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油茶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真菌群落对不同季节、土层和品种的响应,为油茶菌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的油茶为研究对象,采集3个季节2个土层5个品种的油茶根际土,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油茶根际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结果】在集约化经营模式下,油茶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对油茶的侵染率受季节和油茶品种的影响。油茶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目8科9属AM真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为球囊霉属Glomus(58.50%),其次是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9.43%)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3.28%)。秋季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且春季最低;0~20 cm土层油茶根际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 cm土层,而其多样性低于20~40 cm土层。品种对油茶根际AM真菌的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有显著影响。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季节对AM真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土层和品种显著影响A...  相似文献   

2.
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是集营养保健和特殊风味为一身的野生高档蔬菜之一,也是 南方传统中药材,但人工栽培尚存在较大的技术障碍。以紫背天葵为研究对象,对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 区贺州市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植株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孢 子、菌根侵染率和土壤营养元素等开展研究,以期对后期的菌根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紫背 天葵根际土中AMF 种类丰富,孢子密度大,菌根侵染率较高,共统计真菌孢子26 种,主要属为球囊霉 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盾孢囊霉(Scutellospora)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根际 土孢子密度和菌根侵染率在不同采样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均与土壤的全K 含量呈负相关,与交换 性Ca 含量呈正相关,另外,AMF 孢子丰富度与速效K 呈负相关,菌根侵染率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可见紫背天葵野生根际土的真菌孢子在K 含量较低时,多样性较高,主要为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种 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胡杨林根围土壤和背景土壤的理化因子测定及数据分析,对其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孢子分离与鉴定以及对其根系共生AM真菌进行群落构成进行分子鉴定,分析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幼苗AM真菌共生状况和群落结构特点,以探讨荒漠生态系统中胡杨根际共生AM真菌生态学功能及其对地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在新疆艾比湖国家自然湿地保护区,分别采集胡杨保护林中7株胡杨幼苗根围土壤及根组织。对土样理化因子进行测试并采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湿筛法对胡杨根围土壤中AM真菌孢子进行分离,压片法进行孢子鉴定,并计算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不同AM真菌孢子的相对多度,同时检测胡杨根系AM真菌侵染率及侵染结构。最后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扩增胡杨根系共生AM真菌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再进行Blast比对获得胡杨根系共生AM真菌的种属关系和标准序列,采用Mag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胡杨根围土壤中Na~+,Mg~(2+)和Ca~(2+)浓度显著的低于背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背景土,而K+分布均匀;根围土壤中的氮、磷和硫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为高度正相关,而钾、钙和钠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为负相关。孢子鉴定共从7株胡杨幼苗根围土中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8种,分别为球囊霉属的道氏球囊霉、粘质球囊霉、网状球囊菌、黑球囊霉;无梗囊霉属的毛氏无梗囊霉、凹坑无梗囊霉、波状无梗囊霉;巨孢囊霉属的红色盾巨孢囊霉。此外对与胡杨幼苗共生的AM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共检测出13个新的AM真菌分类单元,Genbank登录号为:KJ209699-KJ20971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从胡杨根际鉴定的AM真菌分为2个相似性小于93%的类群,2个类群AM真菌属于Rhizophagus属中不同的种。【结论】与AM真菌共生的胡杨幼苗可显著的降低其根围土壤中的盐离子浓度,同时可提高有机质的含量,并对氮、磷和硫营养元素具有富集效应。本试验分子鉴定法获得13个AM真菌新的分类单元比对后属于Rhizophagus属2个不同的种,由此可知在艾比湖流域内以胡杨为建群种的植物区系内,其根系AM真菌种类单一,有助于减少胡杨个体彼此之间的营养竞争作用,从而增强胡杨群体在群落内的竞争能力,并最终影响地上植物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撂荒到灌丛的植被恢复过程中,研究阴、阳坡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代表植物的AM真菌侵染状况、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密度以及AM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结果表明:从不同恢复阶段植被中,共分离到18种AM真菌,隶属于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2种为不同恢复阶段中的共有种,即为本区的优势种,其余的16种在各恢复阶段中的分布有所差异。在阳坡半阳坡的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中,各宿主植物的平均侵染率,仅第1,2阶段差异显著,根际土壤的孢子密度在各阶段差异不显著;而阴坡半阴坡的AM真菌的侵染率则差异不显著,根际的孢子密度,以第4,5阶段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第1,2阶段。对于AM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在阴、阳坡则呈现相似的规律,即第4,5阶段较高,第1,2和第3阶段则相对较低。对AM真菌物种均匀度而言,阳坡半阳坡的第5阶段与第2,3,4阶段的差异显著,阴坡半阴坡上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云南不同栽培区油橄榄的丛枝菌根状况,在云南省3个主要的油橄榄引种栽培区即永仁、丽江和昆明的油橄榄种植园,选择4年生油橄榄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该树种的丛枝菌根(AM)状况和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孢子数量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地种植园的油橄榄植株根系均有AMF的定殖,根系中AMF的总定殖率分别为47.11%、71.79%和87.15%,孢子密度依次为300.22个/20g土、702.56个/20g土和489.75个/20g土。统计分析表明,根系AMF总定殖率昆明显著高于丽江,丽江显著高于永仁(p0.05),3地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差异显著。从永仁、丽江和昆明油橄榄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AMF孢子种类分别为6种、4种和4种,大果球囊霉是3地共有AMF优势种;永仁样地AMF类群显著不同于昆明和丽江两个样地,与两地的AMF群落相似性Sorenson’s系数均为0.2;昆明和丽江两地的共有种除大果球囊霉以外,还有缩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两地的Sorenson’s系数达0.75。  相似文献   

6.
广东清远石灰岩3个植物群落菌根及土壤AMF孢子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石灰岩山区风水林、次生草坡和旱作耕地的退化植被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3个植物群落常见植物的菌根感染率和根际土丛枝型菌根真菌(AMF)孢子的密度和丰富度。结果如下:在所检测的29种常见植物中,除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外,其余植物均具有典型的丛枝型菌根结构;次生草坡植物的菌根感染强度和频度均较高,风水林次之,旱作耕地杂草的菌根感染强度和频度相对较低;在3个植物群落土样中共分离出70种AMF孢子,以球囊霉属(Glomus)最为丰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次之;林相保护较完整、植物较丰富的风水林拥有最丰富的AMF孢子类型和最高的密度,而结构退化、物种贫乏的次生草坡和旱作耕地中的AMF孢子类型少,密度也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其根际土AMF孢子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灌木铁线莲AMF多样性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2014年从大青山干旱阳坡地采集了灌木铁线莲根际土壤及细根。通过形态学的方法从3个不同月份的土壤中分离鉴定AMF孢子。从不同季节30份根际土样中分离出了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Rhizophgus、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Ambi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Claroideoglomus、Septoglomus等11个属的51种AMF孢子。由实验结果得出AMF孢子密度在3个月份分别是:5月305.65、7月446.33、10月355.45,3个月份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种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在3个不同月份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青山灌木铁线莲根际土壤中有丰富的AMF,而且AMF种类按7月10月5月的规律变化,这对筛选优良、适应当地气候的AMF种类以及利用AMF资源促进灌木铁线莲生长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套种模式核桃根际丛枝菌根(AM)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菌根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核桃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AMF)定殖状况和根际土壤中AMF的孢子密度,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核桃AMF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根系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套种模式之间核桃根系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期探索AM真菌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机制,为菌根化沙枣苗木在盐碱地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了4种不同土壤盐碱度下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对沙枣苗木的生长影响,并对沙枣苗木的光合特性、Na+和K+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种AM真菌均能与沙枣苗木建立共生关系,且GI处理对苗木的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处理,但随着土壤中盐浓度增加,沙枣苗木菌根侵染率有所降低。在同一盐碱度下接种AM真菌可显著促进沙枣幼苗的生长,在中度盐碱胁迫下(含盐量1.56%,p H 9.52),接种GI和GM的沙枣苗木株高分别较未接种AM真菌植株增加了20.07%,9.68%,植株干生物量显著增加;AM真菌可显著提高盐碱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其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显著高于未接种AM真菌处理的幼苗(P0.05)。接种GI和GM处理植株叶片组织内SOD,CAT和P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根系及叶片组织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植株,而其脯氨酸含量却都表现出显著提高。接种AM真菌沙枣根系和叶片中Na+含量较未接种处理植株显著下降,K+含量和K+/Na+比值显著提高。【结论】接种AM真菌能显著提高沙枣苗木耐盐碱能力。接种根内球囊霉的沙枣苗木的生长及抗盐碱胁迫能力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处理的苗木,表明根内球囊霉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亚高山地区生态严重退化的荒草坡植被类型和基本实现恢复的近原生林地植被类型中主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植物根系的AMF感染率及其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荒草坡的10种植物和近原生林地的9种植物,均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荒草坡和近原生林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平均孢子密度分别为674±221(SE)个/100g土和290±72个/100g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植被类型的主要植物在根系AMF菌丝感染率以及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密度方面的差异都极显著。同种植物在近原生林地具有较高的AMF感染率,而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则是在荒草坡为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所调查植物的根系AMF菌丝感染率与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密度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省咸阳地区16种林木VA菌根研究,从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VA菌根真菌17种。其中无梗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6种,球囊霉属为广谱性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为常见种,本文还分析了VA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沙棘根际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沙棘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孔围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集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其中,孔围球囊霉为国内新记录种,摩西球囊霉为优势种。从而为沙棘的丰产栽培、育苗及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度西高止山药用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印度西高止山脉南北Goal区内25个科的36种药用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30个物种带有丛枝菌根真菌,其余6个物种没有丛枝菌根真菌定植。在根际士壤中,共发现了来自5个菌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盾巨孢囊霉、巨孢囊霉属和Ambispora)的42种丛枝菌根真菌。本研究区内,球囊霉属是优势属,聚线绣球菌是优势种。定植百分比和孢子密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南、北Goa区内,Simpson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该区具有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刺槐纯林中AM真菌侵染水平、植株养分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阐明"菌根-刺槐-土壤"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影响不同林龄刺槐纯林生长的关键因子,为黄土高原人工刺槐纯林的经营管理及深入研究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的发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0年)和11、23、35和46年生的刺槐纯林,采集刺槐枝、根及其根际土,测定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枝和根中养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结果】1)随林龄的增加,AM真菌侵染率呈先增加后维持稳定的趋势,孢子密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刺槐根和枝中养分状况与林龄显著相关,其中以根中钾、锌、铁、锰以及枝中氮、铜、锌、钾、铁、锰、钙、镁含量与林龄关系最为密切。3)随林龄的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后减再增加的趋势,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则呈直线下降的趋势。4)总的来说,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和植株养分状况与刺槐生长均有关,但刺槐林龄与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是随林龄而变化的。其中,11和23年生刺槐主要与枝中钾、锰、钙、镁、铁和锌含量呈正相关;35年生刺槐与枝中氮和铜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AM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呈正相关;46年生刺槐与根中钾和铁含量、AM真菌孢子密度、土壤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1)刺槐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侵染状况、易提取球囊霉素及植株养分含量与其林龄有关。2)不同林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和植株养分状况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其中,中幼龄(11~23年生)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主要依赖于地上部养分状况,而成熟(35~46年生)刺槐林则受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养分状况、AM真菌及土壤中氮、钾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省正安县、桐梓县和重庆市南川区的金佛山方竹林地采集方竹根系和根际土壤,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根样进行染色,研究根系丛枝菌根侵染情况,利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从土样中分离AM真菌孢子,结合形态特征和18S r DNA AML1-AML2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AM真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AM真菌能够侵染金佛山方竹根系,侵染率为25.27%;从土壤中分离得到6种优势AM真菌,其中4种通过形态特征和18S r DNA AML1-AML2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能鉴定到种水平,分别为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和孢璧两性球囊霉Ambispora leptotich,其余2种通过18S r DNA AML1-AML2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结合形态特征鉴定为大型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olossica和疣状无梗囊霉Acaulospora tuberculata。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油茶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油茶品种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植物基因型的响应和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江西省5种主栽品种油茶(长林3、长林4、长林53、赣无84-8和赣兴48)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在5个品种油茶中共获得2 538个OTUs,隶属于1门、1纲、4目、10科、12属,球囊霉科Glomeraceae相对丰度最高,占AM真菌41.12%。辛普森指数、Chao 1指数、ACE指数和香农指数在5个品种油茶间无显著差异。菌根侵染率、Glomus丰度、Paraglomus丰度、Gigaspora丰度和Claroideoglomus丰度在5个品种油茶间存在显著差异。NMDS分析表明,油茶品种改变了根际AM真菌的群落结构;RDA分析表明,硝态氮是土壤因子中影响油茶根际AM真菌群落组成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油茶品种对AM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对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大,硝态氮含量变化是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油桐根系丛枝菌根(AM)共生状况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并通过油桐苗木AMF接种试验以探索与油桐高效种植相配套的菌根接种技术。在云南丘北,对4 a生和10 a生油桐人工林的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定殖及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油桐林的土著AMF和商品AMF菌剂"Endo"开展了接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10 a生的油桐具有更高的AMF定殖程度,而4 a生的油桐根际孢子密度相对比较大;油桐育苗期对土著菌种接种具有较好的响应,接种后苗木生长状况基本优于对照;在幼树初期,"Endo"菌剂对油桐植株的促进生长效应较为显著,接种处理也基本优于对照;菌剂在育苗基质中浓度越大,促进生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王雪  接伟光  蔡柏岩 《林业科学》2012,48(9):99-107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菌科。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黄檗根系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均为Glomus属。  相似文献   

19.
以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氮水乎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和缩球囊霉对刺槐生长和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后刺槐根系菌根侵染率、根系活力和植株的生物量以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土壤中施氮量为0.4 g·kg-1水平时最好;相反,刺槐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在施氮量为0.4 g·kg-1水平时最小.AM真菌的菌根效应因菌种不同而异,接种摩西球囊霉后,其菌根侵染率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显著,更能促进刺槐的生长和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北方唯一的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为目标,对与其共生的VA菌根真菌进行了采集、分离和扩繁,并进行了文冠果幼苗的菌根化试验。在采集到的文冠果根系中发现了VA菌根真菌共生结构,其自然侵染率约为20.5%左右;从根际土中分离出典型孢子,经初步检索鉴定其为球孢囊霉属的某个种(Glomus sp.);利用高丹草作为载体进行该菌种的扩大繁殖培养,培养60d后采集根样进行镜检,可明显观察到菌根孢子在根表的侵染点、菌丝及在根皮层细胞内形成的丛枝结构,表明VA菌根真菌的孢子已经与高丹草根系发生了有效侵染。利用继代培养后的接种体进行文冠果幼苗的菌根化回接试验,1年生菌根化幼苗苗高、地径、地上、地下部鲜重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9%、7.2%、8.8%和7.4%,差异显著,表明文冠果幼苗期菌根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