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蜜蜂杂志》2021,41(11)
正河南省受7月20日极端强降雨影响,多数地区发生严重内涝,部分养蜂户受灾,损失严重。灾害发生后,在研发中心协调和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杰研究员的指导下,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合试验站暨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积极响应,向河南受灾蜂农捐助118只蜂蜜高产种蜂王;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苏松坤教授捐助52只蜜浆高产蜂王,并由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通过县级基层养蜂专业合作社或蜂业协会,向重点受灾地区蜂农发放,及时满足蜂农换种需求,抓紧时间进行秋繁,  相似文献   

2.
《蜜蜂杂志》2021,41(1)
蜂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效益产业之一,大力发展蜂产业已成为重庆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畜牧业及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重点。根据重庆蜂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重庆蜂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3年中国蜂产业与技术发展呈现了积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国内蜂产品生产与贸易、国内蜂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了2023年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席桂萍 《中国蜂业》2023,(12):60-63
河南省西部多为山地、丘陵地貌,植被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蜂产业这一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势和潜力。以卢氏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发展蜂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豫西山区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动山区发展蜂产业提供模式参考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蜜蜂杂志》2021,41(11)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特色小镇成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蜂产业特色小镇是基于地区发展蜂产业的基础之上打造的新型旅游模式。文章分析了蜂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从促进经济创收、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3个方面展开了对蜂产业特色小镇发展前景的探究,并以"唐州蜜都"蜂产业特色小镇为具体实例分析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发展的现状,最后分析了蜂产业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并为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获得蜂产业与特色小镇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2):53-55
促进蜂产业组织的发展对蜂产业意义重大。从山西5县调研发现,当前山西省蜂业组织在技术推广与服务、生产服务、人员培训、产品销售、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推动了蜂产业的发展。但是蜂产业组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政府支持不足、组织内部利益联结不足、缺乏优秀的领军人物和组织基础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内蜂产品生产与贸易、国内蜂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了2020年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为进一步巩固提高全省蜂业技术水平,促进吉林省养蜂业的健康发展,吉林综合试验站于2014年3月1214日、1714日、1718日、20日,分别在珲春市、汪清县、延吉市、舒兰市、和龙市举办五场养蜂技术培训班,来自吉林省东部山区十余个市县蜂农500多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分别由延边州养蜂管理站、舒兰市鸿达养蜂专业合作社、和龙市海兰江蜂业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召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薛运波研究员、  相似文献   

9.
<正>7月6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巡视员贲权民到房山区视察蜂产业受灾情况,并指导房山区蜂产业发展工作。北京市蚕业蜂业管理站站长刘进祖、副站长吴忠高、房山区园林绿化局主要领导陪同。贲权民副巡视员视察了遭受冰雹灾害严重的南窖乡,对蜂产业灾后自救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并听取了房山蜂产业发展工作汇报。贲权民对房山区蜂产业灾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了吉林省主要蜜蜂饲养区蜜蜂疫病危害的现状,发现蜜蜂白垩病(56%)、蜂螨(40%)及爬蜂病(20%)为吉林省3大主要蜜蜂病害,同时通过实验室检测病蜂样本发现,蜜蜂微孢子虫的隐性感染情况较为严重,32%的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应引起重视。蜜蜂敌害中胡蜂危害(42%)较为严重,个别蜂场兼受地胆、蚂蚁及蟾蜍的侵害。蜂病的确诊是目前饲养者面临的第一难题,建议尽快建立蜜蜂疫病防治技术体系,宣传蜜蜂健康养殖技术,加强流行病学及相关基础研究,加大抗病蜂种的培育力度,加快无公害对症蜂药的研究进展,给饲养者养成防患于未然、饲养强群等优良习惯,为蜜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的蜜粉源植物及蜂种资源丰富,具有建设绿色蜂产品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快长白山区特色蜂产品的开发,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增加养蜂的附加值,适合人们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及国际蜂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吉林省蜂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吉林省蜜蜂饲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蜂种、蜂产品生产、蜜蜂疾病等实际情况,对吉林省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蜜蜂病敌害防治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饲养,宣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蜂,加强蜂业与农业、林业及生态旅游业等方面的合作,为生态省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合明  马福田 《草地学报》1995,3(4):289-296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威市凉州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肉羊产业强县,羊饲养量稳居全省前3位。近年来,凉州区着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菜果菌薯药草“10+N”特色产业,武威普康国家级种羊核心育种基地,青瑞源省级种羊场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落地建设,初步构建起了肉羊产业体系,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比较优势的吉林省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改进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MAAI)测算吉林省主要畜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实证检验畜产品结构调整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从生产的角度提出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研究表明:吉林省牛肉、禽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猪肉、羊肉和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劣势;肉牛和家禽养殖与畜牧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较高,贡献较大,肉羊、生猪、牛奶产业产值同畜牧业产值的灰色关联度较低。吉林省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是牛肉和禽肉生产,将分散的养殖户进行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6.
在明确草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吉林省草业发展进程进行历史追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吉林省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指导思想、战略选择、战略重点及目标、战略保障措施诸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具有发展苜蓿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今苜蓿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甘肃省苜蓿产业的发展对奶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蛋白饲料资源短缺的重要办法和有效途径.但目前甘肃省苜蓿产业还存在苜蓿种植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种植管理水平不高、收获和加工机械不配套等方面的问题.鉴于种植苜蓿的成本收益从根本上决定了甘肃省的苜蓿供给,通过收集甘肃省农户种植苜蓿、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数据,对3种作物的成本收益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苜蓿纯收益和收益率最高且不断增长,因此甘肃苜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后针对甘肃省苜蓿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进甘肃省苜蓿规模化种植、加大苜蓿种植补贴力度和加强苜蓿品种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蜜蜂授粉是多种虫媒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必经环节,对于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保障食物安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蜂产业发展情况、蜜蜂授粉主要做法以及相关政策三个角度,对比分析并评价美德中三国的蜜蜂授粉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出我国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的启示。研究认为:我国对蜜蜂授粉的需求空间很大但认识不足,蜜蜂授粉市场的形成需要从转变农民生产意识、加强对蜜蜂授粉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增加与授粉相关的农业补贴等方面共同入手。  相似文献   

19.
奶牛作为草食家畜是现代社会满足人们奶制品需要的主要供应畜群,大力发展奶牛产业是破解饲料用量增量问题的首选之路。奶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良种,如何在奶牛良种培育中高效利用现有的优质奶牛资源,已成为奶牛产业发展必须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奶牛优质资源挖掘、保护的重要性及资源利用思路进行探析,为陕西奶牛优质资源保护和加快良种培育进程提供参考,为加快节粮型草食家畜-奶牛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2002~2005年对吉林西部游禽资源进行了考察,共记录到游禽49种,隶属于4目4科17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7种,皆为二级,占我国重点保护鸟类的1.22%,占吉林省西部地区鸟类总数的13%。同时对吉林省西部游禽的区系组成、生态类群及数量进行了研究,并对游禽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