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京城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京城林业局落叶松林的调查,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值排序筛选出主导立地因子为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用3个主导立地因子把样地划分为16个立地类型区,构建落叶松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用这一模型对东京城地区落叶松立地质量进行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6个立地类型可区划分出优、中、差3个等级;经模型检验表明,模型精度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2.
伊春市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伊春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的调查资料,按不同的坡向和坡位分成六个立地类型组,分别建立立地质量数量化模型,并对伊春林区的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不同的立地类型组的数量化模型,确定了各立地类型组中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及各因子的得分贡献。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66块具有代表性的杉木人工林标准地,并测定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建立了杉木优势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对研究区杉木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择的5个立地因子与优势高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639;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这3个立地因子对优势高的贡献率达84.99%,且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海拔、腐殖层厚度和坡位3个因子构建研究区杉木人工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22类;按照优、良、中、差4个评价等级对166块样地所属的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得出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在中海拔、土壤湿润、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立地条件下生产力较高,研究区立地质量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中南部立地评价及适地适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行山中南部地区9个用材树种调查分析后,用数量化理论Ⅰ找出了影响各个树种的主导立地因子,并按照主导立地因子进行了立地类型的划分。评价各个立地类型的生产力。综合各个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布规律,划分了本区的森林立地类型,并提出了各个类型的适生树种和推荐树种。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对山东省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进行典型调查基础上 ,应用数量化的方法 ,对影响黑松林分树高生长的立地质量进行数量化评价 ,从中筛选出土壤质地、成土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 3个立地因子作为类型因子 ,把黑松防护林地划分 36种立地类型 ,并进行生长预测。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新县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选取土层厚度、母岩类型、腐殖质层厚度、土壤类型等对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子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主导分类因子并划分出18个立地类型。首先将县域林地划分为I、Ⅱ、Ⅲ、Ⅳ、Ⅴ五个质量等级,运用数量化理论(I)方法研究建立了县域主要树种多因素数量化生境质量评价模型,对各个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产力进行评价,为今后林地小班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云南滇西秃杉中心产区调查的人工林祥地资料,对立地分类评价系统方法,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主导环境因子的综合规律,由高级到低级逐级控制,采用数量化理论I筛选主导因子,系统聚类定量划分立地类型,评价立地质量。提出秃杉立地分类为5级,立地评价系统方法为5大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总体设计质量,为科学造林、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1 材料与方法在绥棱、通化、南岔、美溪、东京城、桦南等地调查红皮云杉人工林临时标准地 130余块 ,标准地分布在各种立地类型上 ,每种立地至少有 3个重复 ,林龄为 2 2~ 35年 ,样地面积 0 .0 4~ 0 .1hm2 ,样地林分为郁闭度均在 0 .7以上的纯林 ,株数不少于 80株 ,林分只采用过下层抚育伐。调查时记载立地因子 ,进行树干解析 ,采用样地内 5株优势木进行平均高计算。通过数量化 理论对影响红皮云杉的主导立地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筛选出主导立地因子 ,进行立地类型的划分。以理查德生长函数对各立地类型生长进行模拟 ,建立生长模型及有关参…  相似文献   

9.
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享有“蜀南竹海”之称的长宁县楠竹林分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把与楠竹林分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林分結构因子和生产力重要值(SI_w)、新竹(1—3度)株数、秆材重量等能全面反映楠竹生长的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方程参数求解,编制出了楠竹林分立地、林分结构因子三个生产力指标数量化查定表。同时,对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评价,用主导因子逐级控制综合分类方法将四川长宁县楠竹林分划分出七个立地类型。另外,文中还首次提出了生产力重要值概念,并确定了该值的求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享有“蜀南竹海”之称的长宁县楠竹林分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把与楠竹林分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林分在子和生产力重要值(SIw),新竹(1-3度)株数、秆材重量等能全面反映楠竹生长的生产力指标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方程参数求解,编制出了楠竹林分立地、林分结构因子三个生产力指标数量化查定表。同时,对楠竹林分立地质量进行了了数量评价,用主导因子逐级控制综合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红松天然林为例,应用数量化的方法,以树木的高生长与年龄和立地因子导出的参数建立出数学关系,最后利用这种关系对树木在不同立地的生产力作出数量上的评价,并划分出不同等级的立地类型。为树木的适地适树,速生丰产、合理经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一、调查方法在朗乡林业局随机抽取6个林场,在每个林场内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分别林分类型设置标准地。在红松阔叶林内共设置标准地54块,标准木509株,解析木  相似文献   

12.
以6个立地因子的分级数据作自变量,天然兴安落叶松优势木高作因变量,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塔河林区天然兴安落叶松高生产因子由大到小的秩次是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坡度、坡位、海拔高、坡向,前3个为主导因子。根据主导因子划分了立地类型,并对其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为选择适宜造林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榆林市榆阳区设置了38块20 m×20 m的樟子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不同林龄樟子松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预测模型建立樟子松人工林优势木平均树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确定立地评价等级,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樟子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均会有显著增长,且在第10~20年增长速度最快。(2)以坡向、海拔和坡位这三个主导因子将樟子松人工林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区,进行立地分类结果评价。通过对调查样地进行立地评价,可以看出调查样地中75%的樟子松人工林立地评价等级在中级以上,表明榆林地区的樟子松种植区域立地条件较好,适合樟子松种植。预测方程经过检验达到要求,说明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可以对樟子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和生长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数量化回归、聚类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影响河南省太行山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为:海拔、母岩、土类、坡向、土层厚度和pH值;利用主导因子将此区划分为16个立地类型、66个立地变型;编制了数量化立地质量评定表,对每一立地类型(变型)分好、中、差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刺槐人工林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制数量化立地指数表,实现了刺槐有林地怀宜林地的统一评价。在综合分析影响刺槐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基础上,选择了个立地因了,运用数理一化理论I方法,建立与立地指数的回归模型,经减少项目法筛选出包含5个因子的立地指数最佳预估方程,编制了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确定大地形、小地形及土层厚度为主导因子,土壤类型为次主导因了。实现了林地与无林地立寺质量的统一评价。  相似文献   

16.
以2014年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调查小班图层和小班数据库为基础,选择地形、土壤为主导因子,利用Excel、Arcmap、yaahp等软件和专家咨询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对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森林立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在小班属性数据库中增加了森林立地类型和森林立地质量等级等字段,制作了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图和森林立地质量图,结果表明:新岐社区森林立地类型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2个立地类型;坡位、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和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含石量、裸岩率等土壤因子调查方法简单,容易获取,是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易于掌握的立地质量评价因子,它们对森林立地质量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土层厚度(0.4237)、腐殖质厚度(0.2299)、坡位(0.1583)、裸岩率(0.0652)、坡向(0.0651)、含石量(0.0312)、坡度(0.0265);把新岐社区森林立地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各等级面积比例分别为27.5%、51.2%、16%和5.3%,立地质量为优、良的林地面积比例达78.7%,为差的林地面积比例仅5.3%,说明新岐社区森林立地质量较好;研究成果中的小班数据可供直接查问,森林立地类型图和立地质量图可供生产上对照使用,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经营与决策的科学水平,开展了该区兰考泡桐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生长模型的研究.通过调查该立地上兰考泡桐的生长情况.应用数量化理论筛选该类土壤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9个立地类型.应用Richards函数为导向曲线,以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评价指标,导出了地位指数模型.编制了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实现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统一评价.根据兰考泡桐在这一地区栽培密度小的特点,建立了平均本胸径和平均本材积的单木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选取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级、海拔、坡位、坡度、坡向6个立地因子编制千岛湖区杉木人工实生林数量化立地指数得分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为杉木迹地更新和制定合理的营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红松果材兼用林结实量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是我国重要珍贵用材、食用和工业用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生长快、结实量大等优点。近年来红松果实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开发红松果实资源,本用数量化模型工研究了红松结实量影响因素,总结了红松果材兼用林结实量与密度、立地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柏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福建柏林分优势高生长的立地因子,并利用主要立地因子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数量化地位指数表,在此基础上进行立地类型的划分与立地质量的评价,提出福建柏最适宜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