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创制甜糯基因双隐性玉米自交系,了解甜糯基因双隐性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甜糯玉米育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1份甜玉米Zea mays ssp. saccharata骨干自交系(M01)和3份糯玉米Z. mays var. ceratina自交系(L33、L35和L38)为材料,用与糯玉米隐性基因wx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F2代得到甜糯双隐性玉米材料,连续自交,F4代得到11个纯合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检测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乳熟期籽粒果皮厚度,并与对应的甜、糯玉米亲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wx基因紧密连锁的引物phi061在甜、糯玉米亲本间扩增出清晰且呈共显性的条带,可在F2代作为糯质基因的前景选择标记。11份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材料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平均为12.27%,比甜玉米亲本高2.55%,远高于糯玉米亲本;淀粉质量分数平均为19.73%,比甜玉米亲本低3.77%,远低于糯玉米亲本;乳熟期籽粒冠部和背胚部果皮厚度均介于对应的杂交亲本之间。【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创制甜糯纯合双隐性玉米材料,其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甜质亲本,淀粉含量低于甜质亲本,果皮厚度介于双亲之间。  相似文献   

2.
延农黑稻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个果皮颜色不同的延农黑稻和延农黑糯与2个白米品种配制成7个杂交组合,观察了其F1、F2、BF1单株的籽粒果皮颜色.结果表明,黑稻果皮受2个遗传系统的控制,有色对无色的遗传受单基因的控制,属于质量性状的遗传;有色果皮单株之间深浅不一的颜色差异受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的遗传.所以,在黑稻杂交选育中,要选配果皮颜色深、黑的亲本和综合性状优良的白米品种杂交,在其杂种分离世代中根据育种目标早代选择颜色深的个体,连续加代,到高世代结合营养品质分析,才能获得优质、高产、抗性强的黑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鲜食型糯玉米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为选育优质、高产的鲜食糯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Ⅳ,以8个糯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对其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糯玉米果皮厚度表现出一定的负向超亲优势,支链淀粉含量的杂种优势较弱,表现近低亲遗传;糯玉米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异既有加性基因作用,也有非加性基因作用;8个糯玉米亲本果皮厚度的GCA值大小为N7N23N34N46N28N4N8N27,支链淀粉含量的GCA值大小为N23N7N28N27N34N8N4N46;果皮厚度的广义遗传力较高(90.53%),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N8、N27是选育薄皮糯玉米的理想亲本,N23是选育高支链淀粉含量糯玉米的理想亲本。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皮厚度与雄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行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株高、穗位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雄穗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支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利用杂种优势可以选育果皮较薄的糯玉米杂交组合;通过分析亲本和组合的配合力效应及方差,可以对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果皮厚度和支链淀粉含量与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性显著,可以提高糯玉米品质育种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亲本、F1、F2及回交世代资料分析了地上节数的遗传表现、世代相关和各类基因效应估值.结果表明.F1代接近中亲值,F2代大多介于双亲之间,世代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在该性状的遗传控制中,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效应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5.
应用SSR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都是优质食品和优质饲料来源。由于其优良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大部分糯玉米在亚洲地区被作为食物消费,优质蛋白玉米则主要作为饲料。但是,当前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遗传育种因其狭窄的遗传种质基础而发展缓慢。为创造一种兼具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优良特性的玉米类型,并探索一条能同时拓宽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以满足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和生产需要,通过以2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4个糯玉米自交系杂交获得的4个杂交组合为基础材料,利用传统育种技术辅以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了18个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这些自交系大部分在氨基酸总含量、赖氨酸含量上都高于血缘亲本,并具有优良的抗病性、胚乳硬度和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距离分析、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根据70个甜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估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又估算了由其中42个自交系间随机组配的89个杂交组合F1代小区产量、含糖量的杂种优势。选用8份遗传差异较大的甜玉米自交系做亲本,按Grifing方法1进行配制组合,估算了青穗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并对D与Hc、SCA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表明:F1代产量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而F1代品质性状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与产量的特殊配合力间呈五次曲线关系,而遗传距离与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间无确定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具有稳定性;遗传距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因此,可以根据亲本间数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差异———遗传距离预测甜玉米杂种一代的产量优势,估算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糯玉米果皮厚度和皮渣率的遗传特性及其二者的相关关系,以4个糯玉米自交系(w1~w4)为母本、6个糯玉米自交系(w5~w10)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糯玉米果皮厚度和皮渣率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其二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w1和w6的果皮厚度和皮渣率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较低,可利用价值高;糯玉米果皮厚度和皮渣率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分别为93.26%和80.62%),而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分别为33.61%和31.30%),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果皮厚度与皮渣率的相关系数为0.43,虽然呈显著正相关,但线性拟合程度较低。该研究结果为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果皮厚度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甜玉米果皮厚度的遗传模式,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果皮厚度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4和T19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果皮厚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果皮厚度的最适遗传模型为D-2,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率大于相应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B1、B2、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9.65%,55.17%和65.2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7.84%,41.40%和32.65%,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27.186 4,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0.289 5,显性效应值为5.742 3。【结论】甜玉米果皮厚度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育种中既要重视利用主基因,也要考虑多基因对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油用向日葵(HA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药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  相似文献   

10.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籽粒密度和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和百粒重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和创新糯玉米种质资源,优化育种基础群体,选育优良自交系,为高产优质单交种的育成提供保证。[方法]介绍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主要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探讨其应用推广价值。[结果]通过直接从糯质基础群体选系,使产量和优良糯性品质等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结合,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分离小群体"选系的育种方法,聚合了多品种优良基因,成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及其"通系5类群",这种育种方法是对轮回选择改良群体概念的拓展和补充。[结论]以通系5及其衍生系为亲本,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这些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8个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与世代平均数设计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的F1、F2、BC1以及BC2世代种子以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于室内接种黄曲霉菌。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效应都是重要的,某些组合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抗性的基因显隐性可能因组合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33个糯玉米自交系遗传主成分和距离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对33个糯玉米自交系的数量性状进行遗传主成分分析,初步认为自交系遗传主成分与它的一般配合力有一定的联系,并初步提出评选糯玉米自交系优劣的遗传主成分标准。测定33个糯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共528个,最小为0.51,最大是11.5,2.1~6.0的占84.8%。根据遗传距离,将33个糯玉米自交系聚为17类,其类间距离大于类内距离。糯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小与地理差异、亲缘关系无必然联系,同一品种自交后代选育出的姊妹系间也可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糯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糯玉米杂种F#-1单株粒重平均优势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03**。  相似文献   

14.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育种上,选育其有较高产量的玉米杂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玉米自交系间杂交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方法,新的优良杂交种除有较高产量水平外,其亲本自交系也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产量。提高繁殖亲本及杂交种制种产量,降低度种子成本,以利于新品种快速推广应用。因此,近年来围内外玉米育种专家越来越重视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性状间关系的研究,并对指导育种工作起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结合多年玉米育种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玉米育种专家的共识,对高产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鉴定,依据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经分析鉴定,确定高产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方法,以期为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8个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与世代平均数设计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的F1,F2,BC1以及BC2世代种子以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于室内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Link)。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效应都是重要的。某些组合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抗性的基因显隐性可能因组合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7.
对两个籼粳交组合的F1、F2、B1F1及亲本进行花药培养力和后代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籼粳交花药培养力与亲本呈正相关,单交,回交及各世代培养力顺序为:B1F1〉F2〉F1;(2)籼粳交花培产生的二倍体花粉植株约86%是纯合的;花培后代不仅具有与相应常规后代同样丰富的遗传类型,而且使某些隐性基因在早代得以充分表达;(3)统计分析了花培与常规后代各主要性状的差异,其中B1F1H2较B1F2、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糯玉米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利用19对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32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位点可检测到2~7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4.21个。通过NTSYS聚类分析方法,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3处将32份糯玉米自交系划分为6个类群,分别包含3份、2份、11份、11份、2份和3份,其中亲缘关系较近的白糯6和突变体N17聚在了一起,3个杂交种(郑黄糯2号、石彩糯和京科糯)的父母本被划分在不同的类群中,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亲本种质的遗传差异与玉米杂种优势的关系,为玉米育种和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4个灿粳交组合P,F1,F2世代米粒垩白度的遗传研究表明,垩白度在杂交F1代多偏向小植亲本,F2出现大量超低新和超高亲分离,呈连续的多峰分布,广义遗传力49.6%-61.8%。米粒垩白度与主要产量性状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籼粳杂交改良稻米垩白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Griffing方法Ⅰ研究了10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两组完全双列杂交后代株高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加性和显性效应对株高的遗传控制都是重要的,但加性方差大于显性方差,表明我们所选用的材料杂种后代的株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双亲株高的影响。同时,株高的反交效应明显,即细胞质基因参与了对株高的控制,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予以重视。经Wr对Vr的回归分析表明,上位性效应不是主要的。由于Wri+Vri与Yri的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控制株高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且至少受两组显性基因控制。对杂种F1代株高进行预测分析表明,F1株高主要受高植亲本所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