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ane,平胸族Cryptonychini。2002年6月,首次在海南省发现椰心叶甲后,短短两三年内广东、海南等地的棕榈科植物受到了严重危害。椰心叶甲在中国境内属外来入侵物种,缺少天敌,造成椰心叶甲在国内为害猖獗,在海南省的18个县市中就有12个县市发生椰心叶甲危害。  相似文献   

2.
杨中胜 《现代园艺》2011,(11):54-55
前些年,海南、广东等省曾遭受了严重的"椰瘟"——椰心叶甲的危害,给我国的棕榈科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后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使疫情得到有效地控制,生态基本实现动态平衡,现又出现反弹现象。结合自身的经验刍议椰心叶甲的危害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椰心叶甲幼虫取食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为我国禁止进境的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近年来,广东和广西的检验检疫部门频频从国外进口的棕榈科苗木中截获该虫。椰心叶甲可以危害棕榈科许多重要经济林木及绿化观赏林木,寄主植物包括椰子、西谷椰子、大王椰子、亚力山大椰子、槟榔、卡喷特木、假槟榔、油椰、梭椰、棕榈、鱼尾葵、山葵、刺葵、蒲葵、散尾葵、王棕、雪棕等,但主要为害椰子。  相似文献   

4.
2003年广东中山市首次发现椰心叶甲危害,近年来有扩散蔓延的趋势。本文结合中山地区的环境条件,对中山市椰心叶甲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总结了在中山地区进行椰心叶甲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棕榈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ane,平胸族Cryptonychini[1].  相似文献   

6.
林华丽 《现代园艺》2011,(14):41-43
<正>椰心叶甲,又名红胸叶甲,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s,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也是我国禁止入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该虫具有繁殖快、破坏性强和监测、预防难度大的特点。2003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柳州市园林植物检疫性主要害虫发生及为害情况的调查,查清该地为害棕榈科植物的象甲种类;掌握蔗扁蛾、曲纹紫灰蝶、红棕象甲、褐纹甘蔗象在该地的分布情况、为害情况和主要寄主植物;查清椰心叶甲、红火蚁和刺桐姬小蜂尚未传入柳州市建城区。  相似文献   

8.
方言 《花卉》2008,(1):19-19
酒瓶椰子,又名德利椰子,种子繁殖。棕榈科植物很容易遭受椰心叶甲的危害,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当酒瓶椰子遭受椰心叶甲的危害,如采取灌药(绿福水剂和乙酰甲胺磷水剂)处理的方法,不见效果,其心叶仍然继续枯黄。茎干有腐烂可将腐烂处以及以上部分全部砍掉,并在伤口水分干后喷施多菌灵1000倍和甲基托布津1000倍的混合杀菌液,以后加强浇水以保持伤口的湿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园林绿化工程成为了政府部门重点建设的领域。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绿化工程中普遍种植棕榈科植物,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具有观赏性,具有独特的造景功能。随着棕榈科植物的广泛栽植,后期的养护管理、虫害的防治成为重要的问题。分析了椰心叶甲的形态生活特性,重点综述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棕榈植物感染椰心叶甲病害,植株从心叶开始变枯黄,慢慢扩展至更多叶片,逐渐整株叶片枯萎而致死亡。在发现有感染疫情势头时使用椰甲清穿绳绑药防控技术,分2包固定在同1株病树上,1包固定于未展开的心叶上,1包固定在最靠近危害较重的心叶内侧,并将2叶片捆绑在一起,及时喷水湿润药包,控制病情的发展并使得植株恢复往日生机。  相似文献   

11.
垫跗螋成虫对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控制能力,在室内开展了垫跗螋成虫对不同虫态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垫跗螋可取食各虫态的椰心叶甲,嗜好性趋势为幼虫>7日龄蛹>2日龄蛹>成虫,捕食量最多为每3 d 9.22头4龄幼虫.随着栖居空间的变大,垫跗螋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搜索范围变大,造成攻击致死力和捕食力下降;温度对垫跗螋的捕食能...  相似文献   

12.
普通菜豆也叫菜豆,还有芸豆、四季豆、玉豆、架豆等叫法,一年生草本,蔓生和矮生,起源于美洲,16世纪末传入我国[1].2019年12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普通菜豆年种植面积约有3650万hm2,总产量3140万t左右,其中,我国普通菜豆每年播种面积约有80.7万hm2,平均年产量为133万t,在世界各国中排列第5,我国是目前世界普通菜豆主要出口国之一,普通菜豆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贵州、湖南、江西以及四川攀枝花等地区,菜豆比较受欢迎,种植普遍,仅广东茂名地区,冬春菜豆面积有时就超过0.67万hm2,成为北运菜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嫩果型椰子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椰子属棕榈科,椰子属植物.椰子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水果,树姿优美,具热带风光特色,目前栽培逐渐向商品化、规模化发展.椰子是典型的热带喜光作物,在高温、高湿、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我国在海南发展椰子有较高的生产价值,其他地区主要作为环境绿化树木.目前,海南椰子种植面积约4.6万 hm^2,年产椰果2.26亿个.  相似文献   

14.
董艳  张艳 《中国果菜》2004,(6):24-25
蔗扁蛾是国外新传入我国的危害性害虫,是检疫对象。本文概述其发生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1、分布与危害 国外非洲、欧洲、美洲等均有分布。我国随观赏植物巴西木的引进而传入,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潜入国内。我国南方如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发生重于北方。据资料报道,山东省1998年就开始了蔗扁蛾的防治研究。山东枣庄、泰安、济南、烟台、潍坊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寄主范围广。能够危害巴西木、铁树、丝兰、合欢、鹤望兰、香蕉、甘薯、玉蜀黍、辣椒、马铃薯等22科50多种植物。其中偏嗜巴西木、发财树…  相似文献   

15.
火龙果在云南思茅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亦称红龙果、青龙果、仙蜜果,是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耐高温,喜光,不耐霜冻,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热带中美洲地区,系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量天尺的果用栽培品种。传入我国时间较短,我国种植历史约有十七八年,目前台湾栽培较多,在海南、广西、广东等省(区)正在兴起。火龙果的果实卵圆形、椭圆形,直径10~  相似文献   

16.
红棕象甲是对棕榈科植物具有较大危害的外来入侵害虫,随着国际间经贸往来的不断扩大,棕桐科植物的引种日益增多,红棕象甲也随之传入我国,对景观建设和旅游产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红棕象甲的危害性极大,极易造成寄主植物死亡,同时,其隐蔽的生活习性使人们很难找到有效地防治方法。因此,需在了解该虫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预防和监测、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各种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红棕象甲在本地的传播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棕榈科——优良的室内观叶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海桑 《西南园艺》2000,28(2):40-41
近年来 ,随着城镇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 ,室内观叶植物愈来愈受重视 ,但大多为天南星科、龙舌兰科植物 ,棕榈科则局限于棕竹、袖珍椰、黄椰等少数几种。笔者对国际上观赏价值较高、国内应用甚少的棕榈科植物作一简要介绍。1  刺孔雀椰 (Aiphanesaculeata)  单干型 ,高3~ 12m ,直径 6~ 10cm ,具显著叶环痕 ,密布长达10cm的黑色强刺 ;羽状叶 10~ 15,长近 2m ,羽片数片成簇排列于叶轴上而呈多个平面 ,楔形 ,顶端齿蚀状 ,叶柄、叶轴、羽片均有刺 ;花序腋生 ;果球形、鲜红色。原产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 ,生于雨林。密布…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属鞘翅目,叶甲科.别名为双斑长蚹萤叶甲.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菜豆、大豆、苜蓿等豆科作物的主要害虫,更未见对棉花和玉米的危害,也有很多报道.据可查文献,在黑龙江地区双斑萤叶甲危害大豆、苜蓿及玉米情况鲜有报道,吏未见对大白菜作物的严重危害记载,在以往文献中双斑萤叶甲也从未被作为十字花科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9.
王婷  叶绵源  周晨 《现代园艺》2014,(11):15-18
棕榈科植物是海南及华南地区常用树种之一,其树型独特,自成体系,是营造热带植物景观的重要树种之一。通过对海口主要城市公园棕榈科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海口主要城市公园中的棕榈科植物种类为40种,分析了棕榈科植物在海口主要城市公园热带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特点和配置方式,并针对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槟榔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Areca catechuWilld.属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是我国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槟榔果实主要用作当地群众嗜好的咀嚼食品,槟榔栽培逐渐向商品化、规模化发展。我国海南、台湾是主要的种植区,广东、广西、云南、福建也有少量种植,是有发展潜力的种植区域。截至2005年,我国槟榔种植面积达4.77万hm2,收获面积2.078万hm2,产量6.44万t,总产值达15.44亿元,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我国槟榔生产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特殊,不同于其他槟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