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个体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入手,对生态因子作用原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总结,阐述了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规律性与普遍联系哲学观点之间的融合、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与"不违农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汇、最小因子法则与"木桶效应"的相容性,并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发挥生态学课程的育人和思政教育功能,实现了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政融合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采脂量的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6年来的马尾松收脂量,结合生态因子、树体因子、采脂间隔期、采脂负荷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产脂量与温度、树高、胸径等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态因子中以气温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树体因子中以树龄的影响最大,降雨、土壤、地形等因子对采脂量也有影响,这些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作用是综合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因子对苹果着红色的生态生理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主要生态因子对苹果着红色的生态生理效应的重要研究进展。侧重介绍了光、温度、水、地形、土壤、人为等生态因子对苹果着红色的生态反应、生理效应和调控机制;归纳了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和生态因子对苹果着红色机制的图示;提出了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背飞虱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方法,采用同步的室内实验种群试验,田间笼罩实验种群调查和自然种群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抗性”,“其他”,“捕食”作用分解开来;采用饲养观察方法,解决了统计螯蜂寄生致死作用的时滞效应问题,实现了对主要生态因子作用的定量分解。由此组建按作用因子组配的自然种群生命表,便于分析自然种群消长机制和评价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在露地条件下对不同嫁接组合红星和金冠苹果树枝条、叶片、果实水势与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关系分析表明:影响苹果树枝条、叶片、果实水势日变化的生态因子中,相对湿度、温度辐射照度是主要影响因子,且相对湿度和温度对苹果树水势的作用相对高于辐射照度;不同嫁接组合苹果树各器官水势日变化趋势一致,但其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苹果品质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阐述了苹果区划的生态因子指标体系和区划方法,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和地形)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生态因子与苹果品质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及各生态因子的最佳取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林(草)生态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生态退化和治理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为黄土高原植被修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生态恢复的相关原则、方法与理论,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退化形成与治理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与干扰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生态退化机理,并对该模型进行初步验证。【结果】通过构建黄土高原生态退化的因子触发-响应机制模型,认为黄土高原本身维持生态系统自我发展的主导力脆弱,系统演变过程受干扰因子作用而偏离生态演替顶级的趋势提前。严重退化的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通过适时、适宜的人为设计,可使治理措施与生态系统产生良性触发,促进植被的正向演替,将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措施总体上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处于良性触发态势,明显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但良性触发的主导因子是封山禁牧,人工造林短期内由于耗竭土壤水分、生物多样性低等原因而处于恶性触发态。【结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干扰因子"的响应机制,使治理措施与生态系统产生良性触发,充分发挥封山禁牧的良性触发作用,以修复退化的生态环境、减小人工造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土壤酶在土壤生态中的作用,并从土壤酶活性的层面为研究烟区土壤生态质量、改良烟区土壤提供依据,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南阳烟区有代表性的13个取样点的4类土壤酶活性及与其他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指标是土壤生态因子中仅次于有机质方面综合指标的重要指标,其作为第2主成分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17.860%;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土壤C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对土壤生态因子有表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著名的脆弱生态区,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生态因子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各种生态问题突出,区域差异尤为明显,制约着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本文以桂西北河池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分析研究区的脆弱生态特征和主要生态因子入手,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相关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来确定指标和权重,以算得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为基础,把河池地区划分为轻度脆弱类型、中度脆弱类型区、强度脆弱类型和极强度脆弱类型四种生态类型,针对各生态脆弱类型的特征进行空间差异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作为研究区,对宁夏生态移民新村村民的人居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生态移民人居质量的因素,为生态移民工程后续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运用GIS与RS技术,选择地形、土地、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因子,以30 m×30 m栅格为基本单元,在评价单因子人居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探讨宁夏生态移民新村自然适宜性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宁夏境内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标准化后值介于0~100。地被情况、水域和海拔因子制约着宁夏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且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②生态移民新村明显集中分布于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在该区域边缘地带呈包围态势安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