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红松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十余年对红松本砧嫁接和红松异砧(樟子松)嫁接技术及苗期管理等试验研究,总结出红松选优、采穗、砧木苗的选择与定砧、嫁接时间的确定、嫁接方式和嫁接苗的管理等一整套红松嫁接技术.结果表明:红松本砧硬枝(5月)嫁接成活率达96.3%,高于6月10日嫁接成活率的5%,当年接穗生长量高于6月10日嫁接2.2cm.红松本砧嫩枝(8月)嫁接成活率达79%,红松异砧(樟子松)硬枝嫁接成活率可达85%,嫁接苗上山定植的成活率可达80%~85%.采用红松嫁接苗营建的红松果林示范林早期所结果实性状表现良好,其结实株率在12.1%~40.2%之间,平均单株结实量在388~778 g,单株最多结果数10~15个.其中无性系L18、L7和L189的结实株率达30%以上,平均单株结实量超过700 g.红松的嫁接苗较红松实生苗早结实8~10 a.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马尾松种子园嫁接成活率和建园质量,在苗圃地培育马尾松砧木并在苗圃地采用套袋嫁接技术嫁接接穗,成活后,将接株移栽到马尾松种子园定植。笔者主要从砧木的培育、穗条的采集、套袋嫁接方式及嫁接苗处理等方面阐述马尾松苗圃地套袋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3.
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桃江县采穗圃油茶良种材料为接穗,桃江县苗圃培育的芽苗为砧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1 00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芽苗后嫁接,较清水处理的对照成活率高25.8%,生长量高11.7%;采用穗条的顶芽、中部芽、下部芽进行嫁接,其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8.4%、83.2%、72.2%,嫁接149 d后,其苗高分别为8.9、8.5、8.1 cm;于芽苗砧的芽部和根部进行嫁接,其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5.2%和85.8%,嫁接149 d后,其苗高分别为8.55、7.10 cm。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砧木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接穗生长的影响,明确不同砧木嫁接苗生长差异的原因。本实验以山核桃本砧嫁接苗为对照,以美国山核桃C. illinoensis和湖南山核桃C. hunanensis为砧木的嫁接苗作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比较其存活率、接穗生长量、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愈合部输导能力等方面差异,探讨异砧嫁接促进山核桃接穗生长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1)以美国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为砧木时,嫁接成活率为90.45%和92.66%,而本砧嫁接的成活率仅为76.34%,且后期出现大量死亡现象;(2)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新梢生长量、节间长度和复叶数,显著优于其余二者,其中本砧嫁接苗生长最差,单叶长和宽也最小,说明异砧嫁接有促进山核桃接穗生长的作用;(3)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光合作用更强;(4)利用划走式切片仪将砧穗连接处切片观察,从切片情况可知,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再生组织中单位面积的导管数最多,且愈合较好;本砧嫁接苗导管数最少,且愈合较差。通过研究笔者推测山核桃异砧嫁接砧穗连接处愈合较好、再生组织间导管数多是其成活率高的原因,且异砧嫁接对山核桃接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蒜头果芽苗砧嫁接技术,促进蒜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广南蒜头果一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移栽基质、接穗木质化程度、接穗叶片保留数量、嫁接部位、嫁接高度、包扎方式、遮阴度9个因素对嫁接成活率与新梢生长量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嫁接时间选择在6月上旬,采用切接法,用半木质化带1/2叶的接穗,嫁接在6cm高的芽砧上,采用嫁接膜包扎并封口(切口和接口),用S3(50%黄心土+20%草泥炭+10%蛭石+10%珍珠岩+10%钙镁磷肥)配制的基质为移栽基质,采用遮阴度为60%的黑色遮阳网遮阴,最有利于蒜头果嫁接苗培育,其嫁接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最高。研究结果将为蒜头果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接穗、嫁接部位的选择、嫁接时间的确定、嫁接苗的培育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出马尾松嫁嫁接苗速生培育技术及培育嫁接苗的建园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嫁接成活率,增加苗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苗木 培育批量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山茶属砧木种类、存储时间、嫁接时间、种植环境(温室大棚和大田阴 棚,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等不同嫁接处理的杜鹃红山茶嫁接扩繁试验,运用多重比较对嫁接成活率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砧木杜鹃红山茶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茶(C. oleifera)幼 嫩芽苗和高州油茶(C. gauchowensis)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幼嫩芽苗和广宁红 山茶(C. semiserrata)营养袋苗,高州油茶半木质化的芽苗砧和芽苗根砧嫁接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油茶和攸 县油茶幼嫩芽苗;同种树种的芽苗根砧和芽苗砧嫁接,5 月和9 月嫁接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随取随用砧 木比存储砧木,砂壤土基质比混合基质(体积比为50% 砂壤土+50% 泥炭土),温室大棚比大田阴棚的嫁 接成活率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高州油茶半木质化芽苗砧为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种植在室内大棚 的砂壤土基质中,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0.1%,且砧木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了砧木资源,可在生产中推 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候选无性系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无性系,以前期筛选获得的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实生苗为接穗,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嫁接苗,开展无性系2次接种松材线虫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马尾松抗性无性系苗木,经过对马尾松无性系嫁接苗2次接种松材线虫测定,获得健全率较火炬松高的无性系。抗病性第1次、第2次测定的健全率超过火炬松的合格无性系分别为77.7%、66.2%,平均健全率分别为81.4%、94.5%,对照树种火炬松平均健全率分别为61.3%和82.1%,获得的无性系抗病性显著提高。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嫁接成活苗数量相对多的无性系间进行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采用了10株以上无性系间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进行对照,减少了抗性强弱无性系两极分化,抗性能力中等的无性系相应增多,在选拔植株营建抗性种子园过程中应给予重视,尽量选择接种测定数量较多的高抗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香榧实生大苗嫁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径3~4cm的实生香榧大苗为砧木、‘细榧’等品种为接穗,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接穗类型及是否剪砧、是否采取防晒措施对香榧新梢生长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贴枝接和劈接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0.58%和76.67%,达到5%显著水平,贴枝接的新梢抽生数、新梢个数、新梢生长量也略高于劈接;2月29日(2012年)至3月22日嫁接,嫁接成活率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新梢生长量随嫁接时间推迟而减小;1年生新梢上段和半木质化嫩梢作接穗的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1年生接穗粗度对嫁接成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但接穗越粗,新梢生长量越大,1年生枝条下段和2年生接穗嫁接成活率较低;第1年不剪砧的嫁接成活率高于剪砧,但剪砧新梢生长量大于不剪砧;对嫁接枝用箬叶包扎进行防晒对提高嫁接成活率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红松嫁接苗产量和质量,在本溪地区进行了不同嫁接时间和不同砧木嫁接部位对红松嫁接成活率及接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4月初嫁接成活率、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92.53%和20.89 cm。砧木嫁接部位以主枝顶芽处嫁接成活率和接穗年生长量最高,分别为91.57%和22.3 cm。研究结果为类似气候地区红松嫁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板栗芽苗砧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前的板栗嫁接多采用一年生实生苗作砧木嫁接,作者尝试了一种用板栗芽苗嫁接的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板栗芽苗砧嫁接可缩短板栗嫁接苗培育周期,节约育苗地和时间,成活率高达95%,成本低,效益高,技术实用。  相似文献   

12.
薄壳山核桃砧木不同处理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薄壳山核桃进行大田本砧嫁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砧木进行断根处理,控制伤流是提高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采用挖骨皮接,容器苗断根并短截处理嫁接保存率达74.2%,3-0苗断根移栽并短截处理嫁接保存率72.5%。砧木的断根程度对嫁接苗当年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顺序依次为移植苗铲根断根容器苗断根移栽苗,2-1移植苗铲根并短截处理的嫁接苗生长量平均达到77.34 cm。砧木粗度对嫁接苗当年生长量也有较大影响,砧木地径40-50 mm嫁接苗当年生长量最大为34.09 cm。  相似文献   

13.
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试验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扦插苗造林成活率、幼林生长量、生物量、树冠结构与根系分布等性状的测试表明:3树种扦插苗造林的林木生长与实生苗造林一样,仍然显示速生高产的性状。其中马尾松对比试验表明,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5年生林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实生苗造林分别提高27 5%、14 1%、30 1%、85 7%。说明3树种利用扦插苗造林,发展短周期速生高产无性系林业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腾冲红花油茶嫁接成活率低、成本高和大规模产业化苗木培育问题,总结出采用芽苗作砧木和半木质化枝条作接穗的嫁接苗培育技术,嫁接成活率可达到80%以上,且能够形成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5.
德宏州油茶芽砧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尚未木质化的芽苗为砧木,半木质化的树枝为接穗,在芒市城郊的德宏州林业局中心苗圃进行油茶芽砧嫁接试验.文章重点介绍了砧木培育、接穗采集、嫁接、栽植等芽砧嫁接技术以及嫁接后的管理技术.观察结果表明,用保鲜膜包扎不伤砧木,保湿性好,嫁接口愈合快,成活率高,降低了嫁接和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6.
澳洲坚果芽砧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出土或出土未展叶的芽苗作砧木,保留1片完整叶的半木质化绿枝作接穗,进行澳洲坚果芽砧嫁接育苗试验,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并从嫁接前准备、嫁接、嫁接后的管理、定植、芽砧嫁接苗的推广应用价值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芽苗和1 a苗为砧木,进行单砧和双砧嫁接试验,研究了不同砧木类型对嫁接成活的影响、菌根化处理对不同砧木类型嫁接苗新梢生长、生物量、SPAD值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1 a幼砧嫁接成活率高达91.1%,愈合快,显著优于芽砧嫁接,但双芽砧显著优于单芽砧嫁接。(2)双芽砧嫁接苗新梢生长量与SPAD值最大,生物量亦与1 a砧嫁接苗相当。(3)菌根化处理后三种砧木类型嫁接苗的形态指标均有提高。(4)不同处理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以菌根化双芽砧嫁接苗(24.86μmol·m-2s-1)最大。(5)芽砧嫁接苗水分利用效率RWUE显著高于1 a砧嫁接苗,菌根化嫁接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无菌根嫁接苗。  相似文献   

18.
以马尾松为砧木的雪松嫁接技术试验表明:选用木质化程度高、生长健壮的马尾松1年生苗作砧木,基径以0.3~0.4 cm为宜;接穗为雪松1年生枝条,长度以10 cm、粗度以0.2~0.3 cm为宜;砧木与接穗粗度比例为1∶0.7;用形成层贴接法嫁接于砧木苗干基部6 cm范围内。试验共嫁接4 334株,成活率达85%。当年新梢生长50 cm,3年生苗高在2 m以上。  相似文献   

19.
对半枫荷塑料大棚内嫁接育苗试验的结果表明,当年用休眠芽嫁接,翌年6月嫁接成活率可达95.07%,平均接穗高67.33 cm,平均接穗茎粗0.54 cm。砧木以3年生半枫荷I级侧枝为好,嫁接成活率、生长量、保存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砧木切干高度对成活率和生长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大量处于荒废、衰老的油茶低产林分中的油茶大砧嫁接茶花的培育试验,调查其砧木母本成活率、接穗成活率、接头成活率、茶花成形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山地油茶在山嫁接茶花,运用先进的根处理技术,砧木母本成活率高,接穗成活率达85%以上,接头成活率达90%以上,茶花成形率达90%以上,接穗成活后生长迅速,比油茶直接移植嫁接生长量高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