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棉田残膜污染危害与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量提升做出重大贡献.但随着聚乙烯地膜的长期使用,土壤残膜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棉田土壤环境和棉花可持续发展.综述了我国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分布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危害,从土壤结构变化、水分迁移状况、有害物质释放、土壤物质代谢、微生物种群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棉田残膜污染的危害机制,归纳了现阶段...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对农作物健康生长非常有利。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运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运用地膜覆盖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佳。然而采摘棉铃之后,如果没有将地膜回收工作充分做好,棉田中会残留很多地膜,对土壤结构造成很大破坏,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棉田肥力下降,对播种之后的棉花种子发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会影响棉花根系的正常发育,降低棉花产量。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棉田残膜回收工作,采用机械化棉田残膜机具,在棉花播种之前、苗期揭膜后及采摘棉铃后,对棉田残膜进行回收,这样才能保证棉花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能控制和减少棉田污染。基于此,结合实践探讨了新疆棉田地膜污染情况与残膜回收现状,对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新疆地区棉田残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棉花的农药、化肥和地膜使用量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中均占据首位且居高不下,棉田生态系统受到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交叉性“立体污染”。农膜的大量使用及高残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同时残膜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阻碍种子根系生长,影响产量;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加之施用方法不妥,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并危及人类健康;棉花病虫害防治高度依赖高毒、剧毒化学农药,导致药害,天敌和有益生物遭受毁灭性杀伤。农药、化肥成份残留于土壤中,或者被无节制地排放到水体环境,或随意散逸到大气中。从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对污染源头实施技术性控制。从生态系统平衡化和植物营养利用最优化着手,研究组建我国三大棉区棉田生态型IPM技术体系,形成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及棉田平衡施肥技术标准。改进施药施肥方法,创新棉花栽培和耕作措施,研制可降解环保棉田专用农膜。建立棉田生态系统污染修复技术体系。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高生物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降解膜在干旱区棉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里木垦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已推广数十年。地膜覆盖在保墒、增温,实现棉花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同时,也给土地造成严重污染。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膜越来越多,据统计,新疆棉花地废旧地膜残留量已达5.73kg/667m^2,埋在土壤中的聚乙烯地膜200年不降解,并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通透性降低,地力下降,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造成作物播种后烂种、烂芽,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治理残膜污染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疆农业生产中地膜投入量不断增加,但残膜回收率却较低,土壤中残膜量的增加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无膜棉综合植棉技术能够实现不用地膜种植棉花,有效解决残膜污染难题,实现绿色植棉。但当前无膜棉种植苗期生长缓慢一直是制约无膜棉高产的一个因素,为此,2020年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无膜棉苗期发育缓慢等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旨在为南疆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田土壤中地膜污染存在问题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因具有有效提高地温、防止幼苗冻害、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延长部分作物生长期及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旱地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该项技术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产业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该区棉花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聚乙烯地膜很难进行自行降解,对棉田土壤构成了严重污染,且近年来呈现不断加重之势,直接影响到新疆地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新疆棉田土壤中地膜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棉田后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外,更具有普通地膜所不具有的从膜面垂直入渗降水的作用,使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具较高水平,水分供应充足,同时,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温度较为稳定。(2)渗水地膜覆盖进一步改善了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及通透性等生态环境,为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出,棉花植株抗逆性增强。渗水地膜进一步提高了棉花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3)在北部特早熟棉区降水较多的年景下,渗水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比露地增产22.3%,比普通地膜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主要在于铃重的增加,普通地膜比露地的增产主要得益于衣分的提高,渗水地膜比露地的增产是得益于铃重及衣分的共同作用。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未增加投资。(4)在同等条件下,渗水地膜总耗水量比露地降低10.1%,比普通地膜降低6.5%。水分利用率比露地提高36.7%,比普通地膜提高20.7%,此结果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旱作棉花提高降水利用率及新疆内陆棉区灌溉条件下的棉田节水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户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促进新疆地区残膜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新疆典型地区的覆膜农户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残膜治理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当前残膜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是回收残膜,只有6.7%的农户选择使用可降解地膜;农户的农业收入、残膜危害认知水平、残膜回收站、治理效果以及机械化水平是影响其残膜回收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家庭从事农业人数、主要经济来源、农业收入以及降解膜价格是影响农户使用可降解地膜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加大关于残膜危害和相关治理措施的宣传力度、加大对残膜回收机和降解地膜的研发力度以及严格落实相关法规条例作为推进新疆残膜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1选择地膜适于烟田覆盖的地膜有银灰色地膜、无色透明膜、黑色膜和降解地膜等。种类不同,地膜的优点不尽相同。银灰色地膜驱蚜、防病效果好,无色透明膜对提高地温效果好,黑色膜除草效果好,而降解地膜有光解膜或双解(光、微生物)膜,优点是可减少残膜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烤烟生产中一般选用无色透明膜,在黄瓜花叶病危害严重的地区应选用银灰色膜。地膜的厚度以  相似文献   

10.
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探讨滴灌条件下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在绿洲棉田设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三种残膜量处理,于棉花播种前、收获后及盛铃期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采用土钻法分层取0~40 cm的土壤,进行土壤盐分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残膜降低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的均匀性,同时也导致棉田土壤盐分灌水后在各土层分布不均,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0 kg·hm~(-2)残膜量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土壤盐分在各个土层减少,而225 kg·hm~(-2)、450 kg·hm~(-2)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土层在灌水后第1天到灌水后第3天土壤盐分减少,但第5天的土壤盐分大于第3天,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土壤盐分分布可看出,0 kg·hm~(-2)残膜量处理均匀性最好,其次是450 kg·hm~(-2)处理,最后为225 kg·hm~(-2)处理。在棉花种植播种前、收获后,不同残膜量对土壤盐分平衡的影响为:250 kg·hm~(-2)450 kg·hm~(-2)0 kg·hm~(-2);在运移速度上,随着深度和残膜量的增加,耕作层的土壤更容易出现土壤盐分的富集现象。【结论】由此可以说明,残膜的存在会阻碍土壤盐分的向下运移,同时随着残膜量的增加,阻碍土壤盐分的运移程度不同,导致土壤盐分在地表富集。  相似文献   

11.
棉田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棉田土壤中,经粗略拣拾后,残留地膜累计量为3.5~4.9kg·hm ̄(-2)·a ̄(-1)。当残留量达360kg·hm ̄(-2)·a ̄(-1)以上时,对土壤水分上下移动过度产生明显减慢影响。残膜在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测值提高。对其他土壤化学元素无大的影响。土壤中残膜会阻碍主根垂直延伸生长,迫使形成“鸡爪根”、“倾斜根”和“多侧根”,但对棉株产量尚未造成明显影响。随着残膜量的积累,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是存在的,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典型地区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及残膜污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山西省目前的地膜利用和残膜污染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样方检测方法,对山西省各市县进行地膜问题的相关统计分析,同时对寿阳大田中的铺膜情况进行实时观测。结果表明:目前全省使用的地膜厚度大多在0.008 mm以下;全省90%以上都使用普通地膜,可降解类地膜很少;地膜覆盖面积居前三位作物分别是:蔬菜、玉米、马铃薯,南部盆地内有部分覆盖冬小麦;地膜使用量最多的市级单位是大同、忻州、临汾;地膜回收率极低,且大都是搁置路头、填埋、焚烧或者直接翻入土壤,残膜在土壤里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若一直沿用目前的地膜覆盖方式,不重视对残膜的回收,很快就会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制标准,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本次调研统计分析可为山西省残膜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以其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等优点,在我国发展很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塑料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大,也带来了残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即“白色污染”。其主要表现为很难降解的聚乙烯残膜越来越多地聚集在土壤耕层表面,直接影响土壤耕作,阻碍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的运行,妨碍作物扎根和对水肥的吸收,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棉田滴灌技术如今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棉田滴灌管的存在,传统棉田揭膜时间与滴灌使用技术之间形成了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寻找出产量最高、品质最优和残膜揭净率最高的揭膜时间和揭膜方式,我们进行了滴灌棉田不同揭膜时间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地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西北内陆的棉花生产,然而地膜覆盖周期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知之甚少,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地膜覆盖时间对绿洲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的影响,并明确最佳的地膜覆盖周期。【方法】以南疆绿洲灌溉棉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地膜覆膜时间,比较地膜覆盖40 d、55 d、70 d、85 d、100 d和全生育期覆盖处理,棉田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在水平和垂直二维空间的差异,明确其对土壤盐分分布及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随着覆膜时间的增加,土壤平均含水量逐渐增加,与CK相比,覆膜40~85 d土壤含水量降低14.5%~7.5%,覆盖100 d处理则高出4.4%。土壤平均含盐量随覆膜时间的缩短而增加,其中对0~40 cm土层的影响较大,对60~80 cm土层的影响较小。覆膜时间越长则抑盐效果越明显,但覆盖时间超过100 d后,地膜保水抑盐效果下降。【结论】地膜覆盖时间在85~100 d抑盐效果与全生育期覆膜相当,该结果为土壤盐渍化治理以及明确残膜适宜回收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笔者从新疆农垦科学院获悉,6月19日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主持的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残膜污染农田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在石河子正式启动。该项目针对我国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对我国主要覆膜农业种植区开展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方案的系统研究,并掌握我国地膜污染的总体状况,形成农田残膜调查方法和标准、农田残膜污染分等定级标准;研发、改进、升级和应用一批适应平作和垄作区主要覆膜作物,可高效回收农田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疆地区残膜回收含杂率高、地膜抗拉强度差回收不完整等问题,对耐候型地膜开展了对比试验,对其性能变化、试验棉田生长情况进行全生育期跟踪监测,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收集与整理。建立新型残膜回收机具的作业试验示范,验证其残膜回收率、含杂率、可靠性等相关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耐候型地膜性能稳定,保水保墒性能良好,秋后产量与普通地膜一致;新型秸秆粉碎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实现了残膜卷收作业,膜杂分离效果好,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不同农田管理模式的残膜污染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更科学地应用地膜技术减少残膜污染,研究不同农田管理模式对农田残膜污染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农田残膜人工采样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兵团和地方2种不同农田管理模式下农田地膜残留量、地膜回收现状和残膜处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膜残留量方面,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没有显著差异;南疆地方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兵团,高38.93 kg/hm2(P<0.05);东疆兵团的农田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地方,高162.60 kg/hm2(P<0.05)。在地膜回收方式方面,兵团和地方都是主要采用了地表全部清理干净后在翻耕时再捡拾一遍和只进行地表清理的方式。在残膜处理方式方面,兵团主要采用收集后填埋和焚烧的方式,而不同地方残膜收集后填埋、焚烧、放置在路边和卖掉的方式都有使用。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导致农田地膜残留量出现差异,本研究为新疆农田残膜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具体化和高效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翔  侯刚 《种子世界》2005,(8):43-43
1套种模式 套种棉田为常规宽膜棉田,地膜幅宽1.5m,每膜4行(棉花),株行距配置为宽窄行(30+60)cm×9cm.小茴香点播在膜上60cm宽行间,每膜1行,穴距11cm.  相似文献   

20.
棉花覆盖降解膜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覆盖地膜栽培具有保温增温 ,调墒防旱防渍 ,增肥通气 ,抑制杂草和减少劳动用工的作用。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其有效生长季节的光热资源 ,促进棉花早现蕾 ,早开花 ,早结铃 ,增加单成桃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因而 ,自棉花覆盖地膜栽培技术应用以来 ,为我省棉花夺取高产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 ,由于地膜难于分解 ,长期使用后会不断地积累在土壤中 ,造成土壤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耕种难度加剧 ,棉花产量和品质相应受到严重影响 ,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地膜给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引进了国内研制成功的 6种降解膜进行棉花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