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菜用甘薯进行引种,并通过栽培试验观察其地上部生长情况、茎尖产量、茎尖食味等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郑州市栽培的菜用甘薯,对筛选出的菜用甘薯进行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筛选合适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2.
茎尖菜用甘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茎尖菜用甘薯的营养价值、生产品种、栽培模式、生产管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现状。在栽培模式上,茎尖菜用甘薯既可垄作也可畦作,既有露地也有保护地设施栽培等多种形式并存,传统栽培方式仍占主导地位。茎尖菜用甘薯产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开发前景。应加强优质专用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及保鲜储藏和加工利用等环节的工作,尤其要突破传统栽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甘薯菜用茎尖生产工厂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甘薯茎尖常规营养成分,并且与两种野菜和两种蔬菜常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菜用甘薯茎尖营养成分中除总糖含量较低外,其他成分含量较芹菜、菠菜及马齿苋、苋菜都高,只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和苋菜几乎一样。可见,菜用甘薯茎尖是一种优良的营养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7种菜用甘薯茎尖进行感官评定,并对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C、叶绿素和矿物元素等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作为菜用的特点、营养和前景.[结果]分析表明,7种甘薯茎尖外观均符合菜用要求,不同品种甘薯茎尖的食用感官综合评分差异较大,广菜薯1号和台农71号的食用感官评价最优.7种菜用甘薯叶中,叶绿素含量在0.207 ~ 2.662 mg/g;维生素C含量在190.0 ~400.0 mg/kg;粗蛋白含量范围为32.38 ~41.14g/kg;总脂肪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广菜薯1号”(5.2 g/kg);镁、钾、钠、锰、铜、铁等矿物元素含量绝大多数高于甘薯茎块和常见蔬菜.[结论]研究可为不同品种菜用甘薯茎尖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7个不同品种的甘薯茎尖进行了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并且与常见蔬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甘薯茎尖的营养成分齐全,除总糖含量较低外,其它成分含量均较常见蔬菜要高;微量元素含量绝大多数比常见蔬菜含量要高,尤其是Mg、Mn、Fe和Zn,这为甘薯茎尖的菜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菜用型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庭辉  余德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0-100,102
以菜用型甘薯日本川山紫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薯茎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季节栽插的甘薯茎尖生长情况及管理方式。结果表明:菜用型甘薯以春季扦插的茎尖产量最高,可采摘期最长,质量最好;其次是夏季扦插的,而以秋季扦插的最差。生产菜用茎尖的甘薯与食用块根的甘薯相比,在栽培方式、浇灌、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均不相同,为了提高甘薯茎尖的产量和质量,宜采用大棚育苗,提早扦插,保肥保水,控制甘薯藤蔓生长趋势和生长数量。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和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3个菜用甘薯品种(莆薯53、广菜薯5号和福薯18),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下,供试的3个菜用甘薯品种均在管道营养液栽培条件下茎尖产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高,硝态氮含量最低。总体上,在屋顶农业中使用管道营养液栽培种植福薯18有利于提高茎尖产量并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8.
茎尖菜用甘薯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茎尖菜用甘薯以食用地上部嫩梢为主,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1年可长达6个月供应市场,单位面积产量高,价格高,经济效益好.对南京地区茎尖菜用甘薯的特征特性、品种选择、栽培措施、适时采摘、越冬保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合湖南省推广栽培的菜用甘薯新品种。[方法]对引进及自选的10个菜用品种甘薯茎尖产量以及薯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 CH-3、ZC-1的茎尖产量较高;福薯7-6、47129是较为耐采摘的品种。[结论] CH-3、ZC-1可作为菜用甘薯品种在湖南省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菜用甘薯的特性·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天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76-1176,1178
菜用甘薯的茎尖嫩叶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等 ,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并具有防癌、抑癌之功效 ,是一种新型的保健蔬菜。笔者通过对菜用甘薯主要特性的分析 ,提出了菜用甘薯的栽培技术及其综合利用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菜用甘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