0元。在具体操作中,“一种双收”应选用冬性较弱,抗病虫,生育期中熟偏早,苗薹期营养生长旺,易早发,摘薹后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强,菜薹食用无苦涩味、营养价值高,油菜籽产量高的油薹兼用型“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增施薹肥,促分枝早生快发;适时适度摘薹,当菜薹抽出20~25cm高度摘薹10~15cm,基部留足10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和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AACC,2n=38),又称油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由白菜(AA,2n=20)和甘蓝(CC,2n=19)自然杂交、加倍而成[1],营养体优势比白菜更明显。白菜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秋、冬、春季时令叶用、薹用蔬菜,在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上市量占蔬菜上市总量的30%~40%[2]。与白菜相比,油菜可一菜两用或油蔬两用,即前期采摘主薹、后期收获油菜籽,以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收益。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红菜薹,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与红菜薹相当[3]。油菜保鲜期长,耐储存,选择常用的PE包装袋,甘蓝型双低油菜薹在4℃条件下贮藏第5天时仍然保持嫩绿的颜色[4]。油菜菜薹,经烹饪,色泽翠绿,有劲道,略带油香味。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其花雪白,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符合甘蓝型油菜的双低标准。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310115。双低甘蓝型油菜薹(俗称油菜薹,下同)通常指其抽出的嫩薹,摘取15~20 cm菜薹作蔬菜.  相似文献   

14.
王希江 《蔬菜》2003,(6):28-29
辣椒含有丰富的营养,深受群众欢迎,是夏秋市场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长期以来,我区辣椒种植面积小,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低,为了增加夏秋市场蔬菜品种,扩大辣椒种植面积,提高辣椒产量, 2002年我们在大港区远景一村利用试验示范的方法,推广辣椒丰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选用适宜品种培育早壮苗1.选用适宜品种 我们选用天津3号辣椒(特辣)和北京双丰椒(微辣)于同一天播种同一天定植,在土壤及肥水管理全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品种对比。结果表明:天津3号椒的早熟性与丰产性,产量与产值在我区的表现均优于北京双丰…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剪叶后,分别在苗期、蕾薹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阿魏酸。研究结果表明:蕾薹期喷施效果最好,苗期喷施效果最差;随阿魏酸浓度升高,菜饲两用油菜的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先增加后降低;在所有处理组合中,蕾薹期喷施50μmol/L阿魏酸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综合结果表明,阿魏酸在菜饲两用油菜的栽培管理中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安康市农技人员积极开展油蔬两用油菜生产技术示范,提高油菜单产和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开发油菜菜薹系列产品,有效调节蔬菜市场供给,满足了人们的健康饮食需求。该技术的推广,不但提高了广大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和全市油菜生产效益,而且推动了陕西省油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但在推广中,应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菜薹产品商业化开发,促进广大农户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19,(11):101-103
湖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推广鲜食玉米—秋瓜—冬肥油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减少玉米和西瓜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绿肥油菜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通过采薹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湖南地区早春蔬菜供应的淡季。该种植模式较单纯种植玉米和西瓜的经济效益高,可以在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武陵山地区油蔬两用机械化栽培的油菜品种,以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提供的8个油菜品种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进行油蔬两用机械化栽培试验,比较各品种的菜籽、菜薹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沣油731、沣油3202个品种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增值幅度最大,适合作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田霞  田红  孙世清 《长江蔬菜》2021,(24):34-35
为发挥油菜的菜用功效[1],丰富广大市民菜篮子,开辟新的产业链[2],助力乡村振兴, 2020-2021 年开展了菜用油菜大地95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对适宜江汉平原的最佳播种密度、播期、产量、效益、口感及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菜用油菜大地95 的生长、油菜薹产量及效益有极显著影响.江汉平原菜用油菜大地95 于9 月下旬(9 月20~25 日)播种,播量0.35 kg/667 m2可获得最大油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从周边各地广大食客反馈信息来看, 大地95 油菜薹口碑良好,既可清炒,也可凉拌,还可制咸菜,口感脆甜、爽滑、适口.表明其品质优良, 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为此,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探索总结了菜用油菜大地95 相应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3,4],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青杂3号是青海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适宜在海拔2800~3000m地区种植。2000年在巴燕乡下胡旦村进行了品种区域评比试验,当年小区面积(65m2)折合667m2产量为264kg,经过多年种植,大田生产平均667m2产量为240kg左右,表现为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稳产、早熟等特点,是高海拔地区替代低产量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随着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