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素是昆虫信息交流和信号传递的“化学语言”,能调节和控制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变化。从本质上来讲,昆虫信息素就是有机化合物,不同昆虫的信息素在结构和成分配比等方面存在差异。昆虫信息素种类众多,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释放信息素和启动信息素;根据发挥的功能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标记信息素等。它们通过接收者的化学感受系统被识别和接收,过程十分复杂。目前,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生物监控和保护以及促进昆虫授粉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昆虫信息素,该文从昆虫信息素结构差异和演化过程、分类和功能、传播和感知方式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综述,并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昆虫类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昆虫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无毒、不伤害天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天然信息素的高挥发性和在空气快速氧化以及合成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与天然信息素相比,昆虫类信息素具有更好的物理、化学和毒理性等优点,可以弥补天然信息素的不足,现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本研究对昆虫类信息素的概念与类型、研发与合成、特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利用昆虫类信息素在害虫综合治理上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农药中,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种类最多,研究最为详细。其中,直链鳞翅目信息素类别包含了大部分常见的、已知的信息素,并且国内外登记的信息素农药产品大多数活性成分均属于直链鳞翅目信息素。直链鳞翅目信息素具有低毒性、低暴露的特性,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大大减少对于直链鳞翅目信息素的登记数据需求。欧盟作为有着较丰富信息素农药管理经验的国际组织,对直链鳞翅目信息素的登记和监管制定了完善的法规和细则。本文整理并概述了直链鳞翅目信息素特点、欧盟对该类信息素的批准登记活性成分以及相关管理政策,同时整理了我国信息素农药的登记情况及要求,旨在为直链鳞翅目信息素的进一步研究应用和登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含氟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氟原子取代性信息素上的氢原子,能够影响天然性信息素的化学、生物学和物理性质。氟原子的取代位点一般分为烷基链取代、双键取代和极性基团取代3类。含氟昆虫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具有增效、激活、拮抗、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害虫的预报和综合防治上具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昆虫性信息素含氟取代物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红火蚁的危害特征,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红火蚁防治的主要方法,对利用化学信息素类物质防治红火蚁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借鉴化学信息素在其他害虫防治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化学信息素在红火蚁防治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红火蚁相关信息素的特点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介绍了相关化学信息素的合成方法,揭示了信息素类物质在红火蚁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 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 具有适应能力强和寄主广泛的特点, 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醛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和调控过程, 是目前研究较早也较为透彻的一类性信息素。本研究概述了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组分和功能, 生物合成时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机制, 以及性信息素前体的生成和特异性组分的碳链修饰过程, 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旨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进口木材除害处理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外来有害生物监测体系进行探索,提出运用测报监测、信息素监测、人工调查三者有机结合的监测方法,形成处理区及其周边有害生物动态信息和外来有害生物信息,二者比较分析,可判断是否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8.
昆虫信息素的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信息素的应用范围、效果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对信息素生态学缺乏深入了解。本文以蛾类昆虫为例着重介绍了影响性信息素释放和接收的10大生态因子,即:蛾龄、同种信息素、交配、寄主植物、病原微生物、温度、日照长度、光强、相对湿度及风速。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金属片研发了小菜蛾性信息素控释装置。室内测试表明,这些装置可实现小菜蛾性信息素的控制释放;田间测试结果表明,在本控释装置与未加任何控释装置的常规信息素释放的诱捕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控释装置减少了性信息素的白天无效释放,延长了性信息素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0.
蒋小龙 《植物检疫》1993,7(1):17-21
谷象 Sitophilus granarius L.对不同浓度信息素和植物油的反应被测试。冷榨未精炼麦芽油、能量油、燕麦油有较强的诱虫性。(R~*,S~*)—1—乙基丙基2—甲基—3—羟基戊酸对谷象有聚集反应,而高浓度诱性降低。在瓦楞纸诱捕器中,信息素与有诱性的植物油结合,诱虫性优于信息素或植物油。  相似文献   

11.
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害虫抗药性急剧增强,应用性信息素已成为综合治理害虫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在虫情预测、诱杀防治、迷向防治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蓟马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蓟马是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常见的重要害虫,其通过直接取食和间接传播病毒给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应用蓟马信息素是蓟马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蓟马产生的信息化学物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已报道的蓟马肛门分泌物的化学组分及其功能,介绍了已鉴定的蓟马报警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接触信息素和抑性欲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分泌部位、作用功能和合成方法,讨论了信息素在蓟马害虫防控中的应用潜能,并展望了目前蓟马信息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蓟马害虫信息素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性信息素是蛾类昆虫通讯的关键信号分子,其生物合成机制已在家蚕Bombyx mori、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等蛾类中明确了,但其负向调控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探索了Harelish基因在棉铃虫雌蛾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arelish基因在棉铃虫雌蛾中肠、表皮、脑、触角、脂肪体、肌肉和性信息素腺体等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羽化后随着性信息素生物的合成和释放而高丰度表达。基于RNAi降低Harelish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后,其性信息素含量和钙调磷酸酶活性均显著上升,表明Harelish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活性负向调控了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为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的终止信号为分子靶标来防控害虫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松叶蜂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性信息素产生、化学组成、雄蜂林间反应、信息素生物学与种群动态,以及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等方面扼要地介绍了松叶峰性信息素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及分泌节律、性信息素受体及结合蛋白、性信息素的结构及组成特点、近缘种相似性及种内变异等方面综述了螟蛾总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蚜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蚜虫性信息素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蚜虫性信息素对蚜虫及其天敌行为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性信息素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 ,抗药性发展很快而难以防治 ,应用性信息素是综合治理小菜蛾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小菜蛾性信息素的鉴定、性信息素的分泌部位及感受部位、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方法和应用技术 ,以及小菜蛾性信息素应用时所受影响因子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于2010年在山西阳高县和浑源县杏园分别进行了性信息素监测食心虫成虫发生期试验和采用埋茧法调查桃小食心虫出蛰期试验,并根据性信息素监测结果对杏园施药时期进行了指导.结果表明,利用食心虫性信息素可以准确地监测杏园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其监测到的成虫发生期与采用埋茧法调查食心虫的出蛰期相吻合;用性信息素监测结果指导杏园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迷向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部分中稻开展了信越二化螟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并且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剂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螟害率都控制在防治标准(1%以下)以内,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都达90%以上,其中迷向性信息素区防效为91.11%,迷向性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区防效达95.56%,比纽康诱杀型性诱剂配合化...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