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天然绿色棉成熟纤维为材料,对纤维色素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光照、pH值调节、金属离子和氧化及还原剂对色素进行处理.[结果]自然光照射致色素提取液颜色随时间变化变浅.常温下色素易溶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难溶于极性大的溶剂.色素在pH5~9颜色稳定,Al3+、Fe3+、Cu2+、Fe2+、Ca2+离子导致色素颜色变化.耐氧化性和耐还原性处理前后色素溶液光谱扫描曲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光照、pH值、部分金属离子、还原剂及氧化剂影响色素稳定性,且为脂溶性色素.  相似文献   

2.
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及其性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材料,对果皮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色素的理化性质、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粉碎后以水为提取溶剂,按1 g∶30 mL的料液比,在40℃、超声功率为100 W的条件下提取20 min时色素提取得率最高;火龙果果皮色素pH值在5~9范围内颜色稳定,低于80℃时颜色变化不明显,高温会使色素变色;Ca~(2+)与色素生成沉淀,Fe~(3+)使色素溶液变色,Cu~(2+)使色素溶液褪色,SO2使色素褪色,碳水化合物对火龙果果皮色素无不良影响;火龙果果皮色素在饮料、酸奶、布丁中应用效果良好,而在面条和蛋糕中应用效果较差。本研究所获结果有望为火龙果果皮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甘氨酸螯合铜的合成条件。[方法]以甘氨酸为原料,对甘氨酸螯合铜的反应条件进行探讨,研究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液pH值较低时,产物吸光度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液pH值达到7以后,吸光度变化不明显,说明pH值为7时,反应进行完全;当反应温度低于50℃时,产物吸光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时间对反应影响不大,为了便于操作,选择反应时间30min。用有机溶剂沉淀法可制得高纯度的甘氨酸螯合铜,并可用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确认。[结论]确定了甘氨酸螯合铜合成的最佳条件:反应液pH值为7,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min。该反应条件下,甘氨酸螯合铜的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Mn、Mg、Fe、Cu、Zn、Co这6种金属元素对珍珠颜色的影响,选用产自同一养殖池塘的三角帆蚌,比较分析这6种金属元素在内壳色为深紫色、浅紫色和白色的三角帆蚌中分别培育的紫色和白色珍珠中的含量差异,并分析金属元素含量与珍珠L,a,b颜色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n、Mg、Fe、Co 4种金属元素在深紫色珍珠中均呈现最高含量,在白色珍珠中未检出Fe; Cu除了在三角帆蚌内壳色为浅紫色的珍珠中稍有体现之外,其余组均未检出;Zn在所有颜色珍珠中均未检测出。通过金属元素含量与珍珠颜色参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各颜色育珠蚌组中,所育珍珠的Fe含量均与dE值呈正相关(R~20.83),Mg含量均与L值呈负相关(R~20.80),Mn含量则均与a值呈正相关(R~20.64),仅在深色蚌组中发现,所育珍珠的Co含量与L值的负相关性最高(R~20.94)。进一步比较分析了深紫色、浅紫色和白色三角帆蚌不同部位外套膜以及间液的金属元素含量,深紫色蚌组不同位点外套膜Fe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号位点含量最高;不同壳色蚌的2号位点外套膜Mn、Co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白色蚌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深紫色蚌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在白色蚌组的间液中,Mg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淡水紫色珍珠的颜色深浅与Fe、Mg、Co、Mn含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杨木水染材和增强—染色复合改性材的颜色、耐水色牢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探讨增强改性树脂对复配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与水染材相比,增强—染色改性材颜色更均匀,色彩更鲜明,增强改性树脂对酸性染料的渗透和分散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2经沸水浸泡处理后,水染材褪色严重,增强—染色改性材的色差明显小于水染材,其耐水色牢度明显提高;3FTIR分析表明,在增强—染色复合改性过程中,树脂作为中间体,先与酸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再与木材组分反应,增强—染色改性材的耐水色牢度取决于树脂与染料的结合力及树脂的抗水流失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鱼鳞回收海产加工废水中虾青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鳞中含有吸附性能较强的羟基磷灰石,可利用鱼鳞对海产加工废水中的虾青素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鱼鳞、不同pH值、不同吸附溶剂、不同吸附方式对虾青素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羟基磷灰石含量较高的鲫鱼鱼鳞对虾青素的吸附效果优于鲤鱼鱼鳞;浸提液pH值从中性向碱性变化时,虾青素从鱼鳞上的解吸逐渐增强,pH值大于等于13时效果最为理想;丙酮:石油醚(1:1)混合试剂的浸提效果优于乙醇等常见有机溶剂;动态吸附效率优于静态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溶藻细菌A1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对青苔起到防除作用的。为进一步研究其防除机制,通过温度和pH值的单因素试验,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萃取以及活性物质粗提等试验探讨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1菌株溶藻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经过121℃处理后仍有很好的溶藻效果;发酵液的pH值分别调至2.0和4.0时,活性物质失活,而中碱性条件下活性物质防除青苔能力会增强;该活性物质不能被活性炭吸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石油醚和氯仿萃取后,该溶藻活性物质表现出强亲水性,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活性物质属于糖类。溶藻活性成分粗提结果表明,A1菌株分泌的活性成分应由多种溶藻活性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铁氰化钾比色法测定烟叶总糖含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测定试验中,设水浴时间4个水平(10、20、30、40 min),酸碱度4个水平(pH值为6.0、7.0、8.0、9.0),研究水浴时间和酸碱度对烟叶总糖测定的影响。[结果]烟叶总糖转化时水浴时间长短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总糖转化后溶液pH值在一定范围内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同一样品水浴10 min与另外3个处理总糖的测量值差异极显著(P<0.01)。总糖转化后将待测液pH值控制为6.0~9.0时,不同处理间所有样品总糖的测定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所有样品待测液pH值为9.0的总糖测量值均小于对应样品在pH值6.0、7.0、8.0时的测量值。[结论]烟叶总糖转化时间以80℃水浴10 min较为适宜,待测液pH值范围可控制为6.0~8.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pH及浓度对次氯酸钠除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奈件下对羊角月牙藻的杀灭效果。[方法]以细胞数和叶绿素a作为检测项目,研究次氟酸钠在不同条件下对羊角月牙藻的杀灭效果以及叶绿素a褪色后的藻细胞活性。[结果]次氯酸钠浓度越高,叶绿素a的褪色效果越好,但细胞数减少量变化不明显。在3mg/L的NaCIO条件下,pH为4.7的藻液中叶绿素a褪色率(62%)是pH为9.4(5%)的12倍。叶绿素a褪色率为95%和100%的藻液离心后重新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藻细胞的数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pH越低,次氯酸钠的除藻效果越好。叶绿素i褪色后藻细胞失去了生长繁殖的能力。通过调节pH和NaCIO浓度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抑制藻类生长,控制藻类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pH值的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日光温室内克瑞森葡萄为试材,在葡萄膨大期和转色期对果穗和叶片进行清水(pH=7.0)和不同pH值(5.5、6.0、6.5、7.0)的ALA溶液喷施处理。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ALA溶液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葡萄颜色组分(a~*)、色泽饱和度(C~*)、颜色指数(CIRG)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花青素含量,降低葡萄色泽明亮度(L~*)、颜色组分(b~*)、色度角(h°)以及可滴定酸含量,不同pH值的ALA处理作用效果排序为pH=5.5pH=6.0pH=6.5pH=7.0清水。其中,pH值为5.5的ALA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说明pH值越低,ALA越稳定,作用效果越显著,越能提前促进果实着色和成熟。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pH值为5.5的ALA处理中花青素含量与各颜色指标、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pH值、NaCl和温度对芦荟凝胶的黏度、溶解度、持水性、pH值、凝固点及耐冷冻性和热可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均质的芦荟凝胶液黏度和持水性比均质后的芦荟凝胶液更大 ,未均质的芦荟凝胶液的黏度为 12 2MPa·s,透光率为 18 5 % ,持水性为 5 7min ( 35 0 0r·min-1) ,pH为 4 6 0 ;芦荟凝胶的凝固点为 - 2℃ ;pH对其性质影响非常明显 ,特别在pH超过 10 6 8以后 ,透光率和黏度明显增加 ;NaCl对透光率的影响较明显 ,对pH和黏度影响不大 ;温度对黏度和透光率的影响较明显 ,对pH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白桦幼苗氮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白桦早期对NO-3 N呈偏向选择吸收,供氮强度和光强增加使苗木氮吸收总量、NH+4 N吸收量、NO-3 N吸收量增加。根系是白桦早期还原NO-3的主要部位;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因供NO-3强度和光强的增加而增强。较低供氮水平下,NH+4优势处理苗木的营养液pH值下降,NO-3优势处理苗木的营养液pH值上升;氮吸收量增大导致NH+4优势处理苗木的营养液pH值下降程度深化,而供NO-3营养液pH值却未因此进一步升高;较高光强下,各处理苗木营养液pH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酸雨是导致林地土壤酸化、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模拟酸雨淋洗桉树与红锥凋落叶,分析其养分释放及pH值变化情况,探讨2个树种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设置pH值为3.0、4.0、5.0等3个模拟酸雨等级,以pH值为6.0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模拟酸雨处理下,桉树与红锥凋落叶养分释放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凋落叶养分含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淋洗液养分含量随pH值的降低而降低;红锥凋落叶养分含量低于桉,淋洗液养分含量都高于桉,相对滞留率和下降率表现为桉树>红锥;红锥凋落叶淋洗液pH值增加值大于桉.因此,红锥凋落叶养分释放受酸雨抑制作用较小,在酸雨pH值为4.0、5.0时,红锥凋落叶对酸雨的缓冲作用比桉树强,当pH值为3.0时,2个树种凋落叶对酸雨均没有明显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60)Co-γ射线(装源3.7×10~(16)Bq)分别对海水药用珍珠和淡水药用珍珠进行辐照处理3、6、9、12、15 h,观察药用珍珠颜色变化,并检测实际辐照吸收剂量。结果表明,经过辐照处理,淡水药用珍珠的颜色由白色、灰白色、浅黄色转变为深灰色、灰黑色等,而海水药用珍珠的颜色不发生变化。运用辐照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海水药用珍珠和淡水药用珍珠。  相似文献   

15.
测试pH值对甘蓝黄单胞菌黄色素变色的影响及色素溶液的黏度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色素不稳定,随pH值的变化而变色;黏度随色素浓度加大而增强;此色素在丙酮中的溶解度最高,其次是正己烷,乙醚,乙醇,最低的是甲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钴60-γ射线(装源100万居里)对海水和淡水药用珍珠进行辐照处理3h、6h、9h、12h和15h,观察珍珠颜色的变化,分别检测其吸收剂量。结果表明,经过这种辐照处理,淡水药用珍珠颜色由白色、灰白色、浅黄色转变为深灰色和灰黑色等,但是海水药用珍珠的颜色没有变化。据此,可以快速鉴别海水和淡水药用珍珠。  相似文献   

17.
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可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 ,毒素引起菟丝子产生类似于接种分生孢子所引起的症状。菟丝子蔗糖培养液、改良的Czapek Dox培养液和摇瓶液体发酵培养基均可产毒。毒素经 10 0℃水浴 30min后仍保持较高的致病率 ,而 5mol/L盐酸水解处理 4h后致病率明显下降。初提纯毒素液的 pH值对毒素影响较小。毒素易溶于水 ,难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透析实验结果表明毒素为大分子物质 ,推测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适宜的pH值梯度下,用有机溶剂浸提樱桃番茄中的番茄红素,结果证明pH值对樱桃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影响非常明显,且当pH值是6时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交试验优选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爱国  周佩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03-6605
[目的]寻求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成熟西瓜为材料,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其中的番茄红素,筛选最佳提取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对该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乙酸乙酯为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剂;各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结论]番茄红素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pH值4.0,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20.
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Loq18,经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确定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无菌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得抗菌粗蛋白.为明确此抗菌粗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了温度、pH变化、UV照射、有机溶剂和蛋白酶对抗菌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抗菌粗蛋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高压灭菌处理20min后仍具有对照活性的95%以上;对酸碱不敏感,在pH值4~11范围内相对稳定;对紫外线穗定,在紫外光下照射10h以上时,其活性基本不受影响;经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处理后仍具有对照活性的90%以上;对蛋白酶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