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种子植株停留期间的气象条件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辽棉31和辽棉25两个棉花品种,利用开花当日挂花的方法,获得不同成熟度的棉花种子群体。通过研究比较群体中各样本的百粒重、7 d发芽率、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发芽期间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浓度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结果】棉花种子的百粒重与植株停留时间显著相关,与开花时间关系不大。辽棉31种子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辽棉25。两个品种间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的植株停留时间显著相关。种子发芽期间MDA浓度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辽棉25的MDA浓度稍低于辽棉31,但两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种子发芽期间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下降较明显;CAT活性呈先下降再升高趋势,下降明显,但升高有限;SOD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下降明显。辽棉25种子中上述3种酶的活性都稍高于辽棉31,但差异不显著。通过气象因子与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分析,发现降水量、≥12℃积温、日温差和日照时间等4个气象因子与种子的百粒重、可溶性糖含量、MDA浓度以及CAT活性等4个特征指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以4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4个种子特征指标为因变量,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了25个模拟模型,对其中13个模型利用边缘分析的方法,得出4个气象因子的边际效应。【结论】种子植株停留期间的降水量、≥12℃积温、日温差和日照时间4个气象因子通过影响种子的百粒重、可溶性糖含量、MDA浓度以及CAT活性4个特征指标,进而影响到种子的总体活力,其中日温差和日照时间对种子特征指标的影响较大。辽河流域棉区棉花种子的植株停留时间以65~70 d为宜,这部分种子主要来自早伏桃及部分伏前桃。  相似文献   

2.
不同成熟度棉花种子营养成分与生理生化特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0)
为了探讨不同成熟度棉花种子所含营养成分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开花当日挂牌标记,获得包括13个样本的种子群体,比较其百粒重、发芽率,粗脂肪、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同时检测发芽第4天时的MDA、POD、CAT、SOD活性水平。结果表明:1)各样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粗脂肪含量较多,可溶性糖含量居中,淀粉含量较少。棉花种子的成熟度主要影响可溶性糖的积累。2)同为棉花种子,百粒重和第4天发芽率2个指标差异不大;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受粗脂肪含量和种子成熟度的正向影响。3)种子成熟度影响到萌发期间有毒物质(MDA)的积累,以及CAT和SOD活性。粗脂肪含量影响到MDA浓度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则影响到CAT和SOD活性。因此,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种子成熟度越高,活力越强,越有利于其萌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与其萌发特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7种作物种子,测定百粒重、发芽率以及发芽期间的丙二醛浓度和酶活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粗脂肪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无相关关系。样本间百粒重和4d发芽率区别明显,且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二者主要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发芽期间,淀粉类种子MDA含量较低且为逐步上升趋势,脂肪类种子MDA含量较高且为先升后降趋势,并且随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淀粉类种子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脂肪类种子POD活性变化较复杂,主要随着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AT活性呈逐步上升趋势,SOD活性呈逐步下降趋势,这2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在淀粉类种子和脂肪类种子之间没有区别,主要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总体来看,相对于脂肪类种子,淀粉类种子在萌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中可以适当降低播种量。种皮较厚的种子出苗率较高但发芽速度慢,生产中最好采取一定的催芽引发措施,以促进其出苗。  相似文献   

4.
荒漠绿洲区棉花幼苗耐寒生理特性及其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测定不同耐寒性的棉花幼苗在4℃冷害胁迫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可溶性糖(SS)含量等,分析相对生理指标随胁迫时间在耐寒基因型间的响应,建立棉花幼苗耐寒性鉴定的简捷、有效的评价生理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相对CAT活性、相对MDA含量、相对SP含量和相对SS含量随冷害时间在不同耐寒基因型棉花幼苗间变化有差异;冷害第3 d的相对生理指标与棉苗的冷害指数显著相关,其相对SS含量和相对MDA含量对棉苗的耐寒性强弱有直接影响,而且受其它生理指标的间接影响较小。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了3个与棉花幼苗耐寒性密切相关的生理因子指标:相对MDA含量,相对CAT活性和相对SP含量,建立了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棉花种子贮藏过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选取辽棉23号、辽棉31两个品种的棉花种子,以毛籽及光籽为试验材料,在T=40℃、R=10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老化处理2,4,6d和老化处理8d。将种子激活后,测定种子渗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渗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酶(POD、CAT、SOD)活性下降,并且不同品种、不同状态(光籽和毛籽)之间表现不同。结合各处理间发芽情况,认为棉花种子贮藏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以保证其活性,生产中也可以利用热击处理(温汤浸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棉花种子萌发,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褪黑素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的调控效应。【方法】以国欣棉9号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温室进行试验。设置不同褪黑素浓度(0、10、20、50、100μmol·L~(-1))处理,研究了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变化。【结果】盐胁迫下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均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低浓度褪黑素(10、20μmol·L~(-1))处理提高了棉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了种子胚根伸长,增加了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高浓度(50、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抑制了种子萌发,降低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低浓度褪黑素(10、20μmol·L~(-1))处理提高了棉花种子的SOD、P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减轻了盐胁迫对种子的过氧化伤害。【结论】低浓度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种子耐盐性,而高浓度褪黑素对棉花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20μmol·L~(-1)褪黑素为盐胁迫下调控棉花种子萌发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7):2330-2337
为探明种子贮藏期间的劣变机理,以耐贮水稻品种‘望两优361’种子与不耐贮水稻品种‘黄两优091’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室温与低温贮藏条件下的种子活力、保护酶活性、膜透性及种胚显微结构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活力、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低温贮藏下的种子活力、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室温贮藏,而低温贮藏下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则低于室温贮藏,‘望两优361’的种子活力、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与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幅度小于‘黄两优091’,相关分析表明,SOD、POD、CAT活性与种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与种子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望两优361’种子在常温贮藏一年后胚部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胚细胞膜完整,而‘黄两优091’种子在常温贮藏下胚芽与胚根形态受到了影响,种胚与胚乳连接处的细胞排列较为紊乱,胚细胞膜不完整,部分细胞膜断裂。综上所述,低温贮藏下种子中能保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低的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保持种子活力。本研究为水稻种子的安全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扁秆荆三棱对棉花营养物质吸收和积累的竞争效应。【方法】设置扁秆荆三棱种群数量为0、20、40、60、80、100株·m~(-2) 6个密度,于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测定棉叶磷、钾、硝态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棉花鲜质量,并于采收期测棉花产量。研究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对棉花营养物质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在棉花苗期,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为20株·m~(-2)时,棉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其他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而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高时,降低棉花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且增加棉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棉花蕾期时,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低于40株·m~(-2)时,可显著增加棉花叶片磷含量,而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而在棉花花铃期时,扁秆荆三棱在各种群密度下均可降低棉叶钾和可溶性糖含量。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为20株·m~(-2)时,对棉花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他种群密度下均显著降低棉花产量。【结论】扁秆荆三棱种群密度高于20株·m~(-2)时,对棉花的营养物质吸收和积累以及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竹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毛竹种子为材料,研究测定了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都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总体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棉花宿生栽培对于雄性不育系的多年生保持和杂交制种,固定杂种优势、加速杂种优势利用和保存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宿生栽培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为制订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叶片和茎枝N/P/K、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各处理叶片N/P/K、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分别为3.13%~3.50%、0.49%~0.67%、1.47%~1.78%、4.23%~5.48%,茎枝分别为0.56%~0.82%、0.21%~0.28%、1.14%~1.42%、0.95%~2.15%;不同宿生年限的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显著差异,多数品种一年生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宿生棉的;高产品种N/P/K含量适中,可溶性糖含量稍低,而低产品种N含量低,P/K、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随生育进程,叶片全N含量出现由高到低、可溶性糖含量出现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趋势,而叶片P/K含量的变化趋势较平稳。【结论】宿生陆地棉与其一年生棉比较,植株叶片N/P/K含量无明显变化,但宿生栽培的中后期应增施N肥,促进营养生长,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1.
低温锻炼对草莓组培苗抗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草莓组织培养苗经4℃低温锻炼后抗寒性明显增强,SOD、CAT、POD和APX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同时,低温锻炼对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表现为MDA含量的增加。脱锻炼后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略有下降,但仍高于未锻炼植株。这些变化是草莓组织培养苗适应低温逆境的生理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抗根腐种子6726R和感根腐种子4443S为材料,研究其在低温层积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华木莲优良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华木莲抗根腐种子6726R和感根腐种子4443S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趋势呈M型;POD整体呈上升趋势;CAT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OD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华木莲抗根腐种子6726R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感根腐种子4443S,并且其CAT、SOD活性的增幅均也高于感根腐种子4443S。综上所述,华木莲种子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自身的抗逆性,并且可溶性糖可作为判断华木莲抗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镉胁迫对3个棉花品种生理生化特征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棉花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以及指导耐镉棉花品种的选育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C184、湘杂棉15和湘419这3个品种在不同镉浓度胁迫下全生育期功能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酶活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累积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同时对三者全生育期各个器官的镉含量及部分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镉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均受到抑制,并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明显,其中POD活性受到抑制作用最为显著;5 mg·L~(-1)镉胁迫对棉花抗氧化酶活性、MDA的累积以及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最大。【结论】3个棉花品种中杂交种湘杂棉15较其他2个常规棉表现出更优异的镉耐受性及镉累积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自然贮藏时间对叶底珠种子营养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及种子活力的影响,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不同年份叶底珠种子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将不同年份叶底珠种子浸种24h,置于30℃、25℃、20℃、15℃4个温度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观察种子...  相似文献   

15.
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重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遗传背景相近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泗棉3号和泗杂3号为材料,于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º50′E, 32º02′N)模拟全球温室化气候,研究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增温2~3℃(龄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主茎功能叶SPAD值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上升,但净光合速率(Pn)下降;棉铃对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上升(Δ%>50%)、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小幅下降(P<0.05)、C/N值显著下降(P<0.05);叶片POD、CAT活性大幅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泗杂3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泗棉3号小。说明尽管2~3℃的增温幅度较小,但在花铃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植株已处于显著的热胁迫状态,光合产物累积能力受到抑制,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 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下降20%左右;增温条件下植株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并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但此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子所致,与叶片膜结构的严重受损关系密切;泗杂3号抗高温能力高于泗棉3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光周期对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25℃和10℃ 2种温度处理黑夜补光0,3,6,9,12 h的黄瓜幼苗,研究不同光周期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温度处理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POD活性都是随补光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和MDA含量随补光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25℃相比较,低温(10℃)处理降低黄瓜幼苗叶绿体色素含量,提高电解质相对渗漏率,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POD活性;其中,光周期越长,黄瓜幼苗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电解质相对渗漏率和MDA含量的变化幅度越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CAT和POD活性的变化幅度越大。延长光照时间可通过促进低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来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增强黄瓜幼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7.
 以转Bt基因棉品系苏抗310和其轮回亲本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绿盲蝽危害后转Bt基因棉花顶部嫩叶的几个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盲蝽危害后,棉花顶叶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绿盲蝽危害后,棉花顶部嫩叶氮代谢受到一定破坏,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这对叶片成熟后光合作用是不利的。棉花顶部嫩叶受危害后,缩合单宁含量提高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LA)活性增强,表明棉花植株抵御盲蝽危害能力提高,但转Bt基因棉品系顶部嫩叶缩合单宁含量和PLA活性低于非转Bt基因棉品种;即使是绿盲蝽危害后的顶部嫩叶也均未达到非转Bt基因棉品种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导致转Bt基因棉盲蝽危害加重的原因之一。棉花顶部嫩叶受害后,非转Bt基因棉泗棉3号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转Bt基因棉品系苏抗310升高;非转Bt基因棉品种受绿盲蝽危害后顶部嫩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不利于绿盲蝽的发生,而转Bt基因棉品系受危害后顶部嫩叶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不利于对绿盲蝽的危害控制,这可能是转Bt基因棉绿盲蝽危害重于非转Bt基因棉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子叶全展期的棉花幼苗为材料,在1/4 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0,50,100,200μmol/L SNP (硝普钠)处理棉花幼苗,研究外源NO对棉花幼苗叶片和根系氧化损伤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供体SNP处理使棉苗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显著降低,SOD、POD活性增加,但是CAT活性下降。10~100μmol/L SN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生理指标之间差异优先表现在叶片中。结果表明,外源N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抑制棉花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西藏自治区特有物种巨柏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萌发时期种子的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共5个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探索巨柏种子萌发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巨柏种子萌发过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巨柏种子萌发过程中含水量呈增长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及衰老特性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了开花期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D)、盐胁迫处理(S)和旱盐共同胁迫处理(DS)均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脯氨酸、O_2~(-·)、MDA的含量。S处理和DS处理降低了叶片中SOD、POD、CAT活性,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而D处理使叶片中SOD、CAT活性有所提高。复水10 d后,D处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游离氨基酸、O_2~(-·)、MDA的含量较复水前下降,除可溶性蛋白外,D处理叶片SOD、POD活性和上述指标与CK差异不显著,但DS处理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O_2~(-·)、MDA含量与S处理均差异显著。收获期,D处理单株产量和出仁率与CK差异不显著,但DS处理的单株产量和出仁率与S处理差异显著。分析DAT9的数据得出:干旱和盐胁迫对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对SOD、POD、CAT活性和O_2~(-·)、MDA含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旱盐互作抑制了SOD、POD、CAT活性,加剧了对植物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MDA含量增加,最终降低了花生产量和出仁率。因此,盐胁迫下种植花生应及时补水,避免开花期干旱,减少盐胁迫、干旱胁迫和旱盐互作对花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