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收集不同产地的黄芩品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含量作为黄芩质量的控制指标之一,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含量顺序依次为陕西柞水>河北承德>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吉林长白山>甘肃天祝。该研究证实不同产地黄芩苷含量有所区别,采收应注意产地及栽培面积,其为黄芩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较为系统的黄芩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解决在生产上引种比较混乱的局面,2009-2010年进行了3种不同产地黄芩京郊适应性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黄芩间有一定差异,根长、根茎粗、鲜质量、干质量、折干率及经济效益均以山东产地的最高,北京产地的次之,山西产地的最低。山东和北京产地黄芩分别比山西产地黄芩增产17.400%和7.500%,分别增效23.600%和10.100%。黄芩苷含量以北京地区产黄芩最高为16.100%,但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商洛地区不同产地黄芩药材黄芩苷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商洛市6个县区不同产地黄芩药材黄芩苷的含量,对其质量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芩项下HPLC法含量黄芩苷含量。[结果]商洛市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年限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含量有一定差异,最高16.3%,最低11.6%,但都高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结论]商洛市不同产区2年、3年黄芩其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光合特性、采收期内黄芩根产量及品质的动态变化,为黄芩优良种源的选择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6个种源(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和吉林)黄芩的光合特性;通过五点法取样,测定采收期内(8-10月)黄芩根的产量;并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和单株黄芩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间黄芩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其中陕西种源黄芩的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种源。不同种源黄芩根产量之间也有一定差异,陕西、吉林种源的产量较其他种源高,这与陕西、吉林种源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采收期内,河北、陕西、山西和山东种源的黄芩苷含量在09-21达到高峰后下降,而甘肃、吉林种源的黄芩苷含量从09-14就开始下降。单株黄芩苷产量以陕西种源最高,甘肃和河北种源最低,陕西种源单株黄芩苷产量在09-21是甘肃种源的3倍,是河北种源的2.4倍。【结论】在吉林省内,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建议引种陕西、山西种源的黄芩,并在采收期内适时采收,陕西和山西种源黄芩最佳采收时间为09-21左右,吉林当地种源黄芩的最佳采收时间为09-14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碳源对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及黄芩素、黄芩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IAA、NAA、6-BA、2,4-D和蔗糖、葡糖糖、麦芽糖均促进了黄芩细胞的生长。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IAA、NAA较显著地促进了黄芩苷、黄芩素含量的提高。碳源中仅有40g·L^-1蔗糖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愈伤组织中黄芩苷含量。3种碳源对促进黄芩素含量提高的影响顺序依次是:蔗糖〉葡糖糖〉麦芽糖。若仅以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为单独评价指标,则分别选用0.5mg·L^-1·6-BA或1.0mg·L^-1 IAA、0.2mg·L^-1或3.0mg·L^-1NAA较合适;若综合考虑黄芩愈伤组织生长、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则3.0mg·L^-1 NAA最为合适.此时愈伤组织干重增殖倍数为4.98,黄芩苷产量为4.81g·L^-1,黄芩素产量为2.72g·L^-1。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山西省23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3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黄芩苷的含量为8.19%~14.43%,黄芩素的含量为0.62%~1.63%,汉黄芩素的含量为0.17%~0.58%。在23个产地中,产自吕梁市中阳县武家庄镇刘家圪垛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为14.43%;产自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刘寨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素的含量最高,为1.63%;产自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罕山村的野生黄芩根中汉黄芩素含量最高,为0.58%;除了忻州市忻府区阳坡乡高灌村外,其余22个产地的野生黄芩根中的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品中不低于9.0%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黄芩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褐变、生长以及黄芩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黄芩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0.5mg/L2,4-D+1.0mg/L6-BA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g/L植酸、10mg/L抗坏血酸、2.0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抑制黄芩愈伤组织褐变,促进其生长。在综合考虑愈伤组织的褐变率、生长增殖倍数(干重)基础上,以黄芩苷产量为指标,添加10mg/L抗坏血酸+1.0g/L植酸组合效果最好;以黄芩素产量为指标,添加1.0g/L植酸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评价黄芩成分和质量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为科学建立黄芩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广泛收集6个重要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共22批黄芩药材,采用超声提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黄芩药材中4种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并建立黄芩指纹图谱。结果表明,6个产地22批黄芩样品4种有效成分含量和总黄酮产量有显著差别,山东潍坊一年生黄芩苷含量最高,为21.13%±0.56%,山西长治二年生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56%±0.40%,1.14%±0.10%,0.69%±0.05%,山东潍坊一年生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3.04%±0.62%,河北热河野生黄芩总黄酮产量最高;黄芩指纹图谱结果显示,22批次样品之间有13个共有峰,且样品之间的相似度较好。因此,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中药指纹图谱相结合可以全面地评价黄芩质量。  相似文献   

9.
史云东  贾琳  张霁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02+2112-2102,211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灯盏花中总黄酮与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灯盏花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含量。[结果]试验地区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在1.053%-2.628%,昭通巧家落山所产的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在8.845%-15.757%,腾冲芒棒乡1所产的灯盏花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地区灯盏花的总黄酮与野黄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史云东  沈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64-2665,2746
[目的]比较云南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为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短葶飞蓬中野黄岑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8个产地的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昭通巧家药山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高(2.628%),昆明双龙镇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低(1.59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好,适于短亭飞蓬中野黄岑苷含量的测定,为云南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翅菜叶蜂在河北承德黄芩种植区的发生及为害规律,采用喷雾法研究不同药剂对黄翅菜叶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翅菜叶蜂在承德每年发生4~5代,幼虫在黄芩陆续开花、结荚的6~9月可蛀荚为害。使用风驰、绿长城等药剂可有效控制其蛀荚为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芩中主要成分对弓形虫的抑制效果,利用MTT法对黄芩乙醇提取物、黄芩苷、黄芩素进行体外抗弓形虫作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物质均能有效地抑制弓形虫的生长繁殖,其中黄芩素的抗虫效果最好,黄芩乙醇提取物次之,黄芩苷最弱,即黄芩黄酮主要物质中,黄芩素体外抗虫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时间、不同浓度双氧水和不同浸种时间对黄芩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黄芩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随着双氧水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双氧水浓度为1.0%、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黄芩种子发芽率逐渐提高,当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时间为24 h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结论]赤霉素处理的黄芩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用双氧水处理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杜丰玉  陈钧  任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54-4555
[目的]确定黄芩总黄酮与黄芩苷提取及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总黄酮与黄芩苷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最优工艺为:取黄芩粗粉,加10倍量水,煎煮2次,1.0 h/次;离心所得上清液调pH值至1.5,60℃保温30 min,所得沉淀加适量水搅匀,调pH值至中性,加等量乙醇醇沉;上清液再调至pH值为1.5,60℃保温30 min,静置、离心所得沉淀,水洗至中性,60℃真空干燥得黄芩提取物。其中,黄芩总黄酮、黄芩苷含量分别可达94.15%、80.15%。[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适合黄芩总黄酮、黄芩苷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活性组分,在医药、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应用广泛。黄芩苷的提取是其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就黄芩苷的主要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芩苷的提取提供参考,同时为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中药黄芩中微量元素Ca、Mg、Zn、Cu、Fe、Mn的含量,为探讨中药黄芩的药理作用与金属含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微波消解黄芩样品,采用恒温变压优化的方法,获得微波消解的最佳条件。用火焰原子吸光光谱法(FAAS)测定微量元素Ca、Mg、Zn、Cu、Fe、Mn的含量。[结果]经测定,黄芩中Ca、Mg、Zn、Cu、Fe、Mn的含量分别为(12 368.070 0±68.363 3)、(8 964.732 0±124.435 8)、(74.696 5±0.462 3)、(23.621 3±1.293 5)、(671.563 0±1.444 5)、(37.281 4±3.142 2)μg/g。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芩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稳定性好,结果准确,能够达到检测要求。[结论]黄芩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该试验结果为黄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芩根围AM真菌分布与土壤碳氮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丛枝菌根(AM)真菌分布与土壤碳氮含量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于2010年6-10月每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基地、霍庄和常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种植地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黄芩根围AM真菌各结构定殖率、孢子密度、球囊霉素和土壤碳氮含量.结果表明:黄芩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8.
矮壮素对盆栽黄芩的矮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矮壮素对盆栽黄芩的矮化效果,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矮壮素拌土、叶面喷施、根部浇灌3种处理方式对矮壮素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02~0.06mg/盆:的矮壮素拌土处理,可使盆栽黄芩株型矮化.生长势减弱,叶面厚度增加,叶面积减小,叶片绿色加深,根系活力增加,能有效提高盆栽黄芩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芩毛状根中熊果苷及残余底物对苯二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加底物转化后的毛状根,并采用HPIC法测定黄芩毛状根中熊果苷及残余底物对苯二酚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ymmetry-C18(250苷及对苯二酚峰型和分离效果良好,熊果苷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0~0.200 mg/ml(R=0.999 1),精密度RSD为1.52%,回收率为98.6%~100.3%。样品中熊果苷的含量为45.5 mg/g;以外标一点法测得毛状根中残留对苯二酚的含量为0.22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芩毛状根转化产物熊果苷及残余底物对苯二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陆静金  夏泉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7-138,147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