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以群落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稳定性测定方面,选择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整地方式下的草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恢复的天然草地群落进行对比研究,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鱼鳞坑整地植物群落相对稳定性较高,而天然封育草地的相对稳定性较低,主要是生境条件的不同影响了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最终可知草地植物群落都处在一种相对不稳定的恢复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国南方喀斯特石砾区域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改良草地的效果及适宜方法。【方法】以东非狼尾草改良草地和未改良的天然草地为对象,定量分析了东非狼尾草改良和未改良草地的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草土养分及群落稳定性特征。【结果】植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活物质、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比例均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而非播种禾草和其他植物地上生物量比例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牧草氮和磷含量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而牧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群落植物物种Raunkiaer频度图呈典型反"J"形,群落趋于相对稳定阶段。【结论】东非狼尾草改良石砾区域草地的效果较好,可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石质区域天然草地改良提供一种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退化高寒干旱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高寒干旱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退化程度的加剧,放牧草地的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植被群落多样性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长期的放牧利用过程中,草地群落的优势物种由原始的赖草、早熟禾逐渐演变为紫花针茅,其伴生种也发生了明显的相互更替。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都明显的随之降低,而群落的优势度逐步增大。而围栏封育的草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低于适度放牧利用的草地。因而,对于高寒干旱草地,适度的放牧利用有利于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高,过度放牧势必导致植被群落的逆向演替,长期的围栏封育并不利于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生境中的鸟类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于2001-2005年5-6月(除2003年),应用样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8种主要生境类型中夏季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这8 种生境类型中鸟类的物种多样性、鸟类的群落组成、群落间的相似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在红花尔基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鸟类群落的组成种数在11~24种,芦苇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多24种,苔草湿地生境中鸟类种数最少11种.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35~2.49,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9,草地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35.鸟类群落匀度指数在0.54~0.89,林间草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0.89,而草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为0.54.鸟类群落之间的相似度指数在0~0.611,森林火烧迹地与天然樟子松林的鸟类群落相似度指数低于森林火烧迹地与灌草地的鸟类群落相似度指数,表明森林火烧改变了森林的鸟类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诱捕法于2018年5~9月对高山栎灌丛、高山栎灌丛林牧交错地带(林牧交错地带)、天然草地、人工种植草地4种典型植被类型进行地表节肢动物调查,分析其相对多度、类群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及相似性指数S-rensen和Cody。【结果】1)西藏东南部不同植被群落之间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有较大差异。天然草地具有最多的节肢动物科类群数,地表节肢动物有77科,动物数占全部采集样数的32.36%;其次是林牧交错地带,地表节肢动物有75科,动物数占全部采集样数的32.77%;类群相对较少的是高山栎灌丛和人工草地,分别为59和55科,动物数分别占全部采集样数的9.27%和25.60%;高山栎灌丛采集到的动物数量最少,且不同类群间差异较大。2)类群丰富度天然草地最高,人工草地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天然草地最高,高山栎灌丛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山栎灌丛最低,天然草地最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高山栎灌丛最高,林牧交错地带最低。3)S-rensen相似性指数最高值出现在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之间,高山栎灌丛与人工草地的S-rensen相似性指数和人工草地与林牧交错地带的接近,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的S-rensen相似性指数和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接近。高山栎灌丛与天然草地的Cody相似性指数最高,其次是林牧交错地带与天然草地;高山栎灌丛与林牧交错地带、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的Cody指数最小。【结论】西藏东南部植被类型、环境、干扰程度均对地表节肢动物有较大影响。林牧交错地带是高山栎灌丛与天然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天然草地是林牧交错地带与人工草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但在演替过程中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松嫩平原典型盐碱化草地及其毗邻的羊草草原以及二者群落交错区3个生境进行物种、群落特征调查,采用以二元数据为基础的β多样性指数,对植被物种更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境中盐碱化草地的β多样性最大,羊草草原最小,盐碱化草地物种替代速率最快;3个生境中盐碱化草地和交错带群落间β多样性最小,物种的相似性最大;盐碱化草地和羊草草原的β多样性最大,物种相似性最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不能说明盐碱化草地和毗邻羊草草原在群落发生学上的关系,但在物种相似性上可以看出盐碱化草地的杂草、毒草及一年生禾本科植被的入侵对羊草草原的稳定及生产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将呼伦贝尔羊草草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草地退化程度分别设置围封草地(对照)、轻度放牧草地、中度放牧草地和重度放牧草地4个样地,对其群落数量特征分析、并且将凋落物量与群落高度、群落盖度、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围封草地、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4个样地中,中度放牧时群落物种数最大;群落密度在重度放牧样地中最高。当放牧强度增大时,群落高度、群落盖度都相应减少;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凋落物量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凋落物的量与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凋落物的量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燕沟流域选取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其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重建途径(自然恢复、人工恢复、自然和人工恢复)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灌木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大,天然草本群落与人工乔木林群落接近,人工灌木林群落最小;影响人工乔木林和灌木林群落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植物物种种源、植物自身因素(初植密度)和人为因素(破坏、放牧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为退化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区退化草地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并分析生态经济类群及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草地中优势种紫花针茅被小型禾草溚草取代;高寒草原退化标志植物天山赖草、绢毛委陵菜等杂类草重要值增加;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群落内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50%(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导致草地质量和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放牧干扰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放牧干扰是改变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东祁连山高寒草地放牧干扰梯度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过程中,牲畜的啃食、践踏等作用干扰了草地环境,改变了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使群落类型和种群组成与分布发生变化,物种优势地位发生更替,从而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群落丰富度逐渐下降。多样性指数在中牧或重牧阶段达最大值,过牧阶段也较高,略有所增加, 主要是由于群落均匀度的增加。生活型功能群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常见现象,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进化和演变的外在驱动力。其利弊取决于干扰本身的性质、强度以及草地群落的结构特征,适度的放牧干扰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李金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362-3363,3688
[目的]探讨草地退化过程中群落主要植物生态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青海省乌兰县不同退化程度的紫花针茅型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位理论研究不同退化程度对天然草地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影响。[结果]随着天然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总生态位宽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位重叠值略有减少。[结论]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天然草地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其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导致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植被单一,沙漠化等生态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平衡以及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已成为西部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之首,每年给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几十亿元。本文就中国西部天然草地疯草研究历史、种类与生态分布、毒性灾害状况、毒性成分与毒性机理、灾害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疯草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对认识疯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和疯草灾害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re have be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on grassland ecology in China, involving the classic ecology concepts or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ble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grassland conservation or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Research on grassland species adaptation and resistanc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foraging behavior, and bio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ability. (2) Research on managed grassland ecosystems (grassland grazing ecology) including grazing effects on grassland ecosystem function and foraging behavior by large herbivores. (3)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grassland processes and functioning. (4) Applied research on grassland restoration an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s such a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re have been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grassland ecology, including the functions of ecosystem biodiversity,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mechanisms affecting grassland community stability, grazing regul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Grassland ecologists have succeeded in making these advances through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Nevertheless,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the grassland ecology research,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of grassland spatial processes, grassland grazing and multi-functionality, integrated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cross grassland areas,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grassl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以云南省永胜县内干热河谷地区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设置的围栏封育区和对照区内,对植物的盖度、密度、频度、高度以、地上生物量及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明显变化,盖度总体变化趋势为:轻度退化围栏封育区>轻度退化对照区>重度退化围栏封育区>重度退化对照区。群落多样性总体表现同盖度的表现一样。群落均匀度指数、丰富度基本上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围栏封育区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分布在各层的植物根量越来越少,地下根系具有浅层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战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县域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机理以及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和措施效应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对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进行探讨,系统地阐述了目前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①在我国的草原区域布局上,应实行分类建设和分类管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基本草地等各种类型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的级别;②如何确定草原地区县尤其是牧区县的发展定位是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③在3个界面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系统耦合是目前草地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研究的重点;④以工程推进草原建设是取得良好效益的科学之策,如何科学地结合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模式将会极大地促进草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几种AMF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及近年来应用较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综述这些方法在AMF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在AMF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应将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效结合,更好地揭示自然生态系统中AMF的多样性及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维持家畜放牧是其最重要的生态学功能之一。目前关于AM真菌—宿主植物—草食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其中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以及草食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有关AM真菌对宿主植物与草食动物的互作研究尚待加强。基于此,本文从AM真菌介导植物对放牧行为响应的角度,围绕AM真菌对放牧行为影响下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其机制、植物形态的可塑性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等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AM真菌—宿主植物—草食动物之间的多重作用关系进行阐述,完善草食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阐明放牧草地退化的机理,了解AM真菌在植物放牧响应中的作用,为放牧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天然草地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度放牧干扰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天相  刘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67-6568,6612
综述了不同放牧强度干扰下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超载放牧干扰下草地严重退化;禁牧、轻度干扰的围栏草地,生物多样性也不高;而中度放牧却促进了草地的生长,草地产量、质量和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轻、中度退化草地,应提倡中(适)度放牧干扰,以促进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9.
对退化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植被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其恢复过程、机理、探讨恢复的限制因子和进一步制定快速、低投入生态恢复措施的基础。通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退化草原的恢复过程研究可知,在退化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高度上升;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降低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明显增长后趋于平缓稍微有所下降,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减少,这一变化与该区草原植被特征及人为干扰活动有关。即在禁牧初期,一些一、二年生植物的侵入,以及退化群落中建群种、优势种得以优先恢复,所以植物群落各特征都呈增长趋势;而随着禁牧年限的增长,草原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各植被生态特征变化都呈平稳波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是判别干扰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生态学指标。研究不同刈割干扰下羊草草甸草原植物功能群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了解刈割干扰下草原功能群与多样性变化过程和机制,为退化割草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时空刈割配置为试验平台,于2014—2018年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即每年8月初),采用样方法对各个小区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分析一年一割(G1)、两年一割(G2)、漏割带10 m(G3)、漏割带5 m(G4)和对照(CK)处理下草甸草原群落功能群和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刈割时间和不同刈割处理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植物功能群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果】 研究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不同刈割制度下均为优势物种,但是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呈现出羊草重要值逐渐降低,退化指示物种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等重要值增加的趋势;两年一割处理下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草地早熟禾(Poa ratensis)等植物重要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一年一割和常年不刈割处理下草地植物禾本科和豆科植物重要值所占比例减少,以退化植物居多的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所占比例增加,在漏割带为10 m处理草地的豆科植物增加;刈割处理5年后,不同刈割制度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其中漏割带为10 m处理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5个刈割处理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不同,其中G3和G4处理草地的群落均匀度有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16%和5.8%,G1、G2和CK草地群落均匀度指数下降,其中G1下降最大(下降了1.8%),其次是CK(下降1.6%),G2草地下降最少。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分析表明经过5年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10 m处理的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功能群禾本科重要值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毛茛科和菊科重要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长期高频度刈割会导致草原退化,同样对草原长期不利用也会致使草原发生逆行演替;两年一割和漏割带为10 m的连年刈割均可以缓解群落中禾本科等优势植物比例下降,促进毛茛科植物比例增加;经过5年的不同刈割处理,漏割带为10 m的刈割处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所提高,即对草原进行适度刈割干扰(两年一割和漏割带10 m)有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