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人工草地中黑盲蝽的综合防控水平,采用网捕法调查了重要害虫中黑盲蝽及其天敌蜘蛛在黑麦草草地及豆禾混播草地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发生动态基本呈单峰型,6-7月虫口达峰值。黑麦草草地中黑盲蝽的种群数量与天敌蜘蛛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受蜘蛛种群制约作用强,发生量较小;豆禾混播草地中黑盲蝽的种群数量与蜘蛛发生数量间无明显相关性,发生量大。  相似文献   

2.
八种盲蝽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法,分析了盲蝽科的绿丽盲蝽[Lygocoris (Apolygus) lucorum(Meyer-Dur)]、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taeniphorus Rruter)、黑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stus Fall)、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 Kirkaldy)、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甘薯跳盲蝽(Halticus minutus Reuter)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成虫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8种盲蝽的同工酶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具有各自的特征酶谱.最后,探讨了酯酶同工酶电泳法鉴别盲蝽科昆虫种类及其在昆虫种属鉴定、遗传变异、系统发育等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研究了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在孝感市云梦县1年发生4~5代,中黑盲蝽发生高峰期为6~8月,绿盲蝽发生高峰期为9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节瓜蓟马在广东省的捕食性天敌资源和自然控制作用。在不施化学农药的瓜、豆地中发现节瓜蓟马的捕食性天敌有中华微刺盲蝽、黑带多盲蝽、黑肩绿盲蝽、南方小花蝽、桑小花蝽、大眼长蝽、西方蠳蚊、长毛捕食螨、塔六点蓟马、瓢虫、蜘蛛和蚂蚁等共10科近20种。数量较多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南方小花蝽和黑带多盲蝽,其中对节瓜蓟马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是中华微刺盲蝽。在所有被捕食的节瓜蓟马中,54%的蓟马被中华微刺盲蝽取食。中华微刺盲蝽不仅捕食量大,而且全年可见该盲蝽繁殖。中华微刺盲蝽是防治节瓜蓟马前景最大的天敌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兼并引物和RACE的技术,在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中获得丝氨酸蛋白酶的全长c DNA序列,将该基因命名为ASJSP,c DNA全长为958 bp,开放阅读框为885 bp,推测编码295个氨基酸,预计分子量为31.20 k Da,等电点p I为9.38,预测分子式为C1 374H2 222N390O407S15,不稳定系数为31.94,总亲水性系数为0.114,为疏水性稳定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ASJSP与其他盲蝽科昆虫已知丝氨酸蛋白酶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55.70%。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田间自然危害,人工接虫和模拟危害的方法,就棉田二、三、四代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luralis Jak.)的危害损失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二代中黑盲蝽的危害,不至于造成棉花产量损失。②三代中黑盲蝽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呈不对称S形增长,其损失率概率单位(P)与虫口密度(x)的数学模型为:P=5.72301gx-4.3561。最大损失量为10.43kg/亩。③四代中黑盲蝽的危害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④三、四代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分别为百株虫量27头和37头。  相似文献   

8.
2003~2004年通过对黔东南州稻飞虱天敌的系统观察与调查,初步查明有11种,其中以黑肩绿盲蝽和蜘蛛为优势种群,对稻飞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做好保护天敌的前提下,当田间稻飞虱发生重时,仍需借助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采自中国内蒙古的2种柳盲蝽属(Salicarus Kerzhner)昆虫:黄角柳盲蝽(Salicarus fulvicornis Jakovlev)和黄毛柳盲蝽(Salicarus roseri Herrich-Schaeffer),其中黄毛柳盲蝽为中国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19%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飞虱、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两种天敌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19%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34.20(低剂量)、42.75(中剂量)和57.00 g/ha(高剂量)3个剂量处理,设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0g/ha、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 g/ha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 g/ha为对照药剂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于水稻分蘖期采用整株喷雾施药。【结果】2015~2016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19%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低、中、高剂量处理药后21 d对稻飞虱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4.53%、89.95%和91.89%;防治螟虫药后32 d平均保苗效果分别为87.13%、89.47%和92.63%;药后25 d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4.34%、96.60%和98.09%,药后32 d平均保叶效果分别为95.74%、96.56%和97.37%。试验药剂对稻田蜘蛛有一定影响,药后1~7 d田间蜘蛛数量有所下降,随后开始回升并超过药前水平;对田间黑肩绿盲蝽的影响不明显,对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优于对照药剂吡呀酮。【结论】19%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飞虱、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表现出较长的持效期,对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较小,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豫东地区主要城市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进行调查,以期为豫东地区白三叶草坪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调查鉴定结果表明,豫东地区白三叶草坪昆虫群落包括13目41科93种,其中害虫种类67种,天敌25种,杂食性昆虫1种。害虫的优势种包括中黑盲蝽、大豆蚜、烟粉虱、花蓟马、棉尖卷叶蛾、暗黑鳃金龟、黄斑跳甲、甜菜夜蛾等,不同季节优势种不同,它们是综合治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麦棉间套棉田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结合耕作栽培制度和地域特点,地麦棉间套田棉花全生育期主要害虫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棉蚜Aphis gossypii、棉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三点盲蝽Adelphocoris fasciaticollis等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面积对比试验,并进行有效选择,编制出以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要地报道了我们对柑桔叶螨种群的时间、空间动态和自然天敌的评价及经济阈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桃园主要害虫及天敌在时间、空间及时-空序列上的生态位研究,分析了各昆虫间的竞争动态。结果表明:在害虫中,桃小绿叶蝉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三点盲蝽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大;桃粉蚜与山楂叶螨的时-空生态位重叠最大,二者在时-空二维上的竞争最激烈。在天敌中,大草蛉的时间、空间和时-空生态位宽度均最大;龟纹瓢虫与桃粉蚜、山楂叶螨的生态位重叠在时间、空间及时-空二维上均较大,且其与这2个害虫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和在空间上的同域性都优于其它天敌,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对棉盲蝽的科学高效防治,通过棉田定点调查、普查、棉田周边的杂草网捕等方法,研究了棉花不同发育时期江西转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为害优势种及其迁入、迁出棉田的时间,越冬主要寄主等。结果显示:绿盲蝽为棉花苗床期至蕾期的发生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蕾期至花铃期及吐絮期至收花结束以杂毛合垫盲蝽为优势种,在棉大田呈多峰多谷型曲线动态发生;花铃期,中黑盲蝽(含苜蓿盲蝽)为优势种群,在棉大田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发生;棉盲蝽混合种群在棉花大田呈一大一小二峰型曲线动态发生。9月份吐絮期,同时伴有烟盲蝽、赣棉淡盲蝽发生;此时中黑盲蝽、绿盲蝽陆续迁出棉田。棉田周边杂草上除发生上述6种棉盲蝽外,还有异须单突盲蝽、黑肩绿盲蝽、赤须盲蝽发生,其中赣棉淡盲蝽杂草上发生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化学除草为对照,研究生草栽培条件下橘园主要天敌种类及数量、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统计产量和水果外观商品性。结果表明,柑橘园生草栽培、自然生草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处理,果园捕食螨、草蛉、瓢虫、寄生蜂和蜘蛛等五大类害虫天敌都有不同程度增长,柑橘园生草栽培增长最明显,而化学除草(对照)处理几乎没增长甚至负增长;3个处理的柑橘产量和质量也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黑盲蝽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昊  黄晓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1-4612
系统调查三叶草草坪,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黑盲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黑盲蝽种群在三叶草坪上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中黑盲蝽本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应用Iwao法提出了在一定精度水平下最佳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卵基质上中黑盲蝽落卵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观察了不同基质上中黑盲蝽落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4层滤纸+棉花枝条滤液、4层滤纸+清水两处理的日落卵量最大,后者具有材料易得、经济实惠等特点,可作为有效的产卵基质应用于中黑盲蝽大规模的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19.
甘蓝田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种丰富度(S)、每单位样方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E) 和均匀度指数(D), 对不同时期甘蓝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甘蓝田蜘蛛种类有8科, 18属, 23种, 其中优势种为星豹蛛、阴瘤胸蛛、草间小黑蛛、黑侏儒蛛、和温室希蛛; 随着甘蓝的生长发育, 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值逐渐增大, 群落逐渐趋于稳定, 优势种的种群密度也随之上下波动。这对揭示蜘蛛在菜田生态系统中控制害虫的发生发展机理及对保护和利用这类天敌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田地区枣树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摸清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2010年4月1日-10月10日,在选取枣园亚系统的样地中,以对角线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枣树10株进行标记,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每10 d调查一次.[结果]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枣瘿蚊Dasirusura datifolia,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和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主要天敌为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深点食螨瓢虫,whores punctillum Weise、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o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llocorw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枣瘿蚊、叶螨、枣球蜡蚧和堆粉蚧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下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10月上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地区枣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田间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